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都市小说 - 草根石布衣在线阅读 - 书评2 、新朝的浮世绘 别样的今凭眉

书评2 、新朝的浮世绘 别样的今凭眉

    作者老子的扁担藤

    作者的书我是第一次看。看了看好像是老写手了。不过一直没有关注过。还是朋友推荐的。看完之后想了想,应该是这么多年看过网文里最好的了。因为就像接受传统教育体系的主角一样。这篇文字,也有中国传统的意趣在里面。不在于文风,而是一种价值观。那就是“文以载道”

    我是一个没有什么文化的普通读者,甚至也没什么小学的功底,但也能分辨是非,知道好歹。不写书评好多年,思路散碎,不成章句。所以也就随便解解,尽是胡猜,满篇臆测,抛砖引玉,以待方家斧正。

    文中除了主角外描绘了很多人物形象。在我看来。每一个人物都是一个群体的缩影。他是一类人的写照。巧妙影射。有传统小说家一波三折起承转合的意趣,章回之间环环相扣

    如果有仔细揣摩,就会发现本书有两条大脉络。一是主角自身的变化。二是主角身边各种配角,在主角影响下的变化。这种变化不是如通常的升级文那样又学了什么新的高级技能,亦或者得到了财富,权利,以至于力量等等。而是更加根本的。在心上的变化,在为人处世,接人待物上的变化。这种变化,在大多数网文中是没有的。哪怕是有,也更多是生硬死板。极端点的例子如死全家后或者被NTR之后大彻大悟什么的。然而本书则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不知不觉中,平常中变化。没有什么太过稀奇的事,就如同邻家一般。但一点点小事的积累,终起了大的变革。当本书完结的时候,不妨对比一下,各个角色和开篇时的差别。这个差别,不在于权财名利,而是我前面提到的,在心上的变化

    最开始着笔的,是各种路人。也包括博物馆的保安,人才市场的横rou男人。但这是伏笔的开端。之后再详说

    真正意义上第一个描绘的是杨德光。他所代表的,是一个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这些人仅仅从事最机械的体力劳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生活基本上没有变化,他们也没有去变化自己生活的想法。他们是组成社会的基石,就像蚂蚁一样,遍地都是。但是没人重视,甚至为人所厌恶。终其一生都被拘束在了那么一个小小的码头。甚至连城都不愿意进。也没有太多自己的思考。所谓哪里好接货也就是别人所说。大家都说码头好,那就码头。没有勇气去面对未知。他们身上,集愚昧,怯懦等于一身。可以说是一无是处,一无所长,随波逐流。就像是古代如草芥一样的广大劳苦群众

    如果仅仅是这样,那么我也不会专门写文去说。自古以来无论是古代文人还是近现代文学,无论中西,描述基层人民悲苦的简直就是太多了。作者写的也不见得多么登峰造极。但他有其他书所没有的

    那就是变化

    大多的书,都是描述各种悲苦之后,也就完了。没有给出解决方法。问题出现了,如何解决?《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命运真的是不可更改的吗?原作并没有给出答案。但作者有

    主角在一步步的引导杨德光去改变。改变杨德光自己一辈子只能当棒棒的命运。这种帮助不是类似于一些仙侠文主角强大之后把什么神功神丹往自己亲戚朋友那里一塞,然后过几章就升级了。而是引导的,以主角为引,居师位。但主体还是杨德光自己的事情

    在杨德光这里还没有完全展开,也不是很明显。所以接下来要说的是第二个角色,耿海燕

    但在这之前还是要说一说,为什么码头那么多棒棒,作者要让杨德光去改变命运?主角一路上观察了很多。一开始是想找类似帮主的角色。但杨德光很明显不是,以主角观人的能力不可能看不出来。

    另外那么多棒棒,但大多都是以绰号出现,如光娃子、陈老三、小西瓜。而只有杨德光,是有名有姓

    主要配角是一方面,但更多的是透露信息。所谓杨德光

    庄子曰:“通于天地者,德也;行于万物者,道也。形非道不生,生非德不明。存形穷生,立德明道,非至德者邪”

