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大明书童在线阅读 - 第三百四十三章:小丑跳梁

第三百四十三章:小丑跳梁

    彭岳最终还是动身去了东南,当然,他没有带严梦筠和顾婉儿去,而是只带了仇青歌,在彭岳的“暗自协调”下,严梦筠和顾婉儿对此表示毫无异议…

    于是彭岳便带着他那支经过严苛训练的火铳队,信心百倍地出发了。本来他还想带火炮,但仔细想想,运送实在是太麻烦,而且既然是打倭寇,他们善于流动作战,应该也用不着这玩意儿,因此就没有带。

    不过这中间还闹了一个小笑话,那就是彭岳准备带一个人和自己一起去,当然这不是指“家事”,所以这个人指的自然不是仇青歌,而是一个名耀千古的民族英雄——戚继光。

    但是当彭岳向朝廷请求,自己要带戚继光一同去时,朝中大臣皆表示愕然,不是因为彭岳肯提拔这么一个小官,而是因为…大家都不知道戚继光到底是谁…

    于是在翻完吏部和兵部的名单后,大家才终于知道,这个戚继光之前在蓟门干了三年的指挥官,现在正在山东****的武官呢。

    于是在彭岳的建议下,戚继光就被光荣地调入浙江任职了,不过这也没什么人注意,毕竟戚继光现在,还是个不入流的角色。

    彭岳临走时,还交代了徐阶一番:我现在不中用啦,朝廷的事只能靠你啦!

    徐阶对此,也只能在心里苦笑了:这两年你管过我么?现在你走了,我一个人能干什么啊!要我一个人对付严嵩?臣妾做不到啊!

    不过做不到也要做,彭岳是真的走了,而且是走得远远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

    但就在彭岳不急不慢、赶往浙江的路上,东南那里却发生了一件大事,故事的主角是严嵩的干儿——赵文华。

    原来前一阵子闹倭乱的时候,已经升任为工部侍郎的赵文华,本着取皇上宠信,便自己发财的原则,向朱厚熜上陈了备倭七事。

    当然,这个赵文华出了贪污腐败拍马屁外,还真没有什么太拿得出手的才能,因此他的建议,看起来就跟笑话似的,什么祭海,请皇帝信斋醮啊,虽说可笑,但朱厚熜偏就吃这一套,所以说能够揣摩上司的心理,是有多么得重要。

    严嵩逮着这个机会,自然也要为这个干儿子游说一番,然后在严嵩的撺掇下,赵文华便光荣地去东南祭海了。名为督查军情,实则沿途索贿,然后父子俩分赃。

    可是赵文华实在不是个能闲得住的主,祭完海后,他还真以为自己有两把刷子,于是他想要掺和一下抗倭大计。

    但令赵文华无奈的是,张经根本就不鸟他,原因也很简单,张经是个直臣,瞧不起赵文华这类人,再加上张经官大资历老,自命为督军元帅,当然有底气不理赵文华。

    可赵文华偏偏就不服软,要说在京城给严嵩当儿子也就罢了,出了京城你们还不都得把我当爹?怎么能这么对我呢?于是赵文华就自恃为钦差大臣,也和张经对着干。

    不过他发现自己实在是很孤立,因为那个浙江巡抚李天宠也不爱搭理自己,这怎么能行呢?你就是个四品官,虽说我现在是在你的地盘吧,可你这样也太欺负人了!

    于是赵文华发出了自己的大招:我告诉我爹收拾你们!

    不过他很快就收到了他干爹的回信:这个张经不好惹,能不惹最好不惹。

    收到回信的赵文华一脸沮丧,但他是不会轻易放弃的,于是他便本着治不了你也恶心死你的原则,就赖在浙江不走了,顺便找机会寻张经的短处。

    过了一阵子,坚持不懈的张经,终于找到了破绽,也就是前面所说的严嵩接到的那封奏报:倭寇大举侵犯。

    更令赵文华欣喜的是,张经竟然按兵不动,这不是主动送自己把柄么?于是赵文华装模作样地找到张经:张大人为何还不发兵啊?

    一如赵文华所料,张经仍是冷言冷语,所言不祥。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于是张经忙向京城上疏:张经坐视倭乱,经自己反复催促,就是不出兵,一句话:拿着朝廷的钱,却不干该干的事。

    对于赵文华的所作所为,张经一点也不担心,反而是成竹在胸,因为他有着自己的打算。

    原来张经知道那些倭人战斗力实在强悍,凭自己手底下这些人,是绝对打不过他们的。这又不是张经不自信,而是摆在那里的客观事实。

    举个例子,就是前一阵子那场sao乱中,有四十多名倭寇从浙江平湖入境,一路烧杀抢掠,最后竟然到了南京城下,才被大军剿灭,可此时大明已经死伤了三千余人了。

    这不是明军太弱,实在是倭寇太强,因为他们都是日本浪人,这个浪人不是指浪荡的人,虽然说他们放着日本小岛不呆,非得跑到我大中华的国土来,确实是挺浪的吧…

    他们都是经过特殊训练的佩戴武士刀的日本武士,在日本国内都有很高的地位,比如他们在日本遇到哪个平民不尊重自己,就可以一刀杀了他而不用负责任。按说有那么高的地位,也不应该跑到中国来捣乱,但谁让人家现在那个小岛上又穷又乱呢?

    当然,人家不光地位高,功夫也好,而且脑子一根筋,崇尚什么武士道精神,一打起仗来就不要命,没事还爱搞个切腹自尽,应该算是一群有点轻微神经病的特种兵了。

    面对这么一群人,张经只能采取以狠对狠的方式,从别处调兵。从哪里呢,就是从他之前任职的两广调兵,掉的兵也不普通,是一个同样特殊的群体——狼土兵。这些兵大多是少数民族,当时还没什么文化,也不会说什么普通话,性格也是好勇斗狠,最重要的是,他们和那些日本浪人有一个共同点:打仗玩命,战斗力十分剽悍。

    这就够了,张经相信,只要狼土兵一到,自己就稳cao胜券,因此赵文华的那封奏报,也就没有了意义。

    按说张经的判断是没错的,但他低估了赵文华的整人水平,因为赵文华在向朝廷上奏疏的同时,也给他干爹严嵩寄去了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