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卷 家与国 第七章 稳定
虞自勋和蔡元培见乘坐的四万吨邮轮直接驶入吴淞口时,惊的下巴掉了一地,曾几何时,需涨潮时才能驶入万吨货轮的黄浦江,此时也能安然驶入四万吨邮轮了。好在这邮轮只是在招商局华栈码头(今浦东民生路以西)停靠,要不然真以为沪上已把黄浦江重新挖了一遍。 轮船刚刚停稳,正检疫时两人就从舷窗看到了在下面等候的车队,费毓桂后沪上第一任选举市长虞洽卿正带人等在码头外侧,旁边停着数辆通化柴油机厂下属车辆制造厂所产黄旗公务车和黑色四环奥迪。此四环据说代表通化柴油机厂下属车辆制造厂所生产的四种车型——钢铁战车、毛毛虫(卡特彼勒)拖拉机、东风货车、黄旗公务车,因为不服工部新建大连一汽而自己仅仅生产黄旗公务车,通化厂私下扩大之余,还在产量有限的情况下,打算先把商界、学界占领后,再与大连一汽撕逼,抢夺国内第一轿车品牌之名。 码头上一番嘘寒问暖后,虞自勋和蔡元培被阿德哥请入黄旗公务车,其余家属则上了奥迪轿车,知道自己还在浦东的蔡元培问道:“这黄浦江隧道就修通了吗?” “远还没有呢。”虞洽卿摇头笑道,“总理虽然想尽快挖通隧道,可请来的洋人磨洋工啊,不是过节就是放假,真要修通,怕还要再过三五年。”见蔡元培还知道一些国内的事情,虞自勋却漫然而不知,虞洽卿再道:“多年未回,自勋怕是对沪上不熟悉了吧?” “五年前回来过一次,但沪上只是匆匆路过。”虞自勋看着玻璃窗外的秋景,虽是浦东,但江边的码头熙熙攘攘、汽笛声、汽车引擎声,吵杂无比,好似身在纽约港码头。 “沪上发展快,黄浦江航道疏浚局特别清理过。码头也越建越多,对岸从复兴岛到吴淞口,已经全是码头了,还有宝山那头。也是码头。去年沪上港进口船舶净吨位达一千五百三十万吨,名列世界第五。”虞洽卿竭力想向两人表示沪上的繁荣,又把说了大半年的数字拿了出来显摆一下,而后满意的道:“我想古之盛世也不下如此吧。” 听闻老同乡之言,虞自勋笑问:“那阿德认为此种繁荣是因何而致?” “当然是总理还有列位大人领导有方了!正如学堂歌唱的那般:没有复兴会。就没有新中华嘛。”虞洽卿笑着说着谁也不会得罪的空泛话,可虞自勋下一句话就让他舌头打结。 “那要是不让沪上自治呢?”虞自勋看了蔡元培一眼,坏笑着道。 “不让自治!?”虞洽卿当下就愣住了,费毓桂主持沪上时,建市府大楼,扩十六铺码头,虽然建设不少,可这些都不是为了沪上长远发展而设,全是官样**工程,是以他上台后。十六铺那边拆了不少地方——当时杨锐名下还有水果公司,费毓桂规划十六铺时,为讨好杨锐,水果码头建的最大,可实际上水果产业对于沪上贸易是最没有贡献的,而后将码头往吴淞口、往浦东这边建,黄浦江隧洞也申请立项,如此才真正确立了大沪上的范畴。 虞洽卿会这样做,完全得益于费毓桂倒台后的沪上自治,早前的工部局扩大到整个华区。因为市区没有农民,而工部局的华洋董事们都是有地产、工厂的有钱人,他们不会像费毓桂这种几年后就拍拍屁股换地方的官僚一样自顾眼前、讨好上官,这些人巴不得将沪上建成一个千年不落城、一个东方的纽约港。虞自勋说不让沪上自治。那岂不是又要回到费毓桂时代——表面上如花似锦,实际却只是官样文章、欺上瞒下,沪上这样搞下去,不说纽约,怕连横滨、武汉、大连这些地方都比不上。 “不自治沪上真没发展。”在坐的都是自己人,虞洽卿敢说实话。“那些官。吃饱了就跑的那种,还算好的,大家也明白,正所谓千里当官只为财嘛;就怕遇上那种要搞政绩上位的,用尽民脂民膏不提,银行里还给欠一屁股还不清的债,给你来一个大十六铺工程,无数银子丢下去不算,每年还要倒贴钱进去,到时候你拆也不是、留也不是,简直就是娘希匹! 