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仙侠小说 - 道家门徒在线阅读 - 第一一二章:人情公关;智在力上。

第一一二章:人情公关;智在力上。

    夏母一看不是个事,就给打翻醋坛子的糜师兄分配了个差事,叫他到厨房准备宴席,款待一下这群汉洋混杂的客人。咱华夏人嘛,就这脾性,不管大师平民,都好客,这点,几乎形成了华夏人的国际名片。朝廷不也这样宣传的么?——华夏人,都是勤劳善良,热情好客的嘛!

    主家一番热枕,史密斯、老教授等都欣然应允,王平也不好推辞,老话说得好,客随主便,少数服从多数不是?所以王平也只得笑着应下来,心里却暗暗提高警惕,待会儿一定得跟着夏大师妹的筷子走…

    晚宴还早得很,一伙客人才刚在浙菜馆吃过中饭呢。夏母或许是看出王“贤侄”面对自家夫君有鸭梨,有些不自在,又或是为他创造变“贤侄”为“贤婿”的机会,目的不知道,总之是支走儿徒之后,就笑呵呵的说时候还早,然后就招呼女儿带客人们到附件转转。

    此言甚合王“贤侄”心意,虽然他没有做“贤婿”的心思,但面对这如花似玉的夏美眉,怎么也比这貌似“平易近人”,体内却好像蕴含着一座“活火山”似的夏“叔叔”来得轻松不是?

    说白了,王百户本就来意不纯,面对这“如渊如狱,深不可测”的夏大师,就有些心虚,莫名的不自在。以前虽说也和同样“高深莫测”的柳镇抚放对过,但他那时却有所依仗,有太爷的人情在,柳镇抚怎么也不会真难为自己不是?

    虽说识海里就住着位元神老怪,绝世大宗师,但以魔僧大师一贯的脾性来看,他老人家不大像那种“像前世欠了猪脚的债一样”的老爷爷那么“和蔼无私”。

    若自己也像那些“被欺少年穷”的中二患者一样,飞扬跋扈的,四处竖敌…危急关头指望此老出面为自己挡灾?怕是得先给他老人家灌几斤脑残片才行!那个啥——还是自己夹着尾巴做人靠谱点…

    所以,那啥,一听夏母这话,王“贤侄”心头欢呼,恨不得举起双手双脚赞成,嘴里却呵呵一笑:“让米雪儿和玛丽她们去吧,小侄就不去了,机会难得,遇见了夏叔叔这样前辈宗师,若不请教一番,回去后家师怕是要骂人了?同门们也得笑话,说我是睁眼瞎…”

    所谓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夏母就呵呵一笑:“这孩子,真会说话。”

    话说这王贤侄的“家师”杨宝亭大师也不是凡人,满天下乱飞,四处讲学的国际太极大师。所以夏大师心里也颇为受用,呵呵一笑:“贤侄说笑了,咱这几手庄家把式,唬唬外行还凑合,在你师父面前,可是拿不出手…宝亭兄深悉太极三味,扬名四海,享誉国际,夏某也是十分钦佩的。”

    王“贤侄”正色道:“夏叔叔说哪里话?大家都不是外人,小侄就说句老实话,我这太极拳术,是宝亭大师堂侄,杨越文师兄代授的。所以杨大师对夏叔叔评价如何?小侄是真不知道。但却听我金老叔提起过夏叔的字号,金叔说,他生平所见之拳家,仅见十余入味之方家,其中,又以武当孙复真之太乙真罡,峨眉夏逢春之追风短打,长白野道之玄空太极,冀北田四之半步崩,犹为精绝。金叔说,夏叔之身法,在他生平所见之拳家中,可列三甲,武功修为,可进前十。整体水平,也和家师宝亭大师不相上下。”

    “哦?原来你拳术是师兄代授…”,夏逢春眉头一扬:“那位金叔?金家拳掌柜金三胖么?”

    此金三胖非彼金三胖,乃是武林一支绝学金家拳的当代主要话事人之一,此人武功也只是寻常,但却是商人出生,财雄势大,又爱好这个,所以就出资开了个金陵金氏内家拳传播发展有限公司,开办点赛事,推广些活动之类的——有钱任性嘛,所以这金三胖在本门很有发言权。

    所以这金三胖虽也顶着个武术七段大师的名头,但毕竟不是正路,真实修为就一个“票友”层次,平时里切磋过手全靠徒弟顶上的那种“大师”。这种“大师”的评价,那怕把自家抬到天上,像夏逢春这样传统正牌大师,也是不当回事的。故才有此一问。

    王平呵呵一笑:“这位金老板财雄势大,咱可没有这个福气高攀。我那位金叔,说来夏叔您肯定也认识,麻衣派当代掌门,享誉江浙的金罗盘,金大师!”

    “哦,原来是金罗盘大师啊!”

