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雄图三国在线阅读 - [原创]浅论隆中对计划的失败

[原创]浅论隆中对计划的失败

    [原创]浅论“隆中对”计划的失败

    作者:我熊我知道

    诸葛亮的“隆中对”计划是三国时期一篇著名的战略方针指导,刘备集团就是依从它的指导,不仅一举从长期的被动局面中解脱出来,而且还一度占据了一定程度的主动地位.但此后的局势发展却与“隆中对”计划中所希望的方向逐步背离,最终随着蜀国的灭亡,宣告了“隆中对”的彻底失败.那么“隆中对”计划为何会失败呢本文想以《三国志》中的记载为基础,简单分析一下“隆中对”失败原因.

    先来看一下“隆中对”计划产生的时机,意义及主要内容.

    “隆中对”乃是在刘备及其手下几乎已到了穷途末路之际出现的,它让以前如没头苍蝇般乱撞的刘备终于看到了前进的方向,所以刘备才有“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的言语.

    “隆中对”的前半部分是分析形势,后半部分是对策,诸葛亮的战略计划大致来说就是,

    第一步,先夺取(或巧取)荆州地区作为根据地,然后西取(巧取或豪夺)益州,再图汉中(这些地方当时还不是曹cao的地盘)在先不直接触及其他两大主要势力的前提下,培养自己的实力,巩固势力范围.

    第二步,在实力足够(内因),“天下有变”(外因)的情况下,两路出击,北伐中原,一路以刘备带主力为主攻方向“出于秦川”,另一路“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所谓正奇相间,深合兵法之道.一旦形成如此局面,则确有成功希望.

    但实现以上两步,必须有“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这样的内外先决条件。可以说是缺一不可,尤其是“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这两点乃是重点,且不易办到。按理说,“隆中对”计划分析形势极为准确,对策看上去也无懈可击,但我却有些许质疑,诸葛亮的策略中把他的对手看得简单了些,首先说夺益州会那么简单吗刘璋暗弱,不意味着他手下无人.张鲁无能,实力更强的曹cao会放过这块肥rou尤其是,如果刘备集团一旦得到益州,它就会成为众矢之的,其他两大集团就会对刘备集团倍加重视,那么如何处理好与孙权江东集团的关系就是重中之重,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未来荆州之军的侧后方的安全,仅仅一句“外结好孙权”明显是把孙权想得简单化了.而这也确实在未来“隆中对”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成为致命一刀.

    那么现在就来看看“隆中对”计划的具体实施过程,第一步中的夺取(或巧取)荆州地区作为根据地实现的很顺利,这与孙权江东集团认为刘备集团当时实力不强,有意把刘备集团推到前线作为吸引曹cao主力的想法有关,接着下来的西取益州就开始出问题了,按“隆中对”计划说来,西取益州似乎用不着太大力气,而且刘备与刘璋开打之初(建安十七年),一度取得非常有利的主动地位,若按庞统的大胆计划(后来的邓艾用了这个创意),也许取益州真的易如反掌,而且当时的刘备也必须要速战速决,以便腾出手来进行下一步的计划,那样一来,“隆中对”计划就大大的前进了一步,刘备集团的主动权就会更加巩固!但因为刘备的错误,速战速决的机会被放弃了.于是刘璋的手下就给了“隆中对”计划第一个打击,“先主进军围雒,时璋子循守城,被攻且一年”不仅拖延时日,而且射死了庞统(刘备集团的一大支柱),导致“隆中对”计划失败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倒了,庞统的死,迫使在荆州的诸葛亮带“张飞、赵云等率众溯江,分定郡县,与先主共围成都。”于是相对空虚的荆州就交给了关羽一人.而当益州最终平定时,已是建安十九年了,最宝贵的时间已经耽误了。

    建安二十年,眼看刘备坐大的孙权坐不住了,文讨荆州不成,就“袭夺长沙、零陵、桂阳三郡”(荆州空虚的后果),刘备“引兵五万下公安,令关羽入益阳”刚刚取得益州,还没恢复元气,就中断“隆中对”中取汉中的计划,要与本应结好的孙权开战,“隆中对”计划的步骤已被打乱了,而起因就是收益州这一步拖泥带水,这就叫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腾出手的曹cao趁机在这一年,赶过来收了汉中.当此形势,孙刘两家都意识到了危险,迅速议和,双方分地的结果是荆州地区刘备守军的侧后更加虚弱,这就为此后的悲剧埋下了祸根。

    当刘备去夺汉中时,“隆中对”计划中的大便宜货“张鲁集团”已先被曹cao取得了,原先的“软柿子”变成了“硬核桃”但仗着当时刘备集团人才济济,“牙口好”最后终于拿下了汉中这块前进基地(建安二十四年),此战对刘备集团来说是竭尽全力把曹cao黑虎掏心这一拳挡回去,对曹cao而言不过是把伸出的拳头缩回来而已,而它已经让“隆中对”计划的进行遇到了困难,益州的拖泥带水,汉中的艰难取得,都出了“隆中对”计划的意料之外,建安十七年至建安二十四年连打近八年的仗,对于原本就实力不足的刘备集团来说,肯定是大伤元气的!

