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玄幻小说 - 从嘉靖末年到大海贼时代在线阅读 - 第4章 明朝的大时代

第4章 明朝的大时代

    从嘉靖末到万历二十年,算是整个社会在急速变化的二十多年。

    朱珏说的时间紧,就是这个意思。

    嘉靖末就在各种变迁的社会,到了隆庆年间猛然加上了一个开海,然后就是张居正的改革,止于万历十八年,以张居正身死而告终。然后又迅速回归了原先的纯农业社会。要想在这中间赚钱,那是再容易不过了,朱珏打的就是这段时间的主意。

    之前决定把郑家村建设成世家,朱珏就给郑老实和周奉英讲过大势,但毕竟是古人,又只是渔夫出身,未必听得懂这些,要换成个后世的现代人,肯定一听就明白了。

    这就是明朝的千禧年,未来的三十年,社会将急速变化,只要站在时代的风口,猪都能飞上天。这种大时代,出几个暴发户也是稀松平常的事。

    以私盐起家,尽量别纠缠太多精力、时间,迅速变成他人经销后,将第一桶金投入到海船生产上去,加上自家也参与的海贸,赚上一大笔,顺便融入缙绅上层,成立家族开始吸大明的血,家族开始培训自家的学子参加科举。可以说,真正成为世家的时间,就是从万历二十年开始的。

    等到万历结束,天启年就开始大幅度扩张,借着朝中子弟们的掩护开始招兵买马了,崇祯十年左右扬旗造反,这就是朱珏的计划。

    这个大时代,可以说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的走势,毕竟几十年建个世家出来,这个财富汇聚的大时代不容错过。

    海贸不像食盐生意,可以每天都进账,但架不住他一本万利啊。

    都不用远,岛国那金山银海的,都会化为利润,流进海商的腰包。这边无非也就是买点丝绸,生丝去换,一来一回,涉及的金银就是海量。更别提这波直接接轨了西方的大航海时代,西方冒险者的参与,直接扩大了明廷的收益。后世的统计是,从1567的隆庆元年开始,一直到1644明朝灭亡,明朝入账的白银足有3.5亿两,可见这一波开海的收益。

    这还是明面上,朝廷收到税的收入。

    私下的呢?朱珏都不敢想有多少了,朝廷公开的就开放了一个月港,但大明的海岸线有几万里,以明朝对缙绅的管理强度,谁会那么老老实实的去月港出海?这是数亿两白银铸就的大时代啊,不用多,郑家村进锅里舀一勺,足够富贵百世了。

    这一切,首先得看萧家的反应。

    “都死了?二十多人,连个逃回来报信的都没有?”萧希圣可被吓的不轻,哪知道那么个小破村子,武力值这么高啊?莫不是转行的海寇?不然自己这边二十多人就那么全灭了?

    “不知道,反正进了山洞就没见出来了。”原本盯梢的探子汇报道。先前还想去先去看看呢,结果这么可怕,这帮探子也没了胆子。

    “那……不行还是先礼后兵吧,这或许是条强龙啊。”萧希圣沉默了,自家的打手,虽然算不上什么高手,但实力还是有的,真派去和晋商比划比划,也是能争个高低的。这一下没了二十多,还是别乱来的好。

    要是倭寇暴乱那会儿还好,无论是行贿让戚家军动一动,还是使唤下吴总宪这个大佬,一个几百人的村子都是说灭就灭。但现在倭寇没了啊,调地方驻军和自家派打手能有啥区别?

    与其费那力气,不如自己上门问问呢。

    于是萧家准备了厚礼,准备以相同身份的礼节先去和这条强龙谈谈了。

    翌日。

    萧家的拜访队伍直接进了郑家村,一直到郑老实家门口才停住。

    现在郑老实的威望又高了很多,因为大家都从卖盐生意中得利了,还有村里学问最高的周先生也住他家了,这威望自然就高了。本来这就是几户渔民搭伙一起住组成的村子,也没个村长,现在郑老实俨然就是德高望重的宿老了。

    萧家的探子自然也打听明白了。

    “郑老爷,您好您好,晚辈萧希圣,拜访来迟,恕罪,恕罪。”

    “好说,好说,不知萧贤侄此来……”郑老实最近得朱珏教了不少东西,这也是头次应用。

    “郑老爷,咱们明人不说暗话,先前是小侄得罪了。那是小侄有眼不识泰山,但每个行当,自有每个行当的规矩,郑老爷这么好的货,也实在是有些让小侄难以招架。所以此番过来,小侄也是想和郑老爷打个商量,萧家的渠道都是现成的,能不能让萧家过上一手,然后……好处,自然少不了郑老爷您的。”

    这时代主流是煮盐,而且还不兴烧煤,燃料就是成本里的大头,萧家这就是想当个代理商,看能不能收编了郑家这边,要是能,那最好,两家一起赚钱,要不能,就得想想动用官家那边的手段了。

    可萧家咋也想不到,这盐来自于大自然的馈赠,而且盐场远在另一个世界,郑家村这边,一个铜板都不用出,所为的,无非大家一起赚钱,看能不能拧成一股罢了。郑老实去海贼世界那边看过,对那个露天盐场印象深刻,等知道时间还不一样,海贼那边十天才顶这边一天,更是激动不已。

    “那行,有钱一起赚吗,都是乡亲,也不用计较太多。这样,萧公子看一担一两可好?”周奉英很自觉的充当了师爷角色,知道讨价还价是自己的事,上去就叫了个自认为的高价。

    一担是一百二十斤,盐场那边差不多每天能出这个数量。因为时间差,大明这边就是一天十担左右。

    “一担一两银子?”萧希圣愣了一下,然后慌不迭的应了下来,“那行,就这么说定了,以后我每天派人来拿货,咱们当场钱货两清,你们有多少,我就拿多少!”早知道这样,他还派什么打手啊,一天十两银子就能拿下的事,死那二十多人干嘛?抚恤金也不止了啊。

    看他生怕反悔似的,郑、周二人心里也有些不屑,当咱们不懂呢?你家能把盐卖去江西,所以有赚头,那就是故意给你的。小王爷说了,这行水深,咱们不跟你们争利而已,还担心咱会反悔?小王爷那好处多着呢?

    “等一下,咱们这边还有些条件。”周师爷阻拦道,“也不难,就是咱们老爷想搜罗点船匠,不知萧家有没有门路?”

    “造海船的?”萧希圣先是心中一紧,继而一松,反问:“要多少?”

    “多少都行,多多益善。”

    萧希圣一拍大腿,直接成交了,“那行,这样吧,我先回去,看看能买多少,先给您送来,然后我这边再继续问着,反正这生意是长久之事,咱们打交道的时间还长着呢,如何?”原本他就怀疑,这个郑家村,搞不好就是转行的海寇,现在更是进一步确认了。但生意既然没问题,一切都好说。海船什么的也都是小事,就算他们又下海了,只要洞里的盐别断货,那一切都好说。

    反正沿海地带,偷偷跑商的人多着呢,随便抓几个大户,还怕要不到人么?郑、周这边也是高兴,小王爷的要求这么容易就搞定了,连带着过两年的‘隆庆开海’也有了着落,真是让人松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