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玄幻小说 - 回到民国做球星在线阅读 - 第六十一章 两翼齐飞

第六十一章 两翼齐飞

    巴塞罗那和西班牙在世界足坛的成功,让足球的传控理念备受推崇。而在这种潮流之前,有一种流行的打法是依靠边路,造成不间断的冲击,将对手压制得难以喘息,根本不让对手有反击的机会,这就是经典的两翼齐飞。

    两翼齐飞是当今中国足球迷耳熟能详的一个词。它泛指球队的左右两条边路同时具有出色强悍的进攻能力。它的的表现形式,可以是两个边锋,可以是两个边前卫,也可以是两个边后卫。

    曾经的西班牙国家队也是一支追求两个边路,强调两翼齐飞的球队,他们以多产边锋著称。劳尔和莫伦特斯中路抢点,华金和维森特在边路不断的冲击,就是那个年代,西班牙进攻的全部。

    2002年世界杯那支完美的桑巴军团,有一对让人无法忘怀的强大的“卡卡”双翼——卡福和卡洛斯。卡福在右后卫的位置上进可攻,退可守,非常全面,而作为左后卫的卡洛斯可能在防守上会遭到一些人的诟病,但他边路进攻时的速度和爆发力恐怕无人能及。

    上世纪的英超顶级球会,总会配备一对边路好手。切尔西的罗本和达夫、阿森纳的永贝里和皮雷以及曼联的吉格斯和贝克汉姆,这一对对的边路组合,至今依然让英超的球迷们念念不忘。

    很显然的,“两翼齐飞”一词带有非常浓重的中国气息。上世纪80年代,中国足球就有“两翼齐飞”的说法,无论是国家队,还是地方队,“走边”始终是多数球队的进攻突破口。

    回溯到1959年,广东队参加了第一届全运会足球比赛,之后的广东足球第一次被贴上“南派足球”的标志。

    当年的广东队排出的,是四前锋三后卫的阵式。队伍中,杨霏荪与程洪森司职边锋,他们在比赛时发挥出众,从而打响了南派足球“两翼齐飞”的招牌。

    而到了70年代,广东队又出现了一对杰出的边路好手。1975年广东队获得第3届全运会男足冠军时,杜智仁和欧伟庭两名边锋,又组成了南派足球典型的“两翼齐飞”。

    有理由相信,“两翼齐飞”的说法最早是来自于广东队。但是当年的“两翼齐飞”被更多地用来形容边锋的组合,含义比较狭窄,而非像如今这样,包含了整条边路。

    然而,纵使两翼齐飞历史悠久,声名隆著,但是随着控球理念的大行其道,越来越多的队伍开始选择在中路进行渗透,在进攻腹地进行三角传球和简练的小范围配合,然后再通过直传球,攻击对手的身后。

    成功率是两翼齐飞不可弥补的缺点。例如传中,这是一种效率很低的进攻手段,只有大约20%的几率能够成功找到队友。据统计,就算是当今欧洲最好的传中好手,场均也仅仅是成功3次而已,这数据还多亏了有定位球做出贡献。

    当今的足球比赛,虽然边路的进攻依然十分的重要,但是其体现已非两翼齐飞。

    因为压迫式的以球为导向的四后卫体系被越来越多球队运用,所以快速地把球转移到对手的弱侧,去创造球员1对1的机会,成为了最佳的进攻方式。

    但是这种进攻方式依旧有赖于传控,显然与过去华丽的边路强突截然不同。

    从这些情况来看,似乎两翼齐飞已经是相对落后的战术打法了。

    但是陈乐自从被黄崇伟“点醒”之后,忽然就不再迷信“先进”了。所谓的战术,无非都是抑制和反制两个形态。过去的中路,防守太过严密,清道夫体系的坚实,让进攻只能从边路寻找突破口。而自从通过改变越位规则来打破清道夫体系后,中路的渗透就成为了最佳的进攻首选方式。同时,防守方为抑制渗透,创出了压迫式防守,而进攻方却再次想出逆边进攻的反制策略!

