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4章 你的邻居叫杨嗣昌
箱子里的大明正文卷第894章你的邻居叫杨嗣昌代州旁边就是雁门关。 北接宣府大同,南连山西首府太原。 那个地方的地理位置之重要,傻子都知道,更别说初中毕业生中的佼佼者了。 陈元波知道,去了代州,定能更好地为天尊分忧。 他刷地一下跳起来,对着身边的师爷们笑道:“学弟们,我要走了,但你们还不能走。接下来要来温县的官员,也不知道会是谁,你们架空他!把温县牢牢地抓在咱们高家村的手里。” 学弟们笑道:“收到!学长放心好了,下一个来温县的县令,我们保证他看到的全是假账。” 陈元波笑着摇了摇头:“感觉我们好坏啊。” 学弟们:“天尊说过,有时候为了达到正确的目的地,也需要走一些错误的道路。我们的手段虽不光明,但是为了达成光明的目标。” 陈元波又叮嘱道:“黄河对岸,最近闹得很凶。虽然流寇现在不太具有渡河作战的能力,咱们的水军也长期在这附近待命,但大家还是要小心注意河对岸的动静,防范流寇突然渡河攻进咱们的温县来。一旦发现流寇有动静,要立即呼叫水军前来增援。” 学弟们都笑:“学长放心吧,我们会小心的。” “那就好。”陈元波:“唉!这温县,是我毕业之后,第一个真正接手管理的地方,就像我的孩子一样,现在要离开,真的是好舍不得啊。” 学弟们:“孩子这东西,多生几個不是更好吗?快去造个二胎三胎四胎吧,哈哈哈哈哈。” 陈元波也不禁莞尔,赶紧收拾好了行李,挥别了学弟们。先坐船返回到蒲州,然后在蒲州换乘火车,一路向北…… 这是一次穿越山西之旅! 以前火车最远只到河津县城,到了县城之后就得换船才能继续向北,但陈元波却发现,现在火车已经可以直达平阳府了。 高家村的铁路网络,又向外延展了一截。 过了平阳府,铁路还在修,还没通车,但是水泥公路却已经建成了。太阳公交车已在这里布置好了,于是陈元波又坐上久违的太阳公交车,仿佛回到了以前在高家村读书的日子。 每天清晨,坐着高家村的太阳公交车去学校上学,放学之后又坐上太阳公交车回家。 每天傍晚,公交车的收班车,都开得很惊险,司机会不断地抬头看太阳,然后急吼吼地叫:“上车下车的动作快点!别磨磨蹭蹭的!太阳一下山,你们就等着甩火腿吧。” 带着满满的回忆,陈元波来到了太原。 离太原城还有二十里,他就感觉到了熟悉的味道。城外郊区到处都建着庞大的工厂,有钢铁厂、有煤矿厂、有水泥厂、有石灰厂…… 这些都是典型的高家村风格工厂,占地面积巨大,一个工厂就仿佛一个城池。 工厂的厂墙,宽纵几里之遥。 厂门口还挂着横幅:“一心一意搞生产。” “安全生产,质量第一。” “拼搏创新,开拓进取。” 这些标语一亮,就让人知道这里发生了什么。 陈元波不禁心怀激荡,这太原府,也是咱们自己人的啦。 他到了府城,飞快地跳下太阳公交车,向着巡抚衙门跑了过来。到了门口,向守门的特勤队士兵挥了挥手:“嗨!小五,是你呀。” 那士兵一看陈元波,顿时大喜:“学长!你怎么来太原了?听说你在温县做县令,搞得有声有色的啊。” “调任代州啦。”陈元波笑道:“伱怎么混来混去还是个守门兵呀?” 小五一脸尴尬:“谁叫我没好好读书呢,跟不上学长的脚步了。” “呃……”陈元波拍了拍他的肩:“回头我去提个申请,把你调到代州来,代州北边就是宣府大同,以后很有可能要打仗,你会多些机会进步。” 小五大喜:“多谢学长。” 小五进去通传了一声,很快就出来,带了陈元波进去,只见吴甡正埋头在一堆卷宗里,和三十二交头接耳地商量着政务。 陈元波行了个礼,报上来意。 三十二笑道:“元波,你这个调令来得好,代州派你去真是再好不过了。” 陈元波道:“我想申请太原这边增加一条修路计划,将公路从太原一直修到代州去,属下对代州的发展,就会更加有信心了。”
三十二微微沉吟了一下,看向吴甡。 后者点头:“代州极为重要,修一条公路过去是必要的。” 两位政务大佬一合计:“好,这条路给你批了。” 陈元波大喜。 “对了!”吴甡突然开口道:“你去了代州之后,需要注意一件事情。” 陈元波:“?” 吴甡:“代州的北边,就是宣大总督的地盘。上一任宣大总督张宗衡,因为建奴入侵时的失职,已经被革职了。而新任的宣大总督,名叫杨嗣昌,需要特别注意一下。” 陈元波奇道:“杨嗣昌?这个名字以前没听说过……” 吴甡:“此人极有才干,刚到宣府大同,就开始锐意进取,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平定宣府大同内的乱党。” 陈元波:“乱党?” 吴甡介绍道:“宣府大同,矿产资源极为丰富。自古以来,就有煤、铁等矿产开采。本来它们都掌握在朝廷的手里,但是建奴数次入侵,打坏了朝廷对这些矿的控制。宣府大同现在到处都是私矿,这些私矿名义上是违法的。私矿主人们集合矿工,准备了武器,各占一个山头。就成了所谓的乱党。” 陈元波听到这里,不由得乐了:“哈哈哈!这还不简单……由官府出面安抚私矿主,让他们能合法开采矿坑,不就行了?” 吴甡点头:“是的!若是我们来处理这件事,就很简单,只需要制定好政策,安抚一下即可,自然而然就能瓦解矿工们的反抗。但是……杨嗣昌嘛……” 陈元波:“他不肯?” 吴甡:“杨嗣昌的父亲,名叫杨鹤!曾经担任过三边总督,他上任之后对流寇采取招抚政策。结果你也知道,招抚政策失败,流寇一发不可收拾,导致杨鹤被革职拿办。” 陈元波瞬间明白过来:“杨嗣昌肯定不想重蹈父亲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