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最风流在线阅读 - 第二卷 西乡蔷夫 72 初见一龙下

第二卷 西乡蔷夫 72 初见一龙下

    补上五月十一号的。

    ——

    院外来的不是别人,正是高家家长。

    乡中诸大姓里,只有高家是乡亭,离官寺不远。太守阴修来的时候,他们就知道了,就算没有荀贞的通知,他们也打算过来拜见的,因此来之甚速。高家的家长是高素的父亲,没有带太多人,四五个抬着礼物的宾客跟从后,高家的子弟里只带了高素一人。

    自荀贞诛灭第三氏后,乡中诸大姓对他都刮目相,高素的父亲也曾宴请过他,两人彼此相识。荀贞见是他来到了,停下脚步,寒暄两句,再向周围的士子们告个罪,示意他们将宾客和礼物留院外,带着他两人登上台阶,脱去鞋子,步入堂内。

    高家虽有阳翟黄氏为后台,但毕竟只是个乡中土豪,面对一郡之守,面对县县令,面对济济一堂的郡县大吏们,高氏父子皆诚惶诚恐,刚入堂中,就拜倒地,口中呼道:“西乡民高成、高素拜见明府。”

    西乡官寺的正堂大不大,也有一两丈深,阴修坐里边,管是冲着门,此时又阳光灿烂,堂内明亮,可因为眼神不的缘故,还是不清来人的相貌,只大略见了两个人身。不清就不清吧。他也没兴趣清这两人长什么模样,习惯性地眯起了眼,露出和蔼笑容,道:“你二人姓高?吾闻贞之言道,尔乡中有大姓五,其中之一是谦德里高氏。是你们么?”

    高素此前听到过一点风声,颍阴荀氏和来的这位太守族中有姻亲,此时闻太守很亲切地直呼荀贞之字,心中想道:“来传闻是真的了。”

    不荀贞诛灭第三氏的雷霆手段,就冲这个传闻是真,之前那上百万的买马钱就送得值。

    他虽倚仗黄家是势,素来骄横轻脱,但一来羡慕古游侠之风,对钱财其实并不是特别重,要不然当日也不会被荀贞一吹一捧,就舍了程偃的债券,并主动和荀贞交;二来,他也不是不知轻重之人,——他家的靠山阳翟黄氏管势大,可这阴修也不弱,不但现为郡太守,而且来头也不,南阳阴氏乃是光武皇帝的老乡,当年的四姓侯之一。中兴以来,其族中已出过两个皇后,汉家的皇后多出南阳,去年底刚被立为皇后的何氏不就是南阳人么?谁也不能保证这阴氏以后会不会再出皇后,若能借助荀贞的线搭上阴修,自是不过。无官无权的士族,他可以不乎;但对像阴氏这样“与汉同休戚”的百年贵族他却不能不仰为观止。

    ——若他以前和荀贞交,只是出於“意气相投”,那么如今他与荀贞交,则是存了刻意的成分了。这也不一定是坏事。人世间,知己难求。与其知己难求,不如是纯粹的感情难求。他和荀贞的交情就不稳固,“意气相投”只是他自认为的,实际上只是他的一时兴起,否则他也不会当着荀贞的面与文聘争斗了,现今有了利益关系的存,不定反是件事。

    他父亲高成答道:“回禀明府,人等只是粗野乡民,土里刨食儿,何敢称为大姓。闻明府贤明,今治郡,实乃人等的福气。人冒昧,斗胆备了一些礼物,还请明府笑纳。”

    一个乡中土豪能备下什么礼物?阴修不以为意,点了点头,道:“吾来尔乡,是为行春。‘青阳开动,根荄以遂’。青阳者,春也。遂者,复苏滋也。凡春之季,地气初通,是万物复苏之时。你为农家,当知《汜胜之书》,书中有云:‘春,地气通,可耕坚硬强地黑垆土’。现已到了耕种的季节,今天子圣明,群贤朝,立春之日,天子尚躬耕於籍田,何况尔等?你身为乡中大姓,万不可轻忽懒惰,要给乡民们做个典范。须知:‘春不种,秋不收’。”

    《汜胜之书》是前汉汜胜之编的一农书,高成虽长乡间,但连大字都认识不了几个,自是没过这书。不但没过这书,而且因为阴修话太文绉绉了,他有一半都没听懂,也不出口询问,不知该如何回答,只能伏地叩首,唯唯诺诺:“诺。”

    荀贞出了他的窘态,出言解围,笑道:“高翁乡是勤劳节俭的。明府,你就管放心,他必能给乡民起一个的典范。”

    阴修完,县令朱敞也勉励了几句。

    高氏父子退出去后不,谢、费、冯、刘诸家的家主络绎赶到,依次登堂。

    阴修、朱敞分别抚慰劝勉,把他们都劝告、勉励了一番。

    谢、费两家还,不是没见过官吏,特别是费家,既是张让家的宾客,费畅又是郡中督邮,犹能存些镇定;冯巩的父亲冯温和刘家的家主刘翁两人长这么大,县令都没见过几次,这是头次见两千石的“贵人”、郡的太守,激动得浑身发抖,回话时都带着颤音。

