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五章 谈判(二)
话说到这,似乎有些跑题,脱离了谈判的初衷。n∈,其实不然,这是一种战术迂回,双方通过抽丝剥茧的方式,点出对方的劣势,来为谈判增加砝码。 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双方展开唇枪舌剑,你来我往。一个步步紧逼,希望通过盟军的友谊达成梦想,付出稍微的代价。一个步步为营,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从下午三点开始,一直到下午五点钟,谈判还没有丝毫进展,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陈晨和陈绍宽都要通过翻译小姐翻译,但却也听得十分入神,丝毫不敢放松,甚至还不停地在纸上写写画画做些纪录。 蒋浩然却显得有些坐立不安,他本来就是那种没有坐性的人,几度想起身出去透透气,但看大家都一本正经的样子,只好耐着性子坐下。 又过了一个小时,双方都还没有退步的意思,艾登和陈晨、陈绍宽一开始加入舌战,双方你来我往喋喋不休,让整个指挥部有了菜市场的气氛。 蒋浩然终于在这个时候举起了手,作为一个集团军司令,原则上他连出席这种会议的资格都没有,更别说言了,但他有明者的身份就另当别论了。 马歇尔很快现蒋浩然举起了手,事实上他也一直在关注蒋浩然,也知道他才是此次谈判最重要、最难应付的一环,而且也很清楚,这些条件都是出于他的手笔。所以,马歇尔果断地叫停了屋内的争论,把手伸向蒋浩然,示意他言。 “马歇尔先生,我能问一个不太礼貌的问题吗?”蒋浩然起身道。 “蒋将军,您说!”马歇尔挥手做了一个请的姿势。 蒋浩然道:“请问您还记得一年多前的雷达吗?” 马歇尔一愣,眼神中明显闪过一丝慌乱,蒋浩然历来不喜欢转弯抹角,行事风格从来就比较简单直接,这一句话虽然很平淡,但对于马歇尔来说,不亚于是一把锋利的尖刀,直达他的心脏。 一年多前,蒋浩然就派蒋浩天拿着雷达、ak47等高科技产品跟米国谈判,希望换取休斯船厂,但由于米国方面的犹豫不决,这事拖了半年多,直到世界大战爆才达成协议,中间浪费了整整半年多的时间,正是因为浪费了这半年多的时间,导致雷达还没有挥它的全面作用,日军已经奇袭珍珠港。换而言之,如果米国当初一口答应了此事,雷达早就全面装备,当然也包括珍珠港,如果当初珍珠港有雷达提前预警,部队完全可以提前进入警备、迎敌状态,也根本就不会有珍珠港之祸,蒋浩然此时提出这个话题来,无疑就是向米国敲响警钟,让他们别重蹈覆辙。 但马歇尔也非同一般,马上恢复常态,道:“愿闻其详!” 蒋浩然既然在这个时候提出这个问题,一定是在战局上扑捉到什么战机,而且这种战机明显是对美国不利的,马歇尔当然不会放过这个了解的机会,蒋浩然的战略眼光,那是闻名于世的。 蒋浩然也没有扭捏,侃侃而谈,此时美菲联军虽然依然在太平洋岛屿与日军进行残酷、惨烈的岛屿争夺战,但失去了制空权和制海权这两大要数,这种局面维系不了多久,美菲联军必将迎来空前惨败。 日军在太平洋战场投入五十万大军,完全有实力尽快碾压美菲联军,之所以美菲联军还能保持战斗力,一方面是因为众多的岛屿分散了日军的战斗力,另一方面,是缅甸战场拖住了日军大部分兵力,日军太希望与德军会师印度,提前完成战略布局。 而且,就眼前的局势来看,日军还将向缅甸战场继续增兵,以对付远征军的顽强抵抗,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远征军为美菲联军提供了喘息的机会。但这个喘息的时间不会太久,一旦远征军挡住了日军的这一波攻势,将战争成功拖到雨季到来,缅甸战场会迎来至少四个月的休战时期,而日军绝对不会闲着,全力对付太平洋岛屿上的美菲联军是铁板上钉钉的事情。 恐怕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美菲联军如果不撤出战斗,就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而日军必定在海上进行战略挺进,下一站就会是中途岛。 中途岛面积虽然只有4.7平方公里,但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战略地位的重要性。该岛距美国旧金山和日本横滨均相距28oo海里,处于亚洲和北美之间的太平洋航线的中途,故名中途岛。另外它距珍珠港1135海里,是美国在中太平洋地区的重要军事基地和交通枢纽,也是美军在夏威夷的门户和前哨阵地。中途岛一但失守,美太平洋舰队的大本营,正在修复阶段的珍珠港也将唇亡齿寒。 如果日军海军达到所定下的目标,那美国西岸就会直接遭到日军海军的威胁。由于米国太平洋舰队的覆灭,米国在短期内根本没有能力有效地在太平洋对日军海军做出反击。日军深知米国的军事潜力。米国巨大的工业生产能力一旦完全纳入战争轨道,日军就很少有获胜的希望。所以,日军更希望在这种情形出现之前,把米国逼迫到谈判桌前,迅结束与米国之间的战争。 蒋浩然所言绝非危言耸听,事实上,在历史上,日军在奇袭珍珠港后不久,就动了珊瑚岛海战,随后就展开了对中途岛的攻击,而那时候美军还有三艘航母幸免于难,日军才没有得逞,中途岛一战,也成为二战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马歇尔也是一个战略家,同时也是两届总统的战略顾问,其战略眼光可见斑驳,蒋浩然一点,他立即就透,表情顿时没有刚才的淡定,脸上都是细密的汗珠。 太平洋岛屿争夺战还在胶着中,他们都还没有跳过战役的本身看到这么远,加上德军的快推进,让他们把所有的目光都放在了德日印度会师带来的严重后果上,丝毫没有想到,一个巨大的威胁正在向米国逼近,而且还远比德日印度会师更加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