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青年必读书手册在线阅读 - 第62节

第62节

    而绝对不依赖前人的工作,其结

    果必然同人类文明初期的粗糙理论相差无几,不会有什么提高。【】

    苏菲的世界

    作者:挪威乔德坦贾德

    成书时间:1991年

    类别:通俗哲学史

    版本推荐:作家出版社版

    书海领航

    作者乔德坦贾德1952年生于挪威,曾在高中担任哲学教师多年,精通

    哲学、文学与教育心理学等多种学科。自从1986年第一部作品问世以来,已

    逐渐成为挪威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坛旗手,特别是随1991年苏菲的世界的

    出版发行,立即在世界文坛上引起广泛的影响与轰动。

    德意志星期日汇报曾为该书在德国的出版、发行配发书评文章:“贾

    德这本关于哲学史的小说可谓是空前的。他再次用事实证明了哲学并不是脱

    离现实的学院人士在象牙塔里所写的东西。”截止到1995年5月,该书德文

    版的销售已达120万册的天文数字,并荣获“1994年德国青少年文学奖”与

    “最优秀作品奖”两项殊荣。而美国新闻周刊国际版则认为:“该

    书是一个将学术作品通俗化的杰出范例,未曾修习哲学概论的人,可以把它

    作为一本最佳的入门读物,而学习过此门课程但已忘却大半的人,本书则是

    温故而知新的得力之作。”

    对于一般的读者来说,苏菲的世界一书之所以清新可喜,引人入胜,

    著名作家与评论家马德兰蓝格尔则一语道破天机:“挪威作家乔斯坦贾

    德不仅文笔卓尔不群,同时多年担任哲学教师的经历,有助于使读者以阅读

    侦探小说般的心情游览从柏拉图以前一直到20世纪的世界哲学史,而丝毫不

    产生任何枯燥厌烦的感觉”。

    该书中文版的译者萧宝森先生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辅仁大学翻译学

    研究所,曾任联合报编译、辅仁大学讲师等职,现居美国,专职从事翻

    译工作。中外两位文坛人士的珠联璧合,更使苏菲的世界在中国读者心

    中熠熠生辉。

    该书1991年出版发行之后,长期雄踞各国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仅在欧

    洲大陆销售量就达300万册之巨。人们称它为“风靡全球、超级畅销的哲学

    奇书”、“全世界最易读懂的哲学书”、“90年代的爱丽丝梦游仙境”。

    而在亚洲,日文版的苏菲的世界1995年6月底发行仅仅一个月时间就畅

    销50余万册,在韩国也取得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的佳绩,截止目前,世界上

    已有35个国家购买了该书的版权。

    内容梗概

    “哲学”一词源自希腊语,原意是“爱智慧”的意思,对于芸芸众生来

    说,它并不是灵丹妙药,但是在人的一生中,从来不去留意、爱好这一人类

    智慧的结晶,体验先哲们的心得,那么注定将会陷于心灵的封闭与终结,尽

    管它不如流行小说那么受人欢迎,但仍有为数众多的仁人志士在研究与关心

    这门古老的学问。该书的可贵之处就是将一部纯学术作品进行艺术化的处

    理,变得通俗易懂,既不失哲学的原味,又能使读者兴趣盎然,在轻松愉快

    之中完成哲学之旅的漫游,仿佛是引导人由困惑到觉悟的明灯。苏菲的世

    界既是智慧的世界,又是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

    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思考。

    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意外地发现了一封写给自己的信,里面

    只有一张约莫跟信封一样大小的纸,上面写着:“你是谁”从此改变了她

    的世界在某个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

    从苏格拉底到康德,从马克思到弗洛伊德等各位哲学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

    题。

    作者在讲述一个哲学问题之前,总是首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向苏菲

    提出几个简单的命题,而苏菲的主体自我觉醒完全像一部现代版的爱丽丝

    梦游仙境,随着少女天真浪漫的幻想、追根求源的侦探,深奥的哲理静静

    地潜入她的思想深处,此时有关这些命题的完整回答将准时出现在苏菲家的

    信箱里,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的眼底展开,苏菲运用少女的天赋与知识,试

    图解开这些浮动在脑海的云雾,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

    奇

    神秘导师在给苏菲的第二封信中,以生动、贴切的语言,将“哲学是什

    么”这一深刻的命题向一位14岁的少女娓娓道来: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是

    什么对于饥饿的人来说,它是“食物”;对于寒冷的人来说,它是“温暖”;

