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自找病痛
夜黑风高,星月无踪,在一处废弃的旧草房内,两个人低声的交谈着。 “箭矢已经射进去了吗?”一个声音问道。 “是的,我还看见负责守卫的廖将军派人将箭矢送去了内营。” “你完成的不错,没有被人发现吧?”先前那人又问道。 “没有,我很小心的。” “很好,回去以后我就将你升职……,你是不是被人跟踪了?外面怎么会有声音?” “什么声音,我怎么没有听到,啊!!!为什么?你为什么要杀我……” “只有你死了,我才会安全。” “我不甘心啊!啊!啊!” 惨叫声持续了一会,渐渐消失,周围又恢复了宁静。 过了一会,一条黑影从草房内闪出,快速离去。 天亮以后,一队士兵牵着黑色的军犬,从远处搜索而来,闯进了草屋。 众士兵将藏在草屋中的一具尸体拖了出来,一名士兵仔细搜查之后,对领兵的将官禀报道:“草屋内的死尸应该就是将箭矢射入军营的人,此人面目已经被人破坏,无法分辨,而对他行凶之人,老辣异常,非但没有留下什么痕迹,而且就连气味都用香料破坏,我们无法继续追踪了。” “看来行凶之人对我们追踪的手段非常熟悉,恐怕身份很不简单,先把死尸带回去,追踪就到此为止吧!”领兵的将官说道。 这队士兵离开了,方向正是董卓的军营。 此后曹cao很少离开军营,除了朝堂议事,其他应酬,一概回绝。 朝廷内外看似一切如常,可是曹cao心里明白,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数日过去,袁家一直没有什么动静,以至于曹cao怀疑袁绍放弃了原本的计划。然而就在他忐忑不安的时候,一份请帖送到了他的军中大帐。 袁家之主袁逢要在十日之后过六十大寿,邀请曹cao前去袁府祝寿! 原来如此!曹cao转瞬就明白了袁家的计划,袁家想要在董卓去给袁逢贺寿时行刺。司空袁逢贵为朝廷三公之一,又是袁家之主,恰逢六十大寿,朝廷上下不管文臣还是武将,不管是敌对还是亲友,于情于理都会为其祝寿,董卓虽然不可一世,在朝堂之上说一不二,但是正常的宴请还是要参加的。袁逢的寿宴董卓肯定是要出席的,而这也正是袁家行刺董卓的好机会。 只不过,董卓一方应当早有准备,而于此关键时刻,他还是不参与的好。看来要给自己下一剂猛药了。 夜里曹cao命人准备了一桶凉水,随即在院子里舞动起了长剑,半个时辰之后,他浑身冒出了热汗,看到差不多了,他一头扎进了冷水桶里,顿时寒冷浸透了全身,为了效果更好,他咬牙在冷水桶里泡了整整一个时辰。 第二天,曹cao的军营就传出了消息,曹cao因夜里偶感风寒,重病卧床,急招名医诊治。而与此同时,曹cao下令军营内的士兵不得擅自外出,如有发现,定斩不饶。 袁绍并未向他表现的那样,对曹cao完全放心,这些日子他一直派人关注着曹cao的动向,害怕曹cao与董卓见面,泄露了他们的计划。但是他没有想到,曹cao早就有所防备,行动小心翼翼,离开军营都会乔装一番。 曹cao病重,袁绍最早得到了消息,刚开始他很怀疑,曹cao刚刚收到袁府举行寿宴的邀请,就病倒了,怎么会这么巧,不会是曹cao假装的吧?然而通过曹cao军营内的耳目传出的消息确认,曹cao真的病倒了,而且病的很严重。 袁绍松了一口气,看来曹cao并没有向董卓举报他们的意思。距离袁逢寿宴的举办已不足十日,袁家未来能否问鼎天下,成败就在寿宴当日。所有行动的细节,他和属下将领反复推敲了不下百次,董卓会如何应对,董卓的军队会如何反应,他们都做出了相应的安排。 只是任何计划都不会有十全的把握,在计划的最后,袁绍还是准备了失败以后,如何撤离京城的方案。袁绍绝对不希望启动撤离方案,他宁愿和袁家共存亡。但是,为了袁家的未来,为了袁家散布在各地的亲族,为了跟随他参与计划的属下将领,他必须准备一条后路。只不过这条后路知道的人很少,只有袁绍完全信得过的亲信才清楚,而曹cao并不知道这些,所以董卓也未曾知道。 袁府在紧锣密鼓的准备着,大肆采购着举办寿宴的材料,一辆辆运送货物的马车往返于城内与城外的庄园,看似运进袁府大量的美酒、野味,实则在车辆的酒桶内藏着数量庞大的兵器,而在那些动物的皮毛下,藏着许多袁绍招来的死士。 一支小型的军队在袁府内悄悄的集结起来,在袁府的后院,专门有一座小楼供这些人休息,闲杂人等都不得靠近。 这些人大都是穷凶极恶之徒,没有什么亲人,为了些许的财物就会拼命。袁绍许诺,只要事情可以做成,活下来的人就可以加官进爵,同时得到府院田地、奴仆婢女,还可以与官宦之女成亲,将来荣华富贵不敢说,但可保衣食无忧。 乱世之中,穷苦之人无数,很多都是家破人亡,颠簸流离,浪迹天涯,如果有机会可以安定下来,娶妻生子,还有一份能保证未来的官职,谁能不为之动心呢?没有人生来就是想当恶徒的,那些山匪强盗,不都是为生活所迫,不得已才落草为寇的吗?如今,有这么好的机会可以改变命运,怎不叫人趋之若鹜呢! 他们所有人心里都清楚,袁绍让他们做的事情具有极大的危险,可以说是十死无生,可是没有人会退缩,机会是用命搏出来的,天下没有不付出就得到的东西,任何东西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才能得到。 袁绍很满意这些人的表现,军队中的士兵虽然经过长期的训练,作战经验丰富,可论其作战的斗志,还是比不上这些死士,士兵们大部分都有家有亲人,心中有牵挂,难以舍命相搏,而且很多士兵都觉得,即使战败了,无非就是换一个领兵的将军,再换一面军队的旗帜,没必要真的将性命葬送在疆场之上。 事情的成败关键就在这些死士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