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玄幻小说 - 靖难攻略在线阅读 - 第255章 蒙古来投

第255章 蒙古来投

    “驾!驾!”

    十九日清晨,经过四日的狂奔,李景隆所率十万马步官兵总算抵达了大同,然而得知的消息却是朱棣只是在大同停留了一日,便绕道从北边前往了漠南塞外。

    显然,朱棣这是虚晃一枪,让李景隆所率的十万马步官兵跑了一个空。

    “燕庶人……”

    坐在大同城外的营帐里,李景隆没有生气,反倒是轻笑摇头。

    朱棣的打法他差不多摸清楚了,就是靠着马匹充足来调动己方,从而达到分而击之的效果。

    如果不出它的预料,朱棣眼下应该是率大队马步官兵出塞外,走开平返回北平,进而去袭击围攻北平的吴高、徐凯、俞通渊等部。

    “全军明日开拔,走怀来进攻居庸关,让房昭率军配合我军突进。”

    李景隆开口下令,帐内诸将也纷纷作揖应下。

    只是在他们应下的同一时间,马蹄声在帐外响起,紧接着传来了匆忙的脚步声。

    一名千户官居然充当起了塘骑,从帐外走入帐内,紧张半跪作揖,口中还不断喘着粗气,显然来的十分着急。

    “大将军、山东都司八百里加急,我军水师战败于登州,登州已被渤海贼军沦陷。”

    “你说什么?”

    李景隆忽的站起,相较于朱棣的虚晃一枪,朱高煦的渡海登陆更让他惊讶。

    “登州于十六日巳时沦陷,这封八百里加急是城中细作在城池沦陷前放出,由青州卫指挥衙门发出。”

    “十六日巳时……”听着塘骑的话,李景隆算是明白为什么派来的塘骑是千户官了。

    登州距离储备北征三十万明军军粮的沧州只有不到九百里,而渤海又以精骑突击为最,若是朱高煦选择突击沧州亦或者运河任意一段,那北平的三十万大军不用多说也知道是什么下场。

    “传令全军,拔营走紫荆关返回保定,令俞通渊、平安、陈晖、滕聚等人率骑兵南下沧州,吴高、徐凯驻守涿州、东安。”

    李景隆思绪清楚的下令,他要让俞通渊等人先率两万骑兵保住沧州那可供大军吃半年的军粮,而他自己则是率领大军前往德州、东昌保护运河。

    北边的防线,留给吴高、徐凯那十万人足够,只要他们不妄出,足够挡住朱棣。

    一时间,伴随着李景隆的一声令下,大同城外的十万明军开始拔营入关。

    与此同时,从大同北边出塞前往漠南的朱棣,也带着六万马步兵紧赶慢赶的前往开平前屯卫,准备走前屯卫入北平。

    辽阔的草原上,由六万马步兵和骑兵组成的队伍自然十分壮观,尽管眼下的北元还能拿出十万骑兵,可他们陷入内乱,力量在不断消耗,谁也不知道他们经过这一轮轮汗位争夺过后,还能剩下多少兵力。

    由于朱元璋多次组织扫北,因此蒙古人都盘踞在漠东北部和漠北一带,漠南基本看不到蒙古人,因此燕军队伍行军并不算快。

    他们时不时还能停下马来休息,大多数人在马背上也穿着简单的鸳鸯战袄,没有披甲,只保留了不少三千人披甲备敌。

    “王义,你是第一次来漠南吧?”

    “确实是第一次,此前都在渤海和漠东作战。”

    马背上,朱棣拉着王义闲聊,与他说着漠南的风土人情,例如什么地方可以打兔子,什么地方有黄羊,还有什么地方容易出现野马之类的。

    当然,其中也不乏吹嘘自己将蒙古人赶到了漠北的捕鱼儿海一带,致使他们不敢南下牧马。

    对于这些事迹,王义都曾经听过,但眼下有了燕王本人讲解,其中过程也变得清晰起来。

    这其中,朱棣所展现的带兵能力毋庸置疑,不管是在蒙古高原进行山地、丘陵还是平原作战,任何打法他都信手拈来,这是王义十分佩服的地方。

    “你看,王义啊,伱这个年纪正好是不上不下的年纪,要是和俺多学学,肯定比在渤海能学的更多。”

    朱棣还在为王义被自己迷晕头脑而沾沾自喜,却不想前一秒还十分敬佩朱棣的王义立马就端正了脸。

    “殿下您这么说,末将就不服了。”

    “怎么不服?说来听听……”

    朱棣也愣了一下,自他迫降乃儿不花以来,还没有几个人不服他的,这王义心气这么高?

