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玄幻小说 - 国色芬芳在线阅读 - 童养夫十七

童养夫十七

    清朝历史学家赵翼记下了一个很有趣的闽南、台湾的妈祖传说。若遇海难向神明呼救时,称“妈祖”,妈祖就会立刻不施脂粉来救人。若称“天妃”则妈祖就盛装打扮,雍容华贵地来救人,所以会很晚才到。故海上都称“妈祖”,不敢称“天妃”,希望妈祖立刻来救海难中的渔船。

    而台湾的妈祖传说,大概都是妈祖用裙摆挡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军空投炸弹,也有妈祖让孩童起死回生等传说。

    传说妈祖每次在海上救难后,都要给每位遇险者一碗热气腾腾,芳香扑鼻的兴化寿面,吃后不但会驱寒暖身,而且能逢凶化吉.久而久之,兴化寿面即被称为“妈祖平安面“.且闻名遐迩,成为保佑平安吉祥的首选食品.每逢亲友来访,寿诞喜庆,逢年遇节,家人团聚,都要吃“妈祖平安面“,以求吉祥如意,平安幸福。

    湄洲妈祖祖庙,尊称湄洲祖庙。是妈祖信仰、妈祖文化的发祥地,世界妈祖文化中心,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妈祖信俗》的申遗地、遗产地和主要传承地。

    宋雍熙四年(987),妈祖升天后,人们怀念她、纪念她,就在湄洲岛建庙祭祀。这庙宇就是最早的妈祖庙。据文献礼载,当时的庙宇仅“落落数椽”,但“祈祷报赛,殆无虚日”。后来经过三宝等人的不断扩建修葺,到天圣年间(1023—1032),湄洲祖庙得到受妈祖庇佑的人们的不断“鸠资扩建”,“廊庑更加巍峨”。此时的祖庙已初具规模。

    元朝,湄洲祖庙得到进一步的扩建。洪希文在《题圣墩妃宫》诗中,描写了“粉墙丹住辉掩映,华表茸突过飞峦”的景象,反映出妈祖庙的建筑情况。明朝,湄洲祖庙又得到进—步扩展。洪武七年(1274)泉州街指挥周坐主持重建寝殿、香亭、鼓楼、山门。永乐初年(1403),郑和下西洋时,因妈祖庇佑有功,奉旨遣官修整祖祠(港里)祖庙(湄洲)。宣德六年(1431)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之前,亲自与地方官员备办木石,再次修整湄洲祖庙。清朝,康熙二十二年(1683)福建总督姚启圣重建钟鼓楼和山门,又把朝天阁改为正殴,后因姚启圣获妈祖保佑屡次建功,被皇帝封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所以人们也称正殿为太子殿。康熙二十三年(1684)靖海侯施琅增建梳妆楼、朝天阁、佛殿、僧房。接着祖庙又建观音殿、中殿、土地庙等。到清乾隆以后,湄洲祖庙己颇具规模,成为—座有99间斋房,号称“海上龙宫”的雄伟建筑群。

    妈祖是流传于中国沿海地区的民间信仰。妈祖文化肇于宋、成于元、兴于明、盛于清、繁荣于近现代。民间在出海前要先祭妈祖,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在船舶上立妈祖神位供奉。妈祖是集无私、善良、亲切、慈爱、英勇等传统美德于一体的精神象征和女性代表。现如今,妈祖庙在中国沿海地区、内陆河道,以及世界各地华侨聚集的埠头仍分布较广,而其影响力也遍及多个国家和地区。所谓“有海水处有华人,华人到处有妈祖“。

    神话传说是产生于一定现实基础上,所以虽然是虚幻的,但毕竟是对现实的折射。而且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大多是某个时代某个地区的传奇人物或英雄人物,他(她)们经过人们合理的幻想和艺术加工,成为人们心目中具有超越人间力量的神。而妈祖从出生到去世,有着许多生动神奇的传说。笔录的妈祖传说多散见于宋以来的历代朝廷文书,史籍、方志和文人笔记中,比较零碎、简略。直至明万历三十年(1602),南州散人吴还初编、忠正堂熊龙刊行的《天妃娘妈传》问世,才开始有了妈祖传说的专辑。其后又有明末佚名编纂的《天妃显圣录》书稿,于清康熙二十年(1682)最新编辑出版。

