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天禧盛世在线阅读 - 第四十三章 好事成双

第四十三章 好事成双

    漫天风雪,搓绵扯絮。

    一行人沿护城河绕向南城,穿梭于袅袅升起的两岸炊烟之中。

    刘纬仍在左侧窗前喋喋不休:“请殿下忍耐一二,途中饮食恐有不洁,慈恩寺备有斋饭。”

    寿昌不置可否的“嗯”了一声,半趴在右侧车窗上,兴致勃勃的打量着人间烟火,已然忘了所谓何来。

    刘纬有心算无心,步步紧逼:“下官常伴陛下左右,听闻殿下恳请为僧,只恨人言轻微,不知何时才能担起撰作诏敕之责,也就无法为殿下尽一分心力。”

    寿昌幽幽作答:“妾身落发与否,都不耽误光教院改做学舍。”

    刘纬尴尬笑道:“殿下有所不知,下官已过正冠之龄,总得避避瓜田李下之嫌,不方便再对女学指指点点,但那六百泉州孤幼旅居京师,人生地不熟的,怎能无人照应?殿下与其渡己一人,何不先渡六百孤幼?”

    “啊……”寿昌冷不丁的磕在窗台上,捂着下巴语无伦次,“妾身……什么都不会,连自己都照顾不了……”

    刘纬费尽唇舌:“殿下至情至性,慈悲为怀,会是她们最好的依靠。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届时殿下功成身退,她们也已能立足于世,相夫教子也好,教书育人也罢,想必家中都会奉一尊先师之位缅怀凭吊,何止万家生佛?而今而后,孔孟之书治世,光教之学传家,又岂是打坐诵经等表面功夫所能比拟?一具皮相不过百年光阴,修来何用?大道万千,殊途同归,请殿下先于红尘炼心,何时无愧,何时弃世。”

    话题空泛到与孔孟并肩,寿昌只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女,又一次泪如雨下。

    刘纬不好再直言相劝,婉转迂回:“如果殿下执意在青灯古佛之前为子民祈福,不妨先为六百孤幼谋一份傍身之资。”

    寿昌哽咽:“奉礼郎请讲。”

    刘纬道:“为光教学院求一匾额。”

    寿昌问:“求皇兄?”

    刘纬道:“光教院是女学,得去求皇后娘娘。”

    后宫之主赐匾并无前例,比登天还难。

    寿昌既委屈又无助,悲从中来,放声大哭。

    阎承翰再也按捺不住,轻轻一夹马腹,挡在刘纬和马车中间。

    刘纬厚着脸皮道:“哭是良药,可解心中郁结,越痛快越好。”

    阎承翰还是一脸铁青。

    “都知欺负我骑的驴?”刘纬忽然一勒缰绳,靠向第二辆马车,大大咧咧的拍窗告诫:“殿下待夫人如母,不代表夫人可以为所欲为,更不该在宫规之上另限殿下言行举止,可一不可二,再有下次,必奉皇后娘娘恩诏,送夫人入奉先寺养老。”

    魏氏战战兢兢的隔窗回应:“妾身不敢。”

    刘纬趁热打铁:“即便殿下落发出宫,夫人及左右也别想着随行,开圣尼寺、妙法广福寺择一终老。”

    又是一车哭哭啼啼,惹来阎承翰怒目回瞪。

    刘纬嬉皮笑脸的迎了上去:“都知孝心可嘉,不如号召内侍省、入内内侍省高品以上集资新建宝刹,不费一丝民脂民膏,殿下向佛之心愈加无愧。”

    寿昌脸上的泪水根本就没干过,“不要!”

    刘纬煞有其事道:“殿下可不能伤宫中老人的心啊,卫都知履职洛阳之前,下官曾去送行,他老人家千叮咛万嘱咐,并许钱百万,一定要为宝刹添砖加瓦。”

    阎承翰心虚不已,无声无息的来了个口型:“真的?”

    刘纬笑的异常诡异:“我相信他老人家不会否认,换做都知也是一样。”

    阎承翰再无谈兴,那可是整整两年血汗钱,还得是不吃不喝。

    ……

    仪鸾司仪仗、惟净等僧在南薰门外驿馆迎候,换衣换乘,并以锣鼓开道,缓缓驶向慈恩寺。

    施护开中门亲迎,胡氏则领着一众女眷伴游。

    寺内再无闲杂人等,刘纬以下尽入慈恩院,并在杂物院另设斋房。

    慈恩寺草建之初,浮屠规制建设就差强人意,除了佛像,大多以实用为主,兼顾旅人投宿,石保兴故去之后,更加落魄。

    好在周文质及时担任传法院监译,并肩负赵恒幸游慈恩寺的前哨重任,僧录司的各种资源这才开始大幅度倾斜。

    但刘纬拒绝在浮屠规制上作出改变,千方百计的在各种细节上下功夫,甚至力排众议,去晨钟,引来家燕筑巢。虽然正值严冬,燕去巢空,可生机仍在,特别是那“请勿扰燕”的一行行绢细字体,时时刻刻都在提醒游人、信众“慈悲为怀”。

    人性化远远大于宗教化,慈恩寺也就少了几分庄重,多出几分清新,更像园林,而非寺庙,也无香火缭绕。

    寿昌像是乡妇进城,无处下脚,自诩为已达竺乾之旨的她从未这么茫然过,痴痴呆呆的捧着三炷瓷香,立于中庭香炉前。

    施护字字珠玑:“我佛不见信众,所以殿下不见香燃。”

    寿昌似懂非懂,一边默念“心诚则灵”,一边举香齐眉,三拜入炉。

    施护半侧着身子前导,边走边道:“寺内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皆来自民脂民膏,因陋就简,方不负慈恩之名……”

    寿昌脑子里嗡嗡作响:“他们是一伙的!他们是一伙的!”

