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玄幻小说 - 大清话事人在线阅读 - 264 一手闲棋布兰芳,一手妙棋稀释第2军团

264 一手闲棋布兰芳,一手妙棋稀释第2军团

    第265章一手闲棋布兰芳,一手妙棋稀释第2军团

    炭炉子上,一口铁锅正在咕嘟咕嘟,冒着热气。

    “王爷真乃天人也。”

    “老王,不必如此。坐下说。”

    王神仙讪讪,寻了一个小马扎正襟危坐,手放在膝盖上,全神贯注的盯着炉火。

    李郁见他如此拘束,笑道:

    “这是西山搞出来的便携炭炉,我觉得不错,准备推广到全军。”

    “王爷英明神武。”

    说实话,这种炉子确实不错。

    重量轻、价格低廉、使用起来也方便。

    考虑到蜂窝煤热值太低,燃烧时间短,体积大。因而军中辎重后勤会携带大量的优质煤块和碎木屑。

    碎木屑引燃蜂窝煤,然后蜂窝煤再引燃优质煤块。

    李郁递给他一碗鱼头汤:

    如此一来,最为理想。

    1776年,也就是当前这一年,兰芳国成立。

    这个消息史密斯来时也提过。

    王神仙也不管是否烫嘴,接过来就一饮而尽。

    “想出国吗?”

    “请问王爷,我何时动身?”

    “尝尝。”

    李郁则是小口的品尝着,慢条斯理的说道:

    ……

    无非是个弱小版的东印度公司而已,南洋所有势力对此并不诧异。毕竟,东印度公司已经有7家了。

    后来才发现自己只是一头能说会道的猪,混在了猛兽圈里。随时都可能被任何一方宰杀。

    李郁从侍卫手里接过长柄铜勺。

    “兰芳虽为一国,实际上类似东印度公司,属于商业联盟。你去了花些银两结交一二,立足不难。不过嘛,本王建议你在江南招募一些水手、家丁、丫鬟、仆人,随你定居南洋。总比外人要可靠的。到了海外没点武器是不行的。你可以去找杜仁买些枪炮武器。”

    李郁的治下,煤炭的开采量一直在攀升,因而具备这个条件。

    “本王是个讲信誉的人,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啊,啊?”王神仙十分诧异。

    王神仙瞬间嚎啕大哭,抱着李郁的靴子。

    一锅鱼头汤打发了往昔的老友。

    “南洋的婆罗洲今年新崛起了一个小国,名叫兰芳。国主是个广东屡试不第的书生。你可以携带家产过去多买些地,在当地做富家翁。”

    “谢王爷恩典。”

    “据说南洋有一种橡胶树,你去了打听打听。坐吃山空肯定不行。你可多购田地、土著奴隶。再和本王进行一些商贸来往,算是多了一个进项。”

    而此时的大清朝王朝依旧有着神秘而强大的面纱,殖民者尚存敬畏。

    哭声里七分是真心感动,三分是习惯性表演。人在大清朝,混久了永远卸不了戏妆。

    舀出一碗汤,尝了一口,很满意。

    所以,这些闯荡南洋的贫苦汉人们地位还不算太低。

    李郁希望抓住这宝贵的几十年,阻止自己的族群沉沦,打造出“虽远必诛”的汉人群体海外标签。

    “等下一次史密斯的商船再来交易,可以跟着他们一起走。这段时间你就抓紧时间招募人手,再去江南造船厂买条海船。”

    他是真的想离开这片土地,无论是清廷,还是吴王府,亦或是哪方势力,他都不想伺候了。

    ……

    ……

    无他,害怕!

    他以前觉得自己混的风生水起,长袖善舞。

    ……

    只听得李郁继续说道:

    “本王当初承诺过你,合伙赚的银子有你的一份。50万两的身家过去在南洋那片也算是富甲一方了。”

    王神仙扑通跪地,痛哭流涕。

    李郁解开锅盖,水蒸气腾起,暂时遮蔽了视线。

    “南洋虽好,可我毕竟是个陌生外乡人。求王爷指点,我该如何落脚,融入当地。”

    “好喝!”

    兰芳可以算是第8家。

    说到这里,又补充道:

    “也是多了一层护身符。普天之下都一个样,没点靠山守不住财富的。”

    王神仙愣住了。

    “王爷,您遣此人去南洋,可是有未来的长远打算?”归途的马车上,胡雪余问道。

    “只是布一手闲棋,日后或许能用得上。”

    胡雪余肃然起敬,他对自己的眼光十分得意。

    只待女儿诞下外孙,将来就是皇太子。胡氏,立马跃升为帝国的顶级家族。

    说到这里他就忍不住想起了徽州府的家族。

    那帮老家伙此时是不是很庆幸,让自己认祖归宗了。

    李郁突然无厘头的冒出一句:

    “第2军团和第3军团,调哪一支军队去西线更合适?”

