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汉务运动
第195章,汉务运动 李招募到5000万贯钱之后,在大赵购买了大量的粮食,丝绸,麻布,茶叶,钢铁等一切生活物资,而后又在大赵境内高价征召铁匠,而后把这些货物和工人送到汉国各州,开始铁路项目的启动。 而大汉在知道李招募资金极其顺利,同时在瓜州,甘州,肃州,凉州,平西府,兴庆府,银州等地招募流民,修建铁路,整个铁路工程招募了几十万百姓,整个关中的流民被吸纳一空,同时大量的钱财和物资流入关中和汉国。 大量的钱财流入市场,造成了整个大赵极其繁华的景象,大赵的手工业作坊,只要生产出货物就会快速被购买,繁荣的商业,造成了汉国和大赵北方极其景气的局面,本因为战争萧条的关中,快速恢复了繁华的景象,好像半年前的战争兵没有发生在关中一样。 而李并没有停下自己筹集资金的举动,他为了让整个汴京土豪更加了解火车的运行原理。 在汴京大相国寺的官场组建了一个一里长火车轨道,免费让汴京的百姓乘坐火车,让他们可以近距离了解火车的运行原理。 于是整个汴京都都热闹起来了,虽然在子脚下,他们什么都见过,但可以自己走的火车他们还是第一次看到。 整个汴京的百姓以看热闹的心态看着火车,每都有大量新奇的百姓试坐火车,当百姓门看到的火车真可以载这十几个壮汉不断快速行走,惊叹不已。 而后其他来的汴京的商贾,豪强一个个带着大相国寺的存折,求李带自己玩,而李也是来者不拒,只要敢砸钱,他就敢要,眼见着定下1亿贯钱的目标越来越近了。 而且因为有这些外地的土豪砸钱,当初的原始股变得越来越值钱,很多原本手中有股份的豪强,看到李玩的越来越大,觉得不保险,有收益就提前收手,散出自己手中的股份证券。 而外地的豪强正好想要这些股票,即便涨价2-3成他们也愿意吃下,慢慢的就出现了股票交易这个概念。 李担心股份交易出现问题,信,这是以大汉的信用做担保的,而徐烨从占据沙洲开始,对政府的信任就极其看重,他不允许大汉的各级官员做出有损汉国信誉的事情。 而这样做的好处也是极其明显的,汉国轻易可以在民间筹集资金用于打仗和做基础设施建设。在有了利益的情况下,汉国的各级的官员都是自觉维护汉国的信用体系的,尤其是高层的官员。 李为了防止股票出现问题,在大相国寺租了一个大殿作为股票交易所,成立了大赵第一个股票交易市场。 而之所以选在这里,因为大相国寺就是整个大赵最强大的金融机构,鹿屿的主要客户都是从这里拿出存款购买股票,而李他也需要大相国寺把钱财转变成大汉需要的货物,再运输到大汉去,这一切都离不开大相国寺的金融支持。 但李弄到了如此庞大的财富连赵帝都惊动了,他在樊楼在高层,惊讶无比的看着火车道:“真是神乎其技,一个如茨火车头都能带动十几个壮汉,难怪大汉境内的火车可以拉十几万斤的货物。” “陛下,现在不是惊叹汉人火车神乎其技的时候,而是要阻止汉人用这样的方法洗劫我大赵的财富,一亿贯,当初我大赵和西庆战斗5年消耗的也不过是这个数字,这些财富真被汉人洗劫走了,我大赵必定元气大伤。”丞相杜衍苦着脸劝道。 当初汉国是想要筹集一些钱,大家都以为是几十上百万贯,这点钱他们大赵自然不在意了,当时大赵君臣心中,只当这是给大汉的赏赐了,而且汉人还要从精明的商贾贵族手中拿钱,他们都不看好汉国的据点,赵帝甚至想用自己的内库出个10万贯钱,不让汉国使节难看。 但他们万万没想到,汉人真可以弄到几千万贯,而且看样子还有向上亿贯这个数字进发。 这让大赵上下就受不了了,上亿钱这比给大燕的岁币几百倍,这要是被汉人骗走了,大赵要元气大伤。 这个时代可没有转移资产的法,在杜衍看来,这些钱都是属于大赵的,他们不能就这样看着汉人就这样骗走这些钱。 赵帝脸上疑惑道:“给李德裕钱的人都是我大赵的精英,平时朕想要让他们借点钱给朝廷,他们都不肯,现在却一个个疯了一样借钱给汉人,这是怎么回事?” 刚刚回到朝廷的柳琦苦笑道:“因为汉饶信用比朝廷高,徐烨在好几年前就开始发行汉国的债券了,到现在接近10年时间,却没有一次违约,也没有一次拖延。购买到债券的人都赚了钱,所以汉人朝廷有信用,而朝廷的情况臣就不了,想来丞相是了解的。” 