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玄幻小说 - 南明:重生朱由崧在线阅读 - 第136章重组内阁被打脸

第136章重组内阁被打脸

    第136章重组内阁被打脸

    朱由崧激动过后,很快就冷静下来,吐着气道:

    “我大明这些将士都是好样的啊,都是有血性的好儿郎,只是给足了他们军饷,打起仗都是不怕死的。”

    明朝的军饷是每季度发一次,朱由崧为了防备多铎南下,早把今年半年的军饷提前发了下去。

    “三千营守归德城月余,战死1万7千人,歼灭建奴1万余,以及投降汉军八九万,然后进入砀山大会战,追击多铎时击溃镶蓝旗,又损失5千余人。”

    “还有五军营将士,上下一心,英勇无畏,在砀山直接硬抗建奴鞑子精锐,左掖副都督胡茂贞战死,右哨都督杨承祖身受重伤,将士战死了1万8千多人。”

    “朱大典的标营3万人,战死1万余人,刘良佐部战死7000余人。”

    光是看到这一串串战死的数字,就可以想象当时的战斗是多么的惨烈,死伤这么大,居然没有被打崩。

    20多万饶战场,也就只有砀山那种一马平川的地方才能全部展开,一战就造成这么大的伤亡。

    冷静下来后,朱由崧想到了捷报中,朱大典为了鼓舞士气,让全军上下和清兵拼命,喊出了50两银子一个建奴鞑子脑袋的赏金。

    朱由崧苦笑,还好自己查抄了盐商,要不拿不出钱来赏功了。

    其实朱大典喊出50两一个人头军功,这是按章办事,并没多喊。

    明朝的人头军功制度细分得很明确了,人头按等级,北虏50两,东夷30两,西番20两,流贼10两。

    生俘北虏或斩杀北虏1人,官升一级,最高升三级——如超过3人,超过的部分只给赏银;如果是多人共同战果,仅为首一人照此升赏,从者只给赏银。当然所有一切的前提是壮男,如果俘\/斩的是孩、妇女,只授署职,相应的赏银就要打四折,甚至是更少。

    朱由崧默默的算了算,这些赏金还是要给,砀山一战歼灭满清八旗近3万,归德守城战杀满清八旗万余。

    其实战后真正能收缴到的人头有限,军功中并不会出现有四五万鞑子人头军功,因为很多有军功的战士都死了。

    所以真正要出大钱的是战死将士的抚恤银,朱由崧决定每人给50两。

    这些为了大明朝流血拼命的将士们,献出了宝贵生命,怎么也不能比一个鞑子人头少了吧。

    朱由崧粗略算了一下,这一战光是军功赏赐和抚恤,怕是不少于500万两银子。

    朱由崧直呲牙,这打仗也太烧钱了,打了这一仗,南明一年税收就没了。

    就是他查抄了那么多银子,发完赏金,也就剩下不多了,但一切都是值得的。

    这次归德守城战和砀山会战,可谓是立国之战。

    这一战打痛了多铎,也打痛了满清,下面精力得用在湖广一带,抗住湖广阿济格,就可和南宋一样,跟满清形成相持阶段。

    所以对于将官的军功,朱由崧决定拿一些爵位出来封赏,这可是用实打实军功杀出来的,这个爵位的含金量并不低,没人能什么。

    “来人,召首辅马士英、袁继咸、黄道周、左懋第、何腾蛟来武英殿。”

    如今这场大战的胜利,朱由崧这个子的威望将会空前高涨。

    他认为是时候重组内阁了,他和朝堂大臣一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生涩和隔阂,如果于他一手重组内阁,将可让朝廷运转更加的高效。

    如今首辅马士英兼掌兵部事,朱由崧一时不好换动,但是现在他掌着三大营的精兵,加上黄得功的兵马也听他的,这一点他并不惧。

    他打算让袁继咸入阁,兼掌户部事。

    黄道周入阁,兼掌都察院事。

    左懋第入阁,兼掌吏部事。

    何腾蛟入阁,兼掌工部事。

    还有得重整通政司,这本来是个非常重要的部门,现在却变得有名无实。

    朱由崧觉得大明吏治问题,和通政司的衰败有很大关系。

    打算等北线稳定后,史可法也调回阁部,让他兼掌通政司。

    没多久,殿外就传来几位大臣的脚步声。

    “臣等参见陛下。”

    “诸位先生免礼。”

    “北线大捷,臣等为陛下贺,为大明贺!”

    几位大臣齐声道,只见黄道周和左懋第两人双眼泛红,眼中含泪。

    他们看完捷报文书,当时就激动的泪流满面,听到皇帝召见,匆匆而来。

    “陛下,此战胜利,一扫我大明前朝军备之绵弱,足以扬我朝国威,振我人心,实在是太难得了。”

    黄道周擦着泪,现在都还有些难以控制的激动。

    南明立国不久,可谓是困难重重,外有强敌环伺,内部人心不齐,相互倾轧,又碰上左良玉父子叛乱,当真是四面楚歌。

    纵观大明近来数十年,和外虏作战,都没有取得过这种大胜利。

    马士英称赞,“这都是陛下圣心独断,重组三大营,选贤才重良将,实乃有光武中兴之兆也。”

    朱由崧笑着摆手,“此战都是前线那些将官用心,将士用命之功。”朱由崧叹息一声,

    “朕只是给了该给的军饷而已,这足以证明,只要将官组织得力,我大明儿郎们是不缺血性的。”

    袁继咸道:“陛下,砀山会战是在烈日下进行的,战后将士们必定中暍发痧,当尽快派出朝中大臣,从周边各州县调集药物去砀山慰勉将士。”

    朱由崧点头,“不错,朕已急令史可法去前线,那些经历过此战的将士可不能因病折损了,他们不只是有功,也将是我朝武备基石。””

    朱由崧一脸郑重看着众人,“北线此战虽胜,但依然懈怠不得,阿济格已经占据了武昌府,

    更远些还有张献忠占据了四川大部分主要地区,

    我朝初创,内部政局弊端重重,吏治不清,需要贤臣能吏去整顿。”

    朱由崧一脸真诚的看着众人,“诸位先生都是朕的股肱贤臣,朕欲组建新的内阁,让政令通达。”

    听到朱由崧这话,马士英眼珠转动,袁继咸和左懋第点头,何腾蛟一脸激动,黄道周捋须沉吟片刻,也点零头。

    “臣等遵旨。”

    朱由崧笑道:“那好,袁公廉能兼备,入阁为次辅,兼掌户部事,

    石斋先生刚正不阿,也当入阁,掌都察院事。”

    “陛下等等。”黄道周一脸凛然出列道,“内阁大臣岂能由陛下一人独断。”

    左懋第也出列,“陛下,这完全不合规矩,内阁大臣当由群臣廷推,要不怕是有人不认。”

    除了何腾蛟脸上激动的,袁继咸也皱着眉。

    朱由崧愣了愣。

    马士英嘴角一扬,出列道:“陛下,这是乱命,请三思。”

    朱由崧深吸了一口气,这些明朝读书冉底是死板迂腐,还是为了大局利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