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玄幻小说 - 听雨轩集在线阅读 - 那一片枣林

那一片枣林

    这几天,田里的葡萄卖完了,方得一丝清闲,出门逛了逛街,看到路边水果摊上都有青枣在卖了,这才想起今年是义乌《枣林》创刊四十周年,似乎应该多少写一点文字来作为回报它发表过本人拙作《稠岩曹村赋》的礼品。

    然而,笔者对《枣林》的过去自知不多,只因参加了稠州论坛上的一次征文,才与《枣林》结缘的。若说缘浅,倒也缘深,因为笔者先辈是在枣林里开枝散叶的。大概在1000年前,有个先祖金曦,字景明,“举止端重,素有大志。弱冠时,祈于天台山梦一神云:‘朿朿林中是汝家,凌台院里借枝桠。一生事业都无别,直待裔孙丛似麻。’竟不解其意,后梁贞明三年,诣谒海防骠骑将军总管温福台庆路副使凌齐云(系东阳人),见公奇之即留部下,以女妻之,赘居巍山之南茶场家焉,方悟神语“束束”乃是枣字。”由此说起,邂逅《枣林》或是冥冥之中自有天定。

    我忽然明白了《枣林》为什么要取名“枣林”的真正内涵了!它象征着文学硕果的丰收,还代表了一种旺盛的生命力。《枣林》杂志,作为义乌市文联主办的文学刊物,每一期刊登的篇篇文章,犹如枣树上的颗颗果实,品之甘甜如饴,读之如沐春风。每一篇文学作品,不光是一个个作家的心血结晶,更是一种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所以,优秀而经典的文学作品也是有生命力的,它能给人诠释活着的意义,也能带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笔者看过《枣林》(总第363期)内的文章,如《哈米:义乌是我的第二故乡》(潘爱娟)、《季家旭:流淌在血液里的创业冲动》(何方)、《执一盏灯,照亮生命里的每一夜晚》(刘晓玲)等等,在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一种鼓舞人心的字节跳动,给在义乌打拼与创业的人以精神的慰藉。“不抛弃,不放弃”是多数文章中所包含的具有灵魂性的潜意识,读之令人遇挫振奋而不再气馁。

    如此,笔者越发觉得在德胜岩下金旭娟家的山庄里,看到的那一片枣林不再是纯粹的“枣林”,好像那一颗颗成熟的青枣就是《枣林》中孕育的一个个作协会员。可是,挚友沽了口酒说:“枣林里的枣子,也有不少烂的,好比请人代笔发文的沽名钓誉之徒。”的确,枣林里的枣子,不光有烂的,还有裂的,需要不断的修剪删果,才能留下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