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
虽然我凭自己过硬的实力以及大言不惭的言论风格站在了贫穷和鄙视链的双顶端,在这里简称双顶。虽然我总是对土老板抱着不屑的态度,但是我对商人和商业还是充满了敬意的,只是对这些人的审美和认知是爱之深而恨之切。 在这里我们要搞清楚审美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比如现代百姓穿的红配绿的花棉袄为什么你觉得会很土,一看就想起农家乐菜馆的工作服、东北炕上保暖装?但为什么同样是红配绿的宋代的衣服你却会觉得稍微好看点呢?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说:美是人的一种主观的普遍性的感知,美并没有客观的本质,所有的美都是因为人的主观而存在。康德的这个观点和他的《纯粹理性批判》是类似的,都是围绕着人的主动性展开的。这里有两个关键词需要注意,那就是康德所说的“主观的”、“普遍的”,主观的意思是“属于自我意识面的,单凭自己的偏见的”,所以很多人才说审美是主观的,没有客观标准,各花入各眼,是不是听上去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甲之砒霜乙之蜜糖,再比如你为什么会觉得范冰冰就是比凤姐美呢?在这里就要扯回康德的另外一个关键词那就是“普遍的”,普遍的意思就是审美是具备一定的共性的,康德认为“美是一种基于共通感的普遍必然性,是人们之间一种主观的普遍同意。而这个普遍同意又是怎样产生的呢?比如说玫瑰丛和垃圾堆,你肯定会认为玫瑰丛是美的、香的,而垃圾堆你肯定会认为是丑的、臭的。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玫瑰丛的香气能让人身心舒畅、鲜艳的颜色也让人精神愉悦,而垃圾堆充满了腐烂的味道、肮脏的感觉,会导致人生病,所以当人一接触到玫瑰丛和垃圾堆的时候就会自然的、习惯性的联想到其特性,所以美丑的界定是源于人的主观感受的。 而让你会认为:玫瑰是香的,垃圾是臭的,核心原因是玫瑰天生就是香的嘛、垃圾天生就是臭嘛,它们的香和臭的属性是客观存在的吗?这当然都不是,其实香和臭是基于人类的主观识别的,人在垃圾堆里生活会生病,所以就把垃圾堆的味道辨识为难闻的味道,所以远离它,人在玫瑰丛会身心愉悦,所以就把玫瑰丛的味道辨识为好闻的味道,所以就趋近它。所以香和臭并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主观存在的,它只是生存演化下的人类的识别策略而已,因为这种进化带来的识别策略人类形成了对美的普遍性认知,而识别策略也让趋利避害成为了一种本能。因此我们自然的会把对人体有伤害的认定为丑的,比如垃圾堆、腐烂的动物、臭水沟等等,而把那些对我们有利的则认定为是美的,比如美丽的植物、清澈的流水、清脆的群山等等。 除了进化策略导致的审美普遍性,还有别的会导致审美的普遍性吗?除了进化之外,文化联想是产生普遍性审美的一个重要维度。在以上关于服装的例子中,为什么人们会觉得宋朝的服饰会比现代的那大花棉袄要美呢?而且还是同样的色系搭配,为什么你们就觉得宋朝的显得更高端呢?因为在人们的文化观念中宋代代表了中华文明审美的最高峰,是普遍得到大家好评的一个朝代,它代表了浪漫的士大夫精神、恣肆汪洋的想象力、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精美绝伦的艺术品。而那个大花棉袄只能让你想到农家乐的服务员的工作服、二人转演员的舞台背景、土炕上的床单等等,他们的文化阶层明显低于宋朝的士大夫的审美。基于这两种迥然不同的文化联系,你对北宋的服装产生好感认为他们是美的,而大花棉袄却是丑的。 那么说到这里,劳动者不能创造美,只有士大夫才能创造美吗?美学的另外一个原则就是:美学的范式从来都是由精英创造的,而且是遵循由上到下的一个流行的规律。在审美这个维度上从来都是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审美是无法实现从民间到精英的传导的,因为人们不会从比自己阶层低的人那里去产生美的认同和联想的。所以在欧洲从来都是贵族模仿国王,民间模仿贵族。这种自上而下的审美传导是美的流行范式。所以当时路易十四发明的高跟鞋和丝袜风靡欧洲,成为欧洲所有的贵族和平民的模仿对象,他创立的宫廷潮流更是深刻影响了现在的奢侈品文化。比如维多利亚的服装就是起源于英国的贵族群体,我国很多的土老板们办公室挂的八骏图、天道酬勤、茶具和茶具中必配的变色癞蛤蟆、摆二十四史等等这些其实学习的都是士大夫的审美沿袭,因为在农耕社会,商人的地位是没办法和士大夫比的,所以人们去临摹比自己高的阶层是一种自发的本能。 审美在演化的过程中还需要遵守一定的原则,违反了这些原则就会产生违和感,这三条原则就是低饱和度原则、简单原则、抽象原则。低饱和度原则是一个逐渐被大众认知的一个原则,比如莫兰迪色正逐渐成为人们的普遍性审美。低饱和度为什么会引发人关于美的感觉呢?因为文明演进到了一定的程度会自然青睐于低饱和度,就拿非洲的原始部落来说,你看他们的服装基本都是高饱和度,各种五颜六色的搭配有着强烈的冷热色的对撞,伴随着极其夸张的视觉张力。再拿北欧人的服装配色来看,基本都是黑白灰。色彩饱和度和理性程度是成反比的,婴儿喜欢高饱和度的颜色,比如各种鲜艳的气球、玩具、鲜花等等都会轻易的引起婴儿的注意力,这是因为在光谱上这些颜色能够直接刺激人的感官系统。而当理性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人类就会避免直接的高饱和度的刺激用理性去抑制本能。本能是酒神精神,而理性是日神精神,理性要建立秩序就必须要避免本能的冲突。北欧家居风之所以能够风靡世界,因为它理性和克制的精神带来的美学逐渐的成为越来越多的越来越理性的人的普遍审美需求。
第二,关于简约原则。难道巴洛克不好看吗?洛可可不好看吗?雕梁画栋无比繁杂的中国传统美学不美吗?新中式设计也逐渐代替了传统的中式繁琐设计,难道都是不好看?都不是,其实不是不好看,是太繁琐、成本太高。那为什么极简的北欧美学能风靡世界呢?传统中式设计针对的是士大夫阶层的,洛可可风是针对于宫廷的,巴洛克风格针对于神,而它们的共性就是繁琐、贵。所以不是平民不想追求这些风格,而是没钱,追不起。因为它每一个花纹、每一刀、每一个雕刻、每一个细节都是钱,所以民众只有把细节简化,用简单的点、线、面去替代那各种花纹、雕刻,而这就是新中式和北欧风诞生的原因。 第三条,关于抽象性原则。如果你在大街上直接杵一个玛丽莲梦露或范冰冰的写实雕像,可能不管她们有多好看都会显得不好看、很雷人。人们之所以越来越不认可写实风而是偏向于抽象写意的艺术品,那是因为就像黑格尔说的那样,“美是理念的显现”。所以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低饱和度原则、简约原则、抽象性原则正在逐渐成为现代美学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