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玄幻小说 - 康乾盛世,我吃定了!在线阅读 - 第三百五十七章 人才

第三百五十七章 人才

    第357章人才

    “草民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梅成、樊守义站在最前,带着身后拢共不到一手之数的北京降官于偏殿觐见大明皇帝。

    他们曾经的官职都是伪清封的,来南京之前也未告知会授予什么官职。

    甚至会不会授官,不授官又如何处理都没说。

    所以觐见皇帝时,只能先自称草民。

    “平身。”朱怡炅微微点头,表情无有太大波动。

    “谢陛下。”

    梅成、樊守义这才带头起身谢恩。

    朱怡炅放眼看去,完全认不出谁是谁。

    嗯,倒是认出了李绂,因为这些人中就这家伙年纪最大,今年刚好五十岁。

    不看面向,只看气质就明显跟那些才四十岁,甚至不到四十的有着明显差异。

    领头的两个确定是梅成和樊守义,这俩几乎不用特意辨认,因为樊守义胸前戴了个十字架吊坠。

    朱怡炅说道:“你就是樊守义?”

    樊守义连忙上前拱手说道:“草民正是樊守义。”

    朱怡炅饶有兴致的问道:“十字架,你还是个天主教徒喽?”

    樊守义还以为是这位皇帝也跟康熙一样,不喜天主教徒,这也正常,就罗马教廷那个神经病cao作,是个中国皇帝都不会喜欢。

    连忙说道:“陛下,草民虽是天主教徒,却非是罗马教廷那般偏执的天主教徒,草民同样也祭祀先祖。”

    朱怡炅摆摆手,说道:“莫慌,你说的那些偏执教徒,朕先前也抓过几个。回头可以抽空与他们聊一聊,说不定还有些共同语言呢?”

    樊守义以为是皇帝在给他下任务,连忙郑重说道:“草民遵旨。”

    说罢,心中不由暗道,莫非这才是这位大明皇帝点名要他的原因?

    就因为他曾经去过欧洲罗马教廷,还待过十二年,对天主教自然非常了解,可是这位大明皇帝又是怎么知道这些的?

    “嗯。”

    朱怡炅点头,他的确是冒出了要樊守义以宗教人士身份,去接触那几个罗马教廷使者的意思。

    毕竟,那几位已经被他关了一年多了,总不能一直囚禁。虽然不缺这口粮食,但始终放着不管也是个麻烦事。

    朱怡炅说:“听说樊卿此前于西洋诸国游历十二载,还将途中经历见闻都写成了一本《身见录》?”

    樊守义先是一愣,旋即狂喜。皇帝刚刚叫他樊卿,这是明确说明要赐予他官职了。也不管皇帝从何得知《身见录》的,连忙说道:“回禀陛下,微臣的确有将此前于西洋诸国之见闻经历撰写成《身见录》,只是此书自成书以来便被先帝……不,是伪帝康熙拿去,但微臣这里还有原本存留。陛下若要阅览,微臣愿献于陛下。”

    朱怡炅只是随口一提,就算没写也没关系,有这个人在还用得着担心《身见录》出不来。

    “如此甚好。”朱怡炅点头道:“樊卿此来便为国子监司业,至于《身见录》则直接送至宣传部,由宣传部负责刊印天下。”

    樊守义听罢,顿时颇为心惊,他原以为皇帝召见自己只是对西洋诸事感兴趣,却不想居然还要将《身见录》刊印天下。

    这《身见录》自成书以来,就一直被满清藏于宫室,仅供皇室内部传阅。

    仅从这一点上看,皇帝的胸襟就比那位满清伪帝康熙强了多少倍。

    樊守义受到触动,随即跪地谢恩:“微臣谢陛下恩典!”

    朱怡炅自然不是因为啥胸襟,纯粹是想借此机会,让大明士绅百姓都好好了解一下世界之外的广阔。

    毕竟,在后世这本《身见录》可是与《佛国记》相提并论的。而《佛国记》的作者为晋朝的法显和尚,记录的也是其出使天竺十四年的游历记录,意义深远。

    而且,若从当前时代来看,樊守义的作用比之那位法显和尚还要更大。

    虽然二人严格来说都是宗教人士,但樊守义可是去过南美洲的。

    朱怡炅又说:“梅成何在?”

