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章 火山星球
飞船内部的实验室里,数十个透明的培养罐中被维持着高压高温的生长环境。 他们发现的微生物大多都需要在100摄氏度以上的环境里生存,其中生命力最强的可以在500摄氏度以上的高压海水里保持活跃状态。 这个温度比地球上自然存在的嗜热细菌还要高,这可能与这些微生物体内与地球不同的氨基酸和蛋白质有关,让它们比地球上的近亲能承受更极端的温度。 与科幻电影中一出现就会大规模繁殖、分分钟置人于死地的远古细菌不同,这些嗜热生物其实对于普通人并没有多少危害。 在人体37摄氏度的环境中,它们几乎都会陷入休眠状态停止活动,还有一部分甚至会在这种环境中被冻死。 自然产生的生命大多都有其适应的环境,亿万年前的微生物几乎不可能适应改变后的世界,它们的生存环境对于人类来说是生命禁区,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李恒也在实验室中和左丘从一同分析着它们的基因构成,虽然不是专业出身,但他脑海中储存着的庞大记忆让他能够胜任大多数工作。 虽然算不上是跨越时代、引领前进方向的天才人物,但也算得上是专业人士,是一个相当好的助手。 再加上他精细到100纳米级的cao控能力,对于细胞和病毒这一等级的生物能够做到近乎绝对的掌控。 这让实验分析的过程大大缩短,左丘从就不止一次的表示过李恒在这些方面的天分。 可惜,他最基础的人格并不具备研究者的执着探索欲,后来吸收其他记忆形成的人格也大多是贪图享受、喜爱吃喝玩乐的普通人。 让他当做一种体验进行一段时间的研究还好,让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做这种工作,除非他把自己99%的记忆都斩掉才行。 或许千年、万年后的哪一天,他的大多数普通人格才会厌倦这种俗人的欲望。 坚持和努力的能力也是一种极其稀有的天分,能够进入科学院的人除了学习知识的天分之外,这种坚持的能力才是让他们从无数天才之中脱颖而出的力量。 在这个衣食无忧、几乎没有生活压力的时代,随着基因调整的大规模进行,个体的智能和出身环境的差异将会被缩小,这种努力的天分会进一步被凸显。 左丘从显得相当惋惜,与李恒合作研究是相当愉快的经历,那种超凡的掌控能力让许多事都变得相当简单。 只要是理论可行的事几乎都能在现实中逐步做到,理论科学与应用科学之间的鸿沟近乎被抹平。 接近三个月的时间,两人进行了十几轮探索,找到了更多的微生物,其中有一些单细胞生物已经组成了一个共生的群体,形成了多细胞生物的雏形。 在这几十种微生物体内,他们分析发现了许多全新的蛋白质和基因,其中共通的一部分对于高温有着良好的适应和抵抗能力。 以这一部分为基础,左丘从利用Lh-1蛋白生产出了一种适应高温高压环境的全新黏菌。 这种改造后的可控生物纳米机器人在低于50摄氏度的环境中会失去活力,低于0摄氏度就会开始死亡,这让它们几乎无法在常温下被使用。 但在200摄氏度以上的环境中,它们的活跃性就会超过原本的黏菌,在400摄氏度的环境中,活性会是原来的十倍以上。 它们最高能够适应达到700摄氏度的超高温环境,甚至能在1200摄氏度的岩浆环境中制造出一层厚厚的隔热层,维持存活5分钟左右。 如果数量足够多,比如达到一百万亿以上,组成跟人类体型接近的100千克左右的聚合生物,那么只要有着足够的能量供应,即使是岩浆都不一定能摧毁它们。 此时李恒的手上就有着一小团改造后的黏菌,它们显现出深沉的黑红色泽,那是细胞中含有硫化物的颜色,这让它们看上去就像一团蠕动着的火山灰。 他略微动了动手指,一小撮火苗就出现在了指尖上,那是一小部分烷烃气体在燃烧,外部的火焰温度大约在1000摄氏度左右。 这一小团火山灰在这搓小火苗中不断蠕动变形,少量的高温火焰几乎无法对它们造成多少伤害。 等到李恒进一步加大火焰输出,这团黏菌变化为球形,外表覆盖了一层漆黑隔热层,那是某些有机物质和金属硫化物共同组成了隔离层。 