    光者,明也。有德方有光

    在作者的描述下,杨德光与其他棒棒是不一样的。尽管都很愚痴,但是有属于他自己的闪光点。憨厚,老实。以及善良

    在主角以陌生人身份去向他搭讪的情况下,不但应下,还请吃了顿饭。之后也对主角多有照顾。

    要知道,码头这个环境,充斥了各种的社会阴暗面。黑店,假货。完全可以唱一句“洪洞县里无好人”。在这种环境厮混了多年的杨德光,却依旧以善待人。

    陌生人,可以请吃饭,和自己一起接活。要知道棒棒也是有竞争的。多一个人,可能就意味着收入的减少。

    被别人呵斥了,也说人家刀子嘴,豆腐心。常思人好。原来还需要自己接济的人发达了,还抢了自己的梦中情人,也不去嫉妒

    这些已经不是作者一句“带有人情味的江湖气”所能概括的了

    反观其他棒棒,耿海燕,还有大学生。则又是另一番面貌

    作为主角,在小说中有类似天命这样的身份。和他有交集的,命运或多或少都会偏离原来的轨道

    回到原来那个问题,那么多棒棒,码头那么多人,为什么主角只相中了杨德光?

    那我觉得,好人,终究是有好报的。有德,方有光

    (待续)

    耿海燕这个角色是杨德光的进一步延伸。如果说杨德光是一块璞玉,简单而纯粹的话,那么耿海燕这个角色,就要复杂的多了。

    如果留心的话就会发现,书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其实并不多。在码头这个地图里,除了承上启下的杨泽林之外,真正有名有姓的只有耿海燕和杨德光两个人。其中大多人有姓无名,或者无名无姓。那么按照我前文杨德光这个名字的分析思路,作为一个难得有名字的人。耿海燕这个名字,也有属于他自己的深意

    耿海燕这个名字,也是要分开来解。是由“耿”和“海燕”这两个部分组成的。各有三重含义,组合在一块就是九层。是对于这个人物性格的高度概括

    《慧琳音義》曰:耿者,介也

    《文選》曰:耿介,專獨也。

    《說文》曰:凡云耿者,謂專壹也。

    《楚辭·九辯》曰:耿介,亦剛勇之意

    这就是耿字的第一层意思。即专一,而且也有一些霸道,只能自己一个人独享的专独的意思在里面。但同时也有刚勇的意味。

    但这种决断是没有方向性的,无人引导,就是在邪路上走到黑。有人引导,自然也是学的快。

    这一点在耿海燕这个角色上很明显。用现在的词来说,就是偏激。什么东西,一旦认准了,就会一路走到黑,撞了南墙也不回头。她觉得开黑店是对的,就会去下心思去钻研怎么才能把黑店开好,什么人好骗,什么人不好骗。该怎么骗

    所以第十三章中主角对他的评价是

    “可耿妹子,你就复杂多了,你是个悍泼的女子面相,而且现在经常口出妄言,作伪骗人,偏又聪明脑子灵活,如果不好好修炼心性,是要走上邪路犯大错的!阿光根本就无法纠正你”

    后来在主角的规劝下知道骗人是不好的,也很决绝。立马就能和自己母亲闹翻,前一天承诺了第二天说不骗人就是不骗人。爱上主角了就********去想怎么勾引主角,怎么让主角喜欢自己。要去开奶茶店也立马就专注于这件事。

    《資治通鑒》曰:耿者,憂也

    《楚辭·遠遊》曰:耿者,不安也

    这是“耿”字的第二层含义。即心忧,不安。因为对主角的难以把握,所以耿海燕一直处于一种缺乏安全感的心理,不知该何去何从。这种隐忧一直埋藏在心底,时不时的爆发出来一下。患得患失,忧心忡忡

    《詩》曰:耿,作炯

    《國語》曰:耿者,猶昭也

    《書·立政》曰:耿者,明也

    《集韻》曰:耿者,小明也

    炯和昭,都是光明的意思。所以就如同杨德光的德光一样,耿字,也是有光明的意思。尽管耿海燕她所身处的环境,是充满污浊污垢的,受到的教育也都是邪门歪道的,但是在她的天性中,还是有向往光明的成分在

    就如同杨德光的那个问题,那么多棒棒,为何只选了他

    耿海燕也一样,码头上那么多少女姐妹,为什么只有她看上了主角。还是在主角长发抓髻,满头油腻,衣着破乱土气,浑身污垢的情况下?

