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逍遥侯在线阅读 - 第911章 西出榆关

第911章 西出榆关

    榆关的三更天,半空中月亮姑娘露出半弯的微笑,苍茫大地遍洒银色的光芒。

    关墙之上,近卫军的将士们,或持弓弩,或拿刀盾,将李中易牢牢的护卫在内圈之中,惟恐稍有差池。

    李中易扭头想看看关墙上的情况,却被厚实的人墙阻隔了视线,他固然心中略有不满,也只得捏着鼻子认了。

    近卫军,干的就是保护统帅的活计,这是他们的职责,李中易又是个很守规矩的人,自然不好说啥。

    实际上,按照众将集议添补的近卫军规,李中易这个统帅如果失陷于敌阵,近卫军全体当斩。

    这个规定,其实从阵前失将,牙兵全斩的军法之中衍生出来的条令。而且,仅仅针对近卫军有效,并不是放之全军皆准的原则。

    俗话说得好,三军易得,一将难求!

    但是,这句话放在李家军的头上,却并不完全适用。

    和当今的任何一支军队相比,拥有强大到变态的基层军官团的李家军,其军事指挥体系颇具有打不垮的跨时代特色。

    具体而言,不管是平时还是战时,李家军各部根据训令,都有完整的接替指挥权的顺序。

    一般来说,军事主官如果出现了意外,经镇抚使和驻营军法使的确认之后,专门负责指挥作战的副都指挥使,可立即接过指挥权。

    子时正,参议司检校副都指挥使杨无双,顺着台阶爬上关墙,快步走到李中易的身前,小声禀报说:“主公,都准备妥了。”

    李中易微微一笑,轻声道:“那就开始行动吧。”那副风清云淡的样子,仿佛大军出发只是出关去踏青一般。

    杨无双猛的精神一振,抱拳拱了拱手,轻声道,“自晚唐以降,契丹人肆意欺辱我大汉子民的坏日子,从此一去不复返了。”

    李中易似笑非笑的望着杨无双,沉吟片刻之后,随即吩咐说:“传我的话,先拿下蓟州者,不吝万户侯之赏。”

    蓟州,即安禄山造反之时的渔阳,也就是后世天津市下辖的蓟州区。蓟州,距离契丹国最最精华的首善之地——南京析津府,不过区区二百余里之遥。

    就军事上而言,只要李家军拿下了蓟州,就等于是彻底打开了通向南京析津府的门户,整个契丹国的南京道,必定震动惊恐无比。

    万户侯?杨无双不禁心头猛的一热,恨不得当场申请独领一军,马踏蓟州。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杨无双的脑子特别灵活,他借着轻声吟诗的机会,表达出想领军上阵撕杀的愿望。

    李中易明明听懂了,却装起了糊涂,在他的心目中,参议司的工作,其实远超临阵指挥撕杀。

    见李中易没吱声,杨无双慑于统帅的积威,没敢强求,只得捏着鼻子,快步走下关墙。

    伴随着短促有力的军令声,榆关那两扇厚重的关门,在几十个强壮军汉的推动之下,缓缓打开。由于事先在门轴处上足了油脂,城墙上的李中易,尽管一直注意倾听,却只是听见轻微的嘎吱声。

    嗯哼,准备工作异常充分,李中易满意的点了点头,把目光投注到出关的大路之上。

    原本应该招展的旌旗悄悄的卷起,将士们嘴里衔着木枝,他们胯下的战马,马蹄上裹着厚厚的麻布,刀鞘的铁环上也包着麻布,避免发出刺耳的金属撞击声。

    根据参议司事先制定的行动计划,为了避免在月色下的头盔反光,索性也都包上了麻布。

    自从占领了高丽国之后,在李中易的横征暴敛之下,辎重物资的极为充裕。别的且不去说它,原本因为铁器不足而无法全面配齐的工兵铲,如今早已是全员人手一柄。

    此次出兵,作战杀敌倒在其次,主要的战役目标,其实是破坏幽州以东地区的春播下种。

    这种时候,工兵铲可就派上了大用场,数万精锐大军及数万各族奴隶辅兵们一齐挥铲,不消几天便可将一州之地的春播田亩,全部挖掘殆尽。

    当然了,除了破坏南京道内各地的春播之外,榆关左近州县的粮仓,也是李家军此次倾巢出关的重要目标。

    整修以前的榆关,关门狭窄,门洞内仅容五人并排通行而已。如今的榆关城门,并行五辆马车都绰绰有余,这就极大的加快了李家军的出关速度。

    关墙前边,宽约两丈的壕沟上,早有工兵营的将士们搭好了跳板。将士们刚刚离开城门洞,就按照既定的行军路线,向左右各自散开,并快速通过厚实的跳板,滚滚向西开拔。

    在大军行进方向的两翼,由骑兵营的将士们列阵守护着,这也是李中易多年用兵惟谨慎的惯例。

    在李家军出兵之前,往四周的百里外放出精锐斥喉,早就是条令中明定的规矩。

    凡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大军行进的过程中,最容易遇上契丹轻骑兵的突然袭击。所以,一直驻扎在城外,反打契丹人草谷的骑兵营,便义不容辞的担当起了,替掩护全军行动的重任。