    对于寂寞孤独的人来说,它是“他人的陪伴”,但当这些基本需求得到

    满足之后,是否还有一些东西是每一个人都需要的呢那就是诸如“我是

    谁”、“我为何在这里”等一系列哲学问题。

    在评价苏格拉底对哲学的贡献时,作者引用罗马哲学家西塞罗的话写

    道:“苏格拉底将哲学从天上召唤下来,使它在各地落脚生根,并进入各个

    家庭,还迫使它审视生命、伦理与善恶”,而他的学生柏拉图则既关心自然

    界中永恒不变的事物,也关心与人类道德及社会有关的永恒不变的事物,柏

    拉图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在神秘导师艾伯特的房间里,苏菲作为唯一的听众参加聆听了有关“文

    艺复兴”的话题:“哲学与科学逐渐脱离教会的神学,使得宗教生活与理性

    思考之间的关系变得比较自由,新的科学方法与新的宗教狂热于是就逐渐产

    生了。在这种环境下,15世纪与16世纪发生了两大变动,就是文艺复兴与

    宗教改革运动,随后人文主义、新世界观的内容与伽利略、牛顿等代表

    人物的思想便一幕接一幕地呈现在苏菲的眼前

    精彩篇章推荐

    1.哲学是什么作者在介绍哲学产生的原因时,引用了古希腊哲学

    家的话加以说明:“哲学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人们的好奇心的缘故”,而魔术

    师变出的小兔子,则比做整个宇宙,而我们人类就是寄居在兔子毛皮深处的

    微生虫。不过哲学家们总是试图沿着兔子的细毛往上爬,以便将魔术师看个

    清楚。

    2.哲学之国柏拉图在他的对话录理想国中,虚构了一个乌托邦

    式的国家,他认为这个国家应该由哲学家来治理。他相信女人也能和男人一

    样有效治理国家,因为统治者是用理性来治国的,而女人只要受到和男人一

    样的训练,而且毋需生育、持家的话,也会拥有和男人不相上下的理性思考

    能力。

    3.笛卡尔笛卡尔是第一套现代思想哲学体系的创立者,作者把他称

    为“现代哲学之父”,在他的名著方法论中,提出了一种独特的解决哲

    学问题的方法:必须将一复杂的问题尽可能细分为许多不同的因素,然后再

    从其中最简单的概念出发,最后还必须时时将各种因素加以列举与控制,以

    确定没有遗漏任何因素,如此才能获得一个结论。

    4、康德世上有两种哲学家,一种是不断找寻他对哲学问题的答案的

    人,另一种则是精通哲学史,但不一定曾建立起自己的哲学理论的人,而康

    德则是其中的集大成者,自笛卡尔以来的哲学家们一起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我们对于这个世界能够有什么样的知识康德的回答是:对于这个世界的观

    念是我们同时透过感官与理性而得到的。

    精彩语言辑录

    知善者必能行善。

    我思故我在。

    对于这个世界的观念是我们同时透过感官与理性而得到的。

    适者生存,物竞天择。

    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无所知。

    所有事物都是流动的,不可能在同一条河中涉水两次。

    人类的意识形态是社会基础的产物。

    释梦

    作者:德弗洛伊德

    成书时间:1900年

    类别:心理学

    版本推荐:商务印书馆版

    书海领航

    弗洛伊德18561939是奥地利著名的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

    创始人。他的著作横跨半个世纪,对文学、哲学、神学、伦理学、美学、政

    治科学、社会学和大众心理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如果以影响的范围作

    为衡量伟大的标准,那么弗洛伊德无疑是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他彻底改变了

    我们对“性”的看法,同时由于他的泛性论主张,使得“弗洛伊德的过失”