火焰燃烧了十几分钟后,李恒不再灌输烷烃气体。 大约在一分多钟之后,那层焦炭一般的隔热层裂开脱落,体型略微变小的黏菌团再次缠绕着他的手指微微蠕动。 左丘从看着这一幕相当满意,这种适应高温环境的黏菌能够补充原本的不足之处,和原本适应常温的品种相配合,大多数能够进行移民的星球环境都不再是威胁。 至于那些极端寒冷、极端炎热的星球,那种连黏菌都无法适应的星球自然也不会被视作可以利用改造的对象,只能作为资源星球使用。 李恒将这一小团如同火山灰一样的黏菌变化成为一只附着在手掌上的黑色手套,与此同时白色的晶壳层将他的体表近乎完全覆盖。 三个月的时间里另外两名成员也已经建立起了小型基地,并且对卫星进行了前期的探索。 米月在木卫三的海洋中并没有发现生命的迹象,只发现了一些全新的氨基酸和蛋白质,那部分的信息也被李恒全部详细记录。 她在穿过最接近地幔层的第三层海洋时遇到了一次剧烈的海底火山喷发,汹涌的高温岩浆涌出上百公里。 那次她损失了大半个身体的机械虫才发送出了求救信号,李恒把她从高温熔岩里弄出来的时候她只剩下了脑袋、脊椎还有一小段手臂。 若是组成她身体的机械虫都聚拢在她周围,即使是这种高温岩浆也不会对她有多少威胁,至少能够存活几天直到携带的能量耗尽。 为了更快地探索,她把身体分成了数十块,在数公里的范围内进行探索,这让她的效率大大提升,坏处就是面对这种天灾缺少足够的抵抗能力。
岩浆隔断了她身体之间的通讯,其他部分的机械虫群都被毁掉了,只剩下记录着大量信息的脑袋还完好无损。 不过这也算是无奈之举,李恒和左丘从两人有着一艘探索舰作为后勤支援,但他们和大量无人探测器花费了三个月也没能把木卫二的海洋全部探索完毕。 木卫三内部上千公里深的三层海洋自然难度更大,缺少物资支援的米月想要在短时间内得到大致的信息就需要拼一把。 波诺教授则是进一步对木卫四做出了详细的数据分析,这些数据带回去之后可以作为后续的舰队基地规划依据。 最危险的前期探索已经结束,可持续发展的基地已经建成,后续的事已经不需要李恒了。 他要准备结束这段旅程,将记录下来的完整信息带回地球。 离开地球已经整整7个月的时间,相比起在地球上时每时每刻都在不断膨胀的意识和人格,他的记忆量在这段时间里近乎停止了增长。 与左丘从告别之后,李恒的头部就被白色晶壳覆盖,他走出探索舰,几个小黑人正驾驶着矿车往飞船不远处的仓库内搬运着收集到的原材料。 此时正是木卫二上的黑夜时分,地平线尽头的木星露出一小块弯弯的月牙。 抬头望向天空,50万公里之外就是他此行的倒数第二站,距离木星最近的木卫一,也被称为伊奥、艾奥。 汹涌的粒子流从背后喷射而出,这颗星球的重力比月球还小,不过几秒钟的时间他就超过了每秒2千米的逃逸速度,化作一道流光冲向天空。 探索舰内部,左丘从看着李恒冲向天空的影像,有些惋惜地叹了口气,回到了实验室里继续工作。 他还要在这颗星球上停留9年,以后的日子里就没有这么好用的实验助手了,万事都得靠自己。 一小时后,越过漂浮在轨道上的卫星,李恒靠近了这颗直径3600千米的行星,他能够清楚地看到密布的火山和喷涌的岩浆。 它们的高度甚至比木卫二上的喷泉还要高,能够到达距离地表300千米的空中,形成了一条延伸向外太空的熔岩巨龙。 大片黑红色的熔岩洒向高空,李恒直接坠落在了一处正在喷发的火山附近。 这颗被引潮力撕裂加热的星球到处都是活火山,由硅酸盐组成的熔岩流长度达到数百公里,最高温度达到1600K。 周身的岩浆飞散而出,李恒站立在一片部分凝固冷却的熔岩流中,从火山口的顶部遥望着远方。 木星的磁场与这颗星球稀薄大气层相互作用,电子顺着木星的磁场在木卫一的赤道位置形成了淡淡的极光。 伊奥的密度是四颗卫星中最大的,平均密度达到了每立方厘米3.5克,这让它的重力比月球还要大一些。 相比起另外三颗蕴含着大量冰和水的星球,木卫一近乎没有水存在,这是一颗满是熔岩、火山、硫化物的死寂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