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联句
正在兴起之时,一名十五六岁挎着腰刀的少年匆匆跑来,正是南离的亲兵小管队柴火儿。 柴火儿姓柴没大名,小名火娃,当初被家里送到南离这儿,先是帮着刘斓儿烧火做饭,就给他起了大名叫柴薪火,后来又帮着刘斓儿维持学堂秩序,南离看这孩子懂事,就拔做一个小管队,带着十几个孩子给自己跑腿站岗啥地。 但大家还是习惯柴火儿、火娃地叫。 这时他匆匆跑来,手里还小心地捧着一封没有折起的书笺,到南离他们仨的石桌前,也不及行礼,就报: “老爷,有书来,给你的。” 尺方书笺,墨迹未干,难怪柴火儿小心地捧着,也不敢折,南离接过,轻轻放在石桌上,扫过一眼,便指一下在旁空着的一张石桌道:“笔墨来。” 笔墨被一名少年拿上来,胡乱摆在另张石桌,费密一看柴火儿他们这些少年没轻没重的,哗一下先用水葫芦将砚台倒个满溢,磨个墨又跟舂谷子似的,别再把砚台怼碎了,就摆摆手请他们躲开,自告奋勇为沉吟间等笔墨的赵南离磨墨。 趁这功夫,他好奇地扫了那铺在石桌的尺方纸笺一眼,最右面是一行龙飞凤舞之间着意收敛的行草: “夜来夏眠知雨霁?草堂豆黍顾君轻。” 哦,这是在问候昨夜睡的好不好,说这里草堂简陋只有豆子黄米怕您瘦了…… 然后左面偏下点一行娟秀的楷书小字: “不食君王千钟粟,惟餐山中两颗梨。” 咦,这可是专摹赵孟頫的赵体小楷,没听说上川南谁爱写这个字?这位不爱吃饭光吃水果,这年头饿殍遍地还要减肥? 然后墨也磨得差不多了,见南离提笔管,蘸氤氲,刷刷行草: “此州乃竹乡,春笋满山谷。” 写罢嘴角见了笑意,将书笺捧起吹吹,令柴火儿: “速去!” 柴火儿捧着书笺飞跑,三人于石桌继续饮酒谈说,不片刻,柴火儿飞奔回来,这回手里左右各捧了一张书笺。 南离接过看了,将第一张轻轻放在桌上,费密又斜眼一扫,只见又添了一行娟秀楷书: “且食勿踟蹰,南风吹作竹。” 南离面现温柔,一笑摇摇头,令道: “柴火儿,你去把山中新采的笋子送去后堂内院。” 柴火儿飞奔往关帝庙那边去了,南离将另张书笺一看,这回不用费密歪脖斜眼,他主动把书笺向两位才子示意: “赵某要请二位墨宝啦。” 费密接过一看,这张纸上字可多了,还是那一笔娟秀的赵体小楷,上书: “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情言。” “酒香倾坐侧,帆影驻江边。” “贺诸君高会,以二字为题,敬请高士叠步加字赠句:” “南,离;” 费密倒吸一口凉气:这里有个未露面的才子啊,这是要出题考我们。 忙将书笺递给了欧阳直,又向南离一抱拳: “请赵镇帅破题。” 南离也不客气,待欧阳直看毕,接过书笺,来在笔墨已备的另张石桌,铺开纸笺,接了下句: “星火,铁衣;” 然后将笔递给费密:“燕峰兄,请!” 费密胸有成竹,接过笔管,挥毫接下: “邛山雪,鹤归啼;” 递给欧阳直,欧阳直赞道:“好句!看吾来接。” “蒲水击石,明月照溪;” “欢会期他日,驱驰身不息。”南离再次奋笔疾书。 “醒酒宜分华席,留君畅想园栖。”费密再一次将金戈铁马的肃杀之气拉回田园诗画。 “乘兴不知山路远,情缘莫问过高低。” 欧阳直多鬼啊,他看出南离收到的书笺上这赵体楷字有脂粉气,结果到最后他来了一句情缘莫问过高低。 