    胡雪余一愣,认真思索了片刻,说道:

    “王爷要打江西?”

    “对。”

    “臣觉得第2军团更合适。”

    “为何?”

    “第2军团是狼群,不停的奔跑进攻才是他们的宿命。”

    李郁深深的望了一眼,胡雪余则是严肃的点点头。

    “臣在半个月前,作为商业大臣去了一趟浙江。顺便回了一趟绍兴府的老宅。”

    “然后呢?”

    “臣见到了郑河安副总指挥麾下的2个营清乡凯旋归来,臣的评价就四个字。”

    “哪4个字?”

    “骄兵悍将!”

    ……

    次日,李郁乘坐战船去崇明。

    新河镇码头,水师总指挥刘武率所有舰长、水手长、炮长列队欢迎。

    这还是经略崇明之后,第一次视察。

    两座炮台扼守住了周边水域。

    30几条大小战船停泊在港口内,看起来颇有气势。

    兵营是砖头水泥结构,不惧怕台风。

    根据当地居住了几辈子的老人回忆,海水倒灌、狂风侵袭从未影响过新河镇。

    所以此地才会被历朝历代作为水师基地。

    哪怕是穿越前,也是一处重要的客运货运码头。

    新兵训练营,距离码头约7里。

    远远的就听到了枪声,还有训练的鼓声,偶尔夹杂着军官的狂暴骂声。

    ……

    “拜见王爷。”

    “敬礼,”

    在军官的吼声中,所有人齐刷刷的枪托着地,左前臂横贴月匈前,掌心向下。

    李郁很满意,解下披风,慢步走上高台。

    “第3军团的弟兄们,你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同一个目标聚集到了这里。”

    “这个目标是什么?有人可以告诉本王吗?”

    沉默了一会,有人壮胆喊道:

    “效忠王爷,和朝廷打仗。”

    众人笑了,李郁也笑了,摆摆手:

    “还是本王替你们说吧。这个目标就是,出人头地!”

    “你们的日子过的好吗?家里人的日子过的好吗?住的上瓦房,吃的起rou汤米饭吗?”

    众人黯然,王爷你描述的日子太美,不敢想。

    李郁突然拔出佩剑,大吼道:

    “家里穷的叮当响,无钱无势,除了年轻敢吃苦,你们一无所有。想出人头地,怎么办?当兵领饷,立功当军官。本王对天发誓,功必赏,过必罚。”

    说罢,手一挥。

    立马有人抬着银箱,放在面前。

    “第3军团,按照顺序领军饷。”

    “第1营第1队出列,架枪,空手领饷。”

    李郁亲手给所有人发饷。

    虽然很费时,手臂都酸了,足足1个时辰多才发放完毕。

    但这些辛苦都值得。

    ……

    李郁经常告诫自己要警惕被人架空,尤其是军队。

    训练结束后,就是最后一项传统节目――授军旗,配置军官。

    分为军团旗、营旗、和队旗。

    旗面的大小,旗杆的高度,还有旗面字样不同。

    军团旗沉重,平时固定在马车上。

    必要时由一名掌旗官骑马手持,配备护旗兵4人,随时紧跟主帅。

    李家军军法规定:

    主帅被俘或者军旗被夺,掌旗官和卫队长以下皆斩。

    对于营旗和队旗则没有规定,只是作为士兵们的认旗。

    毕竟大部分兵不识字。

    战场混乱,只能根据旗帜辨识自己的长官在哪儿。

    ……

    第2军团的立功人员在东山士官学校进修后,直接编入了第3军团。

    所有人全部升官一级,并无人提出异议。

    李郁一口气就把第3军团的中低级军官给配置齐了,大部分是老兵。

    唯有总指挥的人选让他有些犯愁。

    起家以来培养积攒的心腹快用光了。主要是随着势力的扩张,坑越来越多,萝卜却不够用了。

    他很想从义子当中挑选一人担任总指挥,但顾虑其他人会有想法。

    最终决定自己亲领,先任命两个副总指挥,第一个韦俊,第二个李大虎。

    韦俊就在浙北,可直接上任。

    而李大虎攻陷了徽州府,凭借这个功劳勉强可以服众。

    ……

    晚上,

    李郁在日记本郑重写下:

    “当前,需尽快提拔一批可靠且忠诚的高级军官以解燃眉之急。”

    东山士官学校,更多的是培养普通军官。

    而高级军官,有一项隐含条件:信任!