    仔细阅读原文就可以知道,耿海燕和主角见第二面就一见钟情并表白了。那么耿海燕看上了主角哪点?不妨看看原文对耿海燕的心理描写

    耿海燕第一次见主角是在主角来江州寻徐大人不成,跟随杨德光来码头被请吃饭的时候。当时耿海燕对主角的感觉是

    “喝汤的年轻人依旧斯条慢理,和周围那些棒棒真的有种鹤立鸡群的不一样,难道是因为头发长还挽了个抓髻?

    油腻腻的头发在这里就没什么稀罕了,棒棒哪个不是脏兮兮的。

    那种君子温如玉的做派,就算这小姑娘再不懂,也能轻易的就跟周围的棒棒们区分开啊。”

    然而这个景象是耿海燕的主观视角,杨德光就在主角对面,周边还有那么多棒棒,却没一个感受到主角的特异。

    而第二次见面,也就是一见钟情并表白的那次,对主角的观感是

    “但就在这一片零乱中,耿海燕的视野里应该把周围都模糊掉了,只有这个年轻人的笑容是清晰的。

    小学都没念多久,就从乡下被父母带到码头混迹了好些年的十七岁少女突然有点头晕目眩!

    好像被这个笑容给晃晕了!

    而且那种小鹿乱撞的心情让她居然有些站不稳!

    相比成天看见的市井嘴脸,这张干净阳光的脸太鹤立鸡群了!

    看看倒霉的杨德光吧,石涧仁这个对比反差太强烈了

    就算他再落魄,身上的土布衬衫看着再傻气,那头发看着再油腻,也是帅气逼人!”

    在这两段,都着重描写了主角的不同,他的阳光,干净,还有鹤立鸡群。是和耿海燕平常所见到的市井脸不一样的,这也是耿海燕所向往的,尽管她自己可能并不十分清楚。

    常说并不缺少美,只不过是缺失发现美的眼睛。这句话在耿海燕身上就很适用。这种对光明的向往并不是来自于后天的教育,而是与生俱来的天赋。但这种天赋也会随着后天的污染而消磨

    耿海燕的母亲就是一个鲜明的对比。同样是面对主角,耿海燕是看到他的干净阳光,而她母亲则是看到的低贱的苦力,一身污垢。一个是看皮表,一个是看真心。

    那么为什么其他小姐妹没有看上主角?道理和耿母是一样的。在他们的价值观里,要的是钱。干净阳光?能吃么?

    所以这种隐藏在天性中对于光明的向往,就是耿字的第三层含义,也是耿海燕能超出苦海的原因

    说完“耿”字再来说说海燕。不知道大家看到海燕最先想到的是哪部文学作品。在我的思维里,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高尔基的《海燕之歌》。我觉得,这也应该的大众所能想到的。

    在《海燕之歌》里,海燕被赋予了勇敢,自由,勇于抗争等品质。想一想,和耿海燕这个角色在面对他的母亲,以及面临种种困境时候的态度是很相似的。母亲反对,就动手。要我嫁人,就跑路。就是不从,抗争到底!面对乌云狂风巨浪闪电的这种抗争的阻挡绝不屈服。在海面上自由的翱翔。一如高尔基所说“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不但如此,她还嘲笑海鸭企鹅

    “海鸭也在**着,

    ──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

    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蠢笨的企鹅,

    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

    只有那高傲的海燕,

    勇敢地,自由自在的,

    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这种勇敢抗争的精神就是海燕的第一层喻指。

    除此之外,海燕在我国传统文学中,常常是相思,****的代称。如二晏父子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罗曼轻寒,燕子双飞去”亦或者《诗经》中的“燕尔新婚,如兄如弟”之语。所以海燕的第二层喻指是耿海燕对于主角的相思相恋,一直在试图和主角双宿双飞。

    然而试试证明耿海燕的计划并不如意。真真是襄王有梦,神女无心。古人认为燕子产于南方,须渡海而至,故名。因为要远渡崇洋,所以其中有羁旅情愁,漂泊流浪之苦楚的意味。林黛玉葬花吟就感慨:“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最后只能十分悲凉的问道“天尽头,何处有香丘”了。又如周美成的“年年如新燕,漂流瀚海,来寄修椽”亦或者张小山的“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难”。都是叹苦海伏波,飘飘摇摇,不知前途何处。这种对于前途的迷茫,即是海燕的第三层意思

