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听不懂,头好疼,要长脑子了!
第242章听不懂,头好疼,要长脑子了! “你们若是有机会,可以去寻找史书,然后将中原发生旱灾的时间和北方蛮夷南下入侵的时间都列出来。” “如此你们便能直观的看到,每当中原王朝发生旱灾的时候,便是蛮夷南下入侵的几率最高的时候。” “纵使当年不南下,第二年南下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 “为何?”李世民没有怀疑秦天说法的真实与否。 这种事情回去只需要翻阅史书就能判断出来,在这里撒谎完全没必要。 秦天微微点头:“如果你们能够接受这个说法,那接下来就好解释了。” “同样的,们也可以观察发现,一旦中原地区发生了洪涝灾害,蛮夷入侵的概率反而是会大大降低。” “两项印证,你们想到了什么?” 李世民若有所思。 秦天揭晓了答案:“虽然蛮夷所居住的草原和中原相隔甚远,但实际上,哪怕是千里之外,身处在同一片大陆之上,两个地方的气候也是息息相关的。” 李世民点点头,似乎有些明白秦天要表达的是什么了。 “为何会是这般?”孙思邈还没反应过来。 “很简单,因为中原地区发生洪涝灾害,对于草原人来说,便是水草肥美的季节,能吃得饱吃得好,为何还要南下劫掠?” “相反,若是中原地区都缺少雨水的滋润,北方草原自然也不必说,植被干枯,草原减少,人都要饿死了,不南下劫掠,还能怎么办?” “你们可曾想过,为何北方大多都是草原,而南方则是很少见草原,更多的是各种各样的森林?” “为何?” 在场众人都从未想过这件事情,在他们的认知当中,这一切就仿佛自然形成的,哪里有什么为什么。 秦天笑而不语,用手指沾了点茶水,随手在桌子上画出了一个图形。 “看得出来这是什么吗?” “这……” 秦天画的其实有些抽象,因为李世民并未见过高精度的地图,秦天画的实在是太过准确,所以反倒是让他有些不太敢确认了。 “这里是长安。” 秦天在地图上轻轻点了一下。 有了对照,在场众人顿时明白了过来。 这便是大唐的地图! “秦兄果然是见多识广,居然连这种东西都能随手画出来。” 李世民似乎是在试探秦天。 秦天并不理会,而是在地图上从西到东画下了一条弯曲的曲线。 “如此,发现了什么吗?” 李世民皱眉,他隐隐感知到了什么,却又抓不住那转瞬即逝的灵感。 “曲线上方,是草原,曲线下方,是我们所居住的地方。” 有了解释,李世民顿时明白了过来。 那曲线经过的地方,正是一道鲜明的分界线,将游牧民族和中原王朝的百姓分割开来。 秦天所画下的这条线便是大名鼎鼎的四百毫米等降水线。 “看出来什么了吗?” 李世民皱紧了眉头,苦苦思索着。 他的脑海当中回荡着唐国广大的版图之中的那些地势。 “这么来看的话,越往北,天气越寒冷,土地也就愈发干旱!” 秦天赞赏的看了李世民一眼。 “所以这就很好的解释了为何南北会有如此迥异的生活习惯和方式了。” “为何北方的蛮夷不愿意耕种土地,难道是因为他们不愿意吗?并非如此。” “因为越往北,生活条件也就越艰苦恶劣,所以他们其实根本没有条件耕种!” 农耕所需要的水量其实是相当大的,所以草原之上的降水量根本不能满足耕种的需求。 他们只能通过放牧来维持生活。 “不过由于玉米红薯土豆这些耐旱的农作物出现,其实在这条曲线上方,已经有不少人进行着半农耕半放牧的生活了。” 秦天手指点了点:“比如说这里,相信李兄一定有印象。” 李世民连连点头。 “你们觉得农耕和放牧之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一个吃的是rou是奶,一个吃的是粮食?” 李世民给出了一个比较浅显的答案。 