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玄幻小说 - 三国:从刷好感开始兴汉在线阅读 - 第240章 南中作布,勾画锦绣

第240章 南中作布,勾画锦绣

    三国:从刷好感开始兴汉力挽狂澜第240章南中作布,勾画锦绣老刘的亲笔授权可谓来得正是时候,现如今不同于历史上的诸葛亮平定南中,彼时诸葛亮身为丞相总揽军政大权,他在南中所有事务皆可一言而决。

    比如对南中部落首领的封赏,对南中行政区域的重新划分,对人事任免的安排……等等。

    可如今老刘还活着,这些大事便不可能擅作主张,然而诸事若要一一向身在成都的老刘汇报,而后再开始实施效率实在太低,怕不是要在南中呆到明年事情都干不完。

    老刘不是庸主,对儿子和军师面临的情况自然心中有数,于是大笔一挥,便将涉及南中的所有权力一并暂时下放了,这是极高的魄力与绝对的信任。

    而大权一朝在手,刘禅与诸葛亮首先实施的第一步,便是如历史一般拟定重新划分南中的行政区域。

    行政区域的重新划分,看似好像都是同一片地方,你就算把原本的四个郡改成六个郡,地盘、人口、资源又不会因此变多?

    但其实,行政区域划分要考虑到当地百姓的民族、宗教、历史、文化等,不能想怎么划就拿尺在地图上一划就完了。

    典型的反例便是后世的非洲,感谢殖民者们的大缺大德,拿尺在地图上用直线把非洲划成了整齐的一个个国家,国境线笔直。

    然而带来的后果就是许多同宗同源,拥有共同文化传承、宗教信仰的民族被一分为二,分属两个国家。

    而冲突激烈的两个世仇民族,又被迫成了一国同胞……许多地方因此冲突不断,何谈发展。

    “太子如能由此处将越嶲郡一分为二,重新划分为南北两郡,各派官吏管辖,当可减少南北冲突……”诸葛亮手指地图道。

    越嶲郡南以青羌三部为主要势力,靠北则是“叟人”也就是越嶲夷的各个部族。

    像以前一样都归同一个郡管辖,则很难做好利益平衡,难免厚此薄彼,不但容易引发不同部族间的冲突,还容易在有心人的煽动下,将矛头最终指向中央政府。

    刘禅点点头,示意诸葛亮继续说。

    “越嶲郡北平原多些,水系丰沛,可教授越嶲夷牛耕种稻、种桑养蚕、织锦织布。

    “越嶲郡南则多高山草甸,但同样不缺水,此地草木丰美,有牛群、马群,可鼓励畜牧,培育耕牛战马。此地又多生罕见药材,可教授夷人辨识采集草药贩售……”

    刘禅接过话头道:“要想富,先修路。如此安排之后,如再能有一条道路贯通越嶲郡南北,而后直达成都,便能将越嶲郡的南北优势,更高效的转化成财富。

    “同时如有道路,鼓励通商,也能更高效的将耕牛、战马、药材等等资源输送到巴蜀。”

    诸葛亮闻言笑了起来:“哈哈哈,好一个‘要想富,先修路’,太子此话虽糙,却一语道破其中关键。道路一通,越嶲郡夷民可借此获利,巴蜀则可获得此地的稀缺资源,实乃一举两得。”

    只是若从零开始修路,遇山开山、遇河搭桥,实在是个极其耗费民力的大工程,而且可能劳民数年都不见功效,甚至引发暴动。

    若是能有可以借用的古道,稍加整修,便可大大降低成本……

    诸葛亮看向地图,不一会儿便眼前一亮:“太子且看,先秦时,便有自成都发出,经临邛而达越嶲郡北旄牛的古道。而后又逐渐修至越嶲郡南,直抵永昌境内,称为旄牛道。

    “只是天下大乱之后,此道已废弃绝道近百年之久。若整修打通此道,则可大大节省民力时间。”