    耿字所代表的心中忧郁,向往光明,和专独执着

    以及海燕所代表的勇于抗争,少女情怀,和对前途的迷茫

    排列组合后九种不同的性格层面共同组成了耿海燕这位矛盾而复杂的女性,她身上我们可以找到生活中很多年轻女孩的影子,是现代女孩们众生相的缩影。

    一如杨德光之于广大基础劳力者,耿海燕也有其影射

    (未完待续)

    在书评的最开篇就讲过,本书和其他小说最大的不同,就是在于变化,改变。小了说,是人物的成功史;大了讲,那是摆脱了命运的桎梏。

    一如杨德光之于棒棒。耿海燕则代表了不完全靠劳力来生活,有一定职业选择余地,但并没有受过太过高等教育的群体。

    如果说棒棒这个群体,于一般群众来说并没有太多的了解。毕竟他们太渺小太卑微了。还是很少有人专门去和搬砖工人,路边保洁人员攀谈聊人生谈理想的。

    但耿海燕所代表的群体,可能相对而言就常见的多,也接触的多,更甚至有的书友就是

    若是以日常中举例,比如街边流动商贩的摊主,各种商场,服装店,手机店里的导购,餐厅的服务员等都是在这个范畴之内。

    他们从事的工作不是纯劳力,但也因为其受教育程度原因而并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可替代性强,如果说棒棒们是作为地基的碎石,那么耿海燕所代表的也就是鹅卵石的状态

    未经刻意雕琢学习,全靠放养,有多机灵,看造化了。

    这些人相比如草芥的棒棒来说,情感更加明显,毕竟不是重体力劳动。也看节目,刷微博,玩微信,以至于上起点看小说

    棒棒的世界被局限在一个码头,但耿海燕所代表角色的世界相对而言更加宽广。但也仅仅是纵向的宽广,其社会阶层,自开始,就已经被局限了

    通常来说,如果是女孩子,多是进城打几年工,当当服务员,然后到了岁数相亲,会老家结婚。一辈子也就在老家度过。

    男性则也是来大城市打工,攒够了钱,回老家讨个老婆,做点小买卖。

    也有极少数的,在打工过程中学得了一技之长,有更进一步的可能性,但就我个人观察,也不过是多攒点钱回老家开个大点的买卖罢了。而做买卖终究不是是个人就能干的,经营不善倒闭的也不在少数。

    他们的孩子,可能会继续重复父辈的命运

    这,就是固化的阶级。某种意义上,也即是命运。

    悲哀么?我觉得挺悲哀的。一如第十八章说的

    “很显然,如果没有石涧仁这样一个人出现,杨德光未来很可能是当一辈子棒棒,运气好能到乡下找个婆娘生个娃,而耿妹子的变数就太大了,看看她那些未婚先孕成天叼着烟装潇洒的小姐妹吧,那几乎就是她很难避免的宿命,能变成她母亲那样,已经算是很幸运的事情”

    本书最别致的,也是我之所以说他是“文以载道”的原因就在于,他不但巧妙隐晦的写出了这种悲哀的现象,还给出了解决的办法

    这种变化,就是最最难得的

    时运如此,如何改变?如何挣脱命运的桎梏?我和他们究竟又都差在哪里?

    这都是这本小说所描述,讨论和想表达并解决的问题

    禁锢他们发展的并不是环境的窘迫,而是思想上的狭隘。习惯于庸庸碌碌,懒于思考,没有改变命运的意愿,最后只能是又回到原点,进行周而复始的轮回。这并不仅仅局限于杨德光和耿海燕所代表的群体上,这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至于如何真正去改变,作者在陆陆续续隐晦的给出答案,也需要读者自己的思考