    “渤海虽然没有殿下这么全面的人,但在渤海那边也讲解过如何在殿下您所说的这些地方作战,只是方法不一样。”

    “不一样,哪里不一样?”朱棣好奇询问,王义也将朱高煦教导的那些作战方法交代出来。

    “殿下说过,平原打蒙古人最是容易,只要在敌军摆开阵势时火炮炮击敌阵,骑兵与马步兵呈山林围猎左右夹击,使得敌军不得出,又派火枪兵与长枪兵结阵紧逼,只需要一轮排枪就能将敌军打崩。”

    “还有……”

    王义阐述着渤海的作战观念,整体可以说围绕着火炮与火枪进行,当然最主要的还有步兵和骑兵的机动性。

    正面决战要能取胜,但不能仅停留在正面决战,而是要利用我军机动性强于敌军的优点来不断调动敌军。

    即便我军机动性不如敌军,也要创造机会,抓住情报,给予敌军一种不如我的错觉。

    如果是在草原上作战,那更是可以以一句“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决将敌军拖垮。

    王义不断说着渤海的军事理念,其中“机动性”等新词汇都让朱棣感到新奇,而对于自家老二能说出十六字诀那种游击战术,他更是感到不可思议。

    “那粮草辎重怎么解决?”朱棣询问到了关键,可王义却笑道:

    “殿下说了,胡人能跑,可他们的牧群和粮车却跑不快。”

    “我军不需要比胡人的骑兵快,只需要比胡人的牧群快就足够……”

    “当然,要做到这种打法,将领得对草原地形足够了解,出塞兵马也要以骑兵或马步兵为主。”

    “如此,只需要带上二斗军粮和二斗豆料,就足够维持一名骑兵或马步兵一个月的补给,能保持半径一千二百里的作战范围。”

    “只要能抢到一批牧群,就足够我军再战……”

    “半径……”朱棣闻言喃喃自语。

    这一路上,他已经见到了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

    渤海军的无烟灶,还有他们的望远镜,以及他们动不动就让人听不懂的军事用词……

    这些东西,朱棣都听上去和天书一样,但经过王义的解释,朱棣现在算是明白了。

    这不就是现在自己在用的战术嘛,用骑兵对蒙古人打游击,以战养战,只不过自己总结的没有老二那么直白罢了。

    “嗯,老二果然随俺!”

    朱棣骄傲的给出一句评价,盖过了王义说了一刻钟的渤海军事理念。

    不过评价过后,他又开口道:“老二说用火炮炮击胡兵,可胡兵来去如风,火炮走的那么慢,等我们列阵,他们早就跑了。”

    “他们还能跑的比火炮远?”王义哭笑不得:“渤海的火炮,哪怕是野战炮,也能打出二里的距离。”

    “等胡兵能看清我们带着火炮前来时,他们再想跑已经来不及了。”

    “二里?!”朱棣吃惊,他还没想过渤海军居然能带着能打出二里的火炮在草原上追赶骑兵。

    “那火炮多重?”他询问王义,王义也将渤海的野战炮数据告诉了朱棣。

    来北平前,朱高煦就告诉过他,尽可能将渤海的军事理念告诉朱棣。

    尽管王义觉得这么做有些暴露底牌,但还是在朱棣提问的时候给出了回答。

    只是他的回答,让朱棣渐渐沉默了起来。

    连炮带车,重量不超过千斤却能打出二里远的野战炮。

    两个士兵就能cao作,重量不过十来斤却能打穿八十步外扎甲的大号火绳枪,还有五十步就能打穿扎甲的普通火绳枪。

    除了这些,还有开花弹这种收割骑兵的利器。

    朱棣听着听着,便觉得不对味了。

    老二藏着那么多底牌,怪不得敢在兀良哈秃城的时候就拉着他造反。

    如果他当时点头,说不定现在都打进京城了……

    一时间,朱棣心里苦,同时心里也升起了对渤海火器的渴望。

    “俺总有一天要把这些好东西都弄来。”

