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带着帝国当皇帝在线阅读 - 第十章 风云激荡,大战连连

第十章 风云激荡,大战连连

    朱常淓以帝国基地军队为主体,又收服了没有对南明朝廷没有二心的黄得功,精心布置之下,以雷霆之势对江北四镇之一的刘良佐发动了合围攻击。

    刘良佐所部毫无防备,被杀的节节败退,最终麾下士兵崩溃逃散而去。

    刘良佐本人也被部将给擒杀,砍下了首级向朝廷作为投诚的见面礼。

    其余溃兵也被黄得功收拢改编,刘良佐彻底灭亡。

    江北四镇只剩下高杰还没有归顺朝廷,黄得功受到皇帝授意,以邀请赴宴的名义将高杰骗出军营,然后趁机绑缚。

    同时派人将高杰手下人马趁机包围缴械,并且杀了多尔衮派来联络高杰的密使,并将人头给送了回去。

    高杰无奈之下只能宣誓效忠皇帝,并且把自己的儿子交出来作为人质在南京城中读书,以表示投降的诚意。

    在顺利解决了江北四镇之后,江北之地终于平静下来。

    可是此时,在武昌的宁南侯左良玉在其子左梦庚的怂恿之下终于野心膨胀起来,打出了清君侧,诛杀马士英等jian臣的旗号,率领二十多万大军沿着长江向南京杀来。

    一时间,朝廷动荡,百官震惊。刚刚才因为平定江北四镇带来的平静又再次被打破,百官惊惧惶恐,人心动乱,谣言四起。

    而此时,从北方又传来了满清大军准备南下的消息,更是让这动乱的局面雪上加霜,一时之间天下又进入了风雨飘摇的局面。

    在这危难之际,皇帝朱常淓果断决定御驾亲征,亲自率领拼凑起来的十万人马出了南京城,向九江开去。

    水师总兵方国安也发誓效忠皇帝,带领水师在九江段江面上与左军相持,阻拦左军前进道路,导致左军进展缓慢。

    皇帝率领的大军到达九江之后,便摆开阵势与左军的二十多万大军对峙起来。

    朝廷大军虽然人数上处于劣势,但是却基本上都是精锐,尤其是作为核心战斗力的黑犀军更是强横无比。

    双方大战三场,左军不但没有丝毫进展,反而损兵折将,士气大跌。

    此时,左良玉因为心中郁结,导致旧疾发作,卧床不起,左军士气更是低落。

    此时皇帝见时机成熟,又亲自到两军阵前施展攻心计,一方面怒斥左氏父子欺君罔上,以下犯上,罪不容恕。另一方面又大度的宽恕所有左军士兵,认为他们是被蒙骗,根本不明真相,所以朝廷不予追究。

    左军军心更是大乱,谣言四起。左良玉麾下诸将也是心思各异,一时间暗流涌动,山雨欲来。

    湖广总督袁继咸趁夜进入左军,面见左良玉。与左良玉深谈之后,左良玉羞愧不已,悔恨难当,第二日就发病身亡。

    左良玉一死,左军群龙无首。左梦庚志大才疏,威望不足,大部分士兵都不愿意听他号令,逃跑着无数。

    左良玉无奈之下,带着少部分人马准备撤回武昌,然后投降满清以求出路。

    皇帝抓住机会,命令水师总兵方国安配合黑犀军主力和黄得功所部,三路夹击,左梦庚大败被杀,左军彻底失败。

    左氏父子败亡之后,朝廷大军趁机攻占了武昌重镇,部署重病扼制长江中游。

    平定江北四镇,以及御驾亲征击败左良玉父子,让皇帝朱常淓威望大涨,朝野之间称颂之声不绝于耳。

    皇帝趁此机会,下令大力扩编新军,编练军队。

    民间壮丁踊跃报名参军,各地富户乡绅也都纷纷捐款捐物,江南各地一片沸腾,朝廷威望逐步建立。

    满清摄政王多尔衮此时并没有多余兵力南下江南,山西,山东两地的反清运动此起彼伏,让多尔衮焦头烂额。

    而且,山西还有大量的大顺军,更是让满清朝廷忌惮不已。

    山东各地民众自发组织起来,由各位乡绅带头组成义军,自己打造兵器,制造盔甲,旗帜,纷纷占领大顺军撤出后留下的福州县城。

    满清排到山东的招抚特使也被义军驱逐,山东反清运动一时高涨。

    在这种情况下,满清朝廷之中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有人要求撤回关外,放弃京城,认为满清是无法与汉人抗衡的。

    但是多尔衮固执己见,坚持认为满清有机会问鼎中原,一统江山,因此派遣其弟豫王铎铎带领一支人马进攻山东。

    派遣其兄英亲王阿济格带领一支大军进攻山西,企图用武力稳定京畿两侧。

    皇帝朱常淓审时度势,一面派人跟李自成联系,双方结盟,共同对抗满清。等到驱逐满清之后再决出天下归属。

    李自成答应结盟,调集重病在山西与清军作战,将阿济格牵制在山西。

    另一方面,皇帝则派出已经升为兵部侍郎的陈子龙为招抚大臣,赶赴山东招抚各路义军,授予各路义军首领官职头衔,使他们为朝廷所用。同时向山东和河南派出流官管理。

    第二,则是派遣兵部尚书史可法在中原之地招抚收拢溃兵败将,重新占领大顺军留下的权力真空。

    而且,朝廷还宣布免除以上地区的两年税赋,一时间两省百姓欢呼雷动,拥戴朝廷。

    陈子龙带着收拢的各路义军,重新编组,由朝廷供给兵器甲胄以及粮草,与多铎带领的清军进行了多次战斗。

    清军人少,又不熟悉地形,被义军折磨的焦头烂额,最终损失惨重,只好退出山东。

    阿济格在山西也是损兵折将,节节败退。大顺军士气大振,趁势反击,清军不敌,只好退出山西。

    大顺军忙着收服失地,南明朝廷也需要时间消化光复的山东河南等地,满清朝廷也要舔舐伤口,没有余力再次出兵,而且内部的争论分裂越来越严重,因此三方一时之间暂时维持了一个微妙的平衡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