    刘禅不禁在心中给始皇帝点了个大大的赞,我政哥虽然搞基建的步子迈得有点大,但无可否认许多工程皆是利在千秋之举。

    比如现在就为自己省了不知多少民力。

    刘禅喜道:“而且此道途经临邛,商贾正好购买临邛之铁制农具贩卖到越嶲,再从越嶲郡购得耕牛、马匹、药材、皮货等物,贩运至巴蜀。

    “此商路获利丰厚,定可吸引大量商贾。而夷人刚勇,商贾亦可出资聘请其作为商路护卫,待商路大兴之后,越嶲夷民便又多了一项谋生的手段。”

    诸葛亮笑道:“而后可在要道设卡,依照商贾贩运货物多寡课以适当税金,抽其商利以充府库。”

    刘禅补充道:“但需严加监管,以免关卡层层加税,废公肥私。”

    二人你一言,我一语,逐渐完善关于重新划定南中行政区域,以及利用新划分的行政区发展经济民生的策略。

    并且重新任命了各郡太守人选。

    越嶲郡一分为二,靠南的改称云南郡。

    原本兵败逃亡的越嶲郡太守焦璜忠心可嘉,继续留任原职。

    而新划分的云南郡,则由功曹吕凯升任云南太守。

    留守永昌郡的府丞王伉,升任永昌郡太守。

    分牂牁西南与益州郡南部,共同组成兴古郡,由正昂调任兴古郡太守。

    改益州郡为建宁郡,李恢有勇有谋,留任建宁郡太守。

    马谡平叛有功,留任牂牁郡太守。

    其余有功将领,待回师成都后再行封赏。

    ……

    商定了行政区划的事情之后,刘禅又对诸葛亮道:“夷人各部,如今虽感念汉军仁义,但也仅仅是停留在不闹事的程度。他们毕竟与我汉民信仰、文化不同,却是很难真正归心。

    “倘若日后待其脱贫,开始命其征缴赋税,行上计之事……亦或征募其族中青壮为军,助我军北伐作战,只恐有些夷民部落又要复反叛乱。”

    诸葛亮点头道:“此事,亮近来亦是日夜思之。南中夷民信仰与我等迥异,且其中多有以活人血食祭祀的残暴之举,此若不改,恐怕很难与汉民沟通交流,包容亲近。”

    刘禅叹口气:“代代传承,令其更改谈何容易,倘若用强,则前功尽弃。”

    诸葛亮也一时陷入了沉默。

    旁听许久的李恢此时也叹道:“是啊,此地夷民的许多传说都只是口耳相传,连个记录与具体的形象都没有,想要干涉实在千难万难。”

    诸葛亮闻言却双目一亮,羽扇一挥问道:“倘若有人帮助夷民,将他们的鬼神传说形象描绘出来,再赠予他们,夷民是否愿意?”

    李恢一愣,而后笑道:“他们的鬼神传说没有记录、形象,非是不愿,实是不能。若有人身怀此技,助其信仰完善,他们必视其为大恩呐。”

    “呵呵呵。”诸葛亮轻笑出声,对刘禅拱手道,“太子,关于夷民归心之事,亮已有良策。且容亮准备数日,到时定可助太子收夷民之心!”

    看来诸葛叔是要帮他们描绘记录信仰,此举固然会令夷人感恩,但是对于缓和汉夷矛盾能有多大帮助……

    不过刘禅虽然对这个具体举措的效果持保留态度,却对历史上诸葛叔的南中治理结果十分清楚,因此立刻拍板同意。

    之后,诸葛亮便将自己关进了书房,同时命李恢搜集整理各部族夷民的神话传说、信仰风俗。

    又过得数日,南中各地的汉夷代表已经到的差不多了。

    就在刘禅准备召开“南中代表大会”的前夕,诸葛亮终于也结束了自己的“闭关状态”,一同带出的,还有许多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