    见罢大姓,阴修乡的行春就算完成。正事儿办完,可以闲谈了。

    待后一个登堂的刘家家主刘翁下堂后,他笑对荀贞道:“贞之,你这官寺的大堂未免也太了些,跟从我来此的士子们都是郡的俊杰,却只能让他们候院中。春虽回暖,风尚仍寒,院里一半天,怕是都冻坏喽。”

    荀贞离席拜谢,赔罪道歉,道:“贞乡中,消息闭塞,不知有诸多英杰从明府光临鄙地,没能及早预备,致使群凤受寒。贞之罪也。”

    阴修的能力如何,荀贞眼下还不能确定,不过通过短暂的接触,他发现这位任的太守至少脾气不坏,像是个脾气的人。果然,阴修没有问罪於他,而是笑道:“我只是与你笑罢了。你我两族原是姻亲,不必如此拘束。……,我自任郡,便思要访问高阳里,拜谒大贤。今趁行春之机,总算达成所望。来你乡中之前,我特地拜访了汝家诸龙。昔,夫子誉老子为龙,言曰:‘至於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对这句话,我原来是只知其文、不知其意;今见汝家诸龙,方解夫子之叹!盛名之下无虚士!令我得益匪浅。只惜二龙早逝,六龙远游。”

    荀氏八龙中故去的已有两位,一个是荀悦的父亲荀俭,八龙之首,一个是三龙荀靖(叔慈)。远游的是六龙荀爽(慈明)。

    阴修叹了口气,惋惜地道:“吾闻许子将赞叔慈和慈明:‘二人皆玉也,慈明外朗,叔慈内润’。又闻国人美誉慈明:‘荀氏八龙,慈明无双’。唉,可惜啊,叔慈和慈明一个故去,一个没有家,使我未能诣前请教。”听他意思,对荀靖和荀爽是非常神往的了。

    荀贞心道:“我族中嫁到阴氏的便是六龙荀爽之,嫁给的那人得是叫阴瑜,也不知和这阴修到底是何族亲关系?”

    荀爽之荀采,嫁过去两年后,阴瑜病卒。荀爽疼爱儿,不忍她守寡,便又给她寻了个夫家,乃是阳翟郭氏的子弟。荀采不愿,因为之自杀。管两汉受礼教约束未深,对妇的贞节不太重,寡妇再嫁很寻常,可到底,荀爽没把这件事办,心办坏事,竟因此把儿逼死了,这纵非他之意,毕竟尴尬。

    荀贞和阴修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避开此事不提。避开不提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荀贞是个“心存大计”的人,为了能地实现他的“大计”,他当然渴望得到郡太守的支持。

    另一方面,如前文所述,郡之属吏多为郡人,而太守则是外郡人。一个外地太守来到郡,要想政令畅通必须要得到地士族、大姓的支持。强横的太守固能令一郡战栗,可若太守文懦,压不地大族,却也难免主弱臣强。一二十年前,有两句民谣:“汝南太守范孟博,南阳宗资主画诺。南阳太守岑公孝,弘农成瑨但坐啸”,的就是这种情况。

    南阳人宗资汝南当太守,任与刘表等人齐名并称“江夏八俊”的郡名士范滂为郡功曹,结果政令就悉出范滂之手,他只是“画诺”而已。弘农人成瑨为南阳太守时,用亦名列“江夏八俊”的郡名士岑晊为郡功曹,结果也是大权落岑晊之手,他无所事事,唯“但坐啸”。

    管阴修为人不骄恣,愿意委曲畏慎以求全,自之郡以来,连续召见郡衣冠子弟,许诺将对他们委以重任,连这次行春都带着一群士子,似是专以旌贤擢俊为务,可这并不代表他就愿如宗资、成瑨一样“主画诺”、“但坐啸”。——不错,宗资因“主画诺”而得到了一个“任善之名”,“闻於海内”,可这样的“任善”究竟是夸他,还是贬他?这两句民谣究竟是褒是赞?千秋万代,知我罪我,其惟春秋。是非功过,青史之,后人评之。

    因此之故,阴修也想示荀氏,以希图可以借助荀氏州郡的重名,来为自己助力。

    他既有此想,自不会主动提起荀采自杀之事,惋惜过“二龙早逝,六龙远游”,复又笑吟吟地道:“贞之,你处芝兰之室,常受诸贤熏陶,难怪干才卓越,德行出众。……,朱公,你今儿县里对我,荀氏如今是老龙前,雏凤乳虎后。贞之:‘负重能行千里’。我存狐疑,今至西乡,沿途观见闻,良田吐翠,百姓和乐,道无褴褛之民,行有负父孝子,实我历年仕州郡之少见,‘乳虎’二字当之无愧。”

    县令朱敞拈须微笑。

    荀贞恭谨地道:“贞自少受学於仲兄门下,族中诸父皆贤,奈何性愚顽,至今无所成,每思及此,常觉愧对仲兄、诸父。又且明府、县君座前,予末子,何敢言德?谬赞惭愧。”

    他和阴修各有所求,一个夸赞、一个逊谢,堂上气氛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