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穿越之玩转大宋在线阅读 - 二五九 一朝登上龙虎榜

二五九 一朝登上龙虎榜

    武植回到图书馆又取出了一些钱财买了些布匹、首饰托施全给潘老汉送去,算是聘礼了。自己则在图书馆温习功课,施全倒是乐意两处跑跑,他本来就是教书先生,《四书》都没有读全,所以他参加科考就是碰一碰运气。如今他得知武植是大宋的进士出身,而且还做过县令,所以他觉得武植定能高中,因此他感觉要是能够攀附上武植,以后他要是做官,自己能够在他面前做一个书笔小吏也是不错,起码没有了饿肚子的烦恼。因此在离科考越来越近的日子里,他也是对心甘情愿的照顾武植,为他跑前跑后的。

    宣和六年四月二十三,西夏国华夏元年四月二十三,西夏国改制后第一次科举考试开始了。武植、施全早早的来到了考场。距离开考场龙门还有一段时间,武植四面查看了一下,参加考试的举子们也陆陆续续的到了,人数并不多,大概也就300多人,其中这里越有1半是从中原过来碰运气的考生,更包含又100多格物、致知两个学院的学生。

    武植看到这种情景信心满满,随着考场的龙门大开,武植随着考生进入考场,验看腰牌,搜查夹带,进入考棚,一切顺利。不一会试卷发下来了,由于这次考试文科只是考一篇策论,比起中原的科考还要考诗词歌赋要简单的多,武植一看考题有些傻眼,考题是《维民所止》!武植愣了一下,竟然一时找不到出处!

    这次科考的题目理科是戒嗔和种师道共同出的,到了中兴府方琼又帮着修改了一番,他们这种出题的方式让李侗有些不满,因为方琼、戒嗔等人跟造办处、火器局关系密切,他们甚至经常道格物、致知两个书院讲课,所以李侗认为他们出题又“营私舞弊”之嫌,但是李侗又毫无办法,对于《梦溪笔谈》他还能读上几句,对于《物理集注》他看着跟天书无异。

    李侗向种师道质疑过此事,但是种师道说这次“理科”是自有科考来第一次设立,所以也只好闭门造车了,不过他向李侗许诺文科学生录取的数量要多于理科,而且也希望明德书院的学生过来参加科考。

    李侗这才平衡一些,不过作为文人,他保持的自己的清高,他让明德书院的学生都不要参加这次科举。临近考试,李侗为表现自己的“大公无私”又缠着种师道来出题。种师道哪里会给科举考试出题。

    不过李侗道:“历朝都殿试都是天子亲自出题,登上龙虎榜的进士们也就成为名正言顺的天子门生,也彰显朝廷天子重英豪之意。”

    种师道对于“天子门生”自己现在虽然不是天子,但是未来要是成为天子,拉起自己的队伍可是必须的。“天子门生”让他想起了后世的“党校”,这正是建立自己队伍的好时机。

    种师道原本想从《四书》中选择几句诸如“三人行,必有我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之类的,但是觉得感觉比较水。想来想去历史上“维民所止”、“朝乾夕惕”倒是引发过不少故事,因此他大笔一挥就写下了“维民所止”四个大字。

    李侗是当今大儒他当然知道“维民所止”并非出自《四书》而是出自《诗经》,意思是凡是有百姓的地方就是国家的土地。看到这四个字李侗误以为种师道有征伐天下的情怀了,其实这四个字种师道实在后是关于清朝文字狱的故事中得知,具体出在哪里是什么意思他完全不知道。

    李侗被种师道的气度折服,他恭恭敬敬举起种师道的题字,跪倒在地,道:“臣遵旨!”仿佛就如同臣下给皇帝行礼一般。

    李侗如此大礼倒是下了种师道一跳,他急忙伸手相搀,道:“延平先生,这是为何,快快请起。”

    李侗见种师道搀扶自己坚持不起身,种师道无奈只好受了一礼,道:“你们这些读书人,就是礼节繁褥。不过也好,西夏科举就是天子选材,你要上心才好!”