    朱棣暗下决心,可不等他继续与王义交谈,北边突然传来了马蹄声。

    外围的哨骑吹响木哨赶来,六万大军开始呈段状停下,部分士兵已经在同袍的帮助下开始穿甲。

    “漠南还有胡人?”

    王义诧异一声,弄得朱棣老脸通红,连忙对朱能等人询问:“去问问是个什么情况,漠南什么时候有胡人了。”

    “是!”朱能他们也一直在朱棣左右,听着他与王义的相互吹嘘,因此眼下也跟着脸红起来。

    要知道一刻钟前,自家殿下才说过燕府骑兵将蒙古人赶到了漠北,结果这才一刻钟,那所谓只存在于漠北的蒙古人就出现在了两千里以南的此地。

    “给俺穿甲。”

    朱棣用穿甲来掩饰尴尬,王义也不揭穿,而是下马也穿起了甲胄。

    不多时,前去探查消息的朱能返回,他脸上笑意浓重,来到阵前便翻身下马,对朱棣隔着老远作揖:

    “殿下,是北边有几千胡兵听闻你要清君侧,便自带甲胄,迁移部众南下来投奔您了!”

    “啊?”朱棣愣了下,但很快摸了摸自己的胡子,一副沉稳模样:

    “也不奇怪,俺在草原素有威名,想投奔俺的人数不胜数……”

    他说这话时,时不时还看向了王义,可王义硬是不接话茬,最后还是丘福开口道:“殿下不如去见见他们,反正眼下我军正缺骑兵。”

    “也好,也好……”朱棣借着台阶翻身上马,带着王义等人去接见了在北边等候的蒙古人。

    他们距离燕军主力只有不到十里,加上朱能让人放他们进来,因此朱棣他们只前进了不到三里便见到了漫天烟尘南下,烟尘之中是上万拖家带口的蒙古人。

    “还真被殿下料中了!”

    看着这群拖家带口的蒙古人,王义心里一紧,不由得想起了当初他南下北平时,自家殿下给自己写的信。

    信中内容有很多,其中一条就是如果有蒙古人要南下投奔靖难大军,那便建议朱棣收下。

    来北平大半年,王义虽然见到了不少来投奔燕军的人,但规模都不算很大,可眼下却突然来了上万人。

    “你们的头人是谁啊?”

    朱棣带着三千骑兵上前询问这上万蒙古人,队伍之中精通蒙古语的将领也开始传信。

    前排的蒙古人闻言,当即开始朝后方叫嚷,不多时一名穿着蒙古万户甲胄的蒙古人便出现在众人面前。

    “我是猛穆特,是鞑靼部的一个小贵族,听说燕王您要和南边的朝廷交战,我特地带着家人和四千男丁来投奔您。”

    不同于哈剌兀先抢后投的嘴硬,猛穆特等鞑靼部蒙古人就显得文明多了,来投奔就投奔,不会干出先劫掠再投奔的蠢事。

    “好啊!”朱棣听出猛穆特的诚意,当即说道:“这样吧,把你的家人安排在大宁与开平中间的草场放牧,我从你们中选三千人来充作一营怎么样?”

    朱棣虽然听出了诚意,但还是要走了猛穆特四分之三的男丁来确认他是否真心投靠。

    只是让他没想到,猛穆特闻言反而开口道:“我们都想来加入您的队伍,您如果不要,那剩下的男丁就只有和家人一起饿死了。”

    猛穆特的话让朱棣看向了这群人,这才发现他们携带的牧群少的可怜,显然是在北边遭了灾,然后才选择南下投靠自己的。

    这么一来,他们投靠的可信度就大多了。

    “这样吧,你们三千人跟着俺南下,剩下的一千多人俺给你们设个卫所,给你们发份俸禄怎么样?”