地方糟踏至此,可他老人家却讨好了上官,做出了官绩,踏着青云就高升了,看看以前的汉阳铁厂,数百万银子砸进去,到头来还是亏本工程,现在多少年了,改来改去、整来整去,汉阳出铁成本还是要比马鞍山高,那怕大冶铁矿的含铁量较马鞍山高。为何如此?官僚政治也!这些官什么时候会把沪上当自己家啊?张之洞什么时候会把汉阳铁厂当自己的生意?这些人所做一切,或是求高升、或是求名声,对当地绝无一丝助益。” “是啊……”虞自勋发出一种不知是笑还是其他什么的声音,他看向蔡元培道:“孑民,我说了吧,官僚体制下,只会劳民伤财,而可不实行官僚体制,国家又会分崩离析,这就是大中华之病根。” “竟成是不会同意各州自治的。”蔡元培有感于两人的讨论,可想着杨锐那张倔强的脸,就不自觉的摇头。在回国路上,两人一直谈古论今,纵说华夏事,地方自治便是其中之一。“其他不说,农会怎么办?” 自治是立宪之本,复兴会当年为在数月内安定天下,不得不袭承满清国会,也表示要立宪开国会;但为求能cao控国内政治,遂将农会引入议会,以人多制人少,是以最后出现议会听命于农会,农会又听命于复兴会的政治链条。真实行地方自治,就相当于放弃了复兴会的执政基础,这不说杨锐,就是其他复兴会会员也不会同意,这属于分裂党的行为。 如果农会只是单纯的本地农会,且农民如今也有田产,地方自治也还能马马虎虎实现,可问题是本地农会并不仅仅代表本地农民,他们听命京城比代表本地农民多,而且以蔡元培离国前所看的内部参考消息所知。不少农会已蜕化成借着皇权、朝廷之名,压制、盘剥当地农户的官僚集团,所谓选举根本是内部议定,百姓告状也设卡阻拦。整个就一流氓团伙。 唯一庆幸的是官府是官府,督察院是督察院,大理寺更是自成一统;徐锡麟之下的督察院只要有证据,要抓谁就抓谁,从不手软;大理寺虽然舞弊不少。可在互不相认时,还算能秉公执法,少有轻纵,这才堪堪将农会的歪风压下去不少。不过看完文章的蔡元培却老是想,除这些被严惩的农会外,还有多少农会在为非作歹? 蔡元培刚才一说农会虞自勋就闭口不言了,而虞洽卿,似乎真担心沪上又回复到费毓桂那样的时代,似乎在苦思冥想,以保住沪上自治地位。一干人都不说话。倒是两人的家眷们在渡轮的甲板上叽叽喳喳。此时诸人已上了轮渡,横穿江面时渡轮汽笛轰鸣,以提醒来往船只避让。放眼望去,只见那黄浦江水浩浩荡荡奔入东海,江面上数年前常见的帆船几乎不见,来往都是吐着黑烟的汽船。江面的烟雾随风散去时,一座热闹得仿若吵杂,繁华得近似纷乱的大都市盘桓在诸人面前,这就是沪上,亚洲第一大港。 汽车下来轮渡就直奔四马路惠福里。昔年科学仪器官所在地。从黄埔滩开始,并不狭窄的马路两边停满的汽车,不少巡警在其间巡逻探查,虞洽卿沉声道:“沪上有七百多辆小汽车。这条路上最少停了九百多辆,江浙、京城、还有洋人领事都到了……” “竟成到了吗?”蔡元培问道,他在码头时,虞洽卿说杨锐今日也会到。 “我不知道。”虞洽卿摇头笑,“数日前据传乱党准备在沪上动手,总理的行踪完全保密。”这边说着。汽车却在惠福里弄堂口停下,虞洽卿带着两人下车,而家眷孩子们则送往龙门客栈,那里已被市政府包下了。 “和育……”虞洽卿一入弄堂,就看见虞辉祖的大儿子虞和育,他随后半转身让出蔡元培和虞自勋,这两人虞和育都是认得,那虞和育匆匆过来行晚辈礼。 “你父亲怎么样了?”虞自勋抓着虞和育的手问道。 虞和育被虞自勋抓住,听闻他问及父亲病况,摇摇头低声道:“不太好……” “那……”病情虞自勋早就知道了,而看今天外面到的人,含章很有可能拖不了几日。