第八十四章战国四名将~王氏始祖王翦
书迷正在阅读:歌行:我在青城山修仙、诡异东京,我为怪谈之主、斗罗:绝世之斗天雨浩、转生后成为帝师开始养老慢生活、八百年难得一遇、爱的海市蜃楼、漫威:从模拟格温蜘蛛宇宙开始、万古最强龙帝、四合院:别惹我,我只想当闲鱼、无良悍妃:皇上快住手
王翦(生卒年不详),关中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是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始祖,战国时期秦国名将、军事家,与白起、李牧、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王翦,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少年时就喜欢军事,后来事侍奉秦王政(秦始皇)。 公元前236年(秦始皇十一年),王翦领兵攻打赵国的阏与,王翦领军只十八天,便令军中不满百石的校尉回家,并从原军队的十人中选出两人留在军中,结果所留下来的都是军中精锐。王翦就用这支士气很高的精锐部队攻下了阏与,同时一并攻取了赵的九座城邑。 公元前229年(秦始皇十八年),王翦从郡上发兵,下井陉,与杨端和军两军呼应。准备一举攻灭赵国。结果遇上了赵国的名将李牧,相持一年多的时间。王翦采用反间计,除掉李牧。李牧死后,王翦势如破竹前行,大败赵军,并杀了赵军主将赵葱,攻下赵国的都城邯郸,俘虏赵王迁,赵国原来的各处土地入为秦地,成为秦郡。 公元前227年(秦始皇十九年),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荆轲刺秦王事件,荆轲失败后。秦王政盛怒,并利用这个机会,派王翦领军攻燕国。燕王喜和代王赵嘉联合抵抗秦军,燕代联军由燕国的太子丹统领,最后在送别荆轲的易水河边兵败。王翦乘势攻取了燕都城蓟,燕王喜逃到了辽东,燕国也名存实亡了。 公元前225年(秦始皇二十二年),秦王派王翦儿子王贲攻打楚国,大败楚兵。 然后王贲军迅速北上,进攻魏国,最后用黄河、大沟水淹大梁城,城尽毁。魏王假投降。接着王贲又平定了魏国各地,设魏地东面为砀郡。 公元前224年(秦始皇二十三年),秦王政召集群臣,商议灭楚大计,王翦认为“非六十万人不可”,李信则认为“不过二十万人”便可打败楚国,秦王政大喜,认为王翦老不堪用,便派李信和蒙恬率兵二十万,南下伐楚。王翦因此称病辞朝,回归故里。 不久,楚军故意示弱,且战且退,保留精锐部队从后突袭李信,大破秦军两营兵力,斩杀秦军七个都尉,是为秦灭六国期间少有的败仗之一。秦王政听到这个消息,大为震怒,亲自乘快车奔往频阳,见到王翦道歉说:“我由于没采用您的计策,李信果然使秦军蒙受了耻辱。听说楚军正在一天天向西逼进,将军虽然染病在身。难道忍心抛弃我吗?”王翦推托说“:老臣病弱体衰,昏聩无用,希望大王另选良将。”秦王政再次致歉说:“好了,请将军不要再说什么了!”王翦就说:“大王一定要用我,非给我六十万士兵不可。”秦王政满口答应:“听将军的了就是。”于是王翦统领六十万大军启程, 秦王政自送霸上,王翦因手握六十万重兵,出征时向秦王“请美田宅园池甚众”、“以请田宅为子孙业耳”,秦王政大笑;出关前,又连续五次求赐美田,连部下也开始担心会不会太过份,王翦才说出了自己的用意:“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意思是说秦王嬴政生性多疑,如今秦国全国士兵尽交到自己手中,此时唯有向秦王诸多要求,才可以表明自己除了金钱以外别无他求,借此消除秦王怕他拥兵自立的疑惧。 公元前224年(秦始皇二十二年),王翦领兵伐楚,大军抵达楚国国境之后整整一年坚壁不出,六十万士兵都囤积起来休养生息,甚至每天比赛投石以作娱乐。