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天上掉下个童皇妃
今日一大早,南京城外燕子矶,有一队人马下了船,岸边抬来一顶花轿,一名艳丽女子被几名仆从簇拥着进了花轿。 河南巡按陈潜夫,从船上下来,双脚踏在实地上,轻轻的舒了一口气。 终于到了这南京城,这一趟差事,路上可没少受那妇人的气。 什么样的妇人还能让他这个河南巡按受气,因为这妇人自称是当今弘光天子走散的王妃。 妇人自称童氏,崇祯十四年李自成攻破洛阳府时,和福王世子朱由崧走散。 河南巡府越其杰和巡按陈替夫听完童氏的描述,并没有发现有什么纰漏的地方。 当年李自成攻破洛阳,福王朱常洵被杀,福王世子朱由崧南逃,其他的人失踪,就是邹太后失散也是朱由崧登基之后才找到。 事关重大,越其杰和陈替夫不敢怠慢,两人一商量,决定由陈替夫护送童氏前往南京。 谁知这童氏一路上趾高气扬,不但要求一路上打起皇后仪仗,还极难伺候,有时地方官府供应的饭食不合意,就会大发雷霆,摆起皇妃威风,甚至掀桌子。 童氏似乎要让天下所有都知道,她是当今天子的女人,你们一个个都得给我好生伺候着,闹得沿途人尽皆知。 童氏如此行为,陈替夫心里面自然气得要命,不过护送皇妃入京,这份功劳自然小不了,现在到了南京,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陈替夫看着南京城:陛下,我给你送失散的皇妃来了,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 朱由崧此时正在武英殿办公,浑然不知自己会“人在皇宫坐,皇妃天上落”。 朱由崧现在想要办的事情太多了,清军南下之时,以防那些军镇投敌,该怎么处理,比如刘良佐和刘泽清。 还有那个左良玉,虽然他现在快刀斩乱麻的方式,把那个假太子处斩了,也不知道有没有改变历史,还会不会出现“清君侧。” 还有现在是春耕时节,他这個皇帝不得不关注农耕,这江南之地虽然受到小冰川时期灾害较小,其实粮食一直也不多。 江南纺织业发达,两淮两浙的很多良田都种满了桑树,每年还要从湖广调运粮食。 粮食是重中之重,人是要吃饱肚子的。 按道理说,像红薯,玉米,土豆,这些已经传入大明至少也有数十年了,但是搞不懂是什么原因,这种高产的农作物为什么就推广不开来。 不过无论如何,他都得想办法推广那些农作物,后来大清能“盛世”,主要就是全靠这些农作物。 朱由崧已经命人从徐光启的老家松江府和福建沿海等地搜罗红薯、玉米和土豆的种子。 他这个皇帝名下在南直隶有不少皇庄,先把种子弄来全部在皇庄里种上,做试验田。 还有就是马士英,准备怎么跟这位首辅相处,他来了这么久,居然跟马士英完全不熟。 马士英如今表面上可以说是权倾朝野,在外的几个大军阀刘良佐、刘泽清和黄得功,曾经都是在他的手下混过。 但是从历史来看,马士英对那些曾经的部属影响力和掌控力都有限,他真正能调动的就是南京城那不到五千的嫡系部队。 为什么京营东大营朱由崧没去动,那是因为东大营是马士英和魏国公几个武勋的势力。 当初老魏国公去燕子矶接朱由崧进南京城监国,极有可能就是马士英联络的老魏国公。 马士英到底能力如何,是忠是jian,历史评价不一,但他最后还是保留了民族底线,誓死不降清。 像阮大铖就是个十足投机分子,那方对自己有利就跟谁,毫无底线可言。 朱由崧喝了一口茶,南明朝就像是一艘破船,当这样的破船皇帝太难了。 现在最先就是要想法子搞到一批钱粮,火速送往河南归德府的阎应元,打仗拼得就是后勤。 华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汉家儿郎才是真正的全面型的战斗民族。 只要钱粮军饷到位,加上一个能做到上下公平合格规范的将领,华夏汉家儿郎很能打。 要搞钱必须得要有一班子自己人,要不然有想法也玩不转。
他刚来就个世界就拟了一份名单,把他熟知的历史名人,忠臣全部都召回朝中。 像离南京比较近的陈子龙,顾炎武的人已经到了南京,现在正想着如何给他们安排。 但也有一部分人根本就不鸟他,像东林党大佬刘宗周。 刘宗周那老头表示很傲娇:想当初老子辞工,你朱由崧也不挽留一下,现在又想让我来上班,门都没有。 让朱由崧最为恼火的是,他召宋应星来南京帮他干活,但是人家老宋也拒绝了,根本就不鸟他。 宋应星说了,自己身子骨弱,来不了南京。 朱由崧很是郁闷,要不是他知道宋应星好像活到70多岁,他都快信了。 宋应星现在才50多岁,这明显是托词,看不上他这个皇帝,不想来为他效命。 自己这个重生穿越皇帝没有丝毫王八之气,反而名声差的很,根本做不到随手一召,就从者如云。 那迂腐的倔老头刘宗周不来就算了,但是宋应星这种百科全书级别的技术人物,是不可能不来的,朱由崧无论如何都得把他弄来,他有好多事得他帮忙呢。 朱由松决定亲自写信,再次邀请宋应星。 他苦思冥想了半天,诚心诚意,深情款款的写了一封800字邀请函。 就差没直接写:宋应星快来吧,大明没你不行了。 朱由崧想了想,觉得还是不够,在邀请函的后面又写上:朕偶然间阅得宋先生所著作《天工开物》”,此乃旷世之神作,朕欲借来印发3000册推广天下,特请宋先生来南京指导。 朱由崧刚刚让人把邀请函发出去,这时只见白白胖胖,珠圆玉润的田成迈着小碎步气喘吁吁的跑来。 “皇爷,城里又有谣言,驿站来了一位女子,自称童皇妃。” 朱由崧:好了,这下南明“三大谜案”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