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五章 吉林收复
第475章吉林收复 鞑子内讧委实再正常不过,就算没有大明挑拨离间,也早晚得出事。 因为缺粮,连鞑子皇帝、太后都只能喝粥吃干饼,还是一天三顿都如此,那下面的士卒百姓生活可想而知。 这些围攻吉林城的鞑子兵,平时就缺衣少粮,饿肚子更是家常便饭。不久前又被派去宁古塔平叛,大冬天去平叛,这几乎等于是在要他们去送死。 无论平叛成功与否,吉林城都能省下一大批粮食和吃饭的嘴。 这谁还能忍得了? 与其说是这些鞑子兵相信了大明的挑拨离间,不如说是被逼的走投无路。 而且,最重要的是,隔壁的大明不缺粮,被鞑子抛弃的萨尔浒,这里的百姓日子过得不说很好,却也在每天变好,至少不会饿肚子了。 这些鞑子兵现在就想吃饱饭,能不能兑现荣华富贵其实不重要,他们带着太后、皇帝回去,怎么说也得让他们能安然种地吃粮吧? 可以说,都混到这份上了,吉林的鞑子也该到灭亡的时候了。 当鞑子的吉林城、宁古塔相继发生叛乱,位于辽东的明军这才姗姗得到消息,因为没有细作,细作也安插不进去,全靠边镇百姓、山民和哨骑探报。 大明新朝,镇守辽东的郑侯于可成迅速开始筹措粮草,征发民夫劳力,准备开春雪化就直接出兵,前往收拾残局。 于可成的动作已经很快,但王宗谈的动作却是更加迅速,因为他不需要筹措粮草,粮草直接找朝鲜国王要就行了,买粮的银子先欠着,大不了就用兑换的大明钱来抵。 至于运粮民夫就更简单了,自平壤都督府建立,几乎每天都有朝鲜难民从大同江对岸渡江逃来。 这些难民基本都是赏两天粥食后,就会由官府安排,壮劳力前往垦荒,老弱则干一些杂活,总之不会让这些朝鲜百姓都闲着没事干。 而对于大明这边以工代赈的做法,那些朝鲜百姓并无丝毫不满,反而还感恩戴德,因为都要累死累活的干活,但大明这边可以吃饱穿暖啊! 如此稀松平常的需求,却是如今朝鲜百姓苦苦挣扎,求而不得。 说起来,这其中也有大明的锅,因为大明又要在辽东打大仗,还要在平壤、辽东养兵,这么大的粮食窟窿,可都是朝鲜这一亩三分地在帮着填。 整个朝鲜国库存粮,早就空的能跑老鼠了。 这要是遇上什么天灾饥荒,百分百得出事。 不过朝鲜王李和那些宗室大臣却是满不在乎,一开始的朝鲜的确是被迫卖粮,但卖的多了,尝到了甜头,尤其大明付钱都是用的大明通宝和新铸官银来付款。 这些大明产通宝钱铜料足,造型精美,可比朝鲜自己打造的劣质铜钱值钱多了,白银更是纯度、样式远胜隔壁的日本白银。 也是因为这个,才让朝鲜想着再来中国换钱。 早在清初那会儿,朝鲜就已经跟中国换了不少钱回去流通。 拥有朝鲜这个稳定大后方,才刚刚开春,雪还未完全化开。 王宗谈便直接出兵了,陆师五千,骑兵五千,总计一万大军,并征发朝鲜民夫一万。 不能再多了,再多粮草压力太大,就算有朝鲜,也容易跟不上。 现在的吉林实在太过荒芜、苦寒,后勤粮道也撑不住几万大军进兵。 副将唐舜领着麾下五千龙骑兵,先行北上进兵出发,王宗谈则亲率剩下五千大明陆师,紧随其后。 整整一万明军,沿着长津江北走,因为可以借助江河水路,减缓行军和运粮压力。 途中经过长津湖,这座几百年后的惨烈战场,作为明人的王宗谈自是不清楚。如今的长津湖周边,是广阔的无人区,原来稀少的山民百姓,早已饿死的饿死,逃荒的逃荒。 明军花了几天时间,越过青岭、塔甸,进入三音额音河,过了双甸子就是松花江主干。 