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莽林在线阅读 - 第二章 带罪赴兵团

第二章 带罪赴兵团

    小太岁这一回的祸惹大了,肖松林两口子决定不能把他留在明阳市里了,商量着要么把他送到偏远的地方去当兵、或换个僻静的地方继续念书。

    当兵当然是最理想的选择,不过以小儿子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放到部队里摸枪弄炮的反倒让人更担心,两口子犹豫之间,正好这时候赶上了成立生产建设兵团。

    其实肖松林两口子还不知道,胆大包天的小儿子前两年在外面跟着造反派各种枪都摆弄过,子弹打了至少上千发,甚至连六零炮弹都发射过两颗。

    听说生产建设兵团靠着边界,抬脚就可以过去,这小太岁心眼一转又想变个花样,缠着母亲说想到生产建设兵团去玩玩(后来改成了去锻炼)。

    在小太岁众多的承诺和无数个保证下,肖松林两口子终于松了口,答应把他送到远南建设兵团去。反正建设兵团也是归军区管辖,那里的老部下多得是,想着等小儿子玩够了,人也醒悟了以后,再叫他去当兵也不迟。

    这样到了70年春节后,一台吉普车载着小太岁和省军区的一个干事跑了三天,先是由兵团派人把他们送到了师里,再由师里送到团里。在肖秦的一再耍赖下,团里又把他安排到了一个离国境线最近的连队。

    为此团里还特意给那个连队增派了一名现役军人的副指导员,主要任务就是看住肖秦这个全军区闻名的小太岁。团政委还私下给那个副指导员许了愿,等小太岁玩够了平安离开,就可以给他升为正连级。

    小太岁自己还不知道,他是兵团近十万人里唯一一个既不是兵,又不是学生,也不是知青的“三不是”特殊人物,而且随着他的到来,“小太岁”的名称也跟着被带到兵团来了,他原来的大名只有干部们和一些女知青当着面时才会喊。

    脱离了父母翼下,小太岁更加为所欲为了。他到了连队里的第一件事,就是缠着负责陪他的那个副指导员要到国境线上去看看。

    见整个连部要被小太岁闹翻了,连长和指导员没办法,只好亲自带上枪陪着他坐着连里的马车走了七八里,又下来走了两三里的山路,这才来到了华缅国境线上。

    望着两边一摸一样的连绵群山,周围连一个人影都看不见,中间只有一块孤零零的界碑竖在那里,小太岁大失所望,一气之下竟越过了界碑往里就朝那边走,吓得连长、指导员和那个副指导员一起急速冲了过去把他拖回了国界内。

    虽然边界对面罕见有缅甸军队和警察,但经常却会有华夏边防军巡逻。这幸亏是去抢大军区副司令的儿子,否则军人持武器集体越境可是一件外交大事,要让边防军撞见了,几个干部的前程就完蛋了。

    连队干部们头一天就领教了小太岁的厉害,于是就和那个叫曾祥明的副指导员说尽好话,叫他带着小太岁在这里玩个三五天后,再换到其他连队去玩。

    曾祥明为了自己的前程没有立刻就答应他们,只说看几天以后再定。

    当晚曾祥明把小太岁拉到了一处僻静的地方坐下,把团政委对他的许诺如实向小太岁全盘托出,并且还告诉小太岁自己的爱人在农村,要等他提到了营级以后才能办理随军,所以每一次的提升对他和他的一家都很重要。

    小太岁还是第一次遇到有人这么诚恳质朴的和他谈心里话,也是头一次感到自己的行为居然和别人一家的命运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他耐心的听完了曾祥明的讲述后一句话也没有说就回到了连部,晚上也没有再闹腾了。

    第二天小太岁在外面转了大半天,看到那些和他年龄差不多大小的兵团知青们都在荒山上和胶园里辛苦的劳动着,特别是中间还有那么多的女孩子也在那里挥汗如雨,还几乎都用一种奇怪的目光看着他,这让一贯认为自己是男子汉的他感到了无地自容。

    回到驻地后小太岁钻了几间大宿舍,看到有一间宿舍的通铺上还空着一个床位,回到连部二话不说把自己的行李抱起来就往外走。

    曾祥明见状莫名其妙,忙拉住问小太岁这是想干什么?

    小太岁抬着头回答说自己以后就和知青们一起吃住一块干活了,不然实在没脸在这里呆下去。

    从这以后小太岁果真是象变了一个人,每天都和知青们一样准时的起床、吃饭、开会和干活。唯一特殊的地方就是可以随便的进出连部,偶尔在那里蹭点好吃的、翻翻报纸杂志、或是给家里打电话。

    肖松林和秦丽华从多条渠道了解到了小儿子的转变后欣喜若狂。

    肖松林直接把电话打到了团里,向团长和政委表示了感谢,并要求要进一步巩固对肖秦的教育成果,还暗地里给肖秦办了入伍手续,关系就落在兵团部。不过这事只有兵团和师里的两个主要领导知道,而且军装和津贴也没发给肖秦。

