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三国小兵之霸途在线阅读 - 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开挖运河的困难

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开挖运河的困难

    别看汉军动辄就是百万百万的,那只是汉军的陆军部队。汉军水军总兵力也达到了两百万,但是大汉的军队,其实最忙碌的却是汉军水军。

    可以说,汉军的水军,几乎就没有什么的休整时间,从成军开始,他们的吃喝拉撒,基本上都是在战船上渡过的。

    汉军水军,要兼顾到方方面面,并不仅仅只是西方战场。

    大汉的几条大河以及那些湖泊的控制,以及运输。还有往来高丽半岛、倭国众岛,也还得要一部份汉军水军兼顾。他们运兵,运送物资、货物,迎来送往的,忙得不可开交。

    从大汉到南洋,到印度洋,还得要从水路进入印度的一些河流去运送物资,以确保汉军在西方战场的物资的用度。将异国的有价值的产出商品物资运送回大汉等等。这些,汉军水军都要去做的。

    这也是为何在汉军攻击安息帝国泰西封的时候,汉军的水军并没有从波斯湾进入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两大河流参战的主要原因之一。那是汉军水军一时也没能特别的抽调出一支参战水军来了。何况,那个时候,刘易已经命令甘宁开始向红海进发。那个时候,甘宁其实也只是临时临急的抽调了一支十多二十万的汉军水军进入红海海峡。

    进入红海海峡之后,分别派出了一定的军马攻占了一些港口,要留驻军马镇守,以确保汉军可以在那些地区站住脚,不被当地的帝国或部族势力反扑。如此,到了苏伊士之后,甘宁的汉军水军其实就只有十多万人马了。而再留下数万人马镇守苏伊士港口城镇之后,甘宁也只能派出十万左右的人马去开挖苏伊士运河。

    当然,他的这十万人马,主要是驱赶俘获的以及强行征召起来的埃及地区的青壮去开挖。

    但只有这十万人马,又能控制得了多少青壮民众呢?

    周瑜率来了二十万汉军水军的新军之后,才让甘宁有了更多的汉军可用,可以腾得出人手来征召驱赶更多的埃及青壮去开挖苏伊士大运河。

    现在,可以说沿着计划开挖运河的线路四周两三百里之内的埃及或是阿拉伯地区的民众青壮,都几乎被甘宁派军去强行抓来了。

    据周瑜所知,甘宁已经征召了约五十万青壮,不分昼夜的开工,正在拼命的开挖着。

    周瑜本人留在苏伊士,就是为甘宁解决后顾之忧,好让甘宁更加专注于这一项庞大的工程。

    二、三十万的汉军,还有约五十万的埃及、阿拉伯的青壮民夫。光是看这个数字,就只是一句话的问题,很简单。

    但是,实际上却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比如,这近八十万人的吃喝问题,这肯定还得要另外征召一些妇孺去帮忙给这八十万人做吃的,如何可以保证让这些青壮民夫能够吃饱喝足,有力气去为汉军做苦力,这本身就是一些很繁琐的事儿。还要确保不让这些青壮民夫不作反。提防有敌人来攻袭等等。

    还有,总不可能让那些青壮民夫赤手开挖运河吧?这又得要大量的工具。

    这些,原本都不是一下子就能全都解决的。

    还幸,周瑜这次带来了不少人才,连铁匠都有。当然,都是一些铁匠学徒级别的,真正的铁匠师傅没几个。这些人打制一些简单的挖掘工具还是能够胜任的。

    其实除了这些繁琐的事务,还有对苏伊士的统治。这些现在都是由周瑜来做。

    若非周瑜才干过人,要不然许多事务还真的忙不过来。

    但是就算是如此,开挖苏伊士运河的进程还是不尽人意,进展比较慢。

    任何时代,开挖运河都是一件大工程,绝对不是说要干就干的。必须要经过方方面面的准备工作,才敢动手。尤其是在这个古时代,很多时候,往往会因为一个大工程而耗光了一国的国力,进而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一个帝国的兴衰成败。