    有了骑兵营在两翼的掩护,在中路行进的大军,便有临敌列阵的时间。不客气的说,只要李家军列好作战阵形,那就基本上在立于不败之地。

    历史上的汉军和草原蛮族作战,只要汉军有时间摆开阵形,蛮子们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敢舍命去硬攻,而只能采取断粮道、轻骑袭扰这些所谓的狼群战术。

    那个永远无法封侯的李广,以五千人对抗数万匈奴骑兵的围攻,在绝对的兵力劣势之下,直到弓弩射完,方才战败被俘。

    如今的李家军,无论是战斗经验、武器装备,还是组织纪律性,或是基层军官团的精干程度,都远远胜于李广所率领的郡县兵。

    兵法有云,夫战,以正胜,以奇合!

    李中易的用兵原则,极为持重,宁可不胜,也绝不能轻举妄动。这一点,倒是和秦末名将王剪十分相似。

    想当初,秦国伐楚的时候,脑袋发热的赢政,起初信了嘴上无毛的李信,只派出二十万秦军便想灭楚,竟被项燕杀得大败亏输。

    最终,赢政放下身段,主动上门,诚恳的请出王剪,授兵马六十万。王剪也不负秦王的重托,领着倾国之兵,步步为营,稳打稳扎,最终灭了强盛一时的楚国。

    六十万秦军攻击四十万楚军,并且没有给楚军的主帅项燕,任何可以侥幸的机会,这就叫作堂堂之师,以绝对的实力取胜。

    六万大军出榆关,队首已经在十里之外,负责押阵的近卫军先锋,却连城门洞都还没走出。

    按照惯例,参议司以及辎重营、炮营、工匠营等辅助军种,都随李中易的中军一起行动,由近卫军负责守护。

    直到太阳悬于半空之时,原地休息已久的近卫军才接到了开拔的命令,大家纷纷起身,在军官们的口令声中,列队出城。

    “爷,您站一宿了,不如回马车里歇息片刻?”李云潇担心李中易身体吃不消,壮着胆子凑过去小声提建议。

    李中易见近卫军的先头部队已经出了城,便点了点头,在亲卫牙兵们的簇拥下,迈步走下城墙。

    城墙边的台阶下,十余辆高大宽敞的四轮马车,一字排开,显得气势非凡。

    李中易走到四轮马车旁,并没有马上踩着长条木凳上车,而是停下脚步,轻轻的拍了拍粗大的车辕。

    四轮马车,其实在开封城中的某些商户那里,很早就使用了,并不算特别稀罕的事情。当然了,开封城里的四轮马车,大多数情况下其实是用牛拖拽的,并且没有前轮转向的悬挂轮轴系统。

    由于爱好问题,李中易曾经仔细的研究过,图内就有四轮马车的清晰记载。

    然而,无法转向的四轮马车,仅仅只能在街道宽阔的开封城内短途直线运输,只要离开了开封城,便会寸步难行。

    身为政事堂相公之一的李中易,当然知道四轮马车无法在普及的原因。核心是,除了勤修驰道的秦汉两朝之外,历代的皇朝都不怎么重视修路的问题。

    要想富先修路的理念,除了李中易明白之外,再无人知晓其中的逻辑。

    另外,即使朝廷心血来潮的修了官道,也不会去注意养护的问题,以至于,道路始终出于残破不堪的状态。

    晴天倒也勉强。只要下了雨,泥泞的道路上,别说四轮马车了,就算是独轮车,也很容易被坑洼所困。

    此次西出榆关,沿途皆是一马平川的大平原,道路状况远胜于中原地区。

    李中易现在并不缺马,比两轮马车更加宽敞和舒适的四轮马车,由着四匹甚至八匹良马拖拽着,既保证了行军的速度,人也舒服许多,何乐而不为?

    至于四轮马车的转向系统问题,其实呢,在有轮轴的基础上是很容易实现的,只需要将前轮的悬挂改为一个大圆盘即可。

    将车辕与车身衔接的部分与前轮悬挂结合,使得马匹转向的时候前轮的悬挂也跟随整体转向。由于,车轮中滚轴的作用,前后车轮能够自动自行调节各轮的速度差。这种悬挂方式无法做过小角度的转向,无法做速度过快的急转向,且对前轮的悬挂和整个传动体系的结构强度要求较高。

    不过,拥有转向系统的四轮马车研发制造成功的背后,隐藏的是高丽工匠奴隶们的血和泪。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