他当下抓着虞和育,匆匆的步入科学仪器馆后的院子,不想却看见秋瑾、程莐正陪着虞辉祖之妻沙氏在秋日下摆弄一些毛豆,虞自勋上前行礼道:“大嫂、嫂子、璇卿……” “自勋回来了,”沙氏看着虞自勋笑,“含章在里厢,他前几日还说着你……” “自勋进去吧,竟成、宪鬯、枚叔……,他们都在里面。”秋瑾说道。 病房是之前仪器馆二楼的培训教室,章太炎诸人没有等在旁边的教室里,而是全立在外面走廊上,几个人吞云吐雾,让刚上来的虞自勋一阵咳嗽。 “自勋来了呀。”章太炎招呼着,“孑民人呢?” “我在这里。”晚虞自勋一步的蔡元培道,他也不习惯走廊上的重重烟雾,挥手将它们驱散。 “含章呢?”虞自勋急问,他很想见一见虞辉祖。 “还在昏迷。”徐华封也在抽烟,但他的是烟斗,“德国医生和太医院的医官都看过了……”说到此,徐华封黯然的摇头,“就在这一两日吧,你们到的不算晚。” “竟成呢?”蔡元培听完徐华封所言,他看到了钟光观和王季同,却不见杨锐。 “嗯,孑民回来了?”杨锐的声音从王季同、钟光观那边传过来。蔡元培仔细一看,却见他原来坐在地上,乌纱帽扔在一边,背靠着楼梯的扶手,脸上说不出的疲倦。 “回来了。”蔡元培讪笑。他和虞自勋都政治上都不为杨锐所喜,但两人又不打算再出国,以后的日子大家会不会再闹,真是难以预料。 “竟成今天刚到,京城那边本就事情多,前几日又来了俄国代表团……”钟光观是从关外回京城,而后与杨锐一起乘飞艇早上到沪上的,知道杨锐已是连轴转了好几天。 “刚到的?”杨锐扔给蔡元培一支烟。不想见他收起来,便笑道:“不要说是戒了?” 蔡元培在美国确实是将烟戒了。他怕自己承认杨锐又会将自己朝崇洋媚外上想,正点烟的时候,病房的门忽然打开,一个洋人医生带着护士走了出来。他上前用德语向杨锐说了几句,而后就鞠躬走了。 “回去吧。”杨锐起身道,把乌纱帽拾了起来。 “怎么就回去了?”蔡元培不懂德语,因而不知道杨锐回去是什么意思。 “默克尔医生说病人很痛苦,所以注射了镇定剂。马上就要睡一觉。”钟光观道。 “走吧,先回客栈。”王季同也道,他来沪上比其他人早,对虞辉祖病情更了解。 “我想见见含章,”虞自勋道。“看看就好。” “那你就看看吧。”钟光观答道,这科学仪器官当初是三人一起选定的,想及从前,再顾及现在,真是让人不胜唏嘘。
轮船和大陆上是完全不同的,这一夜虞自勋根本就睡不着。走到阳台见隔壁的灯居然亮着,他忍不住轻轻敲了门,当他以为蔡元培只是忘记关灯要回去时,门却被打开了。 “你也睡不着?”蔡元培开门见识虞自勋,不由笑道。“进来吧,仲玉他们都睡了。” 两个人步入客厅,书橱那侧的灯是亮着的,蔡元培见虞自勋看向那边,道:“今日阿德说的颇有启发,我正在总结一二。” “今日什么?”虞自勋问道。他去看过虞辉祖后便回客栈了,而蔡元培在外面一天,想必和王季同等人都会过了。 “什么,他只是理藩院尚书。总理府下的一个部。和以前一样,岷王登基竟成是不会同意的,如今政府又和日本签订盟友,这一步步都走在竟成的计划之内,谁能干涉得了?”蔡元培笑道,他此时卸下了眼镜。让人看的很不习惯。 “华封先生知道他的计划吗?”虞自勋再问道。 “华封先生被竟成的大工业计划哄得一愣一愣的,他即使是知道,也会假装不知道。”蔡元培道,“倒是枚叔可以争取过来,他和竟成是不和的,来之前两人还吵过一次。” “为什么?”虞自勋追问,“枚叔不是和他时常保持一致的么?” “这你就错了。竟成要的是一个大中华帝国,而枚叔历来都是民本主义。