    妈祖传说流传较广的当推林清标的《敕封天后志》。这一书是在《天妃显圣录》基础上增删编纂而成的,该书全录有天后神蹼图说四十九种,每个故事都配有绘图。故事题材涉及各个方面,其中妈祖庇护历代文武官员履行出差的居多。此后各地妈祖宫庙编绘圣迹图,蔚然成风。或绘于妈祖庙堂两壁,或绘于绢纸装裱成轴张挂殿堂中,供人观赏膜拜。

    其绘画的形式多种多样,风格各异,内容则常以《敕封天后志》所辑录的传说为蓝本。而与文人编辑的妈祖故事相比,广泛流传在福建沿海地区的妈祖民间传说,情节更多曲折,故事更为完整,形象更为生动,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它们既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又反映了各阶层信仰妈祖的不同心态,是妈祖神话传说中的精华。

    清乾隆年间林清标编辑《敕封天后志》记载的有49种,其中头15则是妈祖在世的传说。《天妃显圣录》记载的则为16则,内容大同小异,主要是有关拯救海难,降伏妖怪,祛病救人,除水患、祈雨等方面造福人民的故事和传说。有些虽近于神奇怪诞,但反映了妈祖在世时以慈悲为怀,除恶扬善,乐于助人,互助互爱,济世救人的高尚品德和崇高精神。

    传说目录

    林默出世、窥井得道、鼎砂铸杯、伏机救亲、踏浪寻兄、帆髻示志、遍读神书、焚屋引航、金马渡海、湄峰祈雨、菖蒲祛病、种药救人、化木护舟、珓杯镇龟、擒高里鬼、降服应佑、收伏晏公、割臂降妖、妙计解厄、羽化升天、妈祖照镜、智收雨怪、雷擎鲤精、簪射火龙、龙暇去齿、二圣门法、天钉拴岛、圣泉救疫、济渡饿荒、药救吕德、引避怡山、云船救难、平息械门、巧对策读、暗助穷人、鲜花儆示、钱塘筑堤、威慑海盗、火烧海贼、雾海助战、红灯导航、金山妈祖、怪岛点化、泉井济师、澎湖破敌、金山攻寨、“海帮“朝圣、哭脸中军、微宗赐匾、乾隆进香。

    妈祖传说是妈祖信仰文化形态。在古代航行条件落后的情况下,《妈祖传说》给航海人以巨大的精神力量,鼓舞着人们战胜恶劣的自然条件,到达理想的彼岸。从宋、元、明、清各个时代,文人笔记、地方史册都记载了大量的妈祖传说。清代刊行于世的《天妃显圣录》《天后显圣录》等文献,比较集中地辑录了当时广为流传的妈祖传说故事。而至今保存完好的大量妈祖传说壁画在民间影响更为广泛。

    传说典故

    焚祖屋导航番船

    北宋年间,一天,万里晴空,一艘大食国商船决定启航回国。默娘知道这是风暴前的平静,即前往相劝,番邦船员,傲然大笑,认为海平如镜,为何不能启航她再三劝阻:今夜必起风暴,强行开船,将有生命之危。番邦不听,下令开船。是夜子时三刻,果然风起,恶浪滔天,狂傲的外国人已全然不辨方向,危在旦夕!默娘急将红灯挂于屋顶,并把柴薪点火,为番船导航:可是风雨交加,一豆大的火光,无济于事。为了番船数十条人命,她不顾姐妹小媚的劝阻,毅然点燃自己的祖屋,番人看见冲天大火,急忙调转船头向火光方向驶回,终于回到湄洲岛。番人感激不尽,要为默娘重造祖屋,但她决不接受,大食国商人千恩万谢,重新启航。

    妃立云神助郑和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时,是明永乐三年(1405年),郑和初航前往暹罗等国。船队云帆高悬,浩浩荡荡。当船至广州大星洋时,突然大风骤起,洪涛如山,波峰浪谷,巨舶如叶,上下颠簸,船之将覆,舟工请郑和向天妃祈祷,郑和祷告:“和奉命出使外邦,忽遭风涛危险,身固不足惜,恐无以报天子,军士生命,系于一发,望神妃救之。“郑和祷毕,忽闻鼓吹之声,一阵香风,宛见天妃飒飒飘来,立于云端,旋即风恬浪静,转危为安。郑和船队在经过三佛斋时,又遇海寇陈祖义,也得天妃神助,剿灭海寇,郑和回国之后,立即奏明皇帝,朝廷封妈祖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下旨修建南京天妃宫,遣太常寺少卿朱焯祭告;又命福建守官重修泉州天妃宫,并规定以后所有出国使者,必先到天妃宫祭祀祈佑,方可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