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都市小说 - 那个年代的我们何去何从之梦幻在线阅读 - 第二章:乡下

第二章:乡下

    上坑村和下坑村原先的桥身,只是一座简单的木板桥,那时上坑村和下坑村只住了不到二十来户人家。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追溯到抗日战争打响,后来日本战败无条件投降。反蒋大战期间就有外乡人漂流到这里,见此地山多水好,民风仆实善良,而且热情好客,有人决定在此地定居并生活了下来,直到取妻生子传宗接代过上幸福的生活。

    几十上百年过去了,上坑村和下坑村已经拥有300多户人家,并成为一个村社,并在上坑村,村口田园之间建了第一所小学堂,名为上坑小学。

    上坑小学堂,一共有六间教室,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四合院模形,只是没有宿舍。一个长方形院子,两边是对开的瓦房教室,中间是cao场。四周栽着高大的三角叶杨树,广场正上方是老师们的办公室和宿舍,下面是围墙角上有一口水井,和一间教师厨房。

    在党中央毛主席和各大开国元老的带领下,政策下来了,城村开始修路搭桥。把原来只有不足1米的山脚路扩张了2-3米,木板桥修成拱形石桥。这就是上坑村,下坑村口,石拱桥的由来。

    刘根秀已经走了5公里的路,已经走累了,于是到桥下去洗了把脸然后坐在桥头的树荫下休息。

    一位十七,八岁的青年,骑着自行车,背后载着一位笑弯了眉眼的十六,七岁少女刚从村外回来。他们和刘根秀,打了声招呼。刘根秀微笑的回应着,然后自言自语道:“现在的时代真好,已经造出这种脚踏自行车,比人走的快多了,还可以载上那么一两个人。

    刘根秀稍微休息了一下继续赶路,还有五公里路才到石榴村。

    刘根秀穿着一双半新旧的花布布鞋,“少年时在母亲的监督下,她还裹过脚,所以脚掌不是很大。”

    刘根秀又走了一段路,见对面一辆农用拖拉机从对面驶来,车上载着着几名年轻妇女和几位年轻少男少女。他们笑容满面,刚从县城逛街回来。

    刘根秀和他们打了个招呼,继续向前走。

    拖拉机的车轮带起了一大片灰尘,飞舞的沙尘把刘根秀遮盖在其中,等到灰尘都散开去,刘根秀全身上下已沾满了沙尘。刘根秀吐了两口吐沬,然后取下头上的毛巾,用它拍去身上的灰尘,然后继续赶路。

    刘根秀大约走了两三个时辰的路,才到了石榴村。

    刘根秀的三女儿,王三妹家就住在马路对面10多米远的一间两层高的瓦房里。

    刘根秀还没走近就大声叫唤道:“三妹,三妹……。”

    坐在院子里,树荫下的王三妹,听到母亲熟悉的声音从屋内奔跑出来。

    接着王三妹看到母亲已在几米之外的路边,正向自己走过来,王三妹忍不住眼泪花冒了出来,冲上前去迎接自己母亲。

    在王三妹家大厅左侧,刘根秀怀里还抱着一个瘦弱的婴幼儿。

    刘根秀认为他营养不良,他叫张禾苗,出生不满一年。张禾苗,是王三妹和丈夫张荣生,生的第一个孩子。王三妹丈夫的家庭背景,是农民身份。改革开放后,农民终于可以自己当家做主了,田分到户,自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