    关于耿海燕这个角色的书评到此也就算结束了,我所分析的是在认识主角之前的耿海燕;会按照她命运轨迹去行走的耿海燕。但在主角的指导和引领下,她在一步步摆脱命运的束缚。至最新章节(123章)她终于做出了属于自己自主的选择。至此,她的命运走向将由她自己主宰。去往何方仍是一个未知数,但可以知道的是,她已经跳出了原来的定数。作者也将通过耿海燕的改变,去讲述他心中真正挣脱命运枷锁的方法。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诸位书友好

    拖了很久,一直没更。很是内疚。恰巧有人催更,昨日王汝南先生也与世长辞,想了想也是该更了。翻了翻评论,看到两位的争论,不禁冷汗淋淋非常惭愧,说小学是因为自己的学识鄙陋没有什么古文功底,也不懂什么专业技术科学知识,行文更没什么华彩气脉。因此而引发争吵实属不该,定然铭记,愿不再犯。二位所争论的是古今之事。今上其实就在做古今合流之举,也有将国学加入教育体系的政策。具体效果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史记·孝文本纪》言:“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取谏之鼓。若能广开言路,利益大众,我愿为之执鞭耳!

    我今聊效野人之献曝。若有错漏之处,也请各位方家不吝斧正赐教。

    码头上有名有姓的两个人已经讲完了,那么接下来要说的,就是那些有名无姓;有姓无名乃至于无名无姓的人们。这些即是是芸芸众生,是我们身边的人。他们的共性在于普通,平凡,随处可见,共同组成了这个社会。即众生相

    在前面已经说过,杨德光和耿海燕之所以能够脱离原来的群体,就在于他们的不凡,那么与之相对的,自然就是平凡。

    不凡在于何处?杨德光的不凡在于哪怕身处碰瓷宰客坑蒙拐骗为平常的环境还能待人以善。朋友发达了不嫉妒,暗恋对象被夺走了也怨怼而默默祝福。概括的来说,他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人。这是很了不得的。我当时看到那里,曾反思自己,若是常年身处那样糟糕的环境,是否还能够如杨德光一样纯善?想了想应是不能。又一转念,哪怕现在,也不能做到如他那般纯善。心不二念,纯粹自然。不禁心生惭愧。

    那耿海燕呢?她算不上一个好人,但她的不凡之处在于慧眼识人。颇有吕不韦奇货可居之风。能够在一群棒棒,现在常说的民工团体之中,抛开衣冠表象,发现其中卓尔不同的存在,也是很了不得的。这种慧眼识人,一在于其不在意表象,二则是天性中对于光明美好的向往。在前文已有论述,故不细表。

    依韩昌黎所言“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无论是杨德光还是耿海燕,尽管他们的学识可能并不及我,但是他们还是可以当我的老师的。

    如果说这是他们的不凡,那么大众的平凡,其属性自然就是与之相对的。从第一个出场角色开始,就已经展开的描写。这个对于众生相描写的伏笔绵延千里,到现在还有。大家不妨留心看看,自然知晓。

    第一个出现的人物,是倨傲的保安。对于主角这样的乡下人。大大的秀了一番优越感。明明并不是什么显贵,却有那么一股子的傲慢

    “保安冷哼一声,扯扯自己的灰色制服衣摆,好像那是这世上最华贵的衣裳:‘你做去梦吧!你这样的,人才市场都没人要!自己去劳务市场!’”

    接下来的则又有人才市场的横rou男人。主角已经做出了评价。除此之外还有第十章中被主角拉了一把的女商贩等。其实想一想,相信不少身边也是有这样的人的。

    不过这些描写,仅仅算是铺垫。真正对这个问题的点明和深入,是在第十六章。这个十六章,值得反复推敲,是承上启下,又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一章。可以说清浊阴阳,在此分判。贤愚圣凡,于此区别。是沉沦为草芥,还是冲天而化龙。其基在此

    所以标题就是————阴暗还是光明,选择在你

    这一章开篇,先是对于之前种种白眼做了个总结。讲的是这世间阴私鬼蜮。即标题中的阴暗

    “走在二手货交易市场,石涧仁明显感觉今天受到的待遇区别很大。

    之前衣衫破旧十足棒棒模样的时候,周围的人基本是隔着半米以上的距离走,个别女性甚至老远就捂住鼻子摆出一副厌恶的表情,更不用说被人搭腔了,基本全程都是稍微靠近什么摊位,别人立刻不耐烦的驱赶:‘棒棒!站远一些,不要挡了我做生意。’这还算是客气的,有些直接喊滚,还随手抓了纸团或者烟头砸人!

