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元末新世界在线阅读 - 第一百五十五章 挑衅1

第一百五十五章 挑衅1

    于志龙待众人一一说完,正襟危坐道:“益都军里孟氏军,田氏军,唐兀卫多勇战之士,其战阵冲杀,将士调度多得法,反倒是益都本地汉军追名求利,避险逐安,彼此间少有配合。事后吾屡屡想来,当真是我部命不该绝,天幸有此漏洞!当日吾冲击鞑子中军,亦是迫不得已,虽然我部已有取胜之迹,不过顺天军的中军和右翼却是危在旦夕,若无重大扭转,局势堪忧,不可设想。故冒死捣毁鞑子后阵,甚至不得不连续冲击敌之中军,以期扰乱敌阵,策应顺天军各部血战。逼得也先老贼惧而退,丢了帅旗,战果之大亦出我所料,天佑我顺天军不败!”

    “纪校尉,明校尉所言深得我心。”于志龙微叹,“自于海大头领率我等转战以来,余生者多是勇烈之人,能直面生死者非靖安军所独有。眼下鞑子是大敌,各部合则两利,分则必弱。大家伙虽然有些不投脾气,但大敌当前,总不能为了意气和些许钱财而内讧!”

    吴四德梗着脖子道:“他们识相便罢,若是不开眼,索性废了他们,将军来做这个顺天王!”

    钱正和侯英,常智听后直拍打退,赞道:“果如君言,再无阻碍!”

    明雄和穆春,程世林心内悚然,不出声,紧紧盯视于志龙面容。

    纪献诚,谢林,孙兴则静待于志龙示下。其余人或喜或忧。

    今后如何,于志龙和赵石,谢林,纪献诚等早有共识,只是未曾与众人明言。今日吴四德挑明话语,于志龙细细思索,再不给众人交底,恐军心浮动,反而不谐。

    于志龙静静思虑片刻,回首看向孙兴,孙兴领悟,径去室外布置,严禁外人靠近。

    “我等拜离于海大头领时,就已定下东行突围,寻一根基之所,一逞驱除鞑虏,复我河山之志。今日有此县所倚不过是暂歇之地,待军马重整之日就是我等出兵之时。彼之各部,志同者,可合力而为,异心着,能合则合,不能合者,好说好散!若彼此刀兵相向,徒令亲者痛仇者快!”于志龙慢道。

    “今已成军,兵强马壮,天下之大,我等何处去不得?”于志龙今日在诸将面前说的明白。

    座下诸将听得分明,有人心思顿时翻腾起来。特别是于志龙所言“天下之大,何处去不得”,激得众人心潮起伏。纪献诚与谢林互视一眼,暗暗点头。

    于志龙暗觑诸将脸色,见诸将多面有喜色,接着道:“兵者,生死之大事,农者,国事之根本,当前兴农事由谢县尹,程主簿主导;练兵由赵将军,明校尉,纪校尉具体监管,汝等回去后应身体力行,不可懈怠!”

    诸人纷纷起立,大声应诺。

    于志龙则对谢林,程世林道:“整饬道路,疏通沟渠,所需劳力不足时,可以由县里划定部分地段,由本军中根据各部的休整时段轮流出人力。另外,我靖安军军属还是多集中安排在城西,城南之处,暂时依此办理。”

    如今青壮多投军,依靠妇孺老弱兴农,必然人力缺缺,于志龙当然以照顾自家军属耕田为先。

    于志龙再令诸人落座,道:“刘、秦几位将军的秉性我们都晓得,与之多费口舌无益,徒惹烦恼,且休再提!当前还有一事:方主簿与谢县尹协力好生看顾我部伤员。昨日与赵将军谈到鞑子的俘虏伤卒,彼等虽是敌手,不过也不能任其自生自灭,他们本就是我中原汉民,多为生计入了汉军和义军,只要按照以前招兵之法加以劝导,想必多数还是愿转投阵营的,若是不愿,待局势缓和后,可考虑对其劝诫后放其归去。”于志龙道,“至于重伤之人,吾将陈禀刘天王,将其全部放归益都。”

    对俘虏加以感化,争取其改变阵营,重伤俘虏则放归益都,减少顺天军自身的伤药消耗,这是于志龙战后一直考虑之事,与赵石商谈,赵石也同意。

    “将军,这些人若是回去,万一再与我军交战,岂不是纵虎归山?即便不杀,莫若拘在军中做个役夫也好!”常智奇道。

    “无妨,我给其医治,又任其归去,彼等即便今后再与我军作战,想必大多人的战意不会再如以前坚定。今日放归数十人,敌营中至少会有数百敌卒暗下考虑异日被我军围观时的出路,若再来几次,鞑子再与我死战之心必弱!虽亏在眼下,但利在长远。再说只要我军日益强盛,何惧之有?”