    而且,在古时代,但凡是进行一些大工程,基本上都会导致天下民众受尽苦难。

    别的不说,就说华夏,在后世世人眼中,让后人叹为观止的万里长城,与其说是用砖石砌起来的高大城墙,还不如说是不知道经过了多少华夏百姓用血rou去堆砌起来的一道血rou之墙。

    万里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到秦皇一统天下,将原来一段段的城墙壕堑连接起来,成为真正的万里长城。

    其中,秦始皇征召是百万民夫去完成修筑。以前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候国所修筑的那些城墙壕堑让多少民众流了多少血汗不说。就说秦始皇所征召的那百万民夫,最后不知道还有几人能活着返回家乡?

    有人统计过,其实自春秋战国开始修建万里长城开始,一直到后来的明清时期。嗯,华夏在秦后,其实历朝历代都会对万里长城进行修筑完善。所以还有唐长城或者是明长城的朝代长城的说法。反正,估计华夏人投入去修筑长城,并且是在修筑长城的过程中,因工因劳累等等的原因而死亡的数字,那是超过了一千万的数字,让人触目惊心。

    后世我们所看到的万里长城,在它的古老质朴,雄壮伟岸的背后,其实就是用华夏人活生生的性命血rou堆砌起来的。

    另外,秦皇修建阿房宫,后来的大隋杨广修建京杭大运河等等,都直接影响到了其国运的存在。

    因为在古时代,如果没有更强的经济支持,在没有一些先进的机械设备辅助,纯靠人力去干的话。哪怕完成工程之后,有利于后世千秋万代,但在当时,就的的确确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甚至可以说是一件天怨人怒的事。

    特别是在当时的掌权者,根本就不拿那些民夫当人看的情况之下。这些就是典型的官逼民反。

    基本上,但凡是征用太多民夫去进行一些大工程的古代王朝,他们就似是随着工程的进展而耗光了其国运。很快就会导致辞其国灭亡,改朝换代。

    放在西方,其实也是一样的。历史上,开挖苏伊士运河,也同样是历经了两三千年之后才真正的完成,而第一次的开挖,都是让人闻虎色变的,在其过程当中,必然会有大量的民夫在工程当中丢了性命。

    还好,开挖运河远不及华夏在那些崇山峻岭上修建万里长城来得艰辛凶险。所以,虽然有不少民夫伤亡,但那些都是因为疾病或是劳累而亡。又或者是被那看监督的掌权者打死。

    说这些,而是说,汉军对于埃及以及阿拉伯地区的人来说,本来就是侵略者。汉军驱使他们去开挖苏伊士大运河,他们是极度恐慌的,同样,也是极为不甘心的。他们的反抗意识很严重,消极怠工,不时有暴乱发生。这些,都给汉军带来很大的麻烦。

    还有就是,现在的三十来万的汉军,似乎并不足以完全震慑住埃及王朝。

    或者说,甘宁与周瑜所率的汉军,他们一来,主要的目的并不是要去消灭攻战埃及地区,二来,他们的确没有直接出兵攻击他们的帝都开罗。所以,哪怕埃及王室已经久闻汉军悍名,但是暂时还不打算就轻易的屈服。

    相反,他们反而有点想利用这次机会,完全摆脱罗马帝国的控制,从此真正的再次掘起,重新恢复他们埃及帝国的辉煌。

    因此,此际的埃及方面,正在集结军马,准备要对汉军进行打击。事实上,甘宁来到苏伊士之后,就不停的遭受到埃及方面的一些军马的袭扰。为了应付那些攻袭的埃及方面的军马,这是拖慢了苏伊士运河开掘的一个主要因素。

