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裹尸布
“是武则天的祭天金册!”潘大少也看清了金册上的字,尤其是“武曌”两个字。 现场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 潘大少没有继续拿出下一件宝物,而是转身对着拍卖师说:“我们刚才拍的清末锦襕袈裟请先拿给我。” 拍卖师再次把询问的目光投向后台的管理方,对方仍然点头。 按照拍卖流程,买方应该在拍卖结束后,到后台办理钱物交接,同时支付给管理方相应报酬。现在,管理方再次破例,同意在交接完成前提前把拍品交给买家,还是看在青竹杖的面子上。 拍卖师安排人把那件锦襕袈裟取了过来,四号老板傻眼了,“不是还有宝贝吗?难道拿这件刚花五十万拍来的破袈裟八百万卖给我?” “有请我的掌眼大师父李皮上台!”潘大少高声喊道。 潘大少对李皮的信任还要胜过杨四月,他知道李皮不会无缘无故的去买一件别人都看不上的东西。要嘛这件东西对他有特别的意义,要嘛这件东西另藏玄机身价不菲。他赌李皮是因为后一种原因买下了这件东西。 李皮眼见潘大少把自己的东西卖给了别人,却不敢站出来制止,一是因为他没有证据证明东西是自己的,二是他也想看看潘大少到底想要做些什么?现在不只李皮,全场的人都在关注他的下一场表演。 李皮在众人的注目礼中尴尬登台,青竹杖再次交给了杨四月。 “好了,剩下的看你了,拍出八百万就行,别卖给老外。”潘大少跟李皮耳语几句,转身走到一边去。 李皮实在不知道潘大少为什么要这样搞?难道那件鎏金铜蚕真就能比武则天祭天金册更值钱?可直觉告诉他,他应该拿下鎏金铜蚕,这种直觉比起锦襕袈裟来强了许多倍。 没有犹豫,“呲啦”一声,李皮在众目睽睽之下扯破了那件价值五十万的清末锦襕袈裟。 “啊!” 一声声惊呼在台下响起,这让一旁的潘大少很是享受。只是台下的胖老板一脸的黑线,不知道自己带来的这个美女究竟在做什么。 李皮撕开袈裟后,心里更加的有底了,袈裟里面确实还有一层东西。 小心剥离出来,搭在自己的左臂上,说道:“请四号老板的掌眼师父上台吧。” 四号老板一脸的迫切,他知道或许这东西真的不比那件祭天金册差,于是赶紧催促掌眼师父上台,自己也紧随其后。 下面的黄发老外给自己的掌眼师父使了个眼色,示意他也上去看看,却被保安无情地给拦住。 “这是缂丝工艺,龙纹陀罗尼经,了不得啊!藏在清末的锦襕袈裟里,它的历史只会更加悠久。我听说,东陵里就有这么一块遗失的缂丝被,是乾隆帝的!”掌眼师父抖动着山羊胡低声向自己的老板做着汇报。 “它能值多少钱?”老板毕竟是老板,更关心它的价值。 “不好说!市面上从来没有拍过这类的东西,但我的保守估计,不会低于这个数。”掌眼师父背过身去,伸出了自己的右手,五根手指摆在老板的面前。 “五百万?”老板问道。 掌眼师父轻微的摇了一下头。 老板脸色顿时大变,“你能确认这是真品?” “真品无疑!”掌眼师父毋庸置疑。 老板转身对着台下的保镖喊道:“把钱全部搬过来。” 这次保安没有阻拦。 台上的钱箱子越堆越高,现在已经有了一千六百万。 那件“乾隆缂丝陀罗尼经被”李皮直接就交给了四号老板。四号老板也是一脸的激动和紧张,带着自己的人慌忙从侧门离开。 “你拍出去的是什么?”这时,下面又有人高声问道。 “一件裹尸布!”李皮轻描淡写地回答了这么一句。 潘大少扮成的美女走了过来,对始终保持职业微笑的拍卖师说道:“‘鎏金铜蚕’的拍卖可以开始了,我出一千六百万的现金。” “这不公平,我抗议!”黄发老外起身大喊。 这时,旁边披着大衣的的二号老板正生闷气,为自己错过了两间绝世宝物,“别他么瞎逼逼了!你要有钱你就拍,没钱比比啥?娘希匹!”
没有理会二号老板的脏话,黄发老外回头对着第二排的老板们说道:“你们谁能借我钱?我双倍返还!” 一听还有这样的好事,后面的老板们也是一脸的惊奇,“你告诉我们这东西为什么值那么多钱?” “这......,我喜欢!”老外说出了一个连他自己都不信的理由。 “你说话算数吗?回头借你钱你再不认账了!”有人问道,毕竟是借出去再收回来就能翻倍的好事。 “我可以写张借条!这是我的护照,你们随时都可以到大使馆找到我。”老外信誓旦旦,他一定要把钱借到的样子。 “什么时候还钱?”又有人问道。 “随时,我只是没有带那么多的现金,下山就能把钱还给你们。”老外逐渐露出了微笑。 李皮也感觉到情况好像在逐渐的转变,不由得看向身边的潘大少。潘大少却是一脸的轻松,没有出现李皮想象中的紧张。这又让李皮看不懂了。 在金钱的诱惑下,终于有人同意向老外借钱了,其中竟还有那个胖老板。虽然,也有些人指出,绝不能让中国文物流到国外去,可利益至上的老板哪里管得了那些? 很快,老外就筹到了一千四百五十万的现金,再加上自己的一千万,他的手上现在有两千四百五十万。 李皮的身家有限,虽然经手的钱不少,可自己卡里也就有个几百万,实在不足以跟这个老外抗衡。 杨四月家族倒是有些钱,她可也不敢私自拿出上千万来做一件看似不着调的事情。 一件小小的“鎏金铜蚕”为什么能值这么多的钱?这是除了极少数人以外,大家共同的疑惑。 老外让人把所有的钱箱子都堆在台上的另一边,数量明显比另外一边多出了不少。 这场拍卖会已经变了味道,有点成了两边擂台赛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