    “将军所言极是,医治伤兵可显我军之仁,任其自归可彰我军威武之心,若我军长期贯彻之,其影响之大难以估计。”谢林现在心神渐渐稳定,不由得插话道。赵石、纪献诚则点头赞同。

    明雄附议道:“刚猛果烈强自身是军中正道,弱敌心志亦是一途。将军勇烈又仁义,属下敬服!”

    于志龙点点头,两军交战,胜方能救治对方的伤者已是极大的宽容。

    诸人继续闲扯几句,于志龙觉得酒劲消下不少,再与谢林和程世林交代些农事后,这才别了谢林、程世林领着诸将出城回营。

    当日城外血战,刘正风等共俘虏益都军近三千人,其中轻重伤卒不下三百,至少一半俘虏是靖安军所获,要不是于志龙临时起意,当场约束靖安军不得杀俘,并承认元军的伤卒亦可算军功,这些伤卒难免会大量死在己方士卒手中,以邀军功。

    不过其他各部对待那些伤重的敌军将士可就没有这么好心了,大多是直接斩首了事。做了军功。按照赵石等估计,至少杀了两三百人。

    第二日天明,于志龙入城求见刘正风,提请其首肯将俘虏的轻重伤残敌卒全部释放归益都,刘正风想了想:这些人虽然不多,但是留着确如于志龙所言会大量消耗目前不多的疗伤药,若是杀了,不过是数百首级,要之亦无用,放其归去还能彰显自己仁德,也就同意了。但是那些俘虏的元军将佐放不得。

    至于不愿改换阵形的,自然不能轻易释放。于志龙则建议:“目前我军急缺劳力,不如就拘其为役,着人严加看管?待局势明朗后再做打算?”

    “善!”刘正风哈哈一笑。这些俘虏约三千,即便有一半投附,还有千百青壮可用。按照以前的处置,凡不肯入伙的尽皆屠了,如今发去做役夫亦是天大的恩赐了。

    既然这次做了善人,刘正风索性对手下吩咐道:“立即派一使者至益都城,告知对方可筹集车辆,我军不仅放归这些伤重残兵,还会将益都兵尸首尽数归还。若其两日内未来领取,我军将会将尸首尽数火葬,掩埋。”

    当日收集的元军尸首与近两千具,为了避免发生瘟疫,刘正风令人全部集中就地掩埋,若是益都接收的快,这些尸首还未来及腐烂。

    两人正说着,于世昌突然黑着脸大步闯进来,人还未进屋就听其大声道:“刘叔,鞑子这次忒可恨,竟然将儿郎们的尸首悬挂于木桩示众!说什么这次也要过河杀他个落花流水!”

    刘正风和于志龙惊讶的看去,只见于世昌满眼怒火,提着马鞭,昂然而入,见到于志龙亦在此,不由微微一愣。

    “何事发怒?”刘正风心情尚好,示意他坐下叙话,对于于世昌的称呼看似毫不在意。他虽然称王,不过有时候手下将领们仍然时不时称他为大头领,于世昌有时多以叔相称。

    “狗鞑子,昨日有两个弟兄过河探查,陷于贼手,今早我等沿河巡查,发现鞑子已将这两个弟兄的尸体高悬于河岸!前几日陷于贼手的兄弟也被其悬挂示众。这口气,说破天去亦忍不得!”于世昌一口白牙咬的咯吱响。这几个陷于益都元军的人里有他的旧部,两军交战死于敌手很正常,但是看到自己的旧部浑身鲜血淋淋,虽然隔着河面,仍能看得出身上皮开rou烂,死前必然受尽折磨!

    战后临朐和益都都加大了彼此的探查,刘正风等在考虑渡河而击的可能到底有多大,益都军则严阵以待,尤其是城东之河段,因为河面最窄不过十几丈,浮游而过不需一柱香时间,双方多利用夜黑时悄悄浮渡,你来我往,已不知交了几次手。

    刘正风怒道:“鞑子无情,坏我军士!安能得忍?”他眉头一拧,立即喝令亲卫进来,吩咐道:“去,把这两日俘得的几个鞑子探子通通宰了,照样悬于河岸!”

    于世昌还不甘心,道:“鞑子害我兄弟,不如我等寻机趁夜渡河而击,不仅给弟兄们报仇,击溃对面贼敌,正好大军过河,直取潍州!”

    于志龙急道:“且慢,元贼如此行事未必没有激我鲁莽过河复仇之意,未得确切消息不宜轻举。”

    于世昌斜眼看去,也不就坐,挺身直言:“我虽没有斩将夺旗之能,可不缺热血决死之志。元贼虽众,在我眼中不过土鸡瓦狗耳!如今我军大胜,上下士气正盛,元贼气焰靡灭,正是用兵之时,此时出击正当时也!”

    于世昌当日一路冒块石箭矢,然后与元军交锋血战不退,战后众人亦多称赞。因为战果不如于志龙,于世昌心中总有一股郁郁之气。他今日见旧属尸身被敌高悬,心中大怒,想也不想就策马入城,径直来见刘正风请战。

    如今见于志龙出言劝阻,心中不忿,只道他胆怯,或怕他立功扬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