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二章 杨修不逢时
杨修这个人就好像没有在长安出现过,就连大魏的眼线也不知道杨修在那里,杨家的家主也在一天之内就变人了,变成了杨修的弟弟杨永。 本来落在杨修身上的官职,也落在了杨永的身上。 事实证明杨修的选择没有错,他不但得到了他想要得到的位置和张翔的重视,他的弟弟也跟着鸡犬升天,从一介白身变成了官身。 要知道杨永跟杨修完全不同,杨修在能力上可是毋庸置疑的。 而杨永就是一个书呆子,除了读书什么也不会,不过有些官职的确不需要什么能力,是个人就能做,算是张翔对杨家的恩赐。 杨修又怎么不效死命呢?只要给一个人他想要的一切,那个人就会献出自己的忠心。 其实收买人心,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 作为投桃报李,杨修又送给张翔一个重要的礼物,这个礼物可是关于曹植的,现在的曹植可不只是曹cao次子,而且还是南方的主官。 身份已经今非昔比了,杨修太了解曹植了。 对他的弱点也了如指掌,自然就能对证下药,曹植的弱点就是太过重视于文采了,只要有人投靠,先看的就是这个人的文采,能力却不是那么重要。 文采出众的人,可不代表就有能力,杨修在这一点上可是身有体会。 曹植身边就是太多这样的人,所以才会在与曹丕争锋中一败再败,现在看着是非常风光,其实那都是曹cao赐予的,曹cao可以随时收回。 科举结束之后,长安城人,杨修在其中挑选了几个,一定是曹植喜欢的那种。 只要张翔把这几个人派到曹植的身边,就可以投其所好,在曹植身边安插眼线,不止如此眼下曹植身边的人,杨修一样很熟悉。 有些甚至是杨修举荐的,这些人有的可是杨修的心腹。 就算曹cao对这些人下手,也不会一下子清除干净,而且据杨修对曹植的了解,曹植不但不会配合,而且还会从中阻挠。 曹植从来都不会从大局出,杨修现在也是翻脸不认人啊! 张翔听过杨修的见意,“很不错,可是要等到这几个人挥作用,有点久了。” “王上,是觉得太浪费功夫。” “那到不是,从长远的利益来看,在曹植身边安插人是很必要的,但是吾已经对南方出手了,曹植恐怕没有那么重要了。” 杨修是一个着重细节的人,张翔说的是南方,而不是曹植,杨修只想到一个地方,“江东。” “没错,现在的确不是江东出手的时候,但是自从南方府库被盗之后,江东的小动作却越来越多了,孙权已经坐不住了,吾打算逼他出手。” “王上英明,江东一旦出手,曹植的位置也就变得岌岌可危了,不过这与属下的见意并不冲突,曹cao不会彻底放弃曹植。” “哦,为什么?” 杨修不清楚这是张翔的考验,还是张翔真的不知道,不过不管怎样,杨修都会认真对待,“曹植和曹丕是同父同母,所以继承曹cao位置的人,也必须在这两兄弟之中产生,曹丕是众望所归,可他要是出现了什么意外,那么曹植就顺理成章的登位了,曹cao不会把曹植打进谷底的。” “你是这么认为的,未来储君可是能者得之,与嫡长无关。” 张翔的说好,在杨修这里简直就是天方夜谭,立嫡立长自古依然,这不可是随意更改的,“王上,做事的确非常人能及,但是曹cao的势力却必须这么做。” “是因为那些世家,也不知道曹cao当初是怎么想的,这些世家就是蛀虫,留之无用。” “中原的形势一直由世家把持,曹cao也必须那么做。” 杨修还是改不了他的毛病,时时刻刻都在表现自己的聪明,永远都不会藏拙,换做任何一个君上都不会接受的,谁让张翔是个另类呢? 张翔还巴不得,自己的臣子把所有的事情都做了呢?让他自享其成。 张翔从来都没有千秋万代,当年秦朝是何等的威风啊!横扫**统一天下,最后还不是二世而亡,儿孙自有儿孙福,何必想那么多呢?
准备的越多,漏洞就越多。 “德祖你很聪明,按照你自己的想法去做吧!以后如果是这种事就不用上报了,尽全力去做。” 杨修从来都没有想过张翔会这么快的放权,曹cao虽然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可却是嘴上说说,在疑人身边会安插自己的人。 张翔着才是绝对的信任,让杨修受宠若惊,“喏。” 杨修离开之后,杨旭才出现,其实杨旭先一步杨修到的,杨修进入暗势力之后上手的很快,当然也有杨旭的支持,不过这跟杨修自身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可是杨旭也不敢肯定杨修会走到哪一步,今天听过之后非常的满意,满意的不能在满意了,杨修甚至给了杨旭一点惊喜,“如果杨修早出生几年,恐怕就不是这番光景了。” “这就是命,时势造英雄乱世出人才,过了那个时势又有几个天下闻名的呢?英雄造时候千古以来也不过一个项羽而。” 所有人都很敬畏项羽,但杨旭却不然,“什么英雄造时势,项羽也不会是在对的时候做了对的事而已。” “你啊!江东那么怎么样了?” “我夫人的信已经送到了江东,相信不久就会有回音了。” “孙权无情也,恐怕不会上钩。” 杨旭对孙家的情况可是很清楚的,毕竟他可是女婿,“孙权无情,其母可不是。” 孙尚香是吴夫人最喜欢的女儿,远嫁长安,吴夫人也怎么会不想呢?好不容易送回来一封信,这在乱世是多么的难得啊! 吴夫人看过信之后就找到了孙权,“我儿,你meimei有喜了。”其实这一切都是假的,杨旭的确很卖力气,但是还没有子嗣。 “母亲,孩儿知道怎么做,一定会备一份重礼,送往长安。”孙权也没有多想,以为只是普通的报喜,实则其中另有乾坤。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