    作为第二步计划实施的前提条件中,“西和诸戎”因为马超的加入,而实现了;“南抚夷越”从后来伐吴时有“蛮夷”助战来看,也实现了;“外结好孙权”后人皆知关羽办得再糟糕不过了!可当时远在西川的刘备恐怕是不知道的。“内修政理”恢复元气需要时间。可见,当时(建安二十四年)在益州的刘备集团内部准备工作至少有一半还没有做好,而外部因素的“天下有变”远未到来。在益州的刘备集团绝对不会发动“隆中对”计划的第二步!

    可远在荆州的关羽,莫名其妙的发动了“隆中对”计划的第二步,不过从《三国志》的记载看,这并不是“隆中对”计划的第二步,更象是与刘封,孟达部队钳形攻击上庸,樊城地区的一次战术攻击行动,但由于刘封,孟达部队的不作为,关羽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可偏偏他热的过分了,战术行动打出了战略效果,结果让曹cao孙权借他的热度发生了化学反应,而刘封,孟达部队的见死不救,让关羽的退路只有麦城这一条死路。对关二爷的失败我觉得并非刘备或诸葛亮的“有意陷害”,因为,一来,当时“隆中对”计划已几乎实现一半,这可是刘备和诸葛亮一生梦想所在,荆州一路是“隆中对”计划成功与否的关键!他俩保这一路还嫌不够,又怎能自己拆台,别忘了孙权“袭夺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后,刘备立即放下汉中,发兵五万要掐架。二来,刘封,孟达部队向上庸的攻击行动与关羽的攻击行动是相互配合的,关羽并非孤军,实际上刚开始只是派孟达攻上庸,后来“先主阴恐难独任,乃遣封自汉中乘沔水下统达军,与达军会上庸。”这与其说是支援孟达,不如说是支援关羽,刘封可是关羽的干侄子啊!可所谓人算不如天算,刘封,孟达部队的不作为,使樊城没有拿下,本来扎不起来的口袋,最后还是扎起来了,于是关羽死了,荆州丢了,导致“隆中对”计划失败的第二块多米诺骨牌(最重要的一块)倒了!

    接下来,“隆中对”计划被搁置了(实际也无法施行了),刘备在两年后开始伐吴,也许刘备还没想放弃“隆中对”计划,他想夺回荆州,重建实现“隆中对”计划的基础,如果能侥幸彻底打败孙权,那就是意外之喜了。可结果却是夷陵惨败,刘备把实现“隆中对”计划的人力资源全部赔光了,而荆州一路也彻底的从“隆中对”计划中删除了!实际上,此时的“隆中对”计划已经是支离破碎了,所以,刘备的死,实际上是因为他知道唯一可以让他实现统一大业的“隆中对”计划,已经没有实现的可能了,刘备是绝望而死的!导致“隆中对”计划失败的第三块多米诺骨牌(实际上的最后一块)倒了。

    此后,诸葛亮作为“隆中对”计划的制定者,仍然坚持把这个(实际是半个了)计划实行下去。刘备死后,诸葛亮与孙权议和,实现“外结好孙权”,随后立即南征,实现“南抚夷越”

    两年后自觉“内修政理”也差不多了,一篇伟大的《出师表》后,“隆中对”计划继续实行了。可这其实已是“隆中对”计划垂死前的挣扎了。

    陈寿评价诸葛亮时有一句“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也就是说,诸葛亮在战略变化上是迟钝的,“隆中对”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原先预计情况发生变化,而刘备,诸葛亮的应对,也确实有诸多不妥之处,从而逐渐转入被动,直至诸葛亮六出祁山时,“隆中对”计划已不可能在四平八稳的战略下实现了,因为没有了荆州一路,没有了“天下有变”。所以只有冒险(魏延的主意)才会有一个万一的机会实现“隆中对”计划,而“一生谨慎”的诸葛亮是不可能冒险的,于是经过诸葛亮和他的继任者姜维垂死挣扎般的九伐中原后,耗尽元气的西蜀终于第一个灭亡了,“隆中对”计划也彻底失败了。

    [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