    所以说,战术无所谓先进不先进,只有适合不适合。

    对于陈乐而言,两翼齐飞却是最适合益智足球队的选择。一是因为两翼齐飞的打法相对简单,易于球员领悟;二是因为它配合套路较少,易于球员掌握;三是因为它对球员的技术要求低,上至巴西,下至马尔代夫,都可以拿来一用。四是因为民国时期的球队还不懂如何去防备它。

    第三点也是陈乐最为看重的,如果要益智球员像西班牙那样打短传渗透,无疑会延长其成长周期,不知道何时才能出师,那时候连黄花菜都凉了!需知道,夺得世界杯的那帮西班牙的球员,也是经过了几代人的积累和努力,才被慢慢培养出来的。

    益智足球队的最大优点,就是有陈乐这个“金手指”。他诞生在国内极其重视基本功的一段时期,所以他几乎熟悉每一种基本功的练习方法和使用方式。

    处于民国这个时期的足球运动员,都是处于技术萌芽的懵懂阶段,个人的技术成长基本上都是靠自己摸索而成,即便有人传授,学到的也是不太靠谱的有缺陷的技术动作。相比他们,益智的球员因为有陈乐的指导,所以技术动作的学习会快速很多,运用起来也正确很多。

    “足球从娃娃捉起”这句话,其实并没有错,错的是,人们忽略了球员即便是从青少年才开始训练,也依然也可以成才。这种例子无疑是可以找到一大把的。而造成这种观念的原因,很大的一部分是因为人们缺乏科学的研究和态度,总是想当然地把其它运动的特点套用在足球身上。

    单单从颠球而言,在有指导的情况下,一个孩子要熟练掌握它,仍然是需花费很长时间的练习和琢磨,但是一个青年人,却可以在一到两周,或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学会它。

    这是因为青年人的智力和协调性比孩子更强,令到训练的周期可以更短暂。

    所以,足球运动员在到了14岁后,他们的技术依然需要继续勤加练习,部分也是由于这个原因。而另一部分很重要的原因是,14岁后,孩子的肢体开始快速成长,那时候,他们连自己的身体都需要适应,更何况球技?14岁之后,才是技术成长的黄金时期。

    益智球员的头球能力在短短几天的时间内,就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当然,是最基础的那一部分,剩下的就是学会如何在实战中运用。

    查普曼最伟大之处,不是单单在于他是一个战术大师。他创造了现代足球历史上里程碑式的“WM”打法,强化了边路进攻的重要性。另外,他还是现代足球历史上,第一个改变足球训练方式的人。他在阿森纳的训练中,开始采用小场地局域配合训练,针对边锋和内锋进攻配合,组织了专门性的边锋内切和传球训练。

    查普曼有一套自己的足球理论,他强调充分利用足球场地的空间,“在每一块草皮上掀起战争”。

    陈乐现在做的,就是查普曼的那一套——采用小场地的局域配合训练。

    他把球队分成了两个部分,各自进行训练。第一部分,是让后卫从靠近底线的边线端,传出半高空球,让前锋练习抢点;第二部分,就是中前卫和边前卫做下底的配合训练。

    因为陈乐分身无术,只好让队长黄崇伟负责统领第一部分的练习,而他自己则专门负责第二部分。

    这个部分也是益智最需要掌握的。

    “据我观察,虽然235阵型名面上是2个后卫,和3个半后卫(或称前卫),但是这5个人,两条防守线的位置是相当接近的,基本上就可以当成一条防线。”陈乐在战术板上,为益智的中前卫和边前卫们解说着战术,“其中,两个后卫扼守中路,两个靠边的半后卫负责防御边路,从球场的横向来看,他们之间的距离是非常宽的!我们的下底战术,就是要通过他们之间距离宽的这个弱点,来制造我们2打1的优势局面。”

    “他们居中的这个半后卫,因为还需要负责进攻时的组织任务(是的,你可以当它是拖后的组织者,就像意大利的皮尔洛那样),所以他的精力主要是放在中路。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对手边路球员的身后确实是太广阔了!”陈乐说完,用教鞭在战术板的相关位置上比划了两个圆圈。

    “那么,我们如何去利用对手的这个庞大防守漏洞呢?单靠个人的突破,显然是很难的,要不然对手也不会放心地留下这个漏洞。我们也不行,我们的边路球员的盘带技术和跑动速度,还都是不及格的!”陈乐说到这里,忽然用眼光环视了一趟在他身边聚集的球员,缓缓问道:“那你们说,该怎么做呢?”

    “一个人不行,那就两个人吧?”邰怡夫留意到了陈乐之前提及的2打1。说话少的人,往往就懂得去听别人的话,也往往会在出声回答的时候说出重点,邰怡夫也不例外。

    “不错,就是2打1!”战术板上,陈乐把代表益智的两个棋子,放在了代表对手边路球员的棋子旁边。“这就是接下来,我所要介绍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