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衙内闯三国在线阅读 - 第56章:再入孔府(上)

第56章:再入孔府(上)

    大道旁,刘璋与太史慈席地而坐。说起前事,待到故意让太史慈毁了郡府文书后,这才出言点明。

    哪知太史慈听完后,却是说出了文书中相争的由头。刘璋听完后,也是大吃一惊。

    “……前些日子,本县有人在密河水道中掘出一个石人,背后刻了几个字,却是什么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引得县中百姓,人人惶惶。后经所查,那掘出石人的,却是太平教的一个小方。县尊着人查问那石人背后所刻之字的意思,却被告知其中隐含反意…….”太史慈缓缓道来,刘璋听的呆住。

    黄巾之‘乱’时,张角利用传教愚‘弄’百姓。当时起事前,散布的畿语便是那个“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而此刻,听太史慈所言,这事儿竟是出在青州之地。不同的只是,那畿语少了后两句,想是因为历史在此刻,已然有了些小的改变所致。

    所谓苍天,就是暗指朝廷。而黄天,便是隐喻太平道。刘璋没想到的是,太史慈所犯之事,竟跟这事儿牵扯上了。

    “……….县尊既知其中有不轨之意,便下令抓了那个太平教徒,并驱逐县中太平道弟子,不料此事却被郡府知晓。一面申斥了县尊有‘激’发民变之举,一面令县尊开释那个抓起来的太平教徒。由此引发郡县之争,遂各具本章,急递京中决断。此事息关谋反之大,慈既得所命,安敢因己身而误国家事?公之言有理,如此,慈投书后,且往外暂避就是了。”太史慈侃侃而言,毫无所惧。

    刘璋心中‘波’澜起伏,这段秘辛,若非自己亲身经历,哪知其中竟牵扯着这种大事。太史慈所言显‘露’出的信息,说明青州之地的黄巾,已是随时都有可能起事了。

    太史慈说完前因后果,站起身来便要告辞。刘璋将心中忧虑暂时抛开,一把拉住他,摇头道:“子义且慢。”

    太史慈一愣,问道:“公还有何事?慈身有所命,实是耽误不得。虽然郡府的本章已然毁掉,却怕时间一长,又起反复。”

    刘璋摇头道:“子义所想太过简单!你可知如今朝中局势?又如何能保证一县之地所递本章,能为天子所重?我只怕你这本章辛苦送到,天子只怕看都不一定看的到。”

    太史慈一呆,随即默然。他也知道如今朝中,根本就是十常‘侍’与外戚控制。自己这本章,入了公车署,必要先经了大将军何进之手,然后再由黄‘门’‘侍’郎传入十常‘侍’之手,才能到了灵帝面前。

    正如刘璋所言,先不说前面那两关会不会顺利递进,便是真的送至天子手中,当今天子那昏庸的xing子,便能重视一个小县所报吗?

    他低头沉‘吟’,但随即却奋然道:“君有其政,臣有其事。如何决断在君,信息通达却在于慈。今慈若不去,以致令州郡陷入危机,大罪也!慈便苟活于世,如何有面目再见天下人?公不必再言,雒阳,慈是必要去的。”

    刘璋面上微笑,点头道:“子义忠义,刘璋深服之。只是,若有更好的方法,至少比你去送更能引起朝廷所重,而子义却不为之,大‘乱’一起,便真能安心否?”

    太史慈一愣,蹙眉道:“公何以如此说?又有什么更………啊!”他说道一半,看着刘璋面上似笑非笑的神情,不由猛省,霎时面现喜‘色’。

    “家父身为太常,三公之首,又是宗室。若有家父代为专章呈送天子,子义说说,是不是比你去送更好些?”刘璋含笑点头,不慌不忙的说道。

    太史慈后退一步,深施一礼。“慈短视矣,竟尔忘却此事!还望公早早禀告太常,救我一州百姓。”

    刘璋哈哈大笑,上前一步拉住他,笑道:“此事简单至极。不过我有数言,却不知当不当讲?”

    太史慈躬身道:“公但请讲来,慈洗耳恭听。”

    “如今天子厌政,耽于享乐。鼠辈横行于庙堂,蠡虫苟营于高位。这本章便由我父奉于朝廷,结果亦在五五之说。倘若‘jian’宦‘弄’权,天子一旦被其‘蒙’蔽,仍是忽视此事,则我大汉天下,大‘乱’不远矣。不过,刘璋身为汉臣,列身宗室,为国家计,为黎民计,‘欲’先做筹谋。一旦有变,则可‘挺’身而出,迅发雷霆。上报社稷,下保黎庶,此完全之策。子义此番见罪于郡府,与其远避江湖,何不来与刘璋共创大业?以璋的家世,量那郡守也不敢如何。如此,子义既全了忠义使命,也可建功立业,不负男儿生平之志!不知子义意下如何?”刘璋双目炯炯,朗朗而言。

    太史慈本就感念他刚刚飞刀之下留情,两人一番‘激’斗,又是极为佩服刘璋的武艺。此刻,闻听这一番话,先惊后喜。躬身再拜道:“得公不弃,愿效犬马之劳!”

    刘璋大喜,不想这事儿竟是如此顺利。两手扶起他,笑道:“子义忠勇,我今得之,实平生之喜啊!”

    当下,将徐盛与他引荐一番。二人原本历史上就是同殿称臣,份属袍泽。如今在刘璋运作下,仍是同保一主,倒也算天意使然了。

    刘璋让三宝取出衣袍换过,转首对太史慈玩笑道:“你我不打不相识,却要多谢你手下留情。否则,这会儿便不是只换件袍子了。”

    太史慈大汗,躬身请罪之余,却也低声道:“主公何尝不是刀下留情?否则,此刻焉有慈的‘性’命。”

    二人相对大笑,一番情谊,尽在不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