    秦丽华和肖秦的哥哥jiejie们,更是吃的用的不断的托人往小太岁那里带。但这些东西几乎每次都被小太岁一分为三,一分留给自己,一分给同宿舍的知青战友们,一分单送给了连里的几个漂亮女知青。

    表面看似小太岁已经开始融入了集体,但只有与小太岁接触最多、已提前晋升了正连职、仍挂职当副指导员的曾祥明清楚,要想让小太岁彻底抛弃恶习还任重而路远。

    靠近华缅边境的这一属于热带,大部分地形是被原始森林覆盖的坡度缓慢的连绵群山,群山之间一部分稍大一些的平地被当地人称作“坝子”。这里居住的基本上是少数民族,除了在坝子里的人以外,在深山中居住的人五十年代中期以前都还是处在刀耕火种的半原始耕作时代,而且人烟也很稀少。

    五十年代中期后,由于大量的在此地安置复员转业军人,在这一带建立了众多农场,使得这里的面貌逐步有了改善,特别是试种橡胶树成功后,原来的农场大多该种橡胶树,使这一带逐渐成了全国最大的橡胶树种植基地。69年底筹备年成立生产建设兵团以后,原来的农场基本上都划归了兵团,原来的农场职工和已经下放到这里的大部分知青自然也一并归了进来,同时新接纳了来自几个省市的大约十一万名知识青年,编成了四个师、二十三个团、一百一十多个营和将近一千一百个连队。

    小太岁所在的这个连是Y团七连,共有二百八十多人,分为五个排,他搬着铺盖自动加入在了二排六班。

    七连除了两百五十三名知青以外,其他的都是部队干部和原来农场的老职工。连里现役军人有三个,连长、指导员加上曾祥明,当然后来还有肖秦这个隐藏的。其余的连干部、也就是副连长、会计、司务长都是由老职工担任。这些老职工基本都是部队集体转业下来的,一大部分都上过战场,但是都已在本地成了家,脾气性格和当年已经没法比了,与知青们相处得要比连长指导员和知青之间的关系融洽的多。

    现在连里的工作任务主要是三大项,割胶,开荒种橡胶树和种粮种菜。

    种粮种菜是由几个老职工带着家属们干,粮食主要还是上面调拨,自己种的作为补充。而蔬菜和rou类大部分就要靠自己了。

    男知青们是开荒种树的主力,割胶的活则都归了女知青了。上级给各连队都下了产胶和开荒种胶树任务,因此大部分天数劳动时间都在十个小时以上,一、三、五晚上还有一个半小时的政治学习,再加上伙食又不怎么好,知青们可以说是既辛苦又艰苦。

    七连的知青主要来自于明阳市、康川省的蜀都市和华夏最大的城市申海三个地方。知青们的年龄最大的有二十一岁,最小的才不到十六岁,其中女知青有一百零五名。

    申海人有些排外,不好打交道,小太岁主要是和明阳、康川的知青们混在了一起。其中的有四个漂亮女孩,一个多月之内就被小太岁用各种手段拉拢到了几乎无话不谈、自己也不用洗衣服了的亲密地步。

    男知青们对小太岁把几个漂亮MM都勾到了身边的行为颇有些愤恨和嫉妒,不过也不敢公开的表露,谁让他们没有一个好老子和源源不断的糖果糕点和罐头补给,再加上小太岁本身的英俊帅气也确实盖过了所有男生。

    更重要的一点是由于各级首长的再三交代,自从小太岁来了以后,连长指导员对知情们粗暴的态度收敛了许多,特别是那个成天目光色色的指导员也不敢再那么公开贴近女知青和单独找她们谈话了。因为小太岁不但收了工没事就到处乱转,就连干活的时候都不定何时就会溜到了胶园里,和jiejiemeimei们谈论理想人生,

    此外连部里还坐着一个上面派下来的行为端正的副指导员,简直就是把他们给看死了。

    连长还好说,他对知青的严厉主要是因为刚经过了造反的这些年轻人个个能说会道,不是以高压实在太难管理。在把自己的性格压抑了一段后,连长觉得改态度和工作方式改也挺好,因此反而与小太岁及知青们亲近了不少。

    而那个色心不死的指导员眼看着每天一团团鲜花在面前晃动,想到几个月下来自己除了手上嘴上沾了些便宜以外,还没有真正摘下一朵,就心里有气*难耐。尤其是那个当卫生员的名叫李园的漂亮女知青,在自己的哄吓之下眼看就要就范了,现在却给小太岁当起了义务洗衣工。

    惹不起躲得起,见小太岁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离开,指导员于是就以自己和连长两个人脾气都不好,在一起搭伴不合适为由,向营团领导提出了要换一个地方。这也正合上面的心意,于是团里一个调令就把指导员平调到了其他连队,顺便把曾祥明扶了正。

    这样相对其他连队来说,七连的内部环境就成了全团最好的了。在这一点上,全体知青都对小太岁心存感激,因此男生们也不好对小太岁发泄怨气,万一小太岁不高兴一拍屁股走了,遭罪的还不是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