于是一位允文允武的儒将加两位西川才子,三人增字联句,片刻诗成: 南,离; 星火,铁衣; 邛山雪,鹤归啼; 蒲水击石,明月照溪; 欢会期他日,驱驰身不息。 醒酒宜分华席,留君畅想园栖; 乘兴不知山路远,情缘莫问过高低。 到此三人酒兴更起,一齐大笑畅怀,举杯敬饮。 文人好以诗会友,到此欧阳直才知南离对此颇通,费密却觉南离作为一介武将能唐诗宋词信口拈来已是佩服不已,到头来不仅出口成章,更那“驱驰身不息”一句用起龙飞凤舞的草书,以字观人,岂是池中之物。 他怎知南离当年刻意临摹洗练的乃是本门祖师爷之狂草天书。 三人这一晚谈诗论道,南离丝毫不涉军政之事,还是欧阳直插个空子,问起费密此番奉使来意。 被欧阳直一问,费密才不得不敛兴言道: “杨帅爷闻得世子脱难至此,忧急如焚,特命在下携日用长物供奉驾前,如世子应用所需,再行回嘉定采办供奉。又感赵总镇救世子脱难,立不世之功,大帅有书致意帐前。” 南离捏着书信,满面春风,不住点头,没口子的谢意,可是他瞟向在外边那数得着的几付驮马架子,只觉手中这几页薄薄的信笺重若千钧。
这时他觉到自己还是年轻、孟浪了,居然此刻就想会同威震上川南的杨展共拥世子,图谋大事。 若是沉稳的元辰老爷子在此就好了,也可以商议一番,断不会令自己就这么面对杨展。 南离这些日子本来一直就在蒲江,只因既要自随行的彭山、丹棱等地难民中招募士卒、安置流散,还要在此收集陈登皞联络乡亲所弄来的种子、耕牛,前日才得回趟邛州。 下了马刚坐下就接到塘报,有嘉定州杨左督差遣县丞兼营田督办新繁费密前来奉使下书。 南离得报后稍一思索,即刻召集欧阳直、蹇安泰等人,先把邛州内里要应付的事安排毕了,便亲自率队出来相迎。 本来一个信使,南离不必亲迎,但听得塘马报来的队伍情形,又从欧阳直那里知了这费密何许人也,南离就明白了这番来使只怕不是那么简单,因此力排众议,带着张应兴、欧阳直亲往相迎。 须知陈登皞、张翦等众兄弟都言一个下书的还要南离亲迎,岂不是向人示弱,南离则一笑置之,心道:此时我要的就是示弱而非示强。 为啥在西来镇,因为西来镇的状况比之蒲江县城还好一些。 蒲江城中多时无人,民生全未恢复,补给守城兵马和官吏还不如西来镇方便,因此除了守城兵马加必要的一些官吏,蒲江衙署都是在西来镇活动,须得待到蒲江城恢复了再迁回去。 连同被陈登皞、张翦挟持而来蒲江的陈氏姑娘,因为无处安置,蒲江城中压根没有女眷下处,又不知眉州如何情形,不得音信无法返乡,南离有公务离开蒲江时,也只好随南离一行到西来镇暂住,等待路通归乡。 恰这几日以来,俩人不免书来信往,唱和作答。 陈氏姑娘通诗书,平日深藏不露的南离sao痒心动之下,也不免想要亮亮翅膀,一时二人也不必见面,便可以诗词应答而心意相通。 这一段时日,竟令南离军政杂务繁忙之余,多了几分缱绻、惬意,第一回感受到了穿越之后人世间的美好。 也更增了还这天地一个太平盛世的决心。 但是无名无分缘法难料,费密此来已知眉州安定日渐安定,岂能再留这位陈氏姑娘耽于此地,毕竟人家姐弟分离也是自己间接造成的。 想到这里,又不免惆怅。 作者的话:作者不懂诗词,都是抄来胡乱改的,懂的兄弟姐妹轻拍,要是能提点几句,指指毛病,帮着改改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