    梅成上前拱手应道:“草民在。”

    朱怡炅说:“梅卿初来,便也与樊卿一道,先为国子监司业。负责国子监历算、天文等教授,待日后再行提拔,如何?”

    梅成随即跪地谢恩:“臣谢陛下隆恩!”

    国子监司业,虽然听起来不怎么厉害,但其却可以管理全国官学。官职也是从四品,在京师也是能上朝的大员。

    最重要的是,作为北京来的满清降官,能有这待遇显然是颇为礼遇了。

    后方其余几个随同的满清降官眼里都带着艳羡,还有些热切。

    朱怡炅扫看一眼,说道:“李绂、孙嘉淦。”

    李绂、孙嘉淦二人精神一震,上前说道:“草民在。”

    朱怡炅说:“李卿为国子监丞,孙卿则为国子监主簿,可有异议?”

    “臣谢陛下恩典!”

    李绂、孙嘉淦二人连忙谢恩。

    作为不是皇帝点名要的满清降官,还能做官已是万幸,自然不敢有何异议。

    这两人说实在的,虽然曾经是满清官员,但仅从人品道德,还有个人行事上都无可挑剔。

    至少现阶段是这样,其中的李绂为官一辈子,更是一文钱都没有贪过。

    不要有所质疑,雍正好几次都想用贪污罪名把他砍了,因为太气人了。

    但很可惜,雍正愣是找不出这家伙贪污的证据,家中不说一贫如洗,那也是别无长物。

    要说乾隆朝第一清官,绝不是刘墉,而更应该是李绂。

    朱怡炅当然不是什么收集癖,但有人才不用,还是那种清廉刚正的人才,那就妥妥太过了。

    这俩人现阶段就先放在国子监,毕竟是满清降官来的,不能一下提拔,等后面差不多了。

    李绂便调去都察院,雍正那么心狠手辣,他都敢去硬刚田文镜。

    年羹尧曾经想让李绂给他儿子行方便,也被李绂严辞拒绝,转眼就被年羹尧报复贬官。

    可以说,这种人只要用好了,那就是整饬吏治不错的人才。因为这是条不怕死的疯狗,见贪就咬。

    还有孙嘉淦,这位可是个治水人才,只这一点就不可能随便舍弃。

    历史上,孙嘉淦为官期间,除了让雍正下不来台外,几乎没做过什么恶事,民间酿酒禁令便是孙嘉淦废止。

    其就只在做湖广总督期间,因为处理谢济世案不妥,才被革职。

    而且,那也怪不了孙嘉淦。

    朱怡炅说道:“其余人等,暂入宣传部下听用。”

    “谢陛下!”剩下几人闻言,都有些失望,却还是拱手谢恩。

    宣传部那边都是清闲官职,他们也早料到就算能做官,估摸着也是去宣传部。

    只不过孙嘉淦、李绂给了他们希望,这才有所幻想。

    却不知,朱怡炅用孙嘉淦、李绂,是因为这两个人的确有能力,也未曾作恶。

    李绂更是满清第一模范清官,这才用他俩。

    余下那些人,若非先前帮着北京恢复民生,又麻溜投降,配合明军接管北京城。

    朱怡炅高低得好生给他们查查家底,清算一二。

    实际上,现在也跟清算差不多了,因为这些人都是带着家眷来南京的,北京那边的家产理所应当都得充公。

    今后在南京,肯定只能住官舍。

    大明南京城是有官舍的,工部直接将那些办公衙门附近的住房整合了一下,并给钱让他们迁居。

    一整片房屋全部改为官舍,在京官员除休沐以外,上下值必须住官舍。

    要不然南京这么大,部门那么多,都回家住,出现什么紧急状况,甚至不那么紧急。

    难不成还满大街去全城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