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汉末开元在线阅读 - 第15章 乘风直上(三)

第15章 乘风直上(三)

    大汉光和七年七月初一,大汉羽林中郎将、持节陈应率部三万,于南阳郡宛城外迎击南阳黄巾赵弘部十万余人,大破之。

    是役陈应以偃月阵引黄巾大部进入官军包围圈内,以精锐骑兵断其后路,包围消灭黄巾军近十万人,生擒黄巾渠帅赵弘,黄巾余部退回宛城,推举韩忠为首,继续对抗官军。

    虽然黄巾军仍然奋勇抵抗,但是其大败于陈应部后,已是大势已去,难敌朝廷大兵合围,在陈应大败赵弘十日后,南阳黄巾终于不敌朝廷官军,贼首韩忠率众出降,宛城克复,南阳黄巾大体平定。

    南阳黄巾之乱暂歇之后,南阳郡的局势并没有安定下来,反而越显得剑拔弩张,而这一切,都与南阳郡太守秦颉的一道命令有关。

    原来在韩忠出降之后,南阳郡太守秦颉抢先进入了宛城,并以南阳郡太守的名义下令禁止陈应部的三万大军进城,并拒绝提供给陈应部大军粮草。

    而这一切的源头,就在于陈应拒绝将黄巾渠帅赵弘和俘获的数万黄巾战俘交给秦颉,毕竟拒绝了秦颉杀掉赵弘的意见。

    被陈应拒绝后,秦颉气愤难当,当即以南阳郡太守的名义拒绝陈应部官军进城,并拒绝供给陈应部粮草。

    面对秦颉的报复,陈应也不是善茬,他直接以宛城内的黄巾余党未消为名,派军攻下了宛城东城门,扬言要进城剿贼,但是却被秦颉带兵堵在了街道口,两军对峙,剑拔弩张,一场官军的内战火并一触即发。

    所幸陈应和秦颉两人理智仍存,也对朝廷法度仍然心存敬畏,所以两军只是对峙,而没有火并起来。

    最终,两人在急忙赶来的徐璆和朱儁的劝解下,收兵回营,陈应没有进入宛城内,秦颉也没有收回宛城东城门,两人不约而同的向朝廷上书,打起了口水仗。

    不过明面上的争斗虽然停了下来,但是暗地里的争锋却越发的激烈起来。

    随着时间的流逝,陈应资历浅薄的弱点暴露了出来,在秦颉的合纵连横之下,他的局势逐渐不妙起来,徐璆、朱儁两人在秦颉的拉拢之下,逐渐疏远了陈应,将他孤立了起来。

    眼看着形式越来越不利于自己,朱儁、徐璆、秦颉三人大有联手打压他的形式,陈应思虑再三之后,决定暂时先退一步,离开宛县,到别的地方去,省的和秦颉等官场老油子们勾心斗角。

    下定决心后,陈应便以要去冀州助剿张角的名义向徐璆要了一大笔军资后,在七月下旬得到朝廷许可后,带兵离开了宛县,往汝南郡行去。

    陈应带兵压着数万黄巾战俘,一路走往汝南,打算将这些战俘安置在汝南郡,但是他刚刚开拔一天后,就不得不放弃了这个打算,借助张忠留下的人脉,将这些战俘安置在了博望县。

    就在陈应率军离开南阳郡郡界后不久,南阳郡又发生了一处大变乱——南阳郡太守秦颉杀黄巾渠帅韩忠,并杀降俘后的黄巾八千余人。

    此事一出,刚刚安定下来的南阳郡立刻炸了锅了,各地黄巾余党纷纷奋起反抗,将整个南阳卷入了战火。

    不过,这一切都与陈应没有什么关系了,他在七月二十六日,也就是离开南阳郡的当天,接到了天子封他为荡寇将军,清剿青徐黄巾的命令。

    任命陈应为荡寇将军,命其清剿青徐黄巾的命令,这是大将军何进的主意。

    原来在南阳黄巾平定后,陈应上书请战,要求到冀州去助剿张角,灵帝见陈应所向披靡,又毫不居功自傲,刚刚平定南阳,便自请到冀州去剿灭张角,真真是不辞辛苦,尽忠王命。

    果然不愧他的宠臣,没有枉费他的厚待,大大的长了他的脸面,证明了他的眼光,一时龙颜大悦之下,便想封陈应为都乡候,命其前往冀州,剿灭张角。

    只是眼看着陈应这个永乐宫的中坚分子一路青云直上,对自己的威胁越来越大,何进怎能忍受又怎敢忍让?要是让永乐宫的势力再这样膨胀下去,那将领皇子辩又怎能登上大位?他何氏一族又如何出头?

    种种思虑之下,何进下意识的便要打压陈应,只是此时陈应圣眷正隆,想要对付他,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心中百转回肠之下,何进觉得当务之急,便是不能再让陈应的势力膨胀了,而陈应又身在军中,要去征讨张角,这一去,说不定便又会让他立下功劳,从而得到晋升。

    可是要想陈应不在征讨张角时立下功劳,甚至让他犯错失势,乃至兵败身亡,却是他何进力有未逮的事情。

    他何进固然是执掌兵权的大将军,对于冀州的平叛大军有着莫大的影响力,可是冀州战场乃是天下瞩目的地方,是关系到大汉天下存亡的战场,各方势力纠葛,形式十分复杂。

    他何进想要在这样的情况下暗算一位拥兵过万的前线将领,那简直是自取灭亡!

    于是,他把主意打在了阻止陈应前往冀州的方向上,借口青徐黄巾猖獗,请命晋陈应为荡寇将军,清剿青徐黄巾。

    此举可谓是一举两得,即阻止了陈应前往冀州战场立功,阻止了他晋升列侯行列,又将他架在了火堆上。

    荡寇将军,虽然只是一个杂号将军,但是也是大汉朝的将军,可以开府建牙,一跃而成为大汉军方数一数二的人物。

    就算是皇甫嵩这样的老资格的将领,以后见了陈应都要施礼叫声将军,在朝会的班次上站在陈应后面。

    要知道,在此时,朝廷中除了外戚、宦官等天子近人得到将军号外,唯有陈应一人是因为立下军功而得到将军号的。

    虽然只是一个杂号将军,但是它在大汉军方眼中的含金量却远远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等外戚、宦官将军!

    而在众多的名将、老将都没有得到将军名号的时候,陈应这个乳臭未干的黄毛小子却凭空而出,夺得了将军之位,这让大汉军中众多的老资格将领如何看到他?岂不是将他架在了火堆上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