    人和人的信任,不是嘴上说出来的。

    而是长期培养出来的,尤其是关键时刻经历过考验表现合格的。

    在浙北攻城略地的第2军团接到了紧急调令,收拢所有兵力,5日内集结完毕,3日后至杭州城外就地登船。

    浙北防区,则由新组建的第3军团接手。

    参谋本部署理大臣谭沐光也接到了王命,2日内拿出两个军团对调的行军方案,准许他临时调动所有的运输船只还有后勤辎重储备。

    同时,在杭州城外。

    两个军团还有一次小规模的军官士兵互换。

    第2军团的15名军官,就地转入了第3军团,职务提一级,皆大欢喜。

    第2军团的1000士兵,打散编入了第3军团作为各营老兵骨干。部分人被提拔为队长副队长。

    而第3军团的20名军官、1000名士兵,则是平调编入了第2军团,有来有往。

    ……

    这是一次很庞大很烧钱的调动。

    郑河安无所谓,反正都是打仗。打浙江还是打江西没有区别。

    而苗有林心中有些不喜,他在浙北已久,产生了一些很难表达的情感。

    杭嘉湖平原实在是养兵的好地方。

    有粮有钱有海洋,有兵有矿有屏障。

    只可惜,他没有这个实力!

    所以只是心中有遗憾,行为上并未有任何的挣扎,痛快拔营而起。

    他有些畏惧李郁的笑容,不敢生出反叛的心。否则在浙东的郑河安部会立马杀来,踩着自己的血走上第2军团总指挥的宝座。

    如今的第2军团,又经过了多次成批兵员补充,还有零星投奔而来的老乡,人数是所有军团当中最多。

    论炮兵,或许不如第1军团专业。

    论战斗力,当属翘楚!

    淮西兵敢战,敢玩命!尤其是群体白刃战,意志疯狂。

    ……

    杭州城外,

    成为了士兵的海洋,到处是旗帜、帐篷。

    上万百姓出城看热闹,回来后大为惊叹。

    杭州士绅商贾自不会错过评估下注的良机。他们观察的更为细致,主要集中在武器和组织度上。

    这么多的兵在城外换防。

    所需要的粮草物资,自然由本地供应。

    刘阿坤身为杭嘉湖区域的防御使,出面更多的是象征意义。

    物资调配单是参谋本部制定的,非常详细!

    倒是他的妻子,刘甄氏认真翻阅了这些单子,并且用上了算盘。

    最终,商贾出身的她得出了一个结论,王爷拥有一支很成熟的师爷团队,为大军出行调配物资。

    可以这么讲,

    除了绍兴师爷和兵部户部那帮老吏,大清朝没有几个人能玩得转。

    ……

    如此大规模的调兵,自然引起了众多猜测。

    北伐还是西征成了热点话题。

    商贸大臣胡雪余,省亲途经杭州时建议商人们搞一个杭州商会。

    商人们自然举双手赞同,选出了几个最具财力的作为会长副会长,方便和新官府打交道。

    会长,赵立夏。

    乃是杭州城数一数二的富商,拥有店铺200多间,伙计上千人,良田2万亩,庄园十余座,金银无数。丝绸、皮革、粮食生意均有涉足。

    “老爷,我回来了。”

    “嗯,怎么样?”

    “非常了不得,吴王的军队很精锐。相当于清廷的京畿精锐护军。”

    “你说的是哪一支?”

    “所有的。”

    “那支来换防的新兵,也有这等战斗力?”

    管家耐心的解释道:

    “士气和纪律是瞒不住的,这无关新老。新兵缺的只是经验,打上几仗就迅速成熟了。”

    “你可会看走眼?”

    “老爷,您也知道我是在军中待过的。”

    赵立夏缓缓点头,他认可管家的军事素质。

    此人原先是军中幕府书办,曾在征西将军兆惠的帐下效力。后在残酷的大战中受伤失踪,被误报了战死。

    大约是阎王殿前走了一遭,他想明白了,换一种活法。

    跟了一支赵家贩卖皮革的商队,逐渐混成了赵府的官家,被东家引为心腹。

    娶的是夫人的丫鬟,住的是东家赏赐的宅子,收入不菲,俨然成功的职业经理人。

    ……

    “你还有什么评价?”

    “王爷的帐下有高人。”

    “哦?”

    “我花银子打听到了一些消息。这些新兵是从崇明来的,先坐船到太仓登岸,之后步行到杭州。空船队则是走大运河沿途运载了新兵所需的军械辎重抵达杭州,卸货后又要搭载苗大人的兵离开。如此水陆转运,兼顾物资日程,没有延误没有意外没有大纰漏。难,太难!”

    “比你如何?”

    “我自愧不如。”

    “当年,你可是独自支撑起了出兵伊犁的一半粮草转运!”

    管家笑笑,不置可否。

    那次虽然路途遥远,可全是陆路,日程很好估算。而且有两家晋商的驼队协同,那帮人的算术炉火纯青!

    赵立夏点点头:

    “你辛苦了,回去歇息两天。顺便让淑洁,淑贞来见我吧。”

    “是,我这就去叫二小姐,三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