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借天改明在线阅读 - 第二百七十二章 胜负至关重要

第二百七十二章 胜负至关重要

    更新时间:2013-12-24

    黄昏时分,京师紫禁城文华殿内,崇祯皇帝在和首辅温体仁讨论最近实施的政策。00xs.

    “温卿,都察院监察制度的革新情况实施得如何了?”

    “回陛下,当前的御史太少,各地只是搭了一个框架而已。都察院所属地方上的按察司主管各省的刑名,之前并未有对地方文官的监察职能。此事也正要向陛下禀告,是另行成立一个衙门还是在按察司内单独设立一处监察分司?”

    崇祯皇帝听了,想了一会,然后咨询温体仁道:“温卿以为呢?”

    “陛下,臣以为,如若另行成立一处衙门,则耗费较大,眼下的财政不足以支撑在全国建立一系列的新衙门。”温体仁回答道。

    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银钱的支持。现在正在和建虏决战,意外得到的这笔赎罪银得留着应付战事,还要拨出一部分来让中兴侯那边的国企能运转起来,以便钱能生钱,根本就没有额外的钱来做其他事情。

    如果要真有余钱,崇祯皇帝首先要做的也是赈灾,而不是新建不能生财的衙门。

    他默默地算着银钱的用处,真感觉要是有一个聚宝盆就好了,丢一锭金元宝进去,就可以源源不断地拿元宝来用了,自己也就不会为银钱愁得头发都要白了。

    从这个事情上面,他又想到钟进卫不知道这时在干啥。

    要不是军中的事情让自己接二连三地失望,如果不是担心他们触敌即溃,甚至还要担心他们投敌,钟进卫这个宝贵的人才就不会放出去监军。

    让钟进卫一心管着国企,管着银行,把大明的财政先搞活了,这就是目前最重要的事。

    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明明知道钟进卫做什么活最合适,却无法调过去做。

    崇祯皇帝想到这里,不由得叹了一口气,皇帝有时候也不是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的啊!

    温体仁回答完之后,看着崇祯皇帝,没想皇帝开始发呆。过了一会,还叹了一口气,不由得一愣。

    然后他马上想到皇上应该是为大明财政发愁,可自己又何尝不是呢!

    处处用钱,处处没钱,大明的首辅,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没有钱,实在不好当啊!

    文华殿内的两人默默相对无语,过了一会,还是崇祯皇帝先打破了沉默,对温体仁道:“温卿回去和内阁议一议,看是否能在按察司内单独成立分司,专察地方文官的廉政,设举报处,接受举报。”

    “是,陛下。”温体仁对此自然没有问题,他在前面的时候,其实就是倾向于采取这个方法。

    “大明皇家银行的情况怎么样了?”崇祯皇帝又问出一个关心的问题。

    温体仁听了,微微摇头道:“陛下,自从京畿之战开始后,原本少数百姓拿银两来兑换纸币的事儿就没有了。一些收纸币的商家,原本是每天傍晚之时才来用纸币兑换银两,但现在是半天就来银行兑换一次银两。另外一些朝廷官员拿纸币来兑换银两的事儿也在增加。”

    崇祯皇帝听了,用手按了按太阳xue,然后低声叹道:“他们是对朝廷没有信心,都在看着京畿之战的结局啊!”

    温体仁听了点点头,不但大明的百姓对京畿之战难猜胜负,连朝廷的官员都没有信心,自然就对朝廷发的纸币也存在疑虑,哪怕是有银两可以随时兑换作为背书都不行。

    如果京畿之战能打赢,大明的上下就会对朝廷有信心,那么其他事情才会好办很多,否则,以后的日子只能更难。

    崇祯皇帝眼神里带着一丝担忧,看着温体仁问道:“温卿,你现在战事进行地如何了?”