楚军因为兵少而无可奈何,一年后终于按捺不住,正当楚军在调动之际,王翦就率兵出击大破楚军,杀项燕于蕲,虏楚王负刍,平定楚国。随后又南征百越,取得胜利,因功晋封武成侯。王翦之子王贲,也以战功著名,燕国就是被王翦、王贲两父子合力破灭的。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五年),秦国兼并了所有的诸侯国,统一了天下,王翦和蒙恬立的战功最大,美名流传至后世。 王翦,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破赵灭楚,横扫三晋,为秦国开启一统六国的大门,功勋卓著,位极人臣,却懂得急流勇退,终得善终。下面,就让我们一口气看懂王翦的精彩一生。对于王翦的出生年时间,主要存在着三种不同的争议。我们以陕西省文物部门王翦现在所立的石碑为依据,王翦英生于公元前303年,到公元前214年去世,终年九十。除了王翦在灭韩之战中没有出现之外,其他五个国家都被王翦父子所清退,他虽然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深知权臣之礼,是战国四大名将中,唯一一个安然无恙善终之人。 王翦是周王室的后人,从小就是个军事迷,在别人还在玩泥巴的时候,她就开始学习兵法、武器格斗。王翦,公元前287年,十六岁他是一位会走路的兵,四年后,他就被提拔为副将军,经历过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深得王的信任,竟以诗来称颂。公元前239年,长安君成蛟在征讨赵国时,受樊于期的怂恿,造反了,王翦64岁时,潜入叛军,恩威并施,终于逼得长安君投降。 一年之后,嬴政去了皇后娘娘居住的地方,发现了赵姬和嫪毐的事情,嫪毐趁机造反。这就是历史上的祈年宫之变。65高龄的王翦,又一次协助秦始皇平叛了暴动,并藉由这件事,把吕不韦赶走。秦国开始了一场争霸天下的战争。秦军在西周236年发动对赵的战争,67岁的王翦领军进攻赵国,只留下一支精英部队,并夺取了閼与。更是连克赵国九座城池。七年之后,王翦74岁,从上郡派兵到井陉,送李牧上天。李牧战死,秦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将赵军打得溃不成军,赵军统帅赵葱也被斩于马下,赵国首都邯郸被占,赵王迁被擒,从此赵国就是秦郡。在公元前227年,荆轲刺秦王,荆轲失败后,嬴政暴跳如雷,76年高龄的王翦又一次率领大军进攻燕国。燕王和代王赵嘉联手抵御秦军,但是因为秦国军队太过强大,最后败下阵来。 王翦又趁乱夺取了燕首都蓟,燕国从此也就形同虚设了。一年之后,嬴政召见大臣们,商量如何对付楚王,77岁的王翦说要消灭楚人,必须要有60万人,而李信却说,只要二十万人就可以击败楚国。赢政很高兴,觉得王翦老而无能,于是命李信、蒙恬率领二十万大军,向楚国进发。项燕率四十万大军出战,王翦以病告终,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王翦的儿子王贲在西周225年打败了楚军,率领胜利的军队向魏国进军,以黄河河水淹没了魏国都大梁,逼得魏王假归顺,然后一路奔走,征服了魏地。一年之后,李信得意洋洋,却被昌平君从背后背叛了秦国。 当赢政听说了这件事后,勃然大怒,亲自去平阳请罪,许诺要王翦六十万大军去攻打楚。王翦知道这六十万人都是秦人的军队,所以在出发之前,他曾向秦王请求过一处田地,在临行之前,他曾五次请求秦王的赏赐,表示自己只想得到一笔钱财,以此来让秦王放心。王翦领军在公元前224年79岁时对楚发动了攻势,他的军队到达楚国境内后固守不出,仗着秦国的雄厚国力与之周旋,四十万楚军和秦军的力量相比较弱,所以没有主动出击。