    李侗又磕了一个头,才带着考题来到考场。李侗觉得这个考题就是放在中原,大宋的举子也不见得能写出好的文章,题目有些太难了。此事他也庆幸没有让明德书院的学生来考试,否则那些学生指不定写出什么乌七八糟的东西,到头来还是明德书院脸上无光。

    武植想了半天,自己可以说是熟读《四书》可是一时竟然不知道这个典故的由来。他迟迟无法破题,心中难受,难道自己的第一次科举考试就这么结束了吗?不过也好,不如随便写上几笔就到留民营去,就过小民的生活。想到此处,他突然眼前一亮,“维民”是不是就是指的像潘老汉那样的小民,莫不是这个典故不是出自《四书》,他思路一开,就想起来好像《诗经》中有这么一个典故。

    于是武植下笔道:“夫孟子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着,天下之根本也,社稷存亡之本,不得不查也,今中兴外,万民待哺,有草民潘老汉者,以售卤菜为生……”

    武植打开了思路,从《四书》中的孟子开始破题,讲到了潘老汉为权贵所欺负,而权贵又让官府重判,一些列的事情,阐述了他依法治国,天下才能兴旺的理念。

    最后他写道:“天下兴者,非权贵也,而在于法也,此法非军法而民法也。依法官民平等,此乃天下长治之根本也。”

    武植洋洋洒洒,一气呵成写完了这篇文章。要知道在那个时代,阶级等级森严,哪里能做得到官民平等。武植看了自己的文章也有些担心,他的官民平等多少有些属于悖逆之言,写完之后他也有些后怕。不过武植随即一想,如果西夏国也不许这样的文章出现,只怕国家也没有什么前途,未来只怕也会跟大宋一样,浑浑噩噩,自己也就不必在为这样的朝廷效力了。想到此处,不再犹豫,站起身来上交了试卷。

    武植本以为自己的文章写的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一定是第一个交卷的,没想到自己交卷的时候发现很多考理科的举子早就交卷了,武植用眼睛余光偷偷扫了一眼卷子,看道理科举子的卷子写的如同天书一般,自己也是无奈的摇了摇头。

    武植交了卷子回到了中兴图书馆,等到天黑才等到了施全。武植跟他说了自己写的文章,施全担忧道:“武兄的文章奇妙,只是太过大胆。不过如今西军掌朝,他们跟前朝大不一样,我想武兄高中应该无疑。”

    武植问道:“那贤弟的文章如何做的?”

    施全道:“我都不知道那个‘维民所止’是什么意思。不过我也在《四书》中抄一句、西抄一句的,拼凑一篇文章而已。不过我还算是好的,我听说有很多举子实在写不出来,就把家乡的儿歌抄了一遍。”

    武植摇了摇头,也不知道自己的考得成绩如何。施全却完全不担心,他觉得只要能写出囫囵文章来就可能的中,因此他怕武植高中后不认潘家的这门子亲事,于是催促他赶快成亲。

    武植倒是有些犹豫,但是施全却说:“你莫不是想等10天之后,发了龙虎榜悔婚不成!”

    武植道:“此言差矣,即是如此,就依贤弟,我明日便去留民营商议娶亲之事。”

    科举考试的卷子分成文理两科,其中理科的卷子很快就判定完毕了。因为理科举子的试卷是有相对标准答案的很快就评判出来了,参加理科考试的一共给你163人,其中又120人是格物、致知两个学院的书院的学生,这两个书院各自派出60个学生,他们答题的卷子成绩比剩余的33多个考试高出不止一个层次,所以西夏国改制后第一次科考理科学生就录取120人,全都出自格物、致知两个书院,一时间这两个书院名气大噪一时。

    其实施全分析的不错,作为主考的李侗一看考生们交上来的卷子头就大了。这些举子的文章写的多数驴唇不对马嘴,有的甚至很难称之为文章。李侗为了压理科举子一头,要求判卷子的帘官们一定要选出130个举子来。结果举子们的文章写的实在是太差,总共221考生还看的过去的文章不过十几篇。李侗无奈最终决定只要没有错别字,是一篇囫囵的文章就行,最终总算是凑齐了130名考生。

    李侗拿起众帘官推举的第一名的考试的试卷,他拿起来看了看,这篇正是武植的文章,不过武植提出的观点太过犀利,而且还有埋怨驸马宗英利用军法代替国法,不能长久治国的意思。李侗左右为难,因为按照传统第几名的试卷总要给种师道看上一看的,种师道会从中选择出前三名,算是状元、榜眼、探花。所以李侗需要精心挑选10人呈报,如果太差了他也不好意思,作为读书人还是要脸面的。

    李侗又拿起第二名的文章,这篇文章也算是规矩,但是比起武植的文章差的太远,李侗打消把他排在第一位给种师道看到念头。第三名的文章简直就是一些阿谀奉承之词了,第四名的文章就有些狗屁不通过了……过了前十名,那些就算不上真正的文章了,有的甚至就是默写了一段《四书》而已。

    李侗无奈只好把前十名的文章装好,准备带给种师道审阅,以确定谁是状元、榜眼、探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