    温体仁自己心里也没底,但崇祯皇帝这么问他,他就只能安慰崇祯皇帝了:“陛下,大军开拔没几天,臣估计,还得过两天才会有消息。”

    他看崇祯皇帝的眉头皱了起来,显然还是很担心战局,就又道:“陛下,京师郊外的勤王军和其他明军不一样,是经过汰兵,去掉老弱的将士。现在白杆军也来了,又是孙阁老这样的老臣谋国之将掌握着军队。臣以为,不出意外的话,肯定是能打跑建虏。”

    战事开始之前,崇祯皇帝也曾意气风发,企图把建虏一举歼灭。

    但他在发现战事关系到很多方面,胜负影响很多事情后,就变得忐忑起来,甚至不像之前那么自信,变得和普通人一样担心战局的胜负。

    崇祯皇帝现在听一向稳重地首辅出这番话,才觉得自己好像有点太紧张了。

    于是,他轻轻地长吸一口气,舒缓下刚才因为想战事而带来的紧张情绪。

    然后正想话的时候,殿外忽然传来动静,有声音远远地传来,虽听不清楚内容,却能感觉到声音中的惊喜。

    崇祯皇帝觉得奇怪,是谁胆子那么大,敢在外面喧哗。

    他正要让内侍出去看看的时候,温体仁忽然出声道:“陛下,好像是报喜来了。”

    都人老了,就会眼花耳聋,没想温体仁却是反常,耳朵比一般人还尖,隐约听到了内容。

    崇祯皇帝听了一愣,报喜,报什么喜?

    就这么一下功夫,那声音越发的近了,听得也更清楚了:“前线大捷,斩建虏首级五百余;前线大捷,斩建虏首级五百余...”

    崇祯皇帝听得清楚,大喜过望,连忙吩咐:“快传,快传!”

    完之后,他再也坐不住,站了起来,在御桌前开始来回快速踱步,心里想着,怎么跑这么慢,半天了还没到呢。

    温体仁也没有再坐在崇祯皇帝所赐的凳子上,站起来,不时回首看向大殿外。

    报信的内侍在殿外大汉将军的注目下,边跑边喊,终于跑进了文华殿。

    一进文华殿,就跪倒在地,双手把放奏章的卷轴高举过头顶,一边奏道:“陛下,前线八百里加急,与建虏一战,斩建虏首级五百余,大捷啊!”

    殿内的内侍不等崇祯皇帝吩咐,连忙过去接了过来,快步呈给等急了的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急不可耐地撕掉封印,揭开轴盖,倒出里面的奏章快速看了起来。

    温体仁一直盯着崇祯皇帝看,发现皇上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最后笑得像朵花儿一样。心里就知道,战事肯定比较顺利。

    崇祯皇帝猛然地双手“啪”一声合了奏章,然后连声道:“好,好,好!”

    这时,他发现温体仁那望眼欲穿的眼神,呵呵一笑,自己直接走下去,把奏章递给首辅看。

    崇祯皇帝一边还道:“孙师傅不负朕望,和钟师傅两人把军队给朕带好了。斩杀建虏五百一十二名,已方才伤亡十六人而已,真是大捷啊!”

    大明自从和建虏开战以来,从未有过如此大胜。这消息让崇祯皇帝浑身一阵轻,仿佛一直背着的千斤巨石一下被放下了。

    温体仁看完之后,也是一喜,但随之就皱起了眉头,他谨慎地对崇祯皇帝道:“陛下,臣以为眼下还不宜大肆宣扬,须得验过首级才行。”

    大明有过很多次先例,是杀了多少多少建虏,但最终不是尸首被抢回,就是首级验收的时候发现有非真正建虏的首级充数。

    要是朝廷不验就宣传,到头来事情真相被揭露出来,反而打了朝廷的脸。

    崇祯皇帝一听,刚才还高涨的情绪慢慢地冷静了下来。他当然相信孙师傅和钟师傅,但温卿的也不无道理。

    “首级何在?”崇祯皇帝问报信的内侍道。

    “回陛下,信使言到首级已到通州,今晚将至京师,只是京师城门已关,需到明早才能进京。”

    “温卿,你安排人前去城门处侯着,首级一到城外,先行验过。如若无误,明日一早,运至午门叠起京观,让京师百姓都来看看。”

    “是,陛下。”温体仁高兴地领命。

    两人现已无心谈论其他事情,只等验过首级之后再商议,温体仁就告辞去安排验收首级之事了。

    明军一般有夸大战果的习惯,但孙承宗是了解钟进卫的脾气,而且就他本人而言,也是不屑这么做,因此这次的捷报丝毫未添油加醋。

    第二天一早,原本两车的建虏首级分为五车,由五城兵马司的兵丁押着,跟随一边大声报捷一边开路的人,浩浩荡荡地进了北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