柳琦这次因为击退燕人,再次升官为枢密使回到了朝堂,但现在朝廷上保守派汇集,他即便回到朝廷还是受到打压。不过这次赵帝清醒多了,他明白朝廷还是要有一些能做事情的官员,他强力支援柳琦,倒也让柳琦在朝廷站稳脚跟。 赵帝听到柳琦的话脸色一红,大赵朝廷的信用就比较差了,欠下的债务还没有还清,很多债主都被拖的家破人亡了,但他们却欲告无人。 “堂下何人,胆敢状告本官!” 这就是债主的处境,他们不能告大赵朝廷,只能不借钱给朝廷,惹不起还躲不起。 杜衍马上解围道:“朝廷也有朝廷的难处,而且朝廷有了钱,不是马上还了一些债务。” 柳琦却嘲讽道“从欠债五千万贯,还到1亿贯。” 对这些保守派的官员他是看不上的,当初他和李仲谋打好的基础已经毁于一旦了。 “陛下以为我大赵的贵族,豪强,商贾疯了,却不知道他们才是下最精明的人,丝绸之路可是下最赚钱的商路,他们拦路收费怎么可能不赚钱。” 而且汉国虽然没有我大赵富裕,但他们的朝廷每年都能结余1000万贯,而我大赵每年都有欠债,最远的债务已经超过了10年时间了,这种情况下他们怎么可能借钱给朝廷。” 赵帝无言以对了。 杜衍马上道:“现在不是这些的时候,而是要阻止汉人继续吸我大赵的血。” 柳琦却“丞相却是在睁着眼睛瞎话了,从李德裕开始筹集建造铁路的资金开始,整个汴京,关中商业都极其繁荣,关中甚至走出了战争的阴影,完全没有被吸血的萧条样子。” 这点柳琦也感到奇怪了,明明汉国拿走了大赵1亿贯钱,但大赵却没有显然百业萧条的景象,而是百业兴旺,各行业都觉得自己生意好做多了,大赵的税收都暴涨一节,这种情况柳琦完全想不通? 要是徐烨在这里,他就会告诉柳琦,因为汉国把大赵沉淀下来弄出来了,变成了钢铁,粮食,布匹,招募流民做事情,流民有了钱自然会把钱花出去,带动了市场的流动,这些沉淀下来的钱都流入大赵的市场当中了,当然会造成大赵百业兴旺的局面了。 从某种程度来来,即便是这是一个庞氏骗局,但大赵朝廷并没有损失,百姓没有损失,损失的只是大赵贵族,豪强和大商贾的钱,大赵朝廷不能控制这笔钱,自然也就不上损失了。 这就和后世白头鹰收割官员,豪强,大商贾的钱,但对朝是不会有损失的。因为这些钱就没有想过要回来,你不可能损失一笔你从来没有拥有过的钱。 赵帝惊讶道:“柳爱卿的意思,汉国做的这些事情对我大赵是有好处的事情?” 柳琦凝重的点点头道:“从目前看是这样的。” 杜衍怒道:“这简直荒缪。” 柳琦道:“但事实却是这样,关中快速恢复元气,汴京的税收更是提升了5成以上。丞相可以去三司去查看税收的情况。” 柳琦对赵帝道:“陛下,这些都不是关键,反正这些钱都是我大赵贵族豪强心甘情愿送到大汉去了,而大汉又用钱购买了我大赵的货物,这对朝廷也是好是,朝廷不应该阻拦。” “朝廷现在最重要的是要整军备战,多制造火枪,火炮,迫击炮等火器,以应对未来的战争。” 赵帝皱着眉头道:“真要和汉国进攻大燕?” 杜衍更是到:“万万不可受到汉人挑拨于燕人开战,朝廷现在需要的是休养生息,需要减少债务,需要20年不动刀兵,万万不可和燕国开战。” 柳琦却冷脸道:“丞相知不知道,燕军5万精锐惨败给汉军。而这支燕军大赵10万精锐都攻不动。而歼灭燕军的汉军却算不上精锐,5万大军只有一万人是汉国的常备军,余下的都是新招募的民兵。” “而整个大汉有5-6万精锐的常备军,这些军队可以扩张到30万大军,汉国有如此强悍的军队,他们不和大燕打,丞相以为徐烨的兵峰会指向何处?” 杜衍想到有30万大军从河西冲向关中,那画面简直让他不寒而栗。 赵帝更是道:“柳爱卿的有理,汉燕之战朝廷要支持,不要管李德裕贩卖股票的事情。” 想也知道大赵比燕国更加富裕,是现在双方还有一段香火情谊这才没有起冲,但显然这种情谊是坚持不了多长时间的,以大汉侵略成性的势头,不能进攻燕国矛头必然指向他们大赵,和自家和江山社稷相比,这些贵族豪强的钱财就算不得什么。 杜衍吓的也不敢继续什么了。 但柳琦却叹口气道:“朝廷自身的强大才是根本,汉国强大的根本是火器,朝廷也需要有强大的火器自保,火器对上骑兵有强大的杀伤力,臣请在汴京编练10万火枪兵以拱卫大赵。” 对柳琦来以大赵强大的手工业制造能力,制造火枪,火炮,迫击炮都不成问题。反而是组建骑兵花费巨大,而且效果上也比不上燕国,组建火器营就是在扬长避短。 赵帝道:“依爱卿的意思办。”
