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西乡蔷夫 65 延揽勇士上
第二。 这一是补上五月四号的。 刚得五月一号了,昨天已经补上的就当是对同学们的道歉吧。唉,加上上个月,两个月没多少,惭愧之极,刚把红票全投给自己了,如果再有断,我也给我自己投黑票。 —— “波才的弟弟?” “是啊,是波才的同产弟。” 荀贞吩咐仍旧跪拜地的乡民们都起来,负手观望波连带着从人鲜衣怒马地经过。 他虽对汉末三国的历史只知道个大概,泛泛而已,对很多的细节并不了解,但还是知道“波才”这个人的,因为“波”这个姓氏太少见了。自穿越至今,这还是头次听到史书上留名的黄巾将领,并亲眼见到了其人之弟,饶是他城府日深,也不由有些心神激荡。 围聚旁边的乡民们来,他面色沉稳,举止安详,和方才断案时并无别样不同,然而落朝夕相伴的许仲眼中,却敏锐地感觉到了他的异样。 许仲往他放身后、紧紧握的手上了,再又往他的不动声色的脸上瞧了瞧,心道:“荀君很少如此失态,莫非他与这波才有旧?”联想起荀贞之前叫他悄悄调查乡太平道的命令,是越发不解。因为周围乡民甚多,他将疑惑藏心中,没有询问。 荀贞问那认识波连的乡民,道:“你认得此人,你也信奉太平道么?” 这乡民答道:“乡信奉太平道的人不少,要多的应是荀君曾的繁阳亭,人听那儿有整一个里都是太平道的信众。人有个亲戚也信此道,不过人却是不信的。” “噢?那你怎知此人是波才之弟?” “人家亭德里,里中有一人名叫陈牛,和繁阳亭的原盼一样,都是乡太平道的魁首。这波连每隔一两个月便会来乡一次,召这陈牛相见。故此人认识他。” 荀贞早出任繁阳亭长前,就对县的太平道信徒很感兴趣,去年九月出任繁阳亭长后,是很短的时间内就把当地的太平道发展情况摸了个通透。 去年底继任了乡的有秩蔷夫,管事务繁忙,他把很大的精力都放了熟悉乡士绅和诛灭第三氏上,但也没有忘“保命大计”,着知己知彼的原则,就职不后,便有命许仲、任、夏等人继续悄悄地调查乡的太平道情况。 根据目前得来的情报,正如这乡民所,乡大部分的亭里都有人信奉太平道,信徒的分布面很广,不过数量不一,有的亭信徒多,有的亭信徒少,少则四五人,多则数十上百,其中信众多的便是繁阳亭。原盼所的安定里,差不多整个里的里民都信奉此教。 也正因为这个缘故,原盼乡的太平道信徒中很有名望,是一个天然的魁首。只是原盼静,不弄权,虽得乡里信徒的拥戴,但却从来不以魁首自居,平时也是只顾里信众,而对其它亭部、里落的信徒很少过问。这样一来,就很不利太平道上层人物对乡太平道信徒的控制,因此就又有了一个“官方指定”的魁首,也即陈牛了。 黄巾起事之时,八州齐动,几十郡县几乎是同时齐发,这当时信息不畅的客观条件下是很难做到的。张角为什么对遍布天下的信徒有如此强悍的控制力?太平道为什么有如此强大的组织能力?固然是因张角遍设三十六方,每方置一渠帅为首领,渠帅下又各置头目,层层组织、层层控制的缘故,但张角之所以这么做,却并非无缘无故,而是事出有因的。 穿越前,荀贞只知道太平道有过一次遍及全国的起义,但穿越后,才知道太平道其实中平元年(14年)的黄巾大起事之前,已经熹平年间(172-176年)组织过一次起义了,只是规模不大,终也失败了而已。——张角正是从这次失败的起事中吸取了教训,这才加大了对底下教众的控制。陈牛,也正是这个背景下才被郡的渠帅波才任命为乡魁首的。 当然,荀贞只耳闻过太平道已经有过一次规模的起事,对张角从其中吸取到了什么教训并不清楚。他望着波连等人远去,问道:“我观波连衣饰富贵,其随从人等虽有太平道信徒,但他们的衣着打扮,却似也有家中宾客之流。……,这波家很有钱么?” 那乡民答道:“我听陈牛,这波家也算是阳翟的一个豪强大族了,家中有良田千亩,门下也有不少就食的宾客、徒附。” 信奉太平道的多为贫苦百姓,但其中也不排除有豪强和朝廷官员。如张角人便是巨鹿的豪强。又如朝里的权宦“十常侍”,其中也有多都是信教的,与张角常有书信来往。乃至当今天子也不排斥太平道,很相信《太平经》这书,并试图征用给朝廷献上此书的襄楷。 故此,听到波家是阳翟的一个豪强后,荀贞也并不惊奇。他对太平道感兴趣,时尚对太平道没甚兴趣。如今时尚对荀贞是满心满肚的感激,疾步上前,拜倒地,道:“尚野人,君不以尚卑鄙,举荐於县廷,令尚之贱名得入县君之耳而使尚被擢用为乡乡佐。