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大明圣祖在线阅读 - 正文_第三一三章 内阁、都督府

正文_第三一三章 内阁、都督府

    北京,紫禁城,文华殿。

    九名,不,现在是八名阁老了,他们八人围在一张圆桌前开着会议,这便是内阁大名鼎鼎的圆桌会议了,昭示着八人平等,共同商讨国事的精神。

    阁老当中,首辅三票,次辅两票,其他辅臣一人一票,总计下来就是一十二票。这个情况是朱由校刻意造成的,这又不是后世,非要弄个奇数出来,若是双方商议不决,自然就需要找他这个皇帝裁定了,不然什么事都内阁议而决之,久而久之他就成了虚君了。

    圆桌上,东阁大学士、次辅徐光启坐在上首,会议就是由他召开的。此时,一份公文从他手中传递而出,让所有人都看了一遍。

    “各位怎么看?”徐光启皱眉问道,他也没想到,竟然从辽东那些百姓中还真的弄出了极有价值的信息。

    这份信息简短,但内容却十分的丰富,交代了当代白莲教主徐鸿儒的藏身之所以及他们准备在山东造反的几乎,上面还有些人名地名,都是白莲教的暗子。

    “交给宗人府吧,他们不是总掌天下宗教事务么?”朱燮元说道,身为内阁的下属部门,自然要方便些。

    “还是交给锦衣卫吧,毕竟这些邪教图谋造反,危害帝国安全,这可是陛下钦定的锦衣卫的职责。”黄克缵有不同的意见,他毕竟比后进的几个大学士要多出了一年多的经验,在庶务处理上更加的圆润。

    “对对对,交给锦衣卫就好。”毕自严说道,初入内阁,各方面还不清楚,在事务决议上他目前主要还是随大流。

    “既如此,大家投个票吧,统一下意见。”见众人都是这个意思,徐光启也不反对,直接同意。

    “我看还是不用投票了吧,这又不是决议什么大事,只是两个部门间的公文转交而已。”王佐插嘴打断道。他的意见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不知为何,他们总是避免以投票的形式决定任何政务,哪怕皇帝说了这话,他们也不敢开启。

    “是啊是啊,不用投票决议了吧。”其他阁老也一起符合道,见众人都不愿意进行投票,徐光启只好作罢。

    其实朱由校规定的内阁议事程序很简单,几个阁老团团一座,然后拿无法决议的事情进行商讨,然后投票统计,票数多的自然成为最后的结论,而事后,只需要送一份备案到皇帝面前而已。

    看了备案后,皇帝觉得好就让他,不好就阻止政策。然后就是这简单的程序,内阁却一直实行不下来。原因无他,万一自己九人的决议被皇帝给阻止了怎么办?我们干的不好?谁都不肯担着这个责任。

    故而内阁直到现在,还没有独自办公,决议出一件大事来。全都是听从上谕,或者处理一些常规的事务。这令徐光启一直很尴尬,发了狠要在皇帝回来之前,推动这行规定的实施。

    故而他大小事都拿来提一番,以图实行下去,但却从无例外都被其他七人给阻止了。

    “既然如此,老夫也不一意孤行了,这白莲教的公文就交给锦衣卫的许显纯吧。”徐光启脸色平静,看不出来他心中在想些什么,但其他几人心下依然有些羞赫和不好意思。

    很快,便有文书进来将公文拿走,然后办理手续,送往午门外的锦衣卫指挥衙门。

    “好了,山东兖州府、东昌府、济南府发生剧烈地震,巨野城垣雉堞倾倒过半。文庙庑舍皆坏。历城震声如雷,房摇地动。曹州、城武、曹县、濮州、朝城、金乡、鱼台,皆大震有声。”

    徐光启掷地有声的说道,关于这场大地震他们都知道,波及了半个山东省,受灾之人多达百万,处理起来十分的棘手,关键的是,想要开仓放粮,既然找不到负责的部门。

    “地震好办,赈灾就是,但是如何赈灾却是个麻烦事,尤其是地方常平仓的事务,由哪个部门负责?大家都发表下一件吧。”徐光启无喜无悲的说道,由于刚才锦衣卫的事也是如此处理,其他几个阁老不疑有他,纷纷建言献策。

    首先发言的是王佐,这位从工部尚书起家的阁老,入阁后也一直负责天下道路的建设,只见他两眼放光的抢着道,“赈灾的事情好办,听说陛下要分地后,建筑队的农民全都回去了,年后开工,虽然内府的建筑公司招募了一批,但是人手严重不足,十分影响干道的建设,这些灾民可以交给工部,让他们去修路,然后发放粮食给他们赈济。”

    “这叫以工代赈!”王佐得意洋洋的说道,这可是他从知道山东地震之后就一直想着的事情,那流离失所的百姓在他看来全都是最好的劳动力啊!

    “照你说的,做工的农民都回去分地了,山东的农民难道不想分啊。会有人跟你走?”崔景荣唱起了反调,不过他说的却是很有道理,让其他人连连点头。

    “那就分完地在兆走。”王佐不服气,梗着脖子反驳道,“这场地震波及了大半个山东,当地庄稼全毁,而且现在也过了农时,他们上半年将颗粒无收,不跟着筑路对走哪里有粮食给他们?”