    再有,开掘苏伊士大运河也的确不是一件简单的工程。

    因为所掘挖出来的河道,必须得要让汉军的大型战船能够航行才可以。

    因此,所挖的运河河深,必须得要有十米以上,若加上一些地势的关系,真正的河深,其实远不止十米的。再加上宽度的问题。

    这样一来,就算是想快都快不了。

    刘易幸好来了,要不然,估计还不知道要什么进候才可以真正的完成开掘苏伊士大运河的工程,不知道何时才可以连通红海与地中海的航运,不知道何时才可以直接从地中海攻杀到罗马帝国的本土半岛。

    对于大工程的开展,其实现在的大汉已经有了许多的经验。并且,大汉所开展的那么多大工程,并没有如古时候的那些时代时期开展的大工程那样,影响到了一个朝代的兴衰成败。

    而有些东西,其实是很难说明白的。

    只有刘易这样的从后世穿越而来的穿越者,才明白其中的一些利害关系,也才能够可以理清其中的利弊并系。才可以在不伤其国运、不会弄到天怨人怒、不会劳民伤财的情况之下,顺利的开展一些大工程。

    而在这个古时代,所谓的大工程,其实就是建城、修路、挖掘运河、开矿等等。在这个没有重型机械,纯靠人力来干的时代。只有刘易才能明白到要如何才可以顺利又快速的推进这些大工程的顺利进行。

    说白了,就是人文关系。

    要明白到这个时代,某个地区的民众,他们需要什么,想得到什么,害怕什么,恐慌什么。如此,才能因利制导,引导那些民众甘愿被利用。

    像现在,在这苏伊士,汉军要如何做才可以让那些埃及人、阿拉伯人愿意为汉军所用,甘愿为汉军卖力?

    甘宁也好,周瑜也好,他们其实都没有抓住其中的一个关键点。

    或许,他们都有点cao之过急,因而反而有点欲速则不达。

    而这个关键点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埃及王朝的法老王。

    只要摆平了埃及王朝现任的法老王,那么许多问题就可以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而摆平埃及法老王,其实也并非就仅仅只有消灭了埃及王朝才可以的。

    适当的时候,可以通过外交手段,可威逼利诱。

    其实,从一开始,大汉征服世界开始,就并不是说要见谁灭谁。除了刘易决心要灭了倭国之外,别的帝国,其实并不一定说都要灭掉。

    举个例子说,贵霜帝国,假如说,当时的韦苏提婆,他能够识时务的,看到汉军大军杀到,他马上投降,愿意按大汉的要求,交出军政大权,其帝国称号取消,将其国领土归为大汉帝国的一部份。那么他的命运可能是另外的一个样,韦苏提婆也根本不用死。

    别说什么的民族节气,国家荣耀什么的。在这个古时代,尤其是在他们的西方世界,这些观念还很薄弱的。

    韦苏提婆只是不舍得放下他的王权罢了。

    但想想,韦苏提婆与他的岳父毕克特,又有什么太大的分别毕克特在贵霜帝国的身份地位,也仅仅是在韦苏提婆之下,人家为什么就愿意归顺了大汉?

    而毕克特归顺了大汉之后,现在的身份地位难道会比他原来的差?所获得的东西又会比原来的差?假如韦苏提婆愿意归顺,真正的臣服于刘易,那么刘易也不会真的杀了他,哪怕不太放心让他继续执掌贵霜帝国的权力,但也一样会让他过着不比他以往差的富贵生活。

    大汉帝国的强大,以及大汉文化的极强同化性,刘易根本就不惧这些归顺了大汉的西方世界的当权者还会有复起的机会。

    只要大汉对他们的地方进行了统治,汉人文化的侵蚀,让他们深切的感受到了在大汉统治之下的美好,那么他们又岂会为了一个所谓的民族节气以及稀薄的国家荣誉感而去坚持他们的民族独立性?

    可以这么说,那些当权者,他们所在乎的,无非就是醉生梦死的生活,在乎的是财富,在乎的就是那一点虚荣的高高在上的那种感觉。

    从金字塔的顶端下来,他们不适应,不习惯不甘心成为人下之人。所以,他们才会宁死也不愿归降大汉。

    但实际上,他们才不会在乎自己的民族人的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