    慈恩寺处处标新立异,惟独大雄宝殿墨守成规,与相国寺、开宝寺、天清寺规制相仿,仅仅只是殿门左右多出两尊护法石像、匾额改作“唯我独尊”。

    周文质奉上一盆温热清水,“请殿下去尘。”

    寿昌面红耳赤,佛像帝貌一说早就在深宫之内传得沸沸扬扬,凡内侍出宫,必至慈恩寺参拜。

    周文质担心寿昌稍后失态,便暗暗示意:“这两尊护法石像……依石公保兴生前音容笑貌所制。”

    寿昌微一错愕,盈盈万福,心内骇然无以复加:难道卫绍钦集资建寺之想并非空xue来风?只为能有安身之处?

    胡氏等一众石家妇孺热泪盈眶。

    寿昌神思不属的移步大雄宝殿,眼前突然一亮。

    一座九尺莲台屹立在视线尽头,左足稳踏,右足轻踮,膝上袒衫微微上卷,似要乘风而去。

    左臂自然下垂,五指朝地,掌心向外。

    右手端于胸前,五指朝天,掌心向外。

    颈骨笔直,下颌宽广,唇如刀削,鼻梁高隆,眉眼细长,两耳垂肩。

    硬朗多过肃穆,英气多过沉静,飘逸多过超脱,正气多过庄严。

    明明是尊佛像,帝貌偏偏喧宾夺主,处处压制本相。

    皇权至上,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现。

    寿昌浑浑噩噩的跪倒在蒲团上,经咒如歌,心乱如麻。

    十丈之外,已是滚滚红尘。

    阎承翰寸步不离的跟着刘纬,并代寿昌试斋,尽管满嘴油腻,一腔醇香,仍然口不对心的嫌弃着:“好好的斋菜非得做成鸡鸭鱼rou模样,何苦来哉?”

    刘纬打趣道:“都知好意思抱怨?吃饱了?”

    阎承翰毫不在意:“已是未时中,多吃两口怎么了?”

    刘纬笑道:“就都知吃的下,殿下不也饿了大半天?”

    阎承翰不忿:“斋菜做成这样,是想再饿殿下半天?殿下今日受得委屈够多了。”

    刘纬揭开热气腾腾的蒸锅,“尝尝这个。”

    “也是豆腐做的?”阎承翰啧啧称奇,“比起先前的那几道菜,更见味美,可进御厨房。”

    “别吃了,这道菜很繁琐,就四碟。”刘纬推开阎承翰碗筷。

    “不是油炸豆腐?”阎承翰后知后觉,“是荤?”

    “不是一般的荤,诵经超度七七四十九日,除尽血气、怨气……”刘纬恬不知耻。

    “官家即将巡幸慈恩寺,你怎能胡作非为?”阎承翰大吃一惊。

    “这是慈恩院,慈恩医院,治病救人的地方,怎能少了荤?”刘纬漫不经心道。

    “医患何在?”阎承翰忧心忡忡,“即便慈恩院不禁,可殿下自幼就不茹荤,先帝数次命其强食,均以体病告止。”

    “生不茹荤?心病而已,人的身体很诚实,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那张嘴说了不算,试试便知。”刘纬固执己见。

    寿昌在许愿池耽搁的时间远超大雄宝殿,不仅屡投不中,还破了郑守均所创记录。在天色不断催促下,才怏怏不乐的前往杂务院用斋,却被那一桌动物形状的素rou吓得连连干呕,勉强用了几碟油炸豆腐压下心悸。

    阎承翰战战兢兢的守在一旁,召来随行医官隔壁待命。

    不曾想寿昌越吃越精神,并重返许愿池许愿,而且越挫越勇,还悄不可闻的喃喃自语:“别怪姑姑……别怪姑姑……”

    仪鸾司数次催促无果,刘纬感其配合无间,硬着头皮再做恶人,“殿下,这是许愿池,不是许愿柱,无须中的。”

    寿昌拔下凤钗,随手一掷,愤愤而走。

    “进了!”随侍、僧众、石家女眷无不雀跃。

    刘纬应声看向送子观音怀里那张伸手要抱的小脸,泪流满面而不自知。

    ……

    耶律委演、张肃赴宴,由鸿胪寺全权负责,人力、食材一一包揽。

    梁潇动了动嘴皮子,几道特色佳肴便摆上餐桌。

    冯婉娘动了动嘴皮子,昔日教坊同僚一曲“琵琶行”新唱便惊艳四座。

    虽然耶律委演嘴角青紫。

    虽然李宗谔的大腿拍得主家还响。

    宾主尽欢,却也是不争事实。

    “台下人走过不见旧颜色,台上人唱着心碎离别歌……”

    “上将军?上将军?”刘纬朝如痴如醉的耶律委演举杯。

    “失礼……失礼……先干为敬。”耶律委演文采基本没有,但酒量无人能敌。

    “唉……上将军不计毁誉,力促北朝秦国公主南下,如何面对贵国后室诘难?我大宋若是新设武州榷场,能否助上将军平其不甘?”刘纬执壶轻问。

    “能!”耶律委演心中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