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隋唐天字七书在线阅读 - 第122章 大国煌煌新羽仗,安南之地终化外

第122章 大国煌煌新羽仗,安南之地终化外

    江南的佛教和文化,终于强势北上。

    在杨广这个大隋皇帝的加持下,江南风流,由南往北扩展,在和北方佛教竞争融合的过程之中,天台宗,终于成为当世最显赫的佛教流派。

    佛教实现了以南方为主体的南北合流。

    从此之后,中国本土的佛教流派,开枝散叶,灿若星辰。

    杨广即将为扶植和笼络天台宗的行动,划上一个暂时性的圆满的句号。

    杨广下敕,完全赞同国清寺的命名。

    “此是我先师(智者大师)之灵瑞,即用即用,可取大牙殿榜,填以雌黄,书以大篆,付使人安寺门。”

    然后,大隋皇帝杨广御笔亲题“国清寺”三个大字,历千载而不坠,天台宗的祖庭,永远铭刻了这段杨广与它结缘的传奇。

    天台宗在杨广的大力扶植下,以天台山为基地,泱泱者大矣,终于成为中国本土第一家开宗立派的独立的佛教宗派。

    并进而北上,汇通南北,成为统一的大隋王朝下,声震天下的显学。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以强势的国力为依托,天台宗呈现出煌煌全盛之势。

    海外诸国,无不欣羡,慕名而来,天台宗有教无类,前来取经者,无不满载而去。

    于是,天台宗远流海外,在日本等地开花散叶,成为东亚文化圈中重要的文化元素。

    杨广终于弥补了对于江南佛教的遗憾。

    但在南方,杨广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杨广远迈千古的气魄和排场,让江南士庶,见识了大一统王朝的勃勃生气,也让江南从心理上,完全接受了这个新兴王朝的权威。

    余威余福所积,即使在杨广生命中,最后的日子里,在南方,他依然还能享受少有的安静和尊荣。

    南方,是杨广的大本营,也是他真正的文化意义上的家。

    现在,他要为这个家,点缀世界上最繁花盛开的灿烂。

    杨广命令何稠重新制定舆服羽仪,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相对于南朝诸国,也是一种全新的创制。

    杨广性格之中,务求尽善尽美,华丽绝伦,而他的父亲杨坚,却是俭朴有若苦行僧,杨坚生生把一个皇宫,变成一座艰苦修行的世俗中的寺院。

    杨坚的俭朴,已达到让后世之人无法相信的地步。

    他每顿饭,竟然只有一个rou菜,整个皇宫之中,甚至都没储存几斛胡椒。

    因而,杨坚治国,一切从简,极简到苛刻。

    但隋朝经过二十多年休养生息,已是富甲天下,加上杨广心性之中好大喜功,有足够动用的资源。

    有想法,有人,有资财,剩下的就是执行了。

    要想讲排场,竞艳丽,或是高规格的舆服羽仪,就只能由杨广这个才情冠天下的天子去全新创制。

    但杨广过于霸蛮的性格,只讲结果,不恤民力,不惜代价的行事方式,势必需要整个帝国的官吏,全天下进行搜刮行动。

    加上时日紧迫,虐民之事,在所难免。

    更有甚者,为了完成杨广下达的任务,搜刮行动,就是鸟兽之流,都不能免祸。

    “天子制羽仪,鸟兽自献羽毛”,就是这一情况生动而夸张的写照。

    这其实是一个典故,杨广因为新制舆服,时日仓促之下,天下飞禽走兽,有利用价值的,全部被搜刮,殆无遗类。

    而其中最夸张的记载,就是讲述了乌程这个地方,有一棵高达百尺的树,树上有一只仙鹤,它的羽毛是最上等的材料

    但这棵树非常高,并且全无枝干,无法攀爬,村民无奈,只好准备将树砍断,去取得仙鹤的羽毛。

    这时,奇迹出现了。

    仙鹤为了保全它的幼子,害怕树倒无依,就自动将羽毛扯掉,以保全高树之上的鸟巢。

    这被当作祥瑞,上报于杨广。

    此事的真实性,当然大可存疑,但在当时,天下sao然,民不堪其负的情况却大体不假。

    主管此事,何稠既富巧思,又是极为精细的大才,他征发数十万工匠,极为出色地完成了这个任务。

    何稠在极短时间之内,就新制了36000多人的黄麾仪仗,全部送到江都。

    每次杨广巡游,规模盛大的仪仗队,连街成陌,连绵20多里,并且,新鲜艳丽的羽仪,光怪陆离,耀日生辉,文物之盛,近世莫及。

    江南民众和一干朝庭官员,一辈子何曾亲眼见过如此大的阵仗和世面。

    江南,从上到下,对于杨广的大一统的隋朝,心中已是凛然生畏,并且由畏生敬。

    杨广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他看到了大规模人力,集中劳动所产生的巨大的力量,及其可叹可畏的成果。

    这种显著的效果,更加坚定了杨广一味追求规模,气派,宏大的场景,而有意无意忽视民力的可承受程度。

    但这种无限制虐用民力的行为,却并不可持续。

    要知道,人总是血rou之躯,驱用民力,譬如张弓,如果超出其承受能力,势必引来崩溃之局。

    但杨广根本就没有考虑这个问题,或者说他根本就不愿意考虑这个问题。

    这将引发可怕而不能承受的灾难。

    但对于此时的杨广而言,他正是志得意满,春风畅快之时,他在江南的巡游和还乡,在政治上已经取得彻底的成功。

    杨广虽然没有完全继承隋文帝的政治势力,但在经济上,却继承了一个如日中天的帝国。

    甚至最令中原王朝头痛的,北方大草原上游牧民族突厥,也已经真正臣服于杨广的统治之下,就此而论,他的父亲杨坚,实在是中国历史一等一的皇帝。

    但杨广本人也并不差。

    他一生戎马倥偬,司空见惯,南征北伐征战的大场面。

    建功立业,开疆拓土实在是他发自骨子里的热爱。

    北方的大草原,暂时没有杨广的用武之地。

    但杨坚在晚年,听信了一个传闻。

    僻居极南之地的林邑之国,颇多奇宝,杨坚静极思动,他将眼光瞄向了僻处安南之南,极南之地的小国林邑。

    这其实是个误会,林邑之国,其实并无多少奇珍,隋朝大军全胜之下,最后,竟然只获得十八块黄金铸成的林邑国历代之主的灵牌。

    此次征战,虽然在杨坚一朝就在构思,但却是在杨广登基之后才完成。

    隋军虽然大获全胜,但收获极少,并且,领军主帅刘方在回军途中,也染疾逝世,整个远征军,全军因为肿足之疾,而死在途中的高达十之四五,真可谓得不偿失。

    当然,从战术上来讲,大隋王朝的军队,可谓战无不胜,举世无双。

    此次战役,在历史上因象战而成名,刘方不过率领一介偏师,连战皆捷,但林邑王却并不认怂。

    因为他还有一个杀手锏,那就是象战。

    当刘方的军队第一次,见到敌方的大象和战士组成的攻击阵势时,惊惶失措,完全不知道如何应对。

    结局是可以预见的,这种新式的战法,让刘方吃尽苦头。

    但一物降一物,任何技术和工具,有利就有弊,象战虽然攻坚能力超强,但却并非没有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