    声音几乎就是缠在他身上的,石涧仁敏锐的感觉到这种差别,忍不住笑了,原来这种人世间的势利、市侩真的就是这样现实,师父说的,书上写的那些放浪形骸的古代狷狂名士做派,在现今社会完全行不通,这个世界并不是看你有多少实际能力跟素养,而是先看衣冠,先看脸!

    还是要入世才能真的体会到这么多真实!”

    此一段,说的是看脸之现象。那么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作者借耿海燕之口一语道破

    “但这会儿有一说一:‘不是,我是感谢你这几天的另眼相待,没有跟其他人一样衣冠取人。’

    耿海燕的表情应该算有点讥笑:‘这个社会不就是这样的么?人吃人的社会只看钱!’”

    如果说第一段主角的感慨,是少阴,阴浊之质还在酝酿的话那么道理耿海燕这一句则是太阴,直接点破,阴质达到了极点。也是对于众生相的高度总结

    无论是棒棒,码头上的卖假货开黑店的,核心就是一个字。钱!

    道德?不坑人?那是啥?能吃么?能赚钱么?穿这么破烂像有钱的么?尊重?凭什么尊重?一个棒棒而已?啊呸,你算什么东西?也配我尊重?为什么不尊重?你不过是一个低贱的棒棒罢了!什么?咱们都是人,差在哪?你说差在哪?

    哎,也就是钱罢了

    在《列子·说符》当中有这么一段话

    人而无义,唯食而已,是鸡狗也。强食靡角,胜者为制,是禽兽也。为鸡狗禽兽矣,而欲人之尊己,不可得也。

    这一段,就是对码头的最好写照

    如果一个人,没有属于自己的追求,道德人文修养。只想着吃饭,吃好。那么和鸡和狗有什么区别呢?这里说的是棒棒

    那如果不单单是吃饭,而是现在很多的就追求男女****的快感,那么想来和鸡狗也没什么区别。

    所以诸位也可以反思一下,自己平日中如果刨去吃饭,睡觉,还有男女****这些和动物共有的之外还有什么?

    那除了唯食而已的鸡狗之外,还有另一种人,就是强食靡角,胜者为制,是禽兽也。这个强食靡角,胜者为制。就是常说弱rou强食,所谓《进化论》。这个本来是西方的东西,但因为历史原因,就全套搬过来了。其实老祖宗早就知道和说过这种思想。并且下了结论。强者碾压弱者,大狗欺负小狗,老虎吃兔子。这是动物的生存模式,但不是人该有的。如果是以这种文化去引导,那和禽兽也没有什么区别。这里则说的是很多人,不单单有书中码头骗人的,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最后给的结论是,你都鸡狗禽兽了,还想要别人像尊重人一样尊重你,这不是笑话么?那那些尊重鸡狗禽兽的呢?想来也不过是同类罢了

    如果说前面这一段是由少阴至太阴,那么阴极自然阳生

    自有一阳来复

    “听这口吻颇有些叫板的意思,石涧仁想了想尽量简单直白点:‘人生来就是悲苦的,这话没错,其实你这样还蛮好,已经习惯于看到阴暗面,但你现在就要学会看到积极光明的东西,生活才有希望,才不会觉得抽烟帅气,沉迷于男女之事,又或者去骗钱……’”

    然后则是杨泽林出场,算是启下,为入城做了铺垫,杨泽林在这里也被作为了光明的象征。那么既然有阴极点睛,道破阴私之根本。那么自然有阳极言尽光明之本义

    “石涧仁笑笑转头走了:‘就是这个意思,多读点书没错的,心中有天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在为什么努力,那就不会凡事都充满戾气,什么都看得那么狭隘,觉得什么都阴暗,什么都无所谓了。’”

    讲到这里,就不得不提昨日与世长辞的王汝南先生。尽管是个虚构的人物,但我还是很尊敬。是一位值得敬佩的人。但不得不说,他也是一个迷茫的人。尽管迷茫,但还是思考过。这比前面所说的鸡狗禽兽而言,王汝南先生要好得多。这种迷茫,是现代所独有的。在经历过传统思想被打破,而新思想未成形期间的现象。因为,马氏之著作,并没有去讲,身为一个平民百姓,要去怎么做。怎么为人,怎么处事。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如何完善个人修养,如何调节家庭关系等等。每一个人民都是迷茫的,这个家国天下自然不会好起来。