    “谢殿下隆恩!”

    “好好好……”用几万石粮食收买四千多带甲的蒙古骑兵,朱棣还是挺高兴的。

    他笑的憨厚,对身边的丘福开口道:“朱能,日后你来带他们,给他们编个营,就叫……三千小达子营。”

    朱棣取名像骂人,不过在翻译的口中,这三千小达子营被翻译成了三千蒙古营,简称三千营。

    “殿下,我们还有一个消息要给您。”

    猛穆特开口道:“现在北边乱的厉害,我们的国公赵脱列干、司徒赵灰邻帖木儿、司徒刘哈剌帖木儿他们带了三万人要南下投奔您。”

    “好啊!都来都来。”听到鞑靼部一口气要来一个国公两个司徒,朱棣心里更高兴了。

    别说他,就是此前波澜不惊的王义都惊讶了起来。

    虽说当下北元还能拉出十万大军,但其部众数量即便算上瓦剌和兀良哈,也不过五六十万罢了。

    赵脱列干一下子就拉出三万人南下,算上猛穆特的这一万人,几乎接近一成的蒙古人南下。

    这样的蒙古人大举南下举动,可见现在的漠北瓦剌贵族与鞑靼贵族争斗到了何种地步。

    “好啊,赵脱列干俺记得他,他带兵不行,可人品不错。”

    “他这次南下了,俺也给他个都督同知的官当当,给他们荣华富贵。”

    面对猛穆特的话,朱棣给出了自己的承诺,都督同知的官职已经是从一品官职,算是当下朱棣能给出最高的官职了。

    对于他的慷慨,猛穆特也抱胸行礼,而朱棣见状也开口道:

    “你选三千人给俺,剩下的你带着,俺让人带你们去一个地方驻牧筑城,设个千户所你们,你就暂时担任军中的卫指挥佥事吧。”

    “谢殿下……”

    朱棣简单安排了前来投靠的这群蒙古人后,便让人传信给北边的赵脱列干,让他带人暂时在开平一带驻牧,不过兵马都集结起来,分出六千骑兵南下帮自己打仗。

    做完这一切的安排过后,朱棣开始继续带兵东进。

    只是在他意外获得三千小达子营的时候,朱高煦却已经带领骑兵从登州出发,一路向青州疾驰而去。

    “驾!驾!”

    三千骑兵四千余匹军马的阵容在山东已经多年未曾出现,上一次还是元军围剿红巾军的毛贵。

    从登州前往青州,一路上需要经过黄县、莱州、昌邑、潍县、昌乐等州县,路程五百里。

    面对渤海的三千骑兵,仅有几百乡勇的黄县直接开城投降,朱高煦没有停留,因为孟章已经在率领马步兵赶来黄县的路上。

    他们的任务是率领这一路投降的县镇百姓前往辽东,同时押运足够的粮食。

    只是两日时间,待时间来到二月十九日清晨的时候,渤海的三千骑兵便已经在朱高煦的率领下抵达了莱州府。

    莱州驻扎有卫所,尽管城中只有两三千屯兵,但鉴于城墙高大,加上没有携带攻城火器,朱高煦直接绕过了莱州,将此地交给身后的孟章解决。

    他率领三千骑兵一路往青州府疾驰,只有在马料、粮食不足的情况下,才会停下脚步,在一些乡镇换取粮食。

    钱如果不够,便留下白条,交代日后偿还,并千叮咛万嘱咐的让当地的乡老留下白条。

    他们虽然行军匆匆,但与官道沿途百姓秋毫无犯,也不在村庄扎营,而是在村庄外。

    马匹若是不小心啃食了作物,兵卒也会留下白条给主人家。

    对于许多经历了元末战争的老人来说,渤海军这样的军队他们还是第一次见,比当初北伐的明军军纪更加严明,并且还会再扎营结束后,帮当地百姓修建一些桥梁,修整一些土路。

    几乎是同一天,南军水师惨败和登州被拿下,以及黄县、莱州等地被拿下、被围攻的消息如雪花般飞入了京城武英殿内。

    “水师惨败,从登州退往威海,又从威海退往成山、靖海……现在更是退到了大嵩卫!”

