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玄幻小说 -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在线阅读 - 第173章 新税的威力

第173章 新税的威力

    第173章新税的威力

    大明赋税,分夏秋两季。

    夏税从六月份一直到八月份。

    秋季所征叫做秋粮,限第二年二月份前交清。

    洪武五年的夏天就这样在杨宪吃冰棍、吹空调的惬意生活中过去。

    而苏、松、嘉、湖江南诸道,作为新制改革试点,也终于上交了施行新税制后的第一笔税银。

    京城。

    皇宫,太和殿。

    “老大,什么事这么高兴啊。”朱元璋正在批阅奏折,看着殿外走进来的朱标,开口笑道。

    朱标并不直接回答,而是快步走到朱元璋跟前,递上了最新的一份奏报,开口道:“父皇,江南诸道税银已统计完毕,这是具体奏报。”

    “这么快?”朱元璋略微有些吃惊,按往年情况,税收统计起码要迟上半月以上。

    看来税制改革,将实物统一替换成税银后,大大加快了效率。

    朱元璋接过奏报,打开看了一眼,脸上立马露出震惊的表情:“这么多?!”

    看着奏报上写的那些数字,朱元璋一时间还有些不敢相信。

    江南诸道仅仅夏税,竟然就上交了709万两白银!

    要知道去年,也就是洪武四年。

    大明全国夏税米麦4712900石,绢288487疋,钱钞39800锭。秋粮,米24729450石,绢59疋,钱钞5730锭。

    明斤一斤约597克、明石一石约153明斤,可换算成264.98万吨米麦。

    当时的平均绢价约为0.4375两白银/疋绢,可换算成40.39万吨米。

    50贯为1锭,大明宝钞刚发行不久,市面上基本上仍然维持着朝廷制定的“1贯大明宝钞=1000文铜钱=1两白银”的规定,当时的平均粮价约为0.3125两白银/石粳糯米,我们姑且换算成65.56万吨米。

    也就是说,洪武4年征收了约值305.37万吨米麦、或者说约值895.89万两白银的实物税,和价值65.56万吨米麦、或者说约值227.65万两白银的货币税。

    一整年税收也不过堪堪过1000万两白银。

    而新税改革后的江南诸道,仅仅夏税,就交了709万两税银。

    虽说江南诸道这些富裕的地方,占了大明税赋的半壁江山,可这也只是半壁!

    “由于其他地方今年仍旧沿用老的税制,因此税收工作开展的要相对慢一些,预估要半月以后才能陆续收到各地的奏报。”朱标顿了顿,接着开口道。“不过由于清丈田亩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民间各地查出了大量隐田,因此即便沿用旧制,预估收上来的税也要比往年要多。”

    “户部那边给的估计,今年仅仅夏税,便已经超过去年一整年的税赋了。全年预估能够达到2500万两白银以上。”

    整整2500万两白银!

    听得朱元璋都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因为这实在是太他妈多了。

    洪武头三年,建国之初。

    朱元璋定下的政策是休养生息,因此几乎没有多少税赋可言。

    这也是为什么,如今大明国库会这么穷的原因之一。

    也就是说,洪武五年,今年一年的税赋,基本上就能够抵得上之前四年。

    这又如何不让他心惊!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只因为杨宪进献的税制改革。

    税制改革后。

    朱元璋和朱标都想到了今年税收应该是能够提高,可怎么也想不到会提高这么多!

    朱元璋欣喜过后,整个人很快冷静了下来,他沉吟了一会儿,开口道:“老大,关于这个新税,江南诸道的百姓们怎么说?”

    朱标知道朱元璋话里担心的事情。

    他是怕新税是否会加大寻常百姓的负担,这样一来就有些得不偿失。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才是大明的根基。

    朱标开口笑道:“父皇放心,寻常百姓上交的赋税比去年还要少,对新税更是赞不绝口。”

    “虽然单次税赋看起要比以往多一些,可新制是把田赋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统一收取银钱。最为关键的还是,废除了无偿徭役,百姓们如今参与徭役是有工钱可拿的。一年下来,百姓们的收入要比以往多得多。”

    “新税税制改革后,多出的赋税,一大部分是清账田亩后,查出的隐田所得,一部分是用银钱取代实物后,减掉中间环节,让原本那些灰色地带流失的钱重归国库。一小部分是运输过程中节省下来的损耗。”

    “总之朝廷新制压榨的绝不是百姓,而是抑制土地兼并,防止士绅强取豪夺。听说江南诸道,那些乡绅富户们是叫苦连天。”

    听到乡绅富户们叫苦连天,朱元璋冷哼一声道:“他们还有脸叫苦?这些钱本就是他们应该交的,咱没让他们把前几年该交的税款补上,他们就该烧香拜佛了。”

    朱元璋想了想,接着开口说道:“老大,新税制明年是一定要推广全国的。趁着这段时间,看看还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优化一下。这一点,你可以找时间去请教一下杨宪。身为这个政策的制定者,他看得肯定要比我们所有人都要来的远。”

    “明白,明日我就坐最早一班的轨道列车去扬州。”朱标点了点头,开口笑道。

    “对了,北方边地那边情况怎么样了?”朱元璋开口道。

    朱标开口道:“北平城,之前按照杨卿的城墙设计施工,这几个月时间,已经完成了大半,基本上能够保证在入冬前完成。而草原那边探子回报,王保保似乎还是有些忌惮脱古思帖木儿,一时间并未下定主意。”

    “王保保面对的可不仅仅是北元王帐的压力。”朱元璋听了朱标的话,嘴角微微扬起,笑道。“这几年咱们大肆收购北边草原的羊毛后,他们牧民的生活可是rou眼可见的变好。突然发起战争,朝廷不肯,草原上那些牧民更加不肯。”

    “因此即便王保保看出了再这样下去,北元迟早走向灭亡,可他仍旧改不了什么。如果脱古思帖木儿是个雄主,那还好说,有北元朝廷支持背书。可如今这个情况,他王保保想要一个人破局的话,除非.”

    朱标接口道:“除非王保保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