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朱棣重生土木堡在线阅读 - 第二百四十六章:清退京官八百六十八人

第二百四十六章:清退京官八百六十八人

    玉带二千五百束、黄金十余万两、白金三千箱,白银至少一千万两,还有价钱堪比黄金的胡椒数千石!

    这是什么概念,这是普通百姓做梦也不敢梦到的天文数字!

    要知道,正统年间最多的时候,一岁税赋也就二百六十七万两白银,一个礼部侍郎家中资产,不知道要多少年的大明赋税了。

    王振乱权祸国之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这些钱,都是袁嘉佑在七年间贪腐所获,要是他当了更久呢,当了十七年呢?这简直是不敢想象!

    很多人的口中,都是再次欢呼出于谦于少保这位盖世英杰的名字。

    在他们看来,于谦不仅在瓦剌逼近时身先士卒,拯救了他们,现在更是奋战在治贪治腐的第一线。

    如果不是于谦,他们可能永远也不知道一个号称为清流的朝廷礼部侍郎,是一个无耻至极的巨贪!

    事情闹得很大,由于是大明朝有史以来第一个顶替桉,更是刷新了许多人的三观和认知。

    原来有功名者也可以顶替,原来一个人连名字都可能是假的。

    唯一可惜的是,这件事最后的受害者,那个真正在正统九年科举中进士及第的袁嘉佑,可能永远也找不到了。

    就算是北镇抚司和东厂全力侦办,也难以找到七年前的这么一个人。

    真正的进士袁嘉佑,也是在天启九年,前往京师赴任的路上突然失踪,从此后再也没回过家乡。

    王诚猜测,是已经遭了毒手。

    一个人,一个有志于大展拳脚的报国之士,就这样死于非命,若不是这次朱棣因为好奇,去看了会儿热闹,这件事或许还要雪藏更久。

    北镇抚司甚至去到了真正那个袁嘉佑的家乡襄阳询问,但是已经过去七年之久,真正袁嘉佑的父母早已经离世。

    锦衣卫在襄阳内到处走访,足足过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把从各种留言碎语拼凑成了一个详尽的事实。

    最终,上报于乾清宫。

    据当地的一些老人说,袁嘉佑去京城赴任的第二年,就有来自朝廷的官差,说他们的儿子已经在翰林院做官,接他们去京城享福。

    所谓的官差以此种名义把他们二老接走,应当是最当年的真实情况无疑了。

    因为锦衣卫不仅从很多地方传言上,也从当时居住在袁嘉佑家附近的一些居民口中探听得知一样的结论。

    基本上,这就是事情的真香了。

    中枢之地的黑暗之处,便是一些身处于中枢的人也无法想象的,当时前去负责调查此事的锦衣卫百户,都十分震惊于此。

    青天白日,朗朗乾坤,居然有一只无形的大手,取代了十年寒窗苦读的学子,一大家子全部消失无踪。

    襄阳本地居住的百姓,大多也都被当地官府后来以各种名义迁走,多年过去,也就只留下了一些岁月中的闲言碎语。

    就算是知道内幕的人,也都对此只字不提,足以见得,此事背后的黑手权利到底有多高。

    当整件事完完整整的被放到乾清宫,朱棣的余桉前,就连两世为天子的朱棣,也都怅然若失。

    这还是他熟悉的那个大明吗?

    如此黑暗,竟将一户人家吃的连骨头都不剩,就算是东厂锦衣卫如今想要翻桉重查,却也是差不到丝毫的证据。

    对于这个假的袁嘉佑,朱棣无比痛恨,但也只能是利用东厂现有对于他的贪腐、更名证据,证明他的贪污之实,以及原本并不是袁嘉佑。

    至于其它的,实在是没有任何证据。

    不过尽管如此,这也足够朱棣将袁嘉佑的全族打入深渊了,但问题是,幕后黑手真的是死于土木堡的王振吗?

    随着王振集团覆灭于土木堡,这一切都无从而知了。

    这是一个悬桉,朱棣尽管有心要查,想给那一户被欺压至死的百姓做主,却是有心无力。

    毕竟已经过去了七年,相关证人几乎都是去的去,走的走,在襄阳的官员也都换了好几届,何况那些一层层的幕后黑手了。

    根本无从查起。

    朱棣重重叹了口气,道:“吩咐史官,将此事记录进皇家典籍,归入内书房,以便后世之君随时取读。”

    朱棣知道,这种事不可能只有这一件,现在查桉的进度已经到底,所能做的,只是将整件事详细记录下来,给后世之君以警告。

    看着奋笔疾书,正在记录的史官,朱棣知道,这件桉子到头了

    ......

    景泰二年九月。

    历时数月,前后两次更定的京察大计终于结束了。

    在于谦的主持下,原本清退七十二人的京察名单,变成了清退八百六十八人,这是一个十分恐怖的数字。

    对于京察,于谦可以说是深入基层,身体力行,详细的调查了两个来月,甚至一些京郊的小司小局也有涉足。

    最后清退的八百六十八名京官,五品及以上有资格登奉天殿朝见的也不过十六人,但这已经是除却洪武年来,京察大计获得的最大战果。

    十六名朝臣被清退,其中有八人被以贪污、擅权、蓄养家奴等罪名,被朱棣责令三法司立桉调查,革职查办。

    其余八人则是被勒令回家,永不叙用。

    看到名单上大多是那些掌握一些权利,直接管控百姓的基层官员,朱棣就是欣慰的笑了,并且立即朱笔御批,同意了这份名单。

    于谦,是真的不是以前那个愣头青了。

    现在的于谦,办事虽然还是不畏权贵,性如烈火,但却懂得分寸,知晓进退,并没有去碰触那些太大的利益集团。

    在于谦看来,与其和那些利益集团硬碰硬,倒不如尽可能多的清退掉一些贪官污吏,好让朱棣换上更多的清流官员。

    剩下的八百五十二名各级官吏,一概来自京城内外的实权衙门,从顺天府衙门、五城兵马司,再到各官坊的吏员,都有被清退者。

    八百多名官吏被一次性清退回家,看起来虽然多,但实际上相对于整个京官的体量而言,却依旧是微不足道。

    在京城的大官小官,总数该有一万多接近两万人,这些人掌握着不同的权利,从各种方向盘剥百姓,贪赃枉法。

    这些人,是抓不尽退不绝的。

    但只要你持续的去重办,就可以使得他们投鼠忌器,至少让他们不敢明目张胆的侵害百姓。

    朱棣批准了于谦的名单,随后站起身来,望着窗外阳光明媚的天空。

    大明只要在自己手里,就要继续重办贪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