于是,双方就这么对峙了一年。但楚国本就摇摇欲坠,根本承受不了四十万大军的消耗。就在楚军再次东进时,王翦率领大军,打败了楚人,直取项燕。一年之后,楚王负刍被擒,楚国得到了统一。王翦平定楚国江南,秦国在此设立了郡,此后九江郡、长沙郡等。 一年之后,中国一统,秦王赢政自称始皇帝,王翦82岁的时候选择卸甲归田。当然也有人说王翦只活到了60多岁,但这些对于这个功勋斐然的人物来说都不那么重要了。 王翦是战国时期秦国关中人,他年少时期就喜欢军事,为人处世富有谋略。在秦昭王时期王翦就受举荐入朝为官,只是当时秦国人才辈出,文有相国范雎,武有司马错、白起,所以他并没有过多的表现机会。 秦相范雎是当时著名的谋士,以“远交近攻”的谋略加速了秦国统一六国的步伐,为秦国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范雎早期并不得志,起初在魏国丞相魏齐手下当门客时,险些命丧魏齐之手,后辗转投奔秦国得到重用,终位极人臣成为秦相。 只是,范雎始终对仇人魏齐念念不忘,仗着秦国强势,范雎曾扬言威胁,要魏国交出魏齐,否则将举兵伐魏。魏齐因为害怕,便弃相印逃到了当时可以和秦国抗衡的赵国,投在平原君赵胜门下,寻求避难,致使范雎一时无法复仇。 长平之战后,赵国元气大伤,王翦看到了机会,及时向秦昭王献计,由昭王修书一封,约平原君赵胜到函谷关赴宴。昭王依计而行,秦强赵弱,迫于压力平原君如约而来,秦王则借机将其扣留,押解至咸阳。之后传讯给赵王,称不交出魏齐,就不释放平原君。 长平之战刚过,赵孝成王正惊魂未定,平原君对其极为重要,秦国更是得罪不起。于是,赵王便派兵围住平原君府,意图擒拿魏齐。 但魏齐提前得到消息,早已逃走,投奔到魏国信陵君那里。此时魏国也是自身难保,自然不会引火烧身,信陵君不敢收留,魏齐走投无路之下,拔剑自刎。之后,赵孝成王得魏齐之首,星夜派人送往咸阳,秦王才释放了平原君归赵。 王翦此计未费秦国一兵一卒而得魏齐之首,解了相国范雎多年的心头之恨。此后,王翦更加受到秦王和秦相范雎的赏识,逐步担负要职,为以后的建功成名打下了基础。 话说王翦入朝为官后,在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三朝,并没有太突出的表现。因为颇有谋略,也慢慢受到重用,开始逐步带兵,到秦王政继位时,他已经开始负责都城的防卫工作,也是君王的心腹近臣。 秦王政即位之初,由于年少,国政长期由相邦吕不韦把持。吕不韦权倾朝野,经常与太后有不齿之事,见秦始皇日渐年长,怕东窗事发想离开太后,又怕太后怨恨,所以献假宦官嫪毐给太后。 嫪毐与太后在秦故都雍城(今陕西凤翔)生下了两个私生子,在太后的帮助下,嫪毐被封为长信侯。因为担心事情迟早会暴露,嫪毐也不愿坐以待毙,便自收党羽,在雍城长年经营,建立了庞大的势力,企图伺机叛乱。 公元前238年,嬴政按礼制欲前往太后所在的雍城行郊礼,出发前,命王翦领兵镇守咸阳,另派三万精锐保护自己出行。秦王离开后,吕不韦在国都咸阳负责国政,王翦不动声色,调遣兵力,严阵以待,以防吕不韦伺机生变。 之后,嫪毐终因yin乱宫闱的罪行败露,便发动兵变,试图进攻秦王嬴政所在的蕲年宫,史称“蕲年宫之变”。秦王及时察觉了这一阴谋,抢先发兵平定叛乱,追斩嫪毐,清洗了嫪毐集团。因此事涉及吕不韦,秦王便借机免去了其相邦之职,不久后,吕不韦畏罪自杀。 铲除吕不韦和嫪毐后,秦王嬴政正式亲政,开始着手一统天下,这场统一战争以前236年秦军伐赵拉开序幕,前后持续了十五年,而王翦无疑是统一战争中最耀眼的人物之一。 期间,除了最先灭亡的韩国王翦没有参与外,其他五国,要么是王翦带兵所灭,要么是其子王贲攻克而亡。 