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朱棣重生土木堡在线阅读 - 第二百二十九章:万世骂名谁来顶

第二百二十九章:万世骂名谁来顶

    明代的卫所极其庞大复杂,分为直属皇帝的亲军京卫和五军都督府下辖的全国卫所。

    其中卫所又有屯垦卫、驻守卫、戍军卫和护卫之分,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败以前,全国在册的卫军人数多达二百六十余万。

    即便是在土木堡之后,京卫势力损失严重的情况下,景泰元年核校兵员,以于谦为主的兵部查到人数也在二百万以上。

    亲军上直二十六卫,大部分为皇帝直属,不归五军都督府管辖,但也有例外,这个例外不是兵部,而是工部。

    除了朱棣在景泰元年时为对付孙氏外戚势力而收回的府军四卫以外,武功中卫、武功左卫、武功右卫此三卫也都是工匠,隶属工部管辖。

    现在的问题是,朱棣非常重视火器的发展,而且这种东西,是一定要握在皇帝手里的,天工局的设立和王恭厂的改制,就是为如今铺路。

    所以,亲军上直二十六卫,朱棣第一个要动的就是隶属于工部的武功三卫,把这些匠户全都调拨到朝廷制造火器的衙门里来。

    但是朱棣坐在乾清宫,看着眼前的工部尚书江渊和兵部尚书于谦,又陷入了沉思。

    天工局设立以后,明确规定是研究火器的衙门,不管制造,所以才能设立的这么快,因为朱棣知道,这样做不会动火器制造的蛋糕。

    现在朝廷管理火器制造的衙门还是两个,军器司和兵仗局。

    军器司本就隶属工部,兵仗局,却是内府二十四监局之一,由皇帝任命的太监提督,说白了,是直属于皇帝。

    既然要精简亲军卫,把匠户从工部的武功三卫调到工部的军器司去,显然是瞎子点灯白费蜡,没什么屁用。

    但朱棣要是想正大光明的把这些匠户从工部弄到自己手上来,却也是不简单的。

    现在的工部尚书江渊虽说是帝党,但这只能说明他在大是大非上屁股不歪,涉及到工部尤其是他自己的利益上时,还是不会轻易放手的。

    尤其是对于这种大事,整个工部的口子都不会轻易松开,因为一旦放手,意味着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工部都要失去这些匠户。

    大明对匠户的轮班、占役等事另有一套制度,基本以工部和户部为主,这些匠户,就是工部的蛋糕。

    江渊在大是大非上的确是几次都站在朱棣一边,做人也很聪明,但这并不代表这货是个圣人。

    朱棣当了两世天子,这种道道最是清楚。

    想了半晌,朱棣忽然打断了乾清殿内几名重臣的争论,问道:“武功三卫隶属工部的匠户,总共有多少人?”

    江渊毕竟是工部尚书,这种分内之事,他是要烂熟于心的,因为一旦来到皇宫,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要用到。

    要是一个工部尚书,却不知道大明工匠的确切数额,岂不是让人笑掉大牙了么?

    他几乎是没有半点犹豫的说道:“回陛下,根据景泰元年的六部核稽,武功三卫的匠户总计有两千六百人整,比正统十四年少了七百八十四人。”

    “这七百八十四人,都是在土木堡一战中殉国的,臣部早已经抚恤其家,将陛下的仁恩散播民间。”

    这事其实和朱棣屁事没有,朱棣重生到现在,一直忙于其它事务,根本没工夫去管这几百个匠户家属的抚恤。

    比起前一任工部尚书石璞对朱棣的不恭不敬,江渊说的话就很客气,因为谁都知道,至少明面上,他是帝党的人。

    在这次精简亲军卫之前,工部自从新官上任以来,都和皇帝处的还算和睦,那就没有必要去搞什么“骂天子,搏名节”这套。

    给皇帝足够的面子,皇帝高兴了,事情也就办的顺利,这是两全其美各有好处的事情,拍几句马屁算什么。

    工部和刑部一样,都是六部中不被人看好的地方,这里的官员相比于名节,更看重的是手里白花花的银子和权利。

    “嗯。”

    朱棣轻声说道:“此次朕欲精简亲军卫,裁掉一部分亲军卫,工部管着武功三卫,给个话吧。”

    说完,朱棣眯上了眼睛假寐。

    皇帝问这话的意思很简单,其实江渊来之前也猜到了,整个亲军二十六卫,除了皇帝直属的十九个卫,剩下的就是工部的七个卫。

    府军四卫上次已经被朱棣夺了过去,这次精简亲军卫,涉及到的却还是工部,因为工部在亲军卫还有武功三个卫的工匠。

    所以皇帝问出这句话,听在江渊和工部大臣们的耳中,意思就很直白了,几乎相当于直接在说:

    反正这次武功三卫的工匠朕是要定了,你们赶紧商量商量怎么办。

    皇帝想要武功三卫的工匠,工部可行的方案有两个,交或不交。

    直接交出去自然皆大欢喜,但问题是,少了两千多个工匠还是轻的,以后这些工匠轮换、占役等各种事,也都和工部没关系了。

    这个损失,长远看来,比夺官免职要更严重,这种烂名声是要一直流传下去的,江渊不敢担这个放弃工部权益的万世骂名。

    但他要是不交,皇帝那头也不是轻易能过得去的,起码能让他活着的时候不舒服,因为那就相当于和皇帝撕破脸了。

    工部尚书江渊头顶的“帝党”这个保护伞,也就算失去了效果。

    没多少人能是朝廷的常青树,前任内阁首辅能办到,那自然是有自己左右逢源的本领,可江渊不用。

    他为了上位,拍了不少朱棣的马屁,要是在这件事儿上和朱棣彻底撕破脸了,以后可能要晚节不保。

    用屁股想都知道,只要拒绝的话一说出去,第二天马上就会有雪片一般的弹劾奏疏递到乾清宫。

    忤逆了皇帝,再被弹劾,肯定是吃不了兜着走。

    所以直接拒绝,是最难的选择,也是江渊非常不愿意的选择,这么做唯一的好处就是搏到了文人们口中的名节。

    但是这一切,值得吗?

    对于江渊来说,这是一个难题,交是肯定的,但却不能承担万世骂名,作为文人,这种后果他实在遭不住。

    所以,也不能交得这么痛快,要让所有人都知道,他江渊是非常不情愿才把这个权益交出去的。

    是没了办法,迫于无奈才交出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