秦天摇头道:“是可控性。” “虽然都是看天吃饭,但草原之上,一场大雪就有可能冻死牧民的所有牛羊,来年牧民必将无以为生,只能南下劫掠。” “可种地呢,就算是有各种天灾,但真正颗粒无收的情况,始终都还是少数。” “歉收或许会经常出现,但绝收,却是基本上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秦天顿了顿:“相比较于放牧的民族,农耕的民族的生活更有保障。” “而且相同的土地,五亩地种出来的粮食能够养活多少人?但换做是五亩地的草场,能干什么?” 大唐本身就胡化程度很高,百姓也时常养马养牛养羊,李世民自然知道这二者之间的差距有多大。 “所以归根结底,南北之间的差异,只不过是下雨多少的差异罢了!” “南方下雨多,容得下植物生长,所以森林居多,也有充足的条件耕种。” “可北方下雨少,只能让牧草这种消耗水量比较少的作物生长,连高大的树木都长不出来,更不要说是农耕了!” 李世民顿觉新奇无比,他还是第一次见到有人这般分析问题。 这是一个全新的,此前人从未曾想过的角度。 “天气是会变化的,又丰年自然就有灾年。”秦天淡淡的说道。 “试想一下,倘若天气持续干旱,降水量一直减少,会发生什么?” 秦天用手再次画了一条线。 “这条线将草原和戈壁荒漠分割开来。” 接着,秦天在最开始的那条曲线的下方画了一个箭头。 “可以农耕的地方越来越靠近南方,可以放牧的草场也会减少,愈发靠近南方……” “结果便是蛮夷的南下入侵!”李世民一拍手掌! 从这种角度来分析国家大事看似不着调,但仔细想来,却又十分合理! 秦天所说的逻辑一环扣一环,前后紧密相连,根本没有半分破绽! “可若是反过来,南方连年丰收,风调雨顺……” 秦天画了一个向上的箭头,嘴角露出一丝微笑。 “这个时候,就是中原王朝往北扩张的时候了。” “逼迫蛮夷南下入侵的从来都不是什么可汗的意志,而是那每个人都能看得到雨水!” 秦天给出了自己的结论。 “倘若雨水丰沛,就算蛮夷能够壮大又能如何?他们一亩草场能养活多少人?中原的一亩地土地又能养活多少人?” “降水丰沛的时候,蛮夷永远都不会是中原人的对手,因为中原只会比他们发展的更快,更强大!” “农耕的收获方式就注定了他们壮大的效率远远不是游牧民族所能比拟的!” “但反过来,一旦进入干旱的季节,中原王朝的战斗力就会大大的下降。” “这不对吧?”李世民下意识的反驳道。 “丰收的年代中原王朝更加强大,那按照道理来说,干旱的季节也应该是完全一样的!” 大家都不好过,凭什么干旱的时候游牧民族就更加强大了一些呢? 秦天摇摇头:“这里说的干旱的年岁并非是这几年或者那几年,而是以十年甚至是百年为周期来看的。” “阴阳循环五行轮转,雨水的丰沛与否其实是周期性的。” 地球的气候变化自然不会是因为什么阴阳循环,只是这种方式更容易让这些人接受,所以秦天才这么说罢了。 “这期间偶然有雨水丰沛的时候来一场大旱,或者是大旱的时候风调雨顺了几年,这些都是十分正常的波动。” “观看历史,不要局限于眼前的一亩三分地,要把目光放长远俩看。” “假使未来一百年,一直都是降水量不断上涨的时候,那结果会是什么?” 这个结论之前已经说过了,自然是不必再说。 “可若是反过来呢?为何干旱的时候,耕种的民族往往不是游牧民族的对手?” 秦天提醒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同样可以解答为什么游牧民族一直都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 “这……” 这完全是在场所有人的知识盲区,他们此前甚至从未思考过这方面的问题。 因此在场所有人,包括李世民在内,都陷入到了沉思之中。 秦天抬眼看了看天空。 “时候不早了,今日就到此为止吧。” “不行,怎么能到此为止!”李世民下意识的反驳道。
