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朱棣重生土木堡在线阅读 - 第二百零六章:召还洪武年间火器

第二百零六章:召还洪武年间火器

    “陛下,可以放开,但不至于放的这么开吧?”礼部尚书胡濙出列道:“全部放开,边关地方粗制滥造更甚,朝廷管控势必艰难。”

    “陛下如要管控,也很简单,管控来源便可,正统以前,各地火器制造皆是由工部提供银两。”

    “军器制造的仓库,戊字库、广积库也都是由工部管辖,戊子库储藏弓箭盔甲等物,广积库储藏硫磺、硝石等供火器之用的原料。”

    朱棣点头,道:“这个提醒很关键,责成工部,下派相关官员到地方,清查戊字库、广积库这两类的库存,上报于京。”

    “此后边关及地方卫所如要制造火器,当向工部奏请原料及银两,自己制造,禁止未经轻视,擅自制造火器。”

    胡濙说道:“陛下圣明。”

    作为工部尚书,江渊自然是乐于见到自己手中权利加强,他站出来道:“启奏陛下,臣有事启奏。”

    得到准许后,他才道:

    “陛下,臣部清算正统年间至本朝景泰元年在京及各地匠户,发现京籍匠户呈历岁减少的趋势,地方上却在增加。”

    【推荐下,野果阅读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yeguoyuedu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正统九年工部普查全国匠籍,在京属兵仗局、军器司下的有三千六百六十三户,景泰元年臣再次普查,发现只剩一千七百八十一户。”

    “民间有传闻称,工部军器司制造之火器质量不如边关卫所,臣以为,当严查此事,并增选派轮班匠留驻京师,以增京籍匠户之规模。”

    所谓轮班匠,是明代官府手工业中服劳役的工匠。

    明初工匠分为由外地调到京师的轮班匠和在本地居住的住坐匠。

    轮班匠籍隶各行省,每三年或一、两年到京师服役三个月,轮班更替,属工部管辖,一人服役,可免全家其他科差。

    在本地的住坐匠则属内府内官监管理,留在本府织造、织染等局的又称存留。

    有明一朝,匠籍世代承役,属贱籍下三等,待遇很低,所以匠户逃逸之事,在永乐年间就屡禁不止。

    到了现在,更是严重,这已经严重影响到各地卫所军器的制造规模和质量。

    但朱棣也明白,凡事不能一口吃个胖子,现在主要讨论的是整顿军备,工匠问题可以后面再慢慢调整。

    慢工出细活,慢慢来。

    相比于各地轮班、住坐的匠户们,永留京师并隶于军器司的,便是所谓的铁饭碗了,待遇和地位都属于极高。

    方才工部所说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永乐以后,朝廷对火器制造的不重视造成。

    在京兵仗局和军器司下的匠户,永乐以后呈现减少趋势,并且没有相应规定进行填补、阻止,地方卫所匠户倒是逐渐增多,朝廷却在正统年间严格禁止地方卫所自制火器。

    这也就造成了,永乐年以后,火器发展几乎处于停滞地步,这也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火器发展,不能只凭几个在京的匠师们去钻脑筋,也需要地方群策群力,才能有长足的发展。

    “准。”朱棣颔首,说道:“此事便交予户部去办,从今岁来京师的轮班匠中挑选善工器之人留在京师,选入军器司。”

    “将他们的家人接到京师善待,提升俸禄,减免九族科差劳役。”

    工部尚书江渊点头,随即退入班列。

    这次讨论以后,基本上确定了此后大明火器的发展方向。

    首先,朱棣放开了正统年间规定限制的九边、地方卫所不可以自制火器的规定。

    大明的火器制造,也从永乐年间宫局御制、地方辅助的第一阶段,正统年间禁止地方,只由宫局制造的第二停滞阶段,抬到了由京师宫局监管、发放资金,地方制造的第三个阶段。

    这种决定到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这还需要时间去考证,但是有一点朱棣很明白,大明需要改变。

    只由不断的改变才能去适应现在这个二十五年后的天下,不然土木堡之变,迟早还会再发生。

    不能因为怕走了错路,就不去改变,去墨守成规,更不应该和那个不争气的重孙子一样,因为害怕技术被人家学了去,就禁止地方制造。

    这是掩耳盗铃之术,实在不可取。

    ......

    朱棣和于谦,在一些想法上,还是不谋而合。

    而江渊作为于谦举荐上来的户部尚书,想法自然也是和这二位基本一致。

    所以很多新的政策下去,群臣想要反对,首先面对的不是朱棣,而是江渊执掌的工部,还有于谦执掌的兵部。

    自家长官和皇帝已经明确一个意见,工部的机器自然就是开动,开始对天下间的匠籍重新进行一次普查。

    除此以外,各地卫所戊字库、广积库还有多少存货,这也是工部需要立即搞清楚的东西。

    当然,想要搞清楚这些,都需要时间。

    朝廷开始从各地卫所,回收那些年久失修的火器,包括洪武年间下发的各式各样的铳炮以及盔甲兵仗。

    这些老古董留在士兵手里,已经很难起到效用,北京保卫战和土木堡之战已经证明,它们既不能形成有效杀伤,也无法抵御瓦剌骑兵的冲锋。

    碗口铳、碗口炮,作为朱元章北伐时期最为得力的主力火器之一,在全国卫所的装配程度是很吓人的。

    这也是为什么这种现在几乎拿不出手的火器,却一直都在使用的原因之一,召回再下发最新型的,实在是耗时耗力的事情。

    但是这一局面在景泰二年得到改变,朝廷终于颁布明令,将这两种前主力火器“退役”。

    除九边卫所还保留一部分协助守城以外,其余全国各大卫所的碗口铳、碗口炮等洪武时期的火器都被召回,由京师工部负责销毁、更新。

    除了洪武年间的老古董们以外,现在大明制式内的官军所用火器也是繁多且杂,粗略一看就足有上百种。

    从那一天起,召回的公文就开始不断的从工部下发到地方,成批的老旧军械被送往京师。

    工部在忙活召回老旧火器的时候,新成立的天工局也开始从全国各地网罗优秀人才,聚拢到一起,将这些召回的上百种火器试验。

    留下有用的,摒弃无用的,将有限的资源用到刀刃上,这也是这次整顿武备的主要目的。

    兵部的任务更加繁重,于谦开始带领兵部和一些熟知火器的勋将,连日连夜的讨论一些更适合明军的战法。

    尤其是,如何应对瓦剌骑兵的冲锋,让游牧民族的铁骑冲锋,此后再难以对大明军阵造成威胁,这更是主要讨论的问题。

    朱棣当年在北伐期间,使用三大营马步骑炮协同作战的先进战术思想深深刻在于谦脑海中。

    他们要配合翰林院,将这些战法编册成书,下发到各地供官军cao练,这也是日后演武的科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