公元前236年,王翦奉命领兵攻打赵国的阏与,王翦到职领军只十八天,就下令军中不满百石的校尉卸甲回家,只从原军队的十名将官中选出两人留在军中,结果留下来的都是军中精锐。王翦就带着这支士气很高的部队攻下了阏与,之后一并攻取了赵国的九座城邑。 公元前229年,王翦奉命伐赵,率军从郡上发兵,下井陉。准备一举攻灭赵国。结果遇上了赵国名将李牧,两军相持了一年多的时间,一时无法取胜。王翦便上报秦王,采用了反间计,成功除掉了李牧。 李牧被杀后,王翦率秦军势如破竹,大败赵军,杀了赵军主将赵葱,攻下赵国的都城邯郸,俘虏赵王迁,将赵国原来的土地并入为秦地。自此,对秦国统一造成了巨大阻碍,长期顽强抗争的赵国落下了帷幕。 两年后,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荆轲刺秦王”事件,秦王政盛怒之下,派王翦领军攻打燕国。燕军自然无法和秦军抗衡,在易水河边兵败。王翦乘势攻取了燕都蓟城,燕王喜逃到了辽东,燕国也名存实亡了。 秦始皇发动统一战争后,秦军势如破竹,数年间多国相继灭亡,最后只剩下了楚国和齐国,其中楚国更为强大。 公元前224年,秦王政召集群臣,商议灭楚大计,王翦认为“非六十万人不可”,李信则认为“不过二十万人”便可打败楚国,秦王政大喜,认为王翦老不堪用,便派李信和蒙武率兵二十万,南下伐楚。王翦则借机称病辞朝,回归故里。 秦军伐楚,楚国名将项燕率军迎战,起初,楚军故意示弱,隐藏精锐主力,且战且退,待秦军撤军之时,尾随三天三夜,乘其不备,从后突袭李信,大破秦军两营兵力,斩杀秦军七个都尉,此役是为秦灭六国期间少有的败仗之一。 秦王政听到这个消息,震怒之后,认识到楚国虽已衰弱,但毕竟地广人众,仍具有一定实力,非轻易可灭。他亲赴频阳(今陕西蒲城西)王翦家,向王翦致歉,敦请其统兵出征,并按其要求调军六十万归其指挥。
于是,王翦统领大军启程,出征时还不忘向秦王请求赏赐,要了很多田宅园池,说是要留给子孙后代。直到率军出关前,又连续五次求赐良田,连他的部下也开始觉得老将军做的有点太过份了。 王翦这时才说出了自己的用意,秦王嬴政生性多疑,如今秦国精锐士兵全交到了自己手中,此时只有向秦王多要财物,才可以表明自己除了金钱以外别无他求,借此消除秦王担心他拥兵自立的疑惧。 然而,王翦领兵伐楚,大军抵达楚国之后,整整一年却坚壁不出,六十万士兵都固守营垒休养生息,楚军多次挑战,终不肯出。王翦与士兵共同生活,并关心其饮食起居,甚至每天组织比赛投石作为娱乐。楚军求战不得,对秦军又无可奈何,日久便斗志松懈。 王翦名列战国四大名将,秦国灭六国的过程王翦父子功不可没。可是王翦作为将领却一直没得到世人的足够尊重,这主要是因为秦国太过强大,大家都觉得这种强大理所当然,打赢了是应该的,打不胜才是罪。这种观点不免太过有失公允,而且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少,不仅现代人这么想,其实作为与王翦同一时期的其他人也这么觉得,比如,秦始皇本人也曾怀疑过他《白起王翦列传》里记载了关于王翦攻楚的相关事宜,比如王翦强烈要求调兵六十万,而李信只要二十万,秦始皇笑道,王将军老矣,不若李将军英勇。其实按着当时秦军的作战能力,李信的战略并没有错,从纯军事角度来看,二十万秦军调拨得当的话灭楚还是大有可能,道理很简单,秦军此时如日中天,没有人能够在数量对等的对战中打败秦军,而此时的楚国根本不是当年那个带甲百万的楚国了,在将近百年的战争中楚国被严重压缩,根本养不起二十万作战大军(区别于民兵,二十万部队常年作战还需要几十万为其提供补给的服役壮丁,楚国养不起,或者无法长期维持)。这也是秦始皇嫌笑王翦的地方,毕竟秦始皇不是一个目空一切的庸才!他之所以认同李信的二十万灭楚战略也是有经过铜盘考虑的,与自己估算的差不多。但是,王翦却有自己的想法与指挥方略,我们从王翦带兵打仗的其他案例中可以看到,王翦部队伤亡很小!