    “就算你之后有钱买粮食供应,但现在呢,机构分割,地方常平仓就是一堆烂账,里面的粮食亏空严重,户部、国部、财部没有一个部门想要接手,中枢如此,地方更加,相互推诿,这第一批粮食怎么来?”崔景荣有点针锋相对的说道。

    徐光启的意外入阁让他更进一步的想法破灭了,心情不爽之下,自然有些火气,说的话也冲。不过冲归冲,他说的还是很有道理的,看周围几个沉默下去的大学时就知道。

    常平仓本就是丰年官府用来收购粮食,在灾年卖出或者赈灾用的,然而白花花的粮食堆在那里,就是白花花的银子,根本没人能忍得住,自然有老鼠倒卖,好的地方,给你留下三成,不好的甚至一粒都没有。

    平常时常平仓无人理会,自然遮住这些烂账,然而如今山东地震,需要粮食赈济的时候,所有的一切都暴露出来,好在发现的及时,从天津调集了一批粮食过去,才算撑过了第一阶段。

    常平仓暴露出来的巨大亏空,让本来对这个机构有兴趣的三个部门纷纷畏之如虎,根本没有敢接手的,只能让他空置着,然而后续的工作还需要常平仓来调剂的,没人管理怎么行?

    场面一时间沉默下来,王佐张了张嘴,却不知道该说啥,他以工代赈的想法却是很好,即利用了闲置的劳动力,又解决了灾民吃饭的问题,但是这一切的前提是先把百姓稳住,然后他才好一批批的抽掉人手,分发各处修路。

    而且,还有个分地的问题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不解决,那些百姓宁肯饿死在老家也绝不会离开半步。

    “既然常平仓都没有人接手,不如仿照海关和税务,成立个三品的专职办事部门,至于亏空的是就让都察院和地方警局去追查,能查出来就查,不能的话就暂且搁置。如此方法,诸位以为如何啊?”见无人提出意见,徐光启忽然开口。

    他的这个提议,顿时然在场的人愣了下,仔细想想,似乎可行啊,三部不接手是怕背上烂账,但新部门却没有这个后患了,他们都是后来组建的,跟以前常平仓没有关系。何况,这些亏空还可以搁置下来。

    可以,可行!

    诸位阁老心中都大感满意,这徐光启能坐上这个位置,果然有真材实料啊!

    不等其他七名大学士发表什么意见,徐光启又接连开口,“关于农民土地问题,山东离京师甚近,相比各县政府都分割构建的差不多了,那么立刻征召地方秀才,开始皇权下乡计划和分田地政策。”

    “陛下有言,军民一家亲,内阁当移文大都督府,请求他们派出两万城防军入山东救灾,并于原地征召青状成军,建立山东城防军,进行自救。”

    接连三条意见的抛出,让所有人都一愣一愣的,反应不过来。等他们吸收了徐光启说的意见后,无不面色骇然,全都神情恍惚的望着对方。

    成立独立的部门还少说,毕竟有陛下的先例,只要去封公文请示就行,但是后面的这些,一个比一个严重,甚至所谓的军队救灾,更是闻所未闻,简直天方夜谭。

    看着他们的样子,徐光启心中大感畅快,他虽然成为了次辅,主政内阁,但其他三名四方阁老并不买账,时不时的下个绊子,如今一举将他们镇住,让他心中十分高兴,这下知道老夫的厉害了吧,若是没有我这个魄力,以后就乖乖听话。

    “陛下讲究文武分治,让大都督府出兵,是否…是否…….”对军制有些了解的崔景荣结结巴巴的说道。

    “只是移文请求协助罢了,请示之事自然是孙稚绳的事情,不用你**心,老夫想,内阁给大都督府送一封公文的权利还有吧。崔南阁?”徐光启不紧不慢的步步逼迫道。

    “有的,有的。”崔景荣紧张的擦了擦汗。

    “那崔南阁是否同意这三条意见呢?”只是,徐光启似乎不想放过他,再一次紧迫的问道。

    “这…这……”崔景荣头上的汗珠更多了,紧张的话的说不完整了,这三条里面,哪一个都是大事,面临的压力自然更大,他不敢乱说,“这个要请示陛下。”

    “可陛下说内阁临大事,可投票而决。不知崔南阁是否同意呢?”