    一词更是家喻户晓。弗洛伊德发动了人类思想史上又一次哥白尼式革命,他

    指出人类的无意识是无法被意识所控制,人类的潜意识中蕴含了巨大的心理

    内容,他以最理性的声音诉说了人类的无理性。

    释梦和**三论是弗洛伊德支柱性的学术著作。前者通过对梦

    的研究极大地拓展了人类对自身的探究的幅度,后者将作者自己的对世界的

    基本看法总结为“性”这个基本的观点,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内容梗概

    这是一部发表于1900年的著作,它和新世纪的到来一样,为未来的学术

    界开辟了最光辉灿烂的曙光。弗洛伊德曾表示希望在将来有一天建立一块牌

    子,上面写道:1895年7月24日,西格蒙特弗洛伊德博士在这间房子里

    揭示了梦的秘密。在弗洛伊德看来,梦不像其表面显示的那样只是一堆毫无

    意义的表象,它是通向无意识的捷径,是打开人格最深层的钥匙。梦有含义

    倒不是弗洛伊德独创的观念,他的同时代杰出心理学家并不把梦放在眼里,

    认为梦不是白天的心理过程在夜间混乱的表现。

    弗洛伊德的基本思想很简单:所有的人,不论是否患有精神病,都有一

    些为我们意识所不容的**。事实上我们有意将这些**隐藏或压抑起来。

    尽管如此,这些**恰恰因遭压抑而不再受到意识的监视或记忆衰退的影

    响,从而保持了其积极的活力。它们不断挤入意识,以此控制行为。人们在

    清醒时,自我或有意识的自我压抑着这些**。但在睡眠时,意识程度下降,

    压抑力量减小。一旦被压抑的**完全摆脱了压抑,人就会醒来,重新对它

    们施加控制。做梦是维护睡眠的一种妥协方式,因为梦是以幻觉和伪装形式

    表现被压抑的观念,它使不为人承认的愿望获得部分满足,这样,这种方式

    便不会打搅意识和睡眠。

    所以弗洛伊德说,每个梦都是愿望的实现,即以伪装形式表达满足

    某种无意识**。正是梦的这一个特性使它成为通向无意识的捷径。如果我

    们能够解释梦,找出它的隐义,我们就能够恢复一部分无意识心理生活,并

    能够将它们置于理性的照耀之下。释梦是一部带有心理治疗性质的著作,

    是一位精神分析专家对他的病人和自我进行分析的病例研究,因此,弗洛伊

    德在分析完梦的性质之后,将它与癔病治疗联系一起。

    释梦指出,梦与癔病具有同样的破译方法自由联想法。这个理

    论表示,应当给自己的心理以完全的自由,应当削弱我们意识中的所有阻碍

    和批评,让所有的一切,包括荒谬的思想和形象自由地进入头脑,尽管它们

    乍看起来似乎与梦无关系,但正是依靠它们才能建立起梦的意义。自由联想

    法有一定的cao作规范,在德语中,它依靠德语的词汇的拼写与变形来侦察梦

    的意义,然而,离开了德语的国家,弗洛伊德所建立的一套梦的语言,如上

    楼梯象征**,一只手提箱代表**,一顶帽子表示**等就不再适用。

    释梦的最后一章对梦的产生进行了理论阐述,将人类的意识划分出

    了前意识和意识两种类型,认为意识是行为的绝对统治者,但是那些永远处

    于无意识中的不为人所接受的愿望伺机寻求表现。

    释梦中的见解一直为学院派心理学家所不齿,但它的临床实用价值

    以及智慧的启迪性为它赢得了人文学者的普遍声援,也使它的作者在30年代

    成为大众英雄。弗洛伊德的见解广泛应用于神话、传说和文艺作品的解读上。

    他在释梦通篇说得很明白,所有我们在梦中发现的被压抑的**都烙有