没有遇到任何抵抗,所过之处望风而降,靠着走水路,很快陆师就追上了先行出发的骑兵。 王宗谈与唐舜在双甸子会合:“看来鞑子果真是气数已尽了,我跨过朝鲜边境时,几乎一个鞑子兵都没见着,全是些荒芜废弃的鞑子村镇,就算偶有民居的鞑子村镇,也完全不知有鞑子朝廷。” 唐舜笑道:“辽阳侯,这些鞑子本就逆天而行,入关窃我中原神器,如今不过是报应来了。” 王宗谈郑重点头:“金州伯说的不错,区区关外鞑子,也敢窃夺我中原神器,简直胆大包天。” 唐舜收敛笑容:“多说无益,我也不走了,这些天跑过的地方,不是没啥用的鞑子村寨,就是一些废弃村镇。还是赶紧直接去拿下鞑子的吉林城,去晚了可就连汤都喝不上了。” 王宗谈也没坚持,既然这里没啥战果,那就直接集中优势兵力,坐船去打吉林了。 速战速决,也能节省些粮草。 王宗谈、唐舜于双甸子合兵,一路也不去管吉林的村镇了,顺着松花江便直扑吉林城。 仅仅不到三天时间。 明军成功坐船抵达吉林城,然后就发现,吉林居然已经被鞑子叛军给打下来了。 当看到明军的旗帜和大船出现在松花江面,那个率领叛军攻下吉林城的鞑子将领果断开城献降。
“罪将拜见两位天朝大明将军!” 那个鞑子将领也不知王宗谈、唐舜谁大,只能全部拱手行礼。 王宗谈从船上下来,看着已经被打下的吉林城,强忍住就地砍了这个鞑子,强占军功的想法,点头道:“起来吧!既然尔等及时反清起义,归附我大明,我大明也不会随意食言。尔等打下吉林城的功劳本侯自会呈奏陛下,由陛下论功行赏。放心,不会亏待了尔等!” “谢过大将军!” 那鞑子将领闻言,也顿时松了口气。 历经这些年的逃亡、饥饿、苦寒,甚至亲眼见到不少人被饿死,他现在只想活命,什么富贵不富贵,那都不重要。 王宗谈却是不管这些,他只负责奏报,能不能饶过这些鞑子,还得看陛下和朝中诸公的意思。 不过估摸着这些鞑子应该会没事,因为辽东人口稀少,尤其越往北越苦寒,移民成本太高,百姓也很少愿意往这边来。 这些人口只要诛杀了那些领头的八旗王公,基本也就差不多了,剩下的底层鞑子兵,不少甚至都是被临时征召上来的,压根没与明军厮杀过。 要不然也不至于反的那么痛苦,所以放过、不放过其实全看皇帝一句话。 王宗谈问道:“鞑子皇帝和太后呢?可有抓到?” 那鞑子将领连忙回答:“将军放心,伪帝、伪太后还有那些伪八旗王公大臣,没一个逃掉的。” 不片刻,看到被集中绑缚的鞑子皇帝、太后,还有那些八旗王公大臣,里面甚至还有好几个汉臣,那消瘦模样,就连衣服不说破败,却也极为陈旧。 王宗谈没去验明正身,真不真其实不重要,重要的只是鞑子皇帝、太后、王公贵族已经被明军一网打尽。 如此,接下来就可以直接前往招降剩下的鞑子地盘,还有臣服鞑子的索伦部了。 就算鞑子皇帝、太后活着逃出去了,他们能在未来于吉林的荒芜、苦寒之地活下来,就算他们厉害了。 明军从吉林的鞑子起义军手中接过吉林城防,又将俘虏的鞑子皇帝、太后以及一众贵族,利用海船往南京押送。 跟着一起送往南京的,还有王宗谈、唐舜的联名上奏,并且还要去信通知辽东的郑侯于可成,告知他吉林城已破。 对原本的鞑子义军,明军也不敢就这么直接解散,还是先行当做军队来使唤,同时传檄宁古塔、黑龙江、索伦部三方,让他们即刻归附大明,不要再做负隅顽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