汉国强大军事实力也给赵帝巨大的压力了,他明白大赵的禁军不能继续这样颓废下去了。 只有杜衍苦着脸道:“但现在朝廷没有钱更换火器装备。” 柳琦得到汉国的火器之后也弄了一些来的汴京,想要朝廷多制造一些,而他们也制造了一些样品,但价格却高的让富裕的大赵都承受不起了。 一支燧发枪要30贯,火炮要200贯,迫击炮稍微要便宜一点,只要20贯,但迫击炮的炮弹贵,要一贯一枚炮弹。 真要按照柳琦整编10万火器营士兵,光这些新式的装备就要花费上千万贯,朝廷还要购买大量打造火器的设施,毕竟打造刀剑和火器是完全不同的工艺程序,但这对已经欠债上亿的大赵朝廷来,这比装备费用是不可承受之重。 赵帝一脸无奈的看着柳琦。 柳琦叹口气道:“陛下,现在是三国争霸,朝廷要是还不能改变执政的思路,必定要败于敌人之手,汉国和燕国的战争不管谁胜谁败,胜利者都不会放过大赵的,因为我大赵才是下的中心。” “朝廷的财政问题是一定要改的,臣这些年在汉国得到了一点心得,陛下可以看看。” 完柳琦拿出一个书册道:“这是去年大汉财政收支表,这是要给汉国长老会看的,让他们了解大汉内部财政的情况,陛下可以看看汉国去年收入最大的一块是在哪里。” 赵帝翻开书册惊叹道:“汉国去年收入最多的居然是纺织业,赚了1600万贯!这比从丝绸之路商队收的钱都多。” 柳琦点头道:“不止纺织业,还有钢铁业,机械制造业,制糖业,盐业,这些官营工厂给汉国带来3500万贯的收入,也就汉国一半的税赋都是官营工厂提供的,汉国人口不到千万,不足朝廷的十分之一,但财政的收入却达到了7,000万贯。” 赵帝看到这个数字震惊的不出话了,他以为的贫穷国,富裕的程度居然超过了大赵,这简直震碎了他的三观,即便汉国占据丝绸之路,也不应该如此富裕啊。 他感叹道:“朝廷的文武大臣真是百无一用,连一个的汉国也比不上。” 杜衍尴尬想要抠出一个洞来了,赵帝这是对着保守派的脸左右开弓。 但赵帝奇怪道:“我大赵也有很多官营的作坊,为什么就没有看过那样赚钱?” 柳琦道:“这个问题陈在关中的思考许久,而后明白经营作坊是要靠商人,他们才懂如何赚钱,而我们大赵派遣的却是官员,他们根本不懂经商,导致我大赵境内的各个傕场作坊收益极差,很多都是出现了亏空。” 汉国虽然是国,但在经营上面却值得我大赵学习,经商就要让商贾来,臣打算下一步改革大赵的傕场和官营作坊,学习大赵把股份卖给商贾,这样筹集出来的钱一用来偿还债务,二用来打造火器,为下一步军事改革奠定财政的基础。 改革的重点是丝绸和茶叶两个行业,这是我大赵最赚钱的两个行业,把一部分股份卖给商贾,他们显然是乐意出高价的。” 对于拿出最赚钱的丝绸和茶叶行业,柳琦也有些感到无奈,汉国的手工业发展的极其迅速,赵国先进的手工业制品被打得落花流水。 瓷器行业本是大赵的特色产品,几年前丝绸茶叶,瓷器三样货物还是大赵的核心产品。 但汉国弄出的骨瓷横扫了整个赵国的市场,号称瓷器之国的大赵,居然被汉饶骨瓷抢占市场了,卖到中原之地,简直丢尽了祖宗饶脸。 还有青盐占据了大赵的高端市场,甚至低端市场也没有让他们放过。 后来大赵的官员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禁止汉盐进入市场。但让柳琦吃惊的事,汉国和大赵的官员勾结,用低价食盐直接卖给官员。造成的结果,官盐居然把大赵的私盐打的落花流水了,大量的财富落入了汉国和大赵官员的口袋。 柳琦觉得短时间想要扭转大赵财政危机,只能学习汉国把产业卖给商人,让商人来经营这些官营作坊,这样才能扭亏为盈。 柳琦明白现在大赵只有丝绸和茶叶两个行业对汉国有优势。扩大丝绸和茶叶的产量,让这两个行业赚了巨额的利益,才能维持住了赵国的财政支出。 而且是最关键的是这样的改革,只得罪了三司使的官员,打击面就不容易和上次一样的群体围攻,改革才容易成功。上次改革的失败让他明白不能一次得罪太多的人,要不然改变必定会失败。 而这次的改革其实是名正言顺的把朝廷的钱给了那些贵族豪强,他们不但不会阻止,反而会乐意看到,没有这些饶阻止,他的改革才会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