但他一抬头,却是惊讶的发现庙会早就结束了,天色已经昏暗了下来。 “再不回去,就要到宵禁的时候了。”秦天笑道。 李世民愕然。 不过只是闲聊几句的功夫,一天的时间怎么就没了? “不行,今日……”李世民看了看秦天,说了一半的话咽回到了肚子里面去。 “不行,还不是时候,不是对秦天表明身份的时候。” 李世民看了一眼尉迟恭。 尉迟恭根本听不懂这些东西,眼睛里面早就是各种圆圈了。 因此他很早开始就不听几人谈话的内容了。 听不懂,头好疼,要长脑子了! “也罢,今日就到此为止吧!”李世民站起身拱拱手。 “改日石定然亲自登门拜访,感谢当初秦兄施以援手,顺带请教秦兄这个问题的答案。” 李世民爽朗的一笑:“到时候我也会带来我的答案,若是回答的不好,希望秦兄不要嘲笑我。” 秦天笑了笑,对众人行了一礼,转身带着沐春和灵夏离开了。 离开之后,沐春有些惊讶的看着秦天,眼神之中满是崇拜。 “师父,你懂得好多!” 秦天微微笑了笑:“并非是我知道的多,我只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什么巨人?谁?哪来的巨人!” 灵夏瞪大了眼睛。 秦天哑然失笑:“你就别想那么多了,老实吃你的玩你的就对了!” “哦!”灵夏重重的点头。 没心没肺的她很快便将这件事情抛诸脑后,不再理会了。 另外一边,尉迟恭试探性的问道:“圣人,要不要把那……” 李世民迟疑了一下:“不,不必,现在还不是时候。” “等我试探试探他的口风再说!” 李世民求贤若渴,自然是不会放过这么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才在外流落。 今日和秦天的一番交谈,胜过他读十年书! 看似这些东西似乎一点用处都没有,但当你知道了事情的本质,很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就好比此前李世民从未想过到底该如何一劳永逸的解决游牧民族的问题。 但现在,他的脑海之中已经隐约有了一丝想法。 “让朕想想,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这一夜,李世民没有睡着。 按照秦天的理论来看,既然农耕是优于放牧的,那为什么在干旱的时节二者之间的地位就会调转过来了呢? 李世民一夜无眠,就连第二天上朝的时候都是无精打采,满脸黑眼圈。 李世民思考了足足三天,也没能想出一个自认为完善的答案。 那些想法甚至就连他自己看了都觉得十分可笑。 最终,李世民还是亲自带着尉迟恭前来拜访秦天了。 …… “我还以为你会多等几天才来呢。”秦天看着李世民,似笑非笑道。 “家中有些事情需要我亲自出面处理,所以耽误了一些时间。”李世民的脸色有些不太自然。 “这次来主要还是为了感谢当初秦兄的帮助,所以我……” 秦天微笑着摇摇头:“罢了罢了,这话也就骗骗你自己,你可是骗不到我。” “进来吧,既然你这么想知道当初那个问题的答案,那我就来给你解答吧!” 李世民慌忙递上了自己这几天以来的思考结果。 看到秦天有些诧异,李世民连忙解释道:“这是我的想法,请秦兄帮忙斧正。” 秦天有些哭笑不得。 看李世民那如同论文一般的策论,秦天莫名的有一种收作业的感觉。 但他还是翻开看了一遍。 “不错,能够想到这些已经实属难能可贵了。”秦天给出了自己的点评:“虽然有部分内容过于浅显,但也并非是全无可取之处。” 李世民脸色有些无奈。 这可是他精细花了三天的时间写出来的策论,结果在秦天的面前就落得了这么个评价? 虽然自己说这些东西不值一提,但李世民写出来之后,还是有几分得意的。 他甚至觉得秦天在看到这篇策论之后惊为天人,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