    儿童特征,就像我们在俄狄浦斯情结中所看见的那样,压抑形成于童年期并

    构成人梦中的隐义材料。个性的根源应追溯到童年,尤其是早年性本能发展

    的阶段。

    由于弗洛伊德过于重视“性”对人的行为和思想的影响,他在后来被指

    责为“泛性论”者,并被视为西方的性解放的始作俑者,实际上弗洛伊德本

    人却在“性”观念上持保守立场。在他看来,人之所以为人就是人有理智来

    约束本能,这正是他研究无意识的目的,他声称自己在40岁后就不再有任何

    房事。西方的思想界特别接受了他的“性”和“无意识”概念的影响,在哲

    学上出现了柏格森的直觉主义思潮;在文学上则出现了一大批心理分析小

    说,里面主人公的行为动机不再做任何社会学的解释,而被视为是无意识的

    表露,是无法为人所控制的;电影界也有大批的心理分析电影问世,如爱

    德华大夫等。

    弗洛伊德过于武断的理论有时失之简单,他在创立了他的精神分析学派

    后,他的追随者不久就纷纷自立门户,他们不满意老师的“性优势论”,荣

    格创立了他的集体无意识学说,阿德勒提出人类“自卑”感。远在中国的鲁

    迅也指责他:“弗洛伊德恐怕是有几文钱,吃得饱饱的,所以没有感到吃饭

    之难,只注意于**。”到晚年,弗洛伊德可谓众叛亲离。然而,尽管弗洛

    伊德有许多错误,但在今天,其“错误”的观点非讨论不可,这正是对他和

    他的学说最好的纪念。我们最好不要把弗洛伊德看成一个医生或什么科学

    家,他是个纯粹意义上的哲学家。他对“理性”的信赖以及对“绝对论”的

    忠诚表明了他对宇宙秩序的信仰。

    重要的术语

    俄狄浦斯情结在人类所羞于启齿的儿童性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件是对

    母亲的**和对父亲的愤恨。人们幼儿的**的第一个客体是其母亲,

    幼儿从诞生之初就对母亲充满着**。母亲给孩子哺乳、洗澡、排便对幼儿

    来说都弥漫着性的色彩。这个小俄狄浦斯**的情敌是他的父亲。这样,家

    庭的**意愿和情感及观念都不可避免的。

    力比多在弗洛伊德看来,**的刺激不是来自外部世界,而是本自机

    体内部。不能得到满足的**被压抑到“原我”中,他把这种被压抑的性本

    能叫做“力比多”,认为它是生命和艺术的一种驱动力。对本能的控制被称

    为“力比多抑制”,它是游走不定的,在正常情况下它可以在正当的**活

    动中得到发泄,但在性生活失调时,它可以附加到别的活动中去,比如从白

    日梦和艺术创作及鉴赏中寻求性的发泄。

    无意识论无意识在弗洛伊德看来是被**控制的潜在冲动,它比有意

    识的心理过程更为复杂,所以他创立的精神分析学被称为“深度心理学”。

    他把人分三个部分,即“原我”、“自我”、“超我”。“原我”又称为“伊

    德”,是最本原的冲动;“自我”即受现实生活的各种伦理原则所抑制的伪

    装了的本能;“超我”即受伦理原则支配的道德化了的“自我”。弗洛伊德

    的名言:“正常人比他自己所想象的要不道德得多,但他比自我估计的要道

    德得多。”“自我”中潜意识最高领域称为“理想的自我”,它首先是检察

    员,它将过滤“原我”中不道德的东西,使自己的人格升华到人类的道德境

    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