    “所谓的登莱坚城,开战不到六日就丢失了近乎全部疆土,朕治下二十余万百姓遭受贼兵凌辱,朕想问问诸卿,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武英殿内,朱允炆质问着包括黄子澄、齐泰在内的所有六部大臣。

    群臣也是摸不着头脑,谁能想到当初赫赫威名的陈瑄与杨俅居然联手都对付不了此前未有过海战经验的一名不见经传小将。

    “朱成功……给朕查查他是谁!”

    朱允炆阴沉着脸色,同时开口质问齐泰:“齐尚书,此前你说三支水师齐聚便可阻挡渤海贼军,可眼下贼军致使山东糜烂,渤海庶人兵锋直指青州,你有何想说的吗?”

    “回陛下……”齐泰将自己想说的话过了一遍脑子,然后才站出来作揖道:

    “渤海水师如此犀利,确实是臣欠缺考虑,眼下渤海庶人兵锋向青州而去,想来是想要直奔沧州,试图截断我三十万大军之粮草。”

    “曹国公眼下已经率军撤回保定,只需要四日便可抵达沧州。”

    “此外,德州防备也已经加强,最应该防备贼军的应当是青州府和济南。”

    “青州府只有万余屯兵,济南府也只有不到五千屯兵,若是贼军使用火炮,则二城糜烂。”

    “若贼军北上沧州、德州不成,改兵锋南下,那江淮之地则陷入危难。”

    “当下朝廷应该调度将领前往徐州,召集大河、高邮、长淮、邳州、滁州、扬州等地卫所屯兵,加紧训练,防备渤海贼军南下。”

    江淮一带的战兵已经被抽调一空,眼下还能调动的,只有不到十四个卫的屯兵,数量最多三四万人。

    只有这点兵力,自然无法给朱允炆安全,因此他质问:“为何不调曹国公率大军南下驰援。”

    “回陛下,曹国公若是率大军向南,那燕庶人的贼军自然也会向南。”齐泰继续道:

    “眼下之局势,臣建议调甘凉宋晟入关,同时令西平侯沐春率兵入朝,再令羽中军都督佥事盛庸率羽林等留守卫北上徐州,整训江北十四卫屯兵用以备敌。”

    “此外,还当调回陈瑄、杨俅驻守长江口,防止渤海水师南下入长江口惊扰圣驾。”

    齐泰还是那副四平八稳的办法,无非就是想要靠着徐州与泰山、蒙山、崂山、鲁山、沂山及运河、淮河构筑防线,暂时遏制渤海军南下,等待云南的沐春、甘凉的宋晟驰援。

    “从麓川调兵到此,足有四千余里,等西平侯率兵抵达,恐怕已经是半年之后。”

    队伍之中,一名老将缓缓开口,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开口之人是武定侯郭英,朱高煦的岳祖父。

    他的意思很明显,就是想要自己带兵驰援徐州和淮安,但谁都知道他和朱高煦的关系,因此对于他的开口,众人都选择了无视。

    “就按照齐先生所说的办吧。”

    朱允炆瞥了一眼郭英,并不信任他。

    面对他的这一眼,被朱元璋称呼了一辈子‘郭四’的郭英只能在心底叹了一口气,跟着群臣一起作揖。

    不多时,一份份圣旨从紫禁城内派发,前不久升任都督佥事的盛庸也率领着羽林等留守卫兵准备北上驰援徐州。

    《明太宗实录》:“二月丁未,有虏南奔,上编其为三千小达子营。”

    “乙亥,鞑靼国公赵脱列干、司徒赵灰邻帖木儿、司徒刘哈剌帖木儿从沙漠率领部众来归附。”

    《明世宗实录》:“丁未,上率三千骑自登州往青州而去,建文君惊,急调景隆援,又恐景隆难胜,复调西平侯、宋晟、盛庸率兵援淮泗。”

    《渤海纪事本末》:“上亲率骑三千攻取青州而去,黄县降,莱州遭章所围,景隆急回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