    正是在这种环境下方有王汝南先生的思考

    连院长的声音都平静稳定:“阿仁,我们反复讨论过,你熟悉的那些三纲五常是不是还有用,怎么用,阶级斗争是不是还有用,怎么用?这都是曾经的核心价值观,中国现在经济飞展了,可是很多人心里不满,有怨气不开心,茫然空虚,就是没了核心价值观,该怎么办?”

    王汝南先生是迷茫的,但他还是去做了。按照他的理解去做了。他在试图找回中国“丢失的魂魄”。这里说是中国丢失的魂魄,其实也是每个人丢失的魂魄。

    当知,家国天下,是以每个人为基础的。

    这里的每个人,是码头上骗钱碰瓷的;是卖苦力的棒棒;是各个院校的大学生;是官场商场的名流;是杨德光,是耿海燕,是宋青云,是纪如棠,是王汝南,是石溅仁。更是你,是我,是他。

    心中有天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在为什么努力

    这也是作者想说的,小说所承载的东西

    王汝南先生是可敬的,也是可悲的。可敬在于其轻财货而重家国之精神。但其也可悲在于在这个变化的时代一直到寿终也没能真正的改变什么。

    以前曾经喝过一碗鸡汤,今天又端上来,与大家共饮

    在英国最古老的建筑物威斯敏斯特教堂旁边,上面刻着一段非常著名的话: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于是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以后,我发向我不能够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便仅仅是改变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当我现在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我可能会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到此为止,可以说讲光明和阴暗,两个选择都给说尽了。但为什么到这来这一章还没有结束?因为这种事不是嘴上光说说,心里去想想,而是要切实去做。第118章《这世上最不值钱的就是真心》就专门讲的这个事。

    洪巧云无情的耸耸肩:“对啊,那你还敢说你努力去争取过爱情?别开玩笑了,如果努力,就会想方设法的坐回教室里面去从头学习,再枯燥乏味都要让自己去学习提高,这世界上最没用的东西就是没有实力却只能靠诚意去表达真心,诚意有个屁用,但凡能拿出一丁点努力的东西来,都比这玩意儿强!”

    爱演的女教授还摊开手:“虽然我听不懂他说什么,也不知道他有多努力,更不能帮他做什么,但是我有一颗真心爱他的心,好笑么……嗯,我每个学期都能看见学生跟我说我真心很想有个高分的成绩,可是不认真上课,不专心作业,真心有个屁用?人世间哪个不是真心想有钱有舒服的生活,可有多少人是为真心去努力争取过了的?”

    就是选择之后又什么用么?还是要以切切实实行动为准。所以继续写的是主角如何去做的。可以说前一段是知,这一段为行。知行合一,又是一组阴阳。

    但要想去做之前先要能知。好比身居北平欲往上海。那么自然要知道上海在哪,该怎么去。才能有接下来的买机票也好,自己开车也罢。是知为行先

    一时热血上头,但不去做。并没有什么意义。这也就是主角在王汝南先生追悼会上反应平平的原因。最后果不其然,私信被公示收藏沦为装点,真正去深入思考然后实践的又有几个呢?

    码头篇算是告一段落了。林林总总加上各种引用也有一万来字了。这个书评的初心就是因小说而获益,为不辜负作者之苦心,所以絮叨上两句,发作者之未发,希望看了能够有所受益。

    在这个纷杂的世界中美丑贤愚,形形**的人都有。有搬砖的,坑人的,画画搞艺术的,上流社会做大买卖的,更有要兼济天下的。但这很多都是打出生就已经设定好的,颇有些神仙终由神仙做的意味。但真的如此么?能不能去改变?我们为人要怎么去改变?怎么修身?怎么处事?以及作者借主角之口说的,真正要追求的究竟是什么?这是主角之所以助人,作者之所以更文的原因所在。我们生而为人,顶天立地,又当如何行之?如何处之呢?希望大家能有所思考,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