    “这…”崔景荣有些求助的望向其他人,只是其他几人纷纷撇过头去,不想介入这场争执当中,显然徐次辅是看不过刚才崔景荣反驳王佐的态度,准备拿他开刀,树立自己的权威。

    这个时候,自己就不要傻乎乎的参合进去了,不然会被搂草打兔子被打的,在场的全都是老狐狸,这点关节他们还是看的透的。

    然而,一秒钟之后,他们就发现自己还是太天真了,如此大好时机,徐光启怎么可能放过呢。

    “诸位如何看呢?反对还是赞同?”徐光启微微扭过头,扫视在场诸位,微笑着露出的牙齿,此刻竟然闪烁着森寒的光芒,给人一种杀机大盛的感觉。

    所有人一接触到徐光启的目光,登时心神被摄,一时间嘴都张不开了。

    “王北阁呢?您刚才不是同一建立粮食局么?”见众人不说话,徐光启登时步步紧逼,准备一个个击破。

    “我……”王佐情急之下,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反驳。

    “现在开始投票,王佐,你是赞同还是反对!”忽然,徐光启大喝一声,声势逼人的紧盯着王佐。

    被他这一吓,王佐顿时失声叫道,“我赞同!”

    说完后,他的身体就软下去,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

    “很好,下一个呢!”徐光启的目光移到了旁边的黄克缵身上。

    “我…赞同!”黄克缵也抵挡不住,缴械投降。

    而后本就紧张不已以及没有什么存在感的四季大学士都纷纷同意。

    “很好,既然内阁全员投赞同票通过,那么就照此发下公文,命令山东巡抚开始办理。定生,将会议过程记录下来。”扭过头,徐光启温和的笑着对旁边早就吓呆的会议记录者说道,脸上的表情全无刚才杀气森森的样子。

    “哦哦!”陈贞慧手忙脚乱的拿出纸笔,开始回忆刚才的全部过程,妙笔生花的记录下来。

    正是这一片记录,生动详细描述了大明帝国内阁第一次正式行驶最高行政权的过程,让人们清楚的看到,每一样新生事物开端的不易。在后世,这片文章被选入了小学生课本必学文章。

    以此同时,和这里正对着的武英殿之中,也召开了一次会议。

    与会人员不必文华殿这边人才济济,高士满堂,大都督府这边拢共也就只有无人,大都督孙承宗,左都督戚金,右都督俞咨皋,前都督毕懋康,后都督左光斗。

    总共才五个人,让空旷的会议室显得有些空荡荡的,让人看着好不凄凉。

    和内阁那边不同,大都督府这边只是例常会议,根本没有什么重大的决议内容。况且,和内阁有自主权不同,大都督府只是个执行机构,负责军队中的上传下达,只能按照惯例处理问题,根本不能随意改弦更张,所有权柄都cao持在朱由校一个人手中。

    坐在下首,左右前后四个都督分别向孙承宗汇报自己这段时间部门的情况,汇总到这里,然后进行下一步的计划。

    所有人的工作都很正常,参谋部的参谋要么随军,要么去往九边收集情报,为后面改制做准备,训导部的也是一样,天帝观道士,新任的训导官,军中宣传思想教育工作进展都很顺利。

    后勤部也无大问题,大量的银子撒了出去,前往南方购买那些原本充作漕粮的粮食,加上平定南直隶时从运河边抄出来的大笔粮食,供应整个十万大军的后勤并无问题,只是粮道的建立有点困难,在河北内还好说,若是一旦出来关,去了草原,安全就不好保证了。

    不过这些都是小问题,都很好解决,只有装备部的才是难题。毕懋康报告,天宫研究院那边的钢铁龙骨有了可以应用的成果,钢铁龙骨可以做出来,技术上采用铆接和螺丝钉共同应用的方法,分段锻造,然后拼接在一起。

    钢铁桅杆也而是如此。技术已经经过检测,足够结实,也能够建造的很长,问题的关键是,这中钢铁龙骨不太适合安装在炮舰上,因为太重了。

    故而天宫研究院的技术人员就应用在了福船上,准备造一艘足够大的福船,而恰好在此时,由于各部拆分搬迁,需要搬动资料,在户部当中某个尘封很久的阁楼中,找到了一部分残留的宝船资料。

    好了,大船也有了,钢铁龙骨也有了,就差开工建造了。以毕懋康的眼光,自然看出了这种大船的前途,钢铁桅杆咬合在钢铁龙骨上面,两者材质坚韧,自然可以建造的更高,能挂更重的硬帆,硬帆大,宝船的速度就会快起来。

    速度一块,南北往来的时间就短了,而且船体大了,运载量自然跟着上升,以保守估计,一艘五千料的宝船,最起码抵得上二十艘小型福船,十艘中型福船的运载量,也就是是说只有二十艘左右,就可以替代目前整个运输船队了。

    而且这其中的效率提高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只是,建造这种实验性大船,却是需要天津造船厂停止战舰的建造,弄出一两个船坞来。这就不是毕懋康能决定的了,故而报到了孙承宗这里。

    看着手头上的报告,孙承宗凝眉细思,而恰好在这时,陈贞慧捧着一份公文送了过来,恭敬的交到他手中。

    孙承宗翻看一看,顿时有些惊讶,徐光启的想法真是连他都觉得出乎意料,竟然请求大都督府出兵救灾。看完后,他将两份公文一扣,淡淡的说道,“此事,待本都督请示陛下后在做定夺。”

    “是!”四人一抱拳,纷纷退下,会议到此算是结束了。

    :五千字大章!!!

    最快更新无错小说阅读,请访问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