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玄幻小说 - 南明:重生朱由崧在线阅读 - 第144章 读书人不应只有皓气长歌

第144章 读书人不应只有皓气长歌

    第144章读书人不应只有皓气长歌

    朱由崧认真研究了明朝的县政后,发现太cao蛋了。

    一个县那么大,有的县人口几十万,但是有朝廷正规编制指派的官员只有四人。

    这四人分别是县令,县丞,主簿和典吏,其中典吏还是个连品级都没有的官,称之为“未入流”或者是“流外官”。

    县衙共有六房,分别是吏房、户房、礼房、刑房、工房、兵房,对应朝廷的六部,还有一个专管公文档案的承发房。

    这些都是由地方上的胥吏担任,在吏部挂个名,并没有中央朝廷的正式编制。

    而且一个县令的权力也太大了,和要管的事太多了,极少有人能胜任那么多繁重政务。

    所以县衙大事务都被把持在这群吏手郑

    一方县令往往压不住这些地方吏,县令心里讨厌和看不起这些地方胥吏,又因为政务繁多,不得不倚重这些胥吏办事。

    最后造成行政者无权,有权者非行政决策者的混乱局面。

    明末中后期时,考核一个县令的政绩标准,又完全是以催征为主,全国各县官吏无不“日夜从事,唯急催科”。

    所谓的灭门知府,破家的县令,就是这样来的,都这样了加上灾,自然就官逼民反了。

    顾绛可是科举考到27岁,连个举人身份都还没呢。

    陛下的这种新政制度和他脑海中的一些想法又完全一致。

    明朝知府这种地方官,只是从五品和正五品官阶,现在朱由崧的威望,还是完全可以直接自主提拨的,只有那种三品大员才不是他能随意提拨。

    县衙六房长官为正九品,其他吏为从九品。

    朱由崧叹息一声,

    朱由崧现在把自己的想法和顾炎武,他想尝试一下改革,把县衙的吏员纳入官身考核。

    读书人认为自己寒窗苦读数十载,才混个官身,那些低贱的胥吏居然给官身,这还撩。

    朝廷失去的税额田被官僚士绅衿地主利用“飞洒”、“诡寄”等手段侵吞了。

    什么清军御史、巡盐御史、巡关御史、巡茶御史、提学御史等等。

    “臣必殚精竭虑,不敢负陛下所停”

    朱由崧决定让顾绛去做归德府暂代知府一职,由他去主持改革,自己在背后支持他。

    顾绛听陛下要把地方胥吏纳入官身考核,眼珠子都瞪大了。

    归德府现在是前线大后方,可以特事特办,皇帝弄几个地方职务,悄悄的进行改革,别人想不出什么。

    地方上的州县官弄不清他们的身份职权,有时连朝廷中央大佬也弄不清楚。

    “军人不行就去参军,胥吏不行,就去做胥吏,不要光盯着上面的位置,而是应当从基层做起,去建设大明,经营大明,造福大明。”

    这些出巡御史品级不高,但是以皇帝钦差身份巡查各地,权力大得不得了。

    朱由崧把归德府作为一个改革试点区,因为现在那里阻力。

    “读书人不应只有浩气长歌,也应身体力行去感悟大道。”

    明朝秀才是不能做官的,除了科举就没有上升通道。

    顾绛心头一震,他这种升官速度堪比剉火箭了。

    大部分读书人读过圣贤书,比起地方上的流氓恶霸一样的胥吏,还是要注重面子,有一定的底线。

    顾绛后来着作的《郡县论》里面,陈述帘时明朝地方政务上的种种弊端,提出“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这样前卫的思想。

    据明朝地方官员接待过假钦差的事件还不少。

    让更多读书人进入基层,可以政令通达,因为他们出自地方,读过《乡约》相结合,更懂得地方上的各种弊端,能有效的管理地方。

    御史一到各府、州、县。各路官员无不亲自迎送,亲自招待,视作上宾,花费无数,这些最后还不是普通老百姓买单。

    顾绛一脸潮红朱道:“陛下,您需要下官如何去做?”

    “朕认为我们现在大明的读书人出了问题,光只知道嘴上去抱怨朝政这里不行,那里不行,从没想过身体力行的去改变他。”

    这个改革想要在南方实施,是很难的,将会受到大量读书饶抵制。

    如果试点成功,将来就可以慢慢的推广。

    上次大战,被清军杀死了大量平民百姓,现在归德府有大量的田地荒废,又有大量北返的难民。

    而且朱由崧觉得明朝太多行政制度严重不合理,县令也有难处,要伺候和讨好头上一堆的婆婆。

    朱由崧的新政让童生和秀才可做胥吏,读书人能锻炼政务,胥吏可以考科举,给他们一个上升通道。

    以往历代皇帝不是不知道皇权不下乡的弊端,为了加强皇权的统治,每年便会派御史钦差大臣巡查地方政务。

    为了完成征派任务,各地知县胥吏全然不管百姓死活,还趁机盘剥。

    顾绛心里不只是吃惊,也是为陛下的这种从未有过的新政制度感到激动。

    田少了,上头要的田赋税收却丝毫不能减少,于是,知县为了完成任务,把这些税赋全部压在农民身上。

    明朝这些杂七杂澳御史,不要朱由崧现在没搞懂。

    反正朱由崧来到这里当了半年皇帝,现在都还没捋顺怎么会有那么多御史。

    明朝的御史多得不得了。

    现在可以重新丈量土地,清查田亩税赋,重新分发土地,任命官员。

    这样一来,一个县的政令除了上头有知府、分巡、分守二道干预外,还要应付各种巡按御史。

    到时有人反对,那朱由崧就指着归德府,让他们看看那地方的范例。

    本来,有田才有田赋税收,到了明中后期,下能收税的额田已少了一半还多。

    “顾绛,我们既然都知道朝政的弊端,不应只是嘴上去抱怨它,我们应当想办法如何去改变他,”

    “归德府将是抵御建奴前线的大后方,朕让你暂代归德知府,去整顿吏治,主导改革。”

    明朝地方上的胥吏,有些堪比恶霸流氓,欺压百姓,妥妥的黑社会。

    如果还有权敢逼逼赖赖的反对,那就看他的刀把子砍不砍他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