    夏逢春就笑了起来,略一了解王“贤侄”和金大师的关系后,就笑道:“那咱们就真不是外人啦,二十年前你金叔初出道时,游历天下,也曾经到过巴蜀。当时我还在学艺呢,你金叔找上门来,家师智通长老年事已高,我便代师出战,和你金叔切磋了一回,不打不相识,结为好友。以后他到巴蜀办事,再忙也必抽时间会我一下。贤侄可别听你金叔瞎吹,这老伙计在捧我呢。”

    看来夏逢春和金罗盘关系是真不赖,爱屋及乌,对王“贤侄”也真正亲热起来。

    减少了压迫感,王平也是心头一松,理智很重要啊,有木有?幸好预先知会了金老叔一声,了解了两人的交情,现在抛出来,果然收到奇效。

    咱们华夏是个人情社会,人情关系,无处不在——洞彻世事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智慧,比武功法力更好用啊,有木有?

    多了这层关系后,王“贤侄”和夏“叔叔”更亲近些了,多了些自家人的感觉。通过女儿先前简单的战斗描述,夏大师就心下了然,知道这王贤侄在身法方面有所欠缺,就笑着说贤侄以后有空了就常来家里坐坐,流露出指点之意。

    见状,夏燕明就呵呵一笑,说我父亲这人严厉得很,自己小时候就没少挨训,王世兄以后有苦头吃了。取笑一句后,又说来日方长,练身法也不急于一时,晚饭还早,不如出去转转,熟悉熟悉地头。

    此言正和王百户心意,就笑着对叔父叔母说,小侄以后可就常来叨扰了,可不要嫌小侄烦人。

    夏大师笑着应了,夏母挥挥手,说你们年轻人出去逛逛吧。

    王平询问大家的意见,要不要一起转转?米雪儿对神秘而强壮的“大师望”兴致正浓,自是要跟着。玛丽也要去。

    老教授看出夏大师的真实份量,他现在入了修炼的门槛,对这些正是感兴趣的时候,再说王道友迟早是要回国的,多认识些真材实料的同道,对自家的道途,也是有好处的,就说我这糟老头子就不去凑热闹了,和夏大师聊聊。

    高翻译乐见其成,自是不会跟着扫兴。史密斯教授身形肥胖,也不怎么爱走。再说他也多少看出点道道,知道这位“深具风度”的恰恩那中年男人,怕是比“神秘的东方望”还要神秘的大师…

    郑致学从小接受的中西结合式教育,虽然看出夏大师的真实份量,也对这些感兴趣。但华夏男人嘛,大多都是有了老婆就忘了娘,虽然老爸爱好这个,但是,老婆要出去逛逛,咱得陪老婆不是?

    当下,客人们就分为两拨,父亲在家陪老教授和史密斯闲扯,聊些神秘的东方玄学方面的话题。女儿则带着王平一伙出去溜达。

    话说东方学术,虽然门派各异,但大致无出儒、道、释、医、武五大派系之外。派系有五,但说到底,还是一个根子——形而上的道学体系。

    所谓技者进乎道,华夏传统学术技艺,无论医武、风水命理、气功丹道等带玄学性质的技艺,还是园林、雕刻、诗词文章等人文艺术,任何一门,专研到极深处,都会和“形而上”的道体扯上关系,此乃国人基因、文化源流所定,是研究东方传统学术的必然规律。

    所以真正的传统华夏文化技艺大师,大多都是通家,通晓百家,出入三教的人物。臂如百年前一代武学大宗师孙禄堂,本是穷苦贫民出生,没上过什么高等学堂。但以武窥道,自学成才,才学不逊于名家大儒。可与当时北平高等师范学校山长陈宝泉先生秉烛夜话,彻夜长谈。与高等知识分子讨论拳学、周易、老庄、现代生理卫生以及强种强族等方面的话题。

    陈宝泉事后评价:孙先生之学识、修养见解,不仅武人少有,于文人学者中亦属罕见!

    不仅如此,像前清翰林学士陈徽明,前清完县县令等,亦是孙禄堂之门徒。还有孙氏早期弟子,蒲阳八侠之一的齐公博,原是一寻常老农,练拳之后,开启智慧,也变得知识渊博,最后被聘为大学教授。为时人称奇!

    现代有些人说孙禄堂名不副实,有所质疑——有种你也折服几个学士、县官,大学校长试试?也教个徒弟混个大学教授试试?

    说白了,民国时候的文人学者,还是有些风骨的,远非现代的砖家叫兽之流可比。太祖、文正公时代的学生党,也不是现代的宅男腐女系,没有真材实料,谁人鸟你?

    闲话少扯,话说夏逢春是真正大师,不但武学精深,触类旁通,对风水玄学、静坐修养之道,也是造诣颇深。故而老教授和史密斯一番谈论后,也是肃然起敬,大有所获!

    再说王平一行,也是各得其所。女人享受逛街的乐趣。王平也和夏世妹更亲近了一层,虽然没有达到美人青眼,以身相许那么夸张,但也是相谈甚欢,彼此都还算投缘,超越普通朋友,达到熟悉的地步。为以后的接触,打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和坚实的基础。

    ps:感谢心灵手巧的“思念伊谢尔伦”道友封面制作,特此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