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大明王朝
然而在另一搜船上的三人却是井然有序地cao作着,从手脚的麻利程度来看,他们估计干这一行很久了,俨然是长年开船的老水手。 这是一艘用于河道行驶的平底船,其上搭载了一根粗壮的桅杆,挂着一面十分结实的帆布。在三人齐力拉动之下,帆布被迅速拉了下来。 其中最年轻的人站在桅杆顶端负责瞭望,而另外一人控制风帆方向,最年长的那人则负责掌舵。 在三人紧密配合下帆船便启动了起来,恰好此时风向适宜,船速很快就提升了起来不一会就就到了对岸。 恰在此时风向骤变,本来顺风行驶的帆船顿时向后倒退,明显是变成逆风了,这突如其来的一幕把那名年轻人给吓了一跳。 那名老者却是宝刀未老,迅速调整方向,在逆风的情况下仍然使船体保持向前运动,这一幕把那名年轻人又看呆了。 老者冷哼一声,笑道:“小子,学着点,老夫当年跟着郑家船队走南闯北的时候你还没出生呢,这水上航行会发生的事多了去了。” 那名年轻人露出了仰慕的目光,而那名稍微年长的男人开口道:“叔父,你可别逗他了,这小子还年轻着,哪里见过你说的那些事。” 原来这老者正是17世纪著名海盗、大明王朝最后的水师将领,郑芝龙的弟弟郑之豹。 他于崇祯年间邑庠生,加例入国子监太学生,官水师副总兵。隆武政权建立后,又以军功,授左都督,封澄济伯。 这时的他已经满头白发,脸上的皱纹无不显示着他的苍老,可那一手熟练的cao船技术却是十分值得令人称赞的。 论能力、论觉悟,他丝毫不差于其兄抗荷英雄郑芝龙与民族英雄郑成功,甚至他还有更大的雄心壮志欲恢复大明王朝的统治。 无奈形势比人强,郑之豹在和郑芝龙的抗争清朝统治的运动中不幸被抓,然后被关押到黑龙江的宁古塔。 而郑芝龙最后竟然直接投降了,郑芝豹与施天福守安平城。博洛进攻安平,郑芝豹仓皇出海。随后施琅降清,不自安。 可饶是如此,郑芝龙也没能逃脱一死,最后被处斩了,一系列挫折出现,反倒更加坚定了郑之豹反抗清朝统治的决心。 然而在狱中的他也并没有放弃,一直在等待时机,只要有人举旗揭竿而起他便会义无反顾地支持,没想到还真就等到了义军攻破了宁古塔将他解救了出来。 恰好有一人他听说义军举行了科考,郑之豹顿时大喜,他可是国子监学生,科举考试不是他的拿手戏吗。 虽然郑之豹已经很多年没有写过字了,但基础功底摆在那,写出的字稍微有些歪歪扭扭,不过内容让考官看了可是大受震撼。 然而郑之豹看到最后一题却是很吃惊,考题竟然是问他眼下如何解决困境,郑之豹心道终于有进言的机会了,于是潇潇洒洒地写了一篇文章。 郑之豹本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加的,毕竟他都这么多没练过了,平时也都是干苦力,小时候学过的四书五经都忘记的差不多了。 况且这位义军首领是个怎么样的人却也尚且不知,能不能中,能不能光复汉人江山在此一举了。 而另外两人分别是郑芝龙的儿子郑荫与郑荫的儿子,郑之豹等人被发配宁古塔后郑芝龙先被杀,只剩下了郑荫与郑之豹相依为命。 而郑荫在宁古塔遇到了一名同样有着悲惨经历的女奴,于是他们每日都在晚上相互交心,久而久之就好上,很快肚子便鼓了起来。 恰好同间的狱友们都是原本郑芝龙的部下,因此替郑荫给隐瞒了下来,怀孕的事情最终还是没有暴露。 就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那女子只感小腹传来一阵剧痛,随即zigong收缩只觉下面瞬间变得僵硬无比。 女子意识到她是要分娩了,于是叫来了郑荫给他接生,最后在撕心裂肺的剧痛中将孩子生了下来,而她自己却因为失血过多没撑住。 人世间的大起大落也不过如此,最终郑荫与郑之豹两人省吃俭用偷偷将孩子抚养长大,并取旭日东升之意,为孩子起了个名字叫郑东。
宁古塔解放后他们都加入到了义军队伍,跟随大军先行抵达了朝鲜,后来易清山在军中招募会开船的,郑荫三人便参加了。 三人正好分配到了这艘帆船,因为别的人都不会开,所以唯独剩下了一条船没人要,也算是他们运气好。 论力气或许他们三人不如别人,但论架船技术那是丝毫不逊色出生江南的三藩俘虏们,甚至比他们强的都多。 普通人能使船动起来并且不发生碰撞都已经算是烧高香了,而作为老手的郑之豹能轻易使帆船逆风而行。 风力是帆船行驶的动力,顺风的时候,帆船可以张开帆,顺着风吹的方向,一直向前行驶,但万一逆风可就完了。 一般来说,正对逆风左右各45°是帆船的禁航区。驶入这个区域,你的船就会因为失去动力而停下。 但只要斜着走,始终与风的角度保持在45°,船就可以跑起来。只需要在适当时机调整舵叶和帆,让船转弯。 把船头斜对着风吹来的方向,然后调整帆的角度,使风吹到帆上,产生一个斜着向前的力,船也就斜着向前行驶了。 过一会儿,再把船头调转,使船的另一侧斜对着风向,帆船就会朝另一个方向斜着向前行驶。 帆船就是这样,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逆风向前航行。这种行驶方法叫做迎风行驶,但本质上还是接住风力来行驶的。 这种行船方法是我国古代船工的一项伟大发现,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最后在郑之豹平稳的驾驶下以遥遥领先其他船的成绩下在鸭绿江西岸停靠,岸上的人们高兴极了,纷纷站起来高呼来接他们了。 李拾壹也一激灵地跳了起来,终于来接他们了,易清山没有忘记他们!众人纷纷涌入船内,将这一小小帆船塞得拥挤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