其实那一次香港的时候,枚叔就不太愿意弄什么代议制,他认为代议制最终会出现‘议皇’,这些人借此机会贪污、受贿,等于在推翻满清后再立一批议员权贵,他还写了一篇《代议然否论》,但没有刊发。”蔡元培道,“香港会议前你一直在国外,对国内的事情了解不多。” “可后来枚叔为何又赞同了?”虞自勋问道。 “当时竟成以‘根据地战争快不得,光复战争慢不得’为由,说服了他。”蔡元培说完又解释道:“‘据地战争快不得’,就是说在有力量驱逐满人之前,复兴会真正要做的只是积蓄力量,且不要过分暴露力量以使得满清和洋人们警觉,此可谓是潜龙在渊;而‘光复战争慢不得’,就是说一旦发动大举义,就要迅雷不及掩耳拿下全国,不然,列强势必干涉……” “可我记得以前他说的是有限革命,策略是占领一地、建设一地,甚至和满清议和也在所不惜,如此一个省一个省的蚕食,最终推翻满清。”虞自勋想着当年在东京的事情,回忆道。 “那是德国人抛弃我们选择满清之前的事情。”蔡元培道,“竟成说,除非有外星人歼星舰或者红警基地——我也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反正他的意思就是说种田之流,绝无推翻满清、并在十年内统一整个华夏之可能,所以称之为‘光复战争慢不得’。” “为什么?如果新政府能保证列强的利益,那列强未必不会答应……”虞自勋此时寄希望于地方自治,反倒喜欢一地一地的占领、步步紧逼满清之策。 “竟成当初回答我,好像说:要想一步步推翻满清、统一华夏,只能是家胡编乱造,种田是绝对没有希望,哪怕他们把屁眼卖给洋人;而要想打垮有洋人支持的满清,不说革命军没有合格军官、连武器弹药也只能用黑火药步枪、更没财源,这种军队和流寇没有什么差别,就是能打过,天下也四分的。”蔡元培道, “后来有一次开会说到国际形势,他才道:自德国庚子前后连续通过两个海军法案始,英国就一直在编织一张网罗德国的大网,英日同盟条约看上去是对付俄国,其实是针对德国,因为俄国一旦在亚洲得到扩张,那对欧洲那一侧的压力势必减轻。试想如果日俄在朝鲜对持,俄国还有多大精力在欧洲压制德国?只有把俄国打回去,德国的北面才会有巨大的压力。 之后的英法条约则堵住了德国的南面;英俄条约则堵住了东面;意大利站在那边并不重要,因为地中海是被封锁的;当然,那时候奥斯曼还在摇摆观望,可谁也没想到开战后他居然会因为一艘战列舰倒向了德国。 既然从庚子年开始,英国就织网封锁德国,那在欧洲的事情未确定、也就是德国还没有投降之前,英国禁止任何人、任何势力在远东捣乱。哪怕你许诺再多、条件再好,欧洲的事情没有解决,无暇东顾的英国生怕远东的混乱会引得俄国再次东侵,又怕日本、美国会趁机抢夺势力范围,最最担心动乱使得他苦心经验的对德包围网出现漏洞、围堵德国失败,这个责任谁也承担不起,所以远东任何动乱都是英国所不容许的。 所谓的占领一地建设一地,只是文人的妄想。军队没有训练,怎么打仗?没有合格军官,怎么打仗?没武器弹药,怎么打战?没有军费——那怕像严州那样没收富户也支撑不了多久——怎么打仗?洋人会彻底的围死你,同时他不断贷款给满清,到时候不打,就是围,也会让你撑不了几年,洪杨就是这么完蛋的,那时候英国还没有辛亥时那么强。 所以说‘光复战争慢不得’,三个月没有稳定全国,我们就没有对英国讨价还价的资格;半年内没有稳定全国,那就只能受英国摆布;一年没有稳定中国,那就……,上台之前就被英国打下去了。所以当时要实行代议制获得各省立宪派的支持,以求三个月内稳定全国。”(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