尚实惶恐,感激之情,难以言表。请君受尚一拜。” 荀贞回过神,将他扶起,笑道:“我早见你了!你边儿了半天,为什么不过来?刚才与你一起的那个人是县中的县吏们?怎么走了?” “方才那人是县中的功曹书佐,来给尚传达县中任命的。他欲与尚一起来拜见荀君的,只因见君正断案,故不敢打扰,旁观。” “也不知怎么了,近日来,来找我告状的乡民越来越多,每天都得四五起。”荀贞像很迷惑不解似的摇了摇头。事实上,他非常清楚此中原因何。还能有什么原因?只能是因为他先灭第三氏、再宽恕“受贿”亭长这两件事,使得他乡乡民中的威望急剧升高,所以乡民们才从原多找“乡父老”宣博告状改为多来找他。只不过,时尚是宣博的弟子,这些话不能对他,只能装装糊涂。 他问道:“既然是来见我的,为何又走了?” “后来又因见君断案如神、品德高洁,他自惭形秽,故而过而不拜,等休沐之日,待沐浴衣后再来拜君。” 荀贞一怔,心道:“沐浴衣后再来见我?嘿嘿,这人虽不知名姓,却倒是与我仲兄颇有相似,很有点‘名士风流’的意思。”他的“仲兄”自然便是听丧歌的荀衢了。他哈哈一笑,道:“自惭形秽?还他没来见我,他若来见我,我才该是自惭形秽呢!你,田里跑了半天,鞋上、衣上全是尘土,脏兮兮的。……,明德,你是乡贤士,任里监门时,我就想对你:‘池怎容大龙’?多亏县君慧眼,将你擢为乡佐。以后,我可要多多赖你大才了!” 时尚毫不犹豫地道:“唯君为是从!” 虽得到了这第一个投自家手下的“士子”,荀贞其实并无多少欢喜之情。对他来,举荐时尚只是顺手之举,只是想让自己能快的彻底乡立足而已。要想即将到来的乱世中保全性命,单纯地指望依靠这些儒完全不行,重点还得放招徕勇士上。
他故作欢畅,先令围观的乡民们散去,继而和时尚把臂言欢,下意识的,眼神又往官道上波连等人的背影处望了一望,心道:“听那乡民,这波连每一两个月就会来乡一次。他来的这么勤快,料来不是单为见陈牛而来,定有其它图谋,十之是为了组织教众。他的哥哥波才身为郡的太平道渠帅,乃张角的心腹之人,不,已经知道张角将要再次起事了。” 细想之下,觉得这个可能性极大。帝国全境从南到北近万里,别的不,就从巨鹿到颍川便有七八百里,来往一趟,就是骑马也得半个多月。造反是掉脑袋的事儿,临到头了再抱佛脚绝对不行,张角肯定早早地就对各地的心腹教众露出口风了。这波才如果现就知道太平道将要起义之事,并开始着手准备,实是丝毫不足为奇。 “今我已诛第三氏,又通过不追究‘受贿’亭长之事得到了乡吏员的敬服,再又通过抚恤孤寡、断案平冤,也算是得到了大多数乡民的敬畏,又因去年剿灭群盗而得的赏赐与近日卖马得来的钱财,手里也比较宽裕了,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已然皆有,下一步就可以开始放心大胆地招揽乡轻侠、勇士了。” —— 1,实际上,中平元年(14年)的黄巾大起事之前,熹平年间(172-176年),太平道已经组织过一次起义了。 据《东汉原始道教与政治考》一文中考证:熹平年间,太平道已有过一次起事,只是失败了,而后,此次起事的参与者又因遇到大赦(176年)而侥幸活命。 证据是:熹平六年(176年)接任司徒的杨赐对椽史刘陶:“张角等遇赦不悔,……。”《典略》中亦:“熹平中,妖贼大起”。并且刘陶稍后再次上书后,宦官们灵帝面前谗毁他,也提到此事,:“前张角事发,诏书示以威恩,……。” 另外,早太平道起事之前就已经出现了很多次称之为“妖贼”的起义,如建和二年(14年),长平陈景自号“黄帝子”,又南顿管伯亦称“真人”等等。这些起义活动都是带有宗教色彩的。从安帝到桓帝,此类的起义共有四十多次。张角的太平道起义肯定是有受到这些起义影响的。 2,当今天子对太平道也不排斥,很相信《太平经》这书,并试图征用给朝廷献上此书的襄楷。 襄楷桓帝时再次把《太平经》献给朝廷,“及灵帝即位,以楷书为然。太傅举(襄楷)方正,不就。乡里崇之。每太守至,辄致礼请。中平中,与荀爽、郑玄俱以博士征”。 不但灵帝对太平道不排斥,灵帝之前的皇帝也有不少和道家高人来往密切的。早西汉晚期,道士们已经开始干政,到了东汉,对朝野的影响大了,并因为当时的政治越来越黑暗,越来越“政刑暴滥”,从而“强烈的救世使命驱使下”,逐渐从“干政”演变成了“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