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海东村
八月十五,陈家终于搬到了东海村,老东家花了五千多大洋买下的大院, 五米宽的大亭门,推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块白色的大理石屏风,左右八间仆人房间,门庭中间两米长宽的天井,再往里面就是主厅,后面是一大家子的独立主室,简直是缩小版宫廷四合院, 今天是八月十五,院子里忙得不亦乐乎,仆人们挂花灯做月饼, 一群徽州人刚来到广东,也是入乡随俗,马上跟上广东人的节日习俗,老东家也是趁节日亲自登门拜访了好几个以往多年来合作的商人,想抓紧把制纱布的作坊开起来; 这中秋节还在外面跑着业务,看作坊开在哪里合适, 老东家这一跑两趟发现广东人做生意,动不动要茶水费,当官的做生意的,感觉动不动办事都要钱,比徽州严重多了, 不过钱对老东家来说还是比较好办,毕竟自己为人从商十多载,能用钱办成的事都不是事, 就怕初来驾到关系不到位,人家不给你做生意,这才难堪,好在老东家关系底子还不错,一天就把所有的事情安排妥了,很晚才打算回家; 广东人的中秋节那个是张灯结彩,一路回来街道上路边甚是热闹,家家户户门前摆着一个方形桌子,上面放着月饼水果,点着蜡烛,说是拜老爷拜嫦娥, 小河边全是童孩在放花灯和纸船灯,星星点点的小纸船点着蜡烛在河道里荡漾着, 小纸船太多,一排一排的顺着河流靠在了河岸两边,形成了两条鲜红的长龙,在桥上俯瞰宛如一条红色的忘川河一直向村尾蔓延,更像一条鲜红的火龙看不到尽头, 陈东家在桥上看了老一会儿的热闹; 桥头桥尾熙熙攘攘,热闹的不亦乐乎,随后加快了步伐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嘈杂声逐渐减少, 上了这个坡也到了自己的家,自己家门前也有仆人在摆着拜老爷的桌子, 老爷回来了,仆人上去迎接,一大家子在等着他吃团圆饭, 四个儿子和夫人坐在餐桌上等老半天了,夫人埋怨了几句,老东家反驳了几句说刚来,想了解多一点这边的风土人情; 老东家算是找到一个好夫人,这几十年他外出经商,老夫人总是把家打理得整整有条, 四个孩子的家教也是老夫人一个人扛在肩上,关键是每次生意上的抉择,老东家都和她商量,很多时候老夫人也能提点意见和建议, 最后有什么大决定,老夫人也愿意听,愿意信任自己的丈夫,话说老东家背后有这样的一个女人,怎能不成功。
吃完饭,老东家带着四个儿子在门前点灯笼, 老东家对孩子的起名完全不上心,老大叫陈大毛,老二叫陈二毛,老三叫陈三毛,老四不用说也是叫陈四毛, 陈四毛算是东家老来得子,今年六岁,在院子里嘻嘻哈哈玩得甚是开心。 看来南方的天气还是比较适宜,晚上比较干凉,陈家大院建在街口的上坡,可以看到下面整条街的街景, 下面灯火通明,作为陈家大院不算高调,因为对面也还有一个张家大院,张灯结彩比老东家高调多了, 听说张家是做船舶配件的,隔行如隔山,老东家也没什么时间搭理对岸的邻居,更何况一天忙下来也没时间上门打个照应, 老东家精得很,让管家改天带点礼上门应个招呼,因为说不定下次还有什么搞不定的人脉关系用得上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