这一点也是被其他史学家兵学家忽略的地方。 王翦如何控制士兵的伤亡的呢?我们可以从王翦的外号说起,老王翦,这是一个老辣又稳扎稳打的将军。有人说,足够充足的兵力优势,在压倒性优势下伤亡小是正常的。其实道理是没错,但是想法却不对!王翦虽然带兵多,但却不嗜杀,他侧重于军队对峙却很少让军队上阵冲杀。为何呢?因为相打无高手,冷兵器时代,战斗力再强的秦军去一对一拼杀也会自损三千的,这不利于秦军统一六国。因此,王翦作为秦国自白起以后的又一个名将,自然吸收了白起带兵的作战理论,杀敌只在追击中!只有追杀逃敌的时候才能同时立功又能减少伤亡。而王翦又不同于白起,白起是运动战高手,王翦则擅长阵地战,所以,他的战法只有一个字,拖!利用拖,充分利用秦国强大的国力跟敌国比消耗拼国力,比如,在灭楚大战中,王翦起兵六十万猛烈进攻项燕的二十万大军,楚军在秦军绝对优势兵力压力下紧急增兵二十万,使得楚军达到四十万人。可是呢,王翦这时候却不着急了,他勒令部队原地休整,跟楚军对峙。这时候楚国已经是倾国之力来打仗,这种打仗方式短时间可以,长时间则不行,所有青壮年打仗去了,甚至连妇女儿童都得去为前线输送粮草,谁来做生产呢,一旦误了农事,国家经济就会崩溃,这也是项燕被迫撤军的主因。再打下去,饥饿就会哗变,百姓就会逃亡。而王翦也等到了这个机会,他发动攻击了,攻击的对象是撤退中的楚军,双方交战一触即溃,王翦灭楚。 有人说这不是傻瓜战法吗?谁来都可以啊!可是呢!一个人带兵,常年在外数年,部队滴水不漏,没有被敌军劫营,士兵一直严阵以待,后勤补给调动无纰漏,同时又能够对敌国国力以及军队组成成分,补给路线以及补给能力洞若观火,预算得恰到好处,这本身就是一种其他人难以企及的能力。因此,王翦之伟大不仅在战场!在评价王翦这个人的时候,特别不能忽略他战场之外的指战能力!只是王翦的战略需要消耗大量的粮草财货,这让秦始皇rou痛无比。正因为他通过战场上的其他因素左右战场,最大限度保证有生力量取得胜利,保持秦军强大的连续作战能力,没有这个基础秦军再强也无法在短时间内横扫六国。 一年后,楚军因补给困难,粮草难以为继,无奈之下,项燕只好率军东撤。就在楚军调动之际,王翦突然率兵出击,大破楚军,斩杀楚军主帅项燕。之后攻破楚都,虏楚王负刍,平定了楚国。随后,王翦又顺势南征百越,取得了胜利,因功晋封武成侯。 王翦身为四朝元老,不仅军事才能突出,而且极富政治智慧。在攻下燕都之后,就上表告老还乡。当再度出山拥有重兵之时,能够及时设法消除君王的顾虑,在灭楚后,坚持彻底隐退,功高而主不疑,从而得以善终。 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王翦南征百越;三十三年(前214年),尉屠睢平定南越,设立岭南三郡。这是两次完全不同的战役,而《淮南子·人间训》中的记载应为后者,与王翦南征无涉,近年出土的《张家山汉简·奏谳书》的记载更是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湖南岳麓书院藏秦简记载了战国末年秦国消灭楚国的一些细节,以之结合传世文献,可以推知闽中郡并非与岭南三郡同时设立,该郡的设置与二十五年(前222年)王翦“降越君“有关,因此,闽中郡系秦三十六郡之一。 在战国末期那个群星辈出的年代,王翦依然以耀眼的光芒,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关东六国,王翦灭其五,何等的霸气! 除了杰出的军事才能,王翦也是具有人生的大智慧,大军出征灭强楚之时,懂得要各种封赏以打消秦王的